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304|回复: 0

“肝阳上亢”治疗体会 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0 21:3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载


笔者将“肝阳上亢”1例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余秋平 来源: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1 病案介绍


     患者,男,48岁,村委会干部,于1998年6月12日就诊。主诉: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左上下肢麻木,发病近三年,两年前检查血压在166/94mmHg(22/12.5kPa),诊断为高血压病,曾多次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转来中医门诊治疗。现症: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心悸,恐惧,烦躁易怒,夜多不寐,面色红赤,左上下肢时感麻木,小便赤色,大便秘结,口渴饮不多,舌质红,苔微黄,唇赤。血压172/94mmHg(23/12.5kPa)。


    诊断:肝阳上亢。治法:平肝潜阳,养血熄风。处方:夏枯草12g,双钩藤12g(后下),全当归10g,杭白芍12g,羚羊角粉1g(分冲),菊花10g,川杜仲12g,怀牛膝10g,潼蒺藜8g,夜交藤12g,女贞子8g,生牡蛎30g(先煎),水煎服,每日1剂,嘱服7剂。


    二诊:服上方7剂后,病势减轻,左侧上下肢麻木好转,惟夜梦多。此肝急得缓,肝风势平;夜寐多梦者,真阴亏损,阴虚导致阳亢,水不涵木,今病势虽减,肝阳燥热犹在,仍按前法,减去怀牛膝、潼蒺藜、女贞子,加入酒黄芩12g、大生地12g、牡丹皮12g,继服5剂。


    三诊:诸症逐平,惟胸闷食呆,腰酸脚软,梦遗2次,精神疲倦,口味淡,小便短涩,脉象虚缓。此肝阳久亢,肾阴亏损,阳平而阴未复,故腰酸梦遗;木抑而土未复,故胸闷食少继之而出,拟予补土泄木、育阴潜阳,漂白术12g、杭白芍12g、广陈皮6g、焦山楂15g、炒神曲12g、炙甘草6g、大生地12g、淮山药12g、白茯苓12g、煅龙骨20g、煅牡蛎20g、阿胶珠12g、制鳖甲8g、天麦冬各8g、牡丹皮12克、枸杞子10g,嘱服5剂后复诊。约日来时,欣喜告愈。测血压128/75mmHg(17/10kPa)。


  2 体会


    按:肝阳上亢的病理机制,《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极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这段经文的意义是说,人身机体的阴精(指血液)常随机体的阳气而出入升降,如果阳气过盛,则压力增强,脉流就失去常规而疾急,故本证的脉象多弦数。疾发甚 暴,脉象弦数而有力的则为实证;若病由渐而成,脉象细数虚弦无力的则为虚证。宜用甘寒养阴、柔肝、滋肾、降逆、潜阳之法,即前贤所谓:“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失条达,肝阳偏亢,循经上扰清窍,故头痛而弦且胀。肝火偏亢,扰乱心神,则心烦易怒,夜眠不宁。肝胆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故目赤口苦,舌质红,苔微黄,唇赤。


    本病的主症和兼症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之语。患者大多数性情暴躁,胸怀不畅,情绪紧张,或因环境恶劣,心烦发怒,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升而郁于上,使人昏厥,血气即上逆,不能周营于四肢,则上下肢麻木不用。肝为风木之脏,相火内寄,体阴用阳,其性刚,主动主升,肾水以漏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肃之气下降以平之,中宫敦阜之土气以培之。则刚劲之质,得为柔和之体,遂其调达畅茂之性,何病之有?倘若精液有亏肝阴不足,血燥生热,则风阳上升,窍络阻塞,使头目不清,眩晕跌仆,肝阳上亢。本案治法平肝潜阳,养血熄风。在第一次处方中未从清热着眼,致使病势虽减而效果不速。二诊方中加入酒黄芩、大生地、牡丹皮三味,效应捷如浮鼓,顿悟血燥生热,则风阳上升,治疗肝阳上亢重证偏热的,清热之法不可少,而清热非兼滋肾阴不可,故大生地、牡丹皮为本证辅佐清热之良药。      


  作者单位:333200江西省婺源县人民医院中医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17:1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