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经方治消瘦心慌胸闷一例(答案已公布)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9: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瘦与肝的联系不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2/25 10:30 编辑

楼上很多朋友都给出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是倍芍药加饴糖,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白芍会加重胸闷。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张仲景用药有一个规律,凡是胸闷的,都不用芍药

发表于 2013/12/25 09: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215894582 于 2013/12/25 10:45 编辑

病人的消瘦应该脾胃是重要原因,因为病人阳气不足,阳不化阴,(病人大便1-2次,大便不成形,小便多,阳不足运化),人体如果要吸收营养物质需要足够的运化能力(特别是脾胃)去运化食物,再让人体吸收,但如果脾胃气不足了(病人经常口腔溃疡也提示了脾胃不足),那就不能消化食物了,也就不能吸收营养物质,所以人体就一直消瘦(脾胃不好的人,基本上都是瘦的)。我比较赞成damaoyuyu兄的观点,现在生发阳气应该是比较要紧的,里应该由附子生发,(附子补肝,泻脾,补肾),我选方偏向于附子粳米汤(附子半夏补肝,甘草大枣粳米补脾胃)。请先生指正。
发表于 2013/12/25 15: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方麦味地黄丸(该方为肾气丸加味,可不可以理解为肾气丸和生脉散合方?)
该例甲亢,可以不可以理解为阳明气燥呢?
该方,我是看见这段话而受启发的:“
程钟龄《医学心悟•三消》中说:“《经》云:渴而多饮为上消,消谷善饥为中消,口渴小便如膏者,为下消。三消者,皆燥热结聚也。大法: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以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润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主之。”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6:38: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2/25 18:46 编辑

回复 osun 的帖子

这个是论述消渴糖尿病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18: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患者的消瘦区别于肾虚的骨蒸赢瘦
发表于 2013/12/25 19: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人有畏风,怕冷,心悸,应该 先用 桂枝加桂汤,处理心悸和表症 ,然后调理脾胃 从症状上看是脾弱胃强  觉得应该用六君子汤或者当归建中汤,最后用八味地黄丸收工,请先生指正。
发表于 2013/12/25 20:4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病在脾。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善行chi,脚下痛。
患者食量多,消瘦,劳则心慌胸闷,大便溏。当属虚寒之证。
容易口腔溃疡,倒是虚火上浮,土不伏火之征。
如果选方,应该从脾入手。
是否可用茯苓四逆汤?因茯苓能安神定悸。
发表于 2013/12/26 12: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火,其实我也是这样的情况,最近人瘦很多,大便也不成条,而且有溃疡和睡眠容易烦躁,人怕冷而且心悸,有耳鸣的情况,而且眼睛容易疲劳,我分析自己一是脾胃虚而大便不成条,食物化不了,所以瘦,这个也和自己思虑过多,伤脾有关,二是肾水不足,导致睡眠和溃疡,同时耳鸣,水克不了火,同时无法生木,导致木无法生发,所以容易惊恐,而且心悸.同时也和自己的体质和工作老面对领导有关.我觉得一是要补脾,强胃,所以多吃容易消化的东西,上山药,和多点运动,二是多点打坐静心去心火,减少欲望,三是补肾水,在大便成条后上巴戟.杜仲\山药\茯苓\成皮\枸橘子\黑豆补内虚,四是多运动解表生发肝气.总结就是巴戟.杜仲\山药\茯苓\成皮\枸橘子\黑豆\生姜\麦冬\炙柑草,请楼主多多指正,也好让我自己的身体好起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19: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3/12/26 19:25 编辑

患者服用的是理中汤(小补脾汤,人参汤),脏腑定位在脾。
黄帝内经云: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
瘈,脚下痛。
汤液经法小补脾汤:治饮食不化,时自吐利,吐利已,心中苦饥。或心下痞满,脉微,无
力,身重,足痿,善转筋者方。

再者患者经常口腔溃疡,而心热脾寒是导致口腔溃疡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病在脾,故后面用理中
汤加附子 去脾胃寒湿。

后面再考虑到患者鼻腔干燥,加了麦冬 五味子,牡丹皮 。合为《汤液经法》大补脾汤
大补脾汤:治脾气大疲,饮食不化,呕吐下利,其人枯瘦如柴,立不可动转,口中苦干渴,汗
出,气急,脉微而时结者方。

注明:
楼上很多朋友都给出小建中汤,小建中汤是倍芍药加饴糖,但是实践经验告诉我们,白芍会加重胸闷。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云:“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张仲景用药有一个规律,凡是胸闷的,都不用芍药
胸痹的主要原因仲景在《金匮》论述为:上焦阳虚。黄帝内经云:辛甘化阳
而理中汤的组方则以辛甘为主,所以《金匮》有用理中汤治疗胸痹的理法论述。取的就是辛甘化阳之意

原论是: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
之。
人参汤方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
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胸痹而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有疑问,可楼下提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7 0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