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821|回复: 1

开启灵枢之门-宋恩旗老师讲灵枢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7 23: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启灵枢之门第一讲
各位中医同道大家好!今天呢就是由我来这个跟大家共同学习一下这个《灵枢经》。今天搞得比较紧张,我因为用这个千聊也没用过。另外要转成这个转成这个ppt转成照片呢这个WPS这个转不了。所以临时搞得非常紧张,非常的抱歉。也感谢这个白沙老师啊,还有其他各位老师。
我讲中医课其实讲了很多年了,但是呢讲了第16年讲课了,但是还是很紧张,怕讲不好,怕这个耽误了这个大家。对于中医老师来讲的话,讲课的这个特别南怀瑾先生有句话说得非常好,老师本身这个角色就是比较特殊,误人这个法身慧命,要下19层地狱,那讲经典更难。
我本人是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医也没学好,仅仅是有自己的一点点这个体会,在这里呢,也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都共同学习经典。古人这个朱熹有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所以呢就是我们中医呢,还是要抓住经典。为什么这个中医不出人才,就是经典没学好,经典呢确实也太难学了,这个唐朝的这个王冰他有说“简脱文断,义不相接,篇目坠缺,指事不明”。所以这个以前呢,这个经典都是竹简脱落,搞得这个经典,特别像《黄帝内经》,它的篇章呢都错乱,有的地方就脱落,上下文的这个文意呢,也不能相连接。篇目坠缺,有的整篇可能就失传了,也不知道讲的啥,可能光有个名字。所以讲解起来,学习起来非常的困难。我本人呢,不揣浅陋之见讲席,希望不辱没视听。
  我们讲一讲这个缘起,为什么要讲这个《灵枢经》。《灵枢经》有人说是专门讲针灸的,其实古人呢也有观点不完全这么认为。近几年来呢有些业内人士都在提中医要亡于中药。其实在20多年之前,中医药大学里面我们同学之间早就开始讲了,那个时候就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我有一个同学专门研究中药方面的专家,他对中药的这个现状非常清楚,比我们这些人都清楚。最好的中药都出口日本,我们见都见不到,别说更不要说这个吃了。
所以即便你伤寒论学得再好,辩证再好,你这个药材的质量很差,这个也不一定能治得了病。还有什么膨大剂之类的,好像这个白术呀,全部都要用膨大剂,很多很多的中药,都有增重长得快,还有转基因,中药也有转基因。这个在好多年之前也听说了,所以这个真的是中医要亡于中药,目前来看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所以我们不如呢,好好地研究针灸,非得要吃药的时候再用药,能用这个好药更难。
明朝有一个太医马元台马莳,他说“后世易《灵枢》以《针经》为名,遂使后之学者视此书止为用”。就是说后世的人把这个《灵枢》呢直接改成《针经》,所以很多人一听《灵枢》,哦这个就是讲针灸的,就是讲扎针的,那扎针呢好像很多人不太喜欢,怕痛,也不了解针灸。我就不喜欢针灸,我就喜欢呢吃点药,就搞得好多人好像一看是针灸,“弃而不习,以故医无入门,术难精诣”,找不到这个中医的门在哪里“不得其门而入。无以疗疾起危,深可痛惜”。找不到中医的门,这个技术呢,中医的这个技术也没有办法来提高,所以看病的效果就差。能够起危急重症更难,深可痛惜。“岂知《素问》诸篇,随问而答,头绪颇多,入径殊少”,那么只要看过《素问》跟《灵枢》的人,对这个《素问》基本上都有一个印象,《素问》有点杂乱,所以说随问而答,头绪颇多,它太乱了。“入径殊少”,这个下手的这个下手处,不知道在哪里下手,好像比较杂乱无章。“《灵枢》大体混全,细目毕具”,这是马元台,他是明朝太医院的正文,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卫生部部长嘛,很厉害“《灵枢》大体混全,细目毕具”很完整,嗯,“细目毕具”就是讲得很详细,很有层次。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喻“犹儒书之有大学,三纲八目”,条理清楚,次第清楚。总言互发,真医家之指南,其功当先于《素问》也”。就是说学《黄帝内经》的入手,先学《灵枢》比较好上手。比较好入门。在《素问.八正神明论》里面,岐伯曰:“法往古者,先知真经也。验于来经者,先知日之寒温,月之虚盛,以候气之浮沉,而调之于身,观其立有验也”。他说先知针经也。在《九针十二原》里面“先立针经”虽然有人也认为有的专家认为呢,扎针呢比用药要早,可能也是这个一个依据吧。所以呢我们这个缘起就晓得了经典先学习《灵枢经》比较好。大家呢,可能像这个明朝这个太医正文马元台说的一样,比较好找到一个下手的地方,要不然茫然不知所措,学了好多年,这个《黄帝内经》也学不进去,也不知道讲了个啥。
那么我们接下来呢就解题《灵枢》。《灵枢》在这个《大戴礼记·曾子天圆》里面有这样两句话“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但不能说这里是阳魂阴魄,灵为阴灵,这个《灵枢》不能光说是阴灵之书,好像不行,“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那还是讲的阴阳,那么神、灵也是讲的阴阳,所以这个《灵枢》解释为神灵之枢机比较好,神灵之枢机就是阴阳之书籍,阴阳之枢机就是指阴阳的升降、出入,阴阳十二经脉的流行秩序,升降、出入,这样子解释我感觉比较好。可能别人还有别人的解释,《灵枢》为什么叫《灵枢》啊?就是阴阳之枢机,能够概括《灵枢》经的全篇。
   然后接下来就是第一篇《九针十二原》,这一篇我感觉是最难学的,难点很多,可能很多人认为比较容易,这还不简单吗看上去?这个注家呢,古代的还有现代的,我查阅了很多,包括黄元御、陈修园、马元台,张介宾、杨上善这些,马元台被称为有史以来全面注解《灵枢》经第一人,但是他这个第一段他也没解释好,我是这样认为的。现代的很多人大部分都是你抄我的、,我抄你的。总感觉好象看上去也有道理,但是感觉老是不甘心,那么我们就共同学习一下第一篇《九针十二原》。他主要是讲九针呢,就是九种不同形状的针具,还有它的作用,怎么用,还讲了针刺补泻的手法,所以这个《灵枢》经学好了,绝对能够指导临床。他能够流传几千年到现在,绝对有他的这个临床意义,有效才能流传,要不然早就失传了。
十二原穴跟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十二经里面的原穴还不同。脏腑真气输注所在,五脏有疾取其原,六腑有疾取其合。在第一段的这个原文,就是这样“黄帝问于歧伯曰: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这前面这几句基本上问题不大。黄帝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华夏文明的始祖,我们都号称是炎黄子孙嘛,姓公孙号轩辕,以土德旺天下,所以称为黄帝。黄色,土德就是黄嘛,后世以黄色为正色,这个在医学三字经里面都有讲,只有天子才可以用黄色正黄色,所以古代等级森严。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所以这个黄色,这个黄帝很了不起。看《史记》上记载黄帝十七发明工事,还有这个衣服,指南针,历法等等,发明的东西太多了,所以叫文明始祖。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这个是《脏腑图点穴》里面的一句话,就是说土,讲这个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里面也讲什么土属四象,有听过的都知道这个。那歧伯这个人基本上也没啥可解释的,就是黄帝的老师,所以也叫歧田师。大致考证是陕西歧山人,也叫歧水那边。
黄帝就问他的老师歧田师歧伯说“我众多的子民,国家为了供养文武百官,而征收他们的租税,跟现在一样,收地租、收税。我很哀怜他们生产有时不能够自给自足,就是收成不好,那古代肯定比较落后,收成不好还要交税,那就吃不饱、穿不暖,就容易罹患疾病。我想让他们不用吃药,“余欲勿使被毒药”,我想让他们不用服药,以前这个药古代都叫毒药。无用砭石,也不用砭石来割这里,割那里,想用微小的针疏通他们的经脉,调和他们的气血。基本上这些地方恐问题不大。养百姓这个有点疑义,有很多人他不解释。余子万民,怎么还养百姓。这个百姓就像以前,有姓的大部分都是有功劳的,当官的才有个姓。一般的人没有姓的,就像那个原来这个有个正骨的很有名的老人家老太太都没有名。周恩来问她:“你叫什么名?”“我没有名。”“没有名啊,那就叫罗有名吧”。女人有很多旧社会都没有名。上古时期普通人都没有姓,没有名的。只有立了战功的当官人才有名,有名有字有相。所以百姓就认为是这个百官。包括这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已故的老专家郭海春他也是这么解释。认为百姓就是百官,为国家机器服务的。这个地方有点点不同。
接下来营行逆顺出入之会这个解释就比较乱。营行逆顺,这个营,营其所行。然后还有后面讲的营卫生会,五十营。这个营什么意思,其实《说文解字》上面的这个营就是环绕的意思,环绕而居的意思。那么它这个地方呢,讲经脉也是什么啊,如环无端,循环不已。营行逆顺,很多人解释的简直,我看就是他抄他的,抄来抄去。解释这个气血在人体里面逆顺的汇合,这个话呢,感觉不是太好。
营脉的循环不已,研究这个经脉的循环走行。逆顺我们要参考《逆顺肥瘦三十八》。经脉如环运行的顺序,逆顺即是指经脉运行规律。在经脉《逆顺肥瘦三十八篇里明确指出来。当然接下来的原文里面也有。第三十八篇里面,“黄帝曰:脉之逆顺奈何?岐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这叫逆顺。所以这个地方呢,即是指调整经脉运行的规律恢复正常。出入之会,这个也是解释的比较乱。这个出入之会,很多人说在身体里面,怎么怎么啊,来者为顺,往者为逆啊。这个什么气这里面汇合了。总感觉呢不是太好说。出入之会应该是讲气的出入的穴位五腧穴,所出为井,所入为合,井出合入。出入之会,这个会呢,你应该当穴位讲。这个可以参考史记《扁鹊列传》里面,扁鹊治疗虢国太子的时候,让他的弟子子阳取三阳五会。关于这个三阳五会呢,也有人解释就是百会,这是第一种解释。那么第二种解释,三阳呢,是这个三阳经,太阳阳明少阳。五会呢,什么臑会郄会,七个穴位。然后我们这个361针经穴位里面,也有八会穴。什么骨会,血会膈腧,气会等等,筋会阳陵泉。所以这个会,我感觉还是当这个穴位来讲比较妥当。其实有很多人的这个解释,我感觉不是太好。
然后下面又讲“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那么更是,如果我们了解十二经脉运行的顺序秩序,还有流注的秩序,就是正常的规律了解了,你才能够治病。然后这个是营行逆顺出入之会这一句,就有这么多的问题,不好解释。这是一个难点。另可传之后世,必明为知法。这个也有问题。这个很多人的解释都是浅白的,包括民国时期的陈芘留,包括天津已故的这个教授,还有其他人就根本没解释。这个黄元御这么厉害的一个人这些都没解释。不知道这些古人看的这么简单不解释还是怎么回事啊。有很多人都是抄来抄去,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这个“另可传之后世,必明为之法。”问题很大,不要小看这个。有些解释就是说,必须明确地做出办法来,理论来。表面上看也对,也看不出错来。什么叫“必明为之法”?必须参考后面的。这个灵枢经的学习,一定要把各篇都参考起来,前面的参考后面的,后面的参考前面的。因为它有很多的篇章,这一句,那一句,它都打乱了秩序,古人一直都不怎么明白。包括王冰都这样说,唐朝的时候都这样说,何况现在。这个必须要看后面,看这个,还是这一篇。“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才能传于后世,这叫明法。然后后面还有解释,“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就说这个圣人要想立规矩,立这个法度,必须得要合于天道,合于地理,然后合于人事,才能够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所以不能够随随便便,像其他人解释经典一样,几千年代代有多少人,一代一代,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这个简直是乱说。中国的老祖宗就是圣人,我们都是圣人的后代。就从灵枢经这样来看,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才能够“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所以不是随随便便,啊,要像很多人解释经典一样,这是几千年代代有多少人,一代一代一点一点总结出来的,这个简直是乱说。所以中国,我们这个中国人的这个老祖宗就是圣人,我们都是圣人的后代,就从灵枢经这样来看,他绝对不是说多少人呢总结出来的一句我一句,那不是杂乱无章啊,就这里讲的非常清楚,“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起什么度数,就是讲的那个啊,“日行几度,以应周天二十八宿,一日夜漏百刻,水下百刻”。所以人体跟天道是合一的。所以你不懂这个,那你只能算是爱好者啦,还没有入中医的门。所以真正好的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合于人事”,才可以长久,这是内经里边一再讲这些话。所以“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规矩一点都不能错。所以就是真理。所以过了几千年仍然呢没有灭绝,仍然有用,验之临床。
“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这个匠人不能把尺子给丢掉,然后他说哎呀,这个是多长,那个是多短,也要有规矩呀。“废绳墨而起平水”,看来那个时候就已经有木工了。木工,就是墨斗打线。以前啊,现在这些年轻人可能都没见过那个东西。打木头的时候,那个墨斗啊有个线,有个头儿,那边按住这边揪起来,顺着这个线呢来锯木头。工人不能置圆规,“置规而为圆”,你不能把这个圆规丢了,来画圆,你能画得圆吗?那你不能去矩,把这个矩丢掉画这个方形,也不行。所以呢,这就是讲这个中医呢要有规矩,“必明为之法”,这就是法,就是法度,怎么样的法度呢?下面就讲,“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数,逆顺之常也”,就是自然规律,就是真理。如何才能够“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就要为之,要“为之经纪,必明为之法”,怎么样“明为之法”啊,“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啊,几千年都没有失传啊。这在四大文明古国里边,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其他的他们还有什么呀?什么古代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什么什么希腊。所以他是真理,再过一万年还是不过时啊,还是这样,还是这样用。你的经络还没有变,你只要是个人,动物都可以,对吧,动物你看也有扎针的,也有点穴的。“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为之经纪”这里也有问题,为之什么经纪啊,列出一条一条来这个纲张目举吗?不是那么简单,不要小瞧这个开始,开头,这个开头就把全篇讲完了,古人啊太高明了。“为之经纪”,如何“为之经纪”,就是还是前面说的“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就在十二经别里面。“黄帝问于歧伯曰:于闻人之,合于天地道也,合于天道也,内有五脏以应五音,五色五识五味,外有六腑以应六律,六律见阴阳诸经而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经水十二时十二经脉,是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你看,这叫“为之经纪”,什么“为之经纪”啊,把十二经脉给整出来了。十二经脉,这不,这不“易用难忘”吗?并且对应十二月,对应十二月,子年、子月、子日、子时,就是子午流注针法,所以这个嗯,这叫“为之经纪”。不是他们那个,你如果,大家看过其他人的解释,你们就知道了,那简直是解释的,唉,说不过去。所以我们把后边的原文跟前边的原文结合起来看,有很多问题就解决了。是五脏六腑之所以应天道“夫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都在这个十二经脉里边,这不是“为之经纪”吗?还怎么“为之经纪”啊?所以你学针灸的提十二经脉有不知道的吗?学来学去就是十二经脉,再加上奇经八脉360穴,其他的奇穴。“学之所始”从这里开始学,“工之所止”,再学也就这些了,就是十二经脉,这是经纪。不是给他分条列出来,怎么怎么写,不是。说的非常清楚,就是十二经脉。“粗之所易,上之所难”。刚开始学的,粗工,哎呀这不就是十二经脉吗?有厉害的这个医生,“上之所难”吗?就认为这个不简单。普通那个医生,粗工,一般的医生这不就是十二经脉,早就会,会啥都,不会。接着往下讲就知道了,不要这么小看这个开头,这个开头真的是非常非常的重要。“请问其离合出入奈何,歧伯起首再拜曰:明乎在问也,此粗之所过,上之所息”。一般的医生这不就是十二经脉吗,早就会了,我都倒背如流,那有啥用。你知道它怎样升怎样降怎样出怎样入怎样络,怎样络,络合五脏,能量如何传导,怎样开怎样闭,所以“上之所息”也,上工之所息,请卒言之。就开展了十二经脉十二经水十二经别十二经筋等等,还有骨度脉度,为之纪。所以这是个大问题。
然后接下来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多大的问题呀?贯穿灵枢经的始终,“异其篇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这个问题更大。这也是很多人粗之所过,很多人一般的医生就粗之所易,粗之所过。学习经典,一定要一字一句,就像圆运动彭子益先生所说的一样,一个字都不可以放过,要这样去研究,才能出成绩,别人怎么说呀,我就这么抄,就是大学里边基本都是这样咯,教授专家学者,你抄我的,我抄你的嘛。就是为了骗职称,难以忍。
异其篇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这个问题有多大?泛泛解释是不行的。另外独列篇章,来研究表里两经阴阳升降与脉法的专题,是整个灵枢经的核心。这才是真正的内经针法。这个尤其要感谢武当山祝华英道长他老人家。这位老人家今年80多岁了。他开第二期班的时候呢,在武当山,我去参加了。因为他讲的理论和我家祖传的这个武功里面的经络循行的规律是一样的。他有一本书,就是《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密》。他是我所见到所以道长里边最最忠厚老实的一位道长,一生救人无数, 也受不过迫害,上台讲课的时候真的都流泪给我们。我们当时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七几级还是八几级的,你看八几级,不是七几级的。八几级的这个老毕业在瑞士。还有民间的好多,也有西安去的道士。老人家讲课的时候,他说:“我一见人多,我心里就发抖害怕。”因为受过迫害,都不敢说话了。但是他的东西是好东西,就连邓铁涛都肯定他的成绩,肯定他的研究成果。祝华英道长的几十年苦心孤诣揭示黄帝内经十二经脉的运行规律及其诊治方法。这个应该是大力去推广的一个东西。这个就要参考终始第九篇,什么叫终始?可不是那么简单说的这个经脉从哪里起?哪里止?起于哪里,止于哪里?不是。终始篇第九里面讲,“谨奉天道,请言终始。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以终始者,经脉为纪。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要摸脉的,这就是人迎寸口脉法。估计失传了可能两千年,又让这个道长给整理出来了。关于这个寸口人迎,也有争论。这个脉经也有讲王叔和说的这个,什么左为人迎,右为寸口这个。但是古书《难经》里边说,古时候就是以足阳明胃经的人迎穴,喉结这个部位认为是人迎,就是以这个为人迎。以这个手腕太渊这个地方这个寸口脉为寸口。就是摸脖子上的人迎和寸口脉相比较。《难经》里面都是这样讲,不是王叔和那样子说的。现在也有人遵循他那一派,也比较乱套。
“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血气必相称也,是谓平人。少气者,脉口人迎俱少,而不称尺寸也。如是者,则阴阳俱不足,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如是者,可将以甘药。”就是针灸也不能治所有的病,像这样的就要吃甘药,就是要健脾胃。“不可饮以至剂”,不可饮以至剂,就是吃太刚猛的药,要用平和的药调理脾胃,补后天之本,生化气血,营养五脏。所以这样的人,你不能扎针,越扎越虚。学针灸不能治这样的虚证。它只能调整阴阳,阴阳平衡。所以这种,补阳则阴竭,泻阴则阳脱,这样的人咋办呢?一个是吃药,另一个是练功。饮以甘药,将以甘药,也是健脾,健中焦,化气血。那么你练功,活动四肢,活动四肢肌肉,也是健脾胃。因为脾主四肢肌肉,所以也是可以生化气血。所以很多疑难病,重症,练练功,伸胳膊展腿,调调呼吸,癌症也好了。中风也好了。古代有的是呀,民国时候也有很多。练武术,然后治病,一直不被大家的认可,但事实就是如此。包括济南一个106岁形意拳的大师,叫李什么宣的呀,也已经往生了老人家。从小的时候也是治不好的病,没得治了。就跟一个形意拳大师学形意拳,打拳如走路,一直活到106岁,功力高强,武术十段,不得了。所以不可小瞧武术,现在中国中医武术中国菜,国家都承认,怎么能小瞧武术呢。武术能治病,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这样的病呢,都抓住了后天之本。如此者弗灸,艾灸这玩意也伤阴呀。伤阴的人也不行。不巳者因而泻之,则五脏气坏矣。扎针扎扎,五脏气坏,越扎越虚,扎死了。针灸呢,治不了这种病。就像我们讲的一个故事一样,朱丹溪的故事,号脉很厉害。朱丹溪自学成才,45岁开始学中医嘛,很了不起。看了一个妇女,一把脉,这个妇女大限已到,五脏气已绝,到哪天哪天就要死了。你去找谁来,葛可久吧。葛可久这个人呢,针灸很神,有一本书叫《十药神书》。葛可久不像其他学医的人一样,那么大义凛然,正气浩然。他不是这样的人,他好赌,这个赌徒。别人找他看病的时候,一般都在赌场。妇女去找他了,赌徒的性格就是好赌。这个妇女,可能朱丹溪也给她出谋划策了,就说别人治不了。妇女走到哪里,正在赌场呐堵得正来劲儿,眼珠子都红了,这个妇女就说哎呀找这个葛大夫扎针针灸啊,听说他扎得好。这个我这个病已经是绝症了,死了,必死无疑啊,大哭起来了,怎么怎么就必死啊?朱丹溪说我到什么什么就得死,哎呀,活不了,所以这个葛可久一听啊,哦,他说非得死啊!我的堵徒劲儿的就上来了,我就非得不让你死。这就给这个女的治病,当场就把她所有的症状调好了。调好了,你看好吗?针灸技术高明,回家之后据说呢,到这个什么日子,还是死掉了,五脏气绝,针灸也不行。
好我们继续看一下这个,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这个我们在后面的那个课边还会详细的讲这个东西。一盛而燥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燥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燥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外格,外格就坏了,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厥阴一盛而燥在手心主的手厥阴,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燥病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燥病在手太阴,脉口四盛名曰溢阴,溢阴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人迎于太阴脉口巨盛四倍以上名曰关格,上面跟底下都盛得不得了,也有这样的人。关格的与之短期,我也摸过这样的,上面也大底下也大,阴阳俱盛,应该是好事啊不是好事儿,四倍以上特别大,梆梆的跳。关格,关格的与之短期,可能有人会疑问,与之短期死了吗?呵呵,不知道。这样的这个就是终始,这才叫终始,就是用人迎脉口寸法大一倍,大两倍,大三倍去判断十二经脉病在哪个地方,病在哪一经,哪一个升不上来哪一个降不下去,所以这样才叫终始。尤其表里,这个终始就是表里两经啊,就是表里两经。你看足少阳足厥阴不就是表里两经吗,所以溢其篇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就是讲的这个人迎寸口脉嘛。一摸脉就知道它的病在哪一经,甚至说在啊一个部位,取哪一个穴,如何治疗,那么不光是终始第九篇讲这个人迎脉。
那么在经脉第十篇里面,大家可以去看,也在讲人迎寸口脉法,然后素问里面也有几篇在讲人迎寸口脉法,有好多篇都在讲人迎寸口脉法。并且说有一篇当中,他说人迎候阳,寸口候阴。人迎候阳,寸口候阴,寸口候是五脏阴,人迎候六腑阳气,阳气要往下降,阴气往上升,大几倍大几倍大几倍。所以这个才是真正的内经针法。这个祝华英,大家可以去了解,看了几十年的病非常非常忠厚的一个老人家。所以这个九针十二原第一篇第一段基本上就把整个灵枢经的核心全部都概括出来了,所以后面这一句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怎么立针经就是这样立的,愿闻其情。令各有形就是九针,各有形状,各有作用,所以呀,这个这一段不简单非常。把它这个忽忽悠悠的就看过去,要认真仔细参考其他篇章,能很好的这个理解这个经典的原意。     
这个讲了有一个小时了,今天就讲这些吧,嗯,我的水平有限,希望了,误不导大家,也希望大家能给我多多批评拍砖啊扔鸡蛋都可以。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那个经典的学习当中来,本人水平有限,错误,缺点在所难免,能够指出来这个缺点呢,我感恩戴德,好!谢谢大家。嗯,谢谢我们这个平台的所有的老师,接下来还有什么安排,好像我看有提问还是有什么,就这一段就有问题的讨论呐,我们可以有问题可以提一下。
下面是提问回答。
问:善用针者,如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答:善用针者,如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这个我们接下来的课当中会讲这个问题。我们刚才说了,如果这段还有疑问可以提出来讲一下。善用针者,如何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牵涉到烧山火,透天凉的问题,也就是补泻手法的问题。
问:老师,自我扎针好不好?
答:你要学会呀,学会自己扎当然扎好了。自己没学会,乱扎是不行的。虚虚实实嘛,使虚更虚,邪气更盛就麻烦了。
问:请问老师,中医古籍众多,精力有限情况下,如何选择并融汇贯通应用于临床
答:中医古籍是很多,我们首先要抓住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难经也可以。开始我们讲课也讲了,所以开始我们才讲灵枢经。
这个针灸还有一个故事,为什么韩国人要在世界联合国申请恢复针灸文化,是有原因的。据说在宋朝的时候,这个灵枢经都剩没几篇了。这个朝鲜高丽来进贡,带来了一本针经。一看,哇,这好像是我们失传的东西。朝鲜一看,你们早都失传了。针灸是我们高丽宋朝的时候献给你们了。但是忘了谁交给他的。当然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中医人不应该保守,把自己所会的东西要广收门徒,大力弘扬。因为你弘扬出去了,以后你们家要失传了,然后你们的徒弟又回传过来。这个在武术里面特别常见。所以中医到了今天这田地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真正有水平的老师都出来讲课。如果大家看看吧,认为我这个讲的不行了,我可以马上停止讲,请水平更高的老师来讲。差不多了,我们今天就到此为止了。讲的好就给点鼓励,讲的不好就可以丢鸡蛋。呵呵,也可以说讲的不好,换人都可以。总之是感谢大家百忙当中能参与到经典中医学习中来,这么学习中医,拥护中医,已经很难得了。好吧,大家晚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6/7 23: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文字出自千聊问道手法江湖直播间,开启灵枢之门系列课。如有兴趣,请进入链接直播间。https://m.qlchat.com/wechat/page ... eId=310000066019066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0 11: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