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古月

有个关于伤寒论研习的构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0 13: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版面太分散了不好,毕竟人太少。

是否可以在“理法方论”内开几个栏目。或者在里面开子版面。

等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开专版。
发表于 2006/7/20 13:24:3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david92003 at 2006-7-20 13:23:
版面太分散了不好,毕竟人太少。

是否可以在“理法方论”内开几个栏目。或者在里面开子版面。

等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再开专版。


呵呵,同一分钟发帖,我快了一步。
发表于 2006/7/20 13: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发表于 2006/7/20 17:3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到理论方法大家讨论一下。
发表于 2006/7/20 22: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版面是有点多了,象患者交流就开了四块,不利于聚人气。大家为什么要在理法方论发帖子?因为发到别的地方很少有人去看,回复的人就更少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3: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是谈伤寒专版,连黄师专版都只是后话,现在一下子话题就提升到开三版(伤寒、黄师、郑师),看来大家真是有心人!

基本上认同志一先生说的「开辟伤寒论、郑钦安、黄元御三个专版,这三个专版基本可体现民间中医的学术特点,三者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如果因缘许可,是个值得努力的大方向。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要同时开三版,现在的版主人选和有意研讨的学友来说,可能负荷大了一点。至于开在一级版面或开在子版面,倒是其次。

现在的「理法方论」版的问题主要是没有焦点,虽然偶有某些内容不错的帖子,整体看来没有焦点,所以大家学习起来比较没有动力,也比较没系统。

长远来看,我还想过「内经专版」,但是…这还是以后再谈吧。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3: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上面虽说「至于开在一级版面或开在子版面,倒是其次」,但是这个构想的确会牵动到全体的布局,迟早要谈到版面问题的。那么且在此略提一下个人的浅见:

所谓「读书、临证」…


把所有和「读书」有关的归类在一起。
专一典籍的研习集中在一版,成为如上所说的「○○专版」之类的,无法归类的理论性帖子仍放在「理法方论」版。「○○专版」可以放在「理法方论版」内或同为一级版面都可以。

其实,以现在的首页来说,有的比「○○专版」相对不重要的版面都是一级版面了,真正重要而且有内容的「○○专版」升到一级版面,有何不可?


把所有和「临证」有关的归类在一起。
「脉因证治」和「病情辨析」可以合并(因为两者界设越来越模糊),「兰台设问」特色鲜明,保留。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4: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来谈谈横向和纵向的问题。

横向
伤寒专版、黄师专版、郑师专版、其他○○版(如内、难等)…

好处是特色鲜明,可以显出本站的学术特色,也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学友。
困难之处是:我们是否有此能量同时开版。

举例来说,以(广义的)《伤寒》而言,黄师就著有《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郑师则有《伤寒恒论》。如果以横向开不同的版面,以黄师、郑师之功力,当然有足够的内容可供研习,但是学友要同时兼顾不同版面的能力却可能有限…。

纵向
以一部《伤寒》为主(广义的、特别是如果以桂本为主,则包括《金匮》),其他名家注解可择要引用,黄师、郑师的注解则列为「必读、必引」,甚至可以分工合作,由专人负责张贴。

纵向的研习其实不妨碍到黄师、郑师专版,因为二师全书之中还有很多其他内容。如果觉得二师对伤寒的见解还需进一步专门讨论,仍可在二师专版中专帖进行。

如果以上的想法可行,愚意以为在时间顺序上或许可先开《伤寒》,黄师版次之(或与伤寒版同时)--先以《四圣心源》为主、郑师版再次之。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7/21 at 14:19 ]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4: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志一 at 2006/7/20 12:17:
1.选取经民间中医校对的版本为研习本。


现在谈谈教材的问题:


伤寒专版:
本站校对的是《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站上推崇桂本的先生不少(虽然有部分前辈认为桂本宋本各有所长),似可以此为底本,其条文相同者各家注解较多,可一起讨论;其与宋本相异者(名家注解较少),可以专帖就相异之处加以讨论。

就这点来说,部分桂本特有的注解本:如蔡德元先生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黄竹斋先生的《伤寒杂病论会通》的电子版就需要加快整理的脚步了。如果人力足够,可以同时整理,否则可以边讨论边整理,讨论到哪条就整理哪条。


黄师专版:
现有的《四圣心源》似待再校对,《长沙药解》则已有人整理好了,馀电子版似仍待校对。


郑师专版:
本站同仁整理的郑师三书电子版当为现今之最善本。

愚见主张先黄师、后郑师,或许是受到医医金针先生所论的影响: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5123
 楼主| 发表于 2006/7/21 14: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月 at 2006/7/21 14:35:
部分桂本特有的注解本:如蔡德元先生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黄竹斋先生的《伤寒杂病论会通》的电子版…


◆蔡德元先生著《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

总论部分已由 wesleybb 兄做完: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总论部分 (一校稿 )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695

条文部分,以宋本编号而言,已做到 112条,另 165至170条也已由密因兄协助完成:
《古本伤寒杂病论校评》OCR文件,一校稿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4564

以上足够短期应急之用了。


◆黄竹斋先生的《伤寒杂病论会通》
由如原兄整理中,全书 OCR 已完成,一校稿由如原兄独力在做,我或可协助部分二校工作。因为版权的问题,如原兄的想法是可以慢慢做,三年半之后推出就不会有法律问题。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24122


另, wesleybb 兄整理的
◆『原创整理』伤寒论-桂本宋本辨(附郑师阐解) 。。继续中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15254
主要是就桂本/宋本相异处把郑师意见列出来。(未整理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04: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