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古月

有个关于伤寒论研习的构想…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3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他

以上是个人的浅见,暂时谈到这里,请大家就进行方式多提建议,给将来的版主参考。

还有某些其他的细节,将来再谈,例如:

1
条文的推出顺序是否按编号序、还是按某些思路排列推出(例如医宗金监版的伤寒就有其自成系统的排序,现今的「教材」也不是排条文顺序排列的…又如鄭師的《傷寒恒論》依的是舒本編次,黃師的《傷寒懸解》則是按條文順序一條一條的解下去的,但其《傷寒說意》則是「得意忘言」,不引原文的…)?

2
条文的总结方式(事涉将来的成果整理甚至成果出版等…)

3
讲堂的配合运用(应该可以配合不同先生的专长、不同主题的需要,来进行一定比例的 UC 讲座。)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7/29 at 13:00 ]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6: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43楼到 52楼,是末学的个人浅见,很不成熟,仅供参考。

其中 47楼到 51楼说的是在「同一个主题(帖子)内」的流程及格式。

如果大家看得眼花了,可以打印出来慢慢考虑…

有些细节看起来有点复杂,其实这些都是可以依主持者和学友们的习惯调整的,必要时可以简化些,或把某些流程合并、讨论的流程前后调换,例如方药部分先讨论完,再进行(把正文和方解混在一起的)选注及评析…等等。

可以一边做一边修正,进行一两次就会有默契了。就像 UC 讲堂一开始的时候,某些学友也有点生疏,一回生,两回就熟悉了。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7/28 at 16:47 ]
发表于 2006/7/29 23: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真是用心啊:)
希望早日开伤寒学习版
发表于 2006/8/3 08: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象该贴有点缺人关注,这样的好事愿大家都来关心.希望早日看见开版.
发表于 2006/8/3 12: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月先生说:
"我先前私下和朋友谈到建议成立「黄元御研习专版」(将来再详谈),也是为了有个明确的焦点。"
既然很多先生都推崇读黄师的书入门,那就尽早开这个专版吧,这也是为我等初学者好啊。
发表于 2006/8/3 13: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

好啊,强烈支持,又有新版看了,还可以给象我这样的中医初学有好者一个交流的平台,非常喜欢
发表于 2006/8/3 17: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伤寒金匮联合研习呀,毕竟是同根生吗,
发表于 2006/8/3 17: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c_aik at 2006/8/3 17:00:
能不能伤寒金匮联合研习呀,毕竟是同根生吗,


桂本伤寒包括金匮。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17:51:4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qihuangai at 2006/8/3 12:30:
古月先生说:
"我先前私下和朋友谈到建议成立「黄元御研习专版」(将来再详谈),也是为了有个明确的焦点。"
既然很多先生都推崇读黄师的书入门,那就尽早开这个专版吧,这也是为我等初学者好啊。

「经典研习专区」的成立是一个尝试,希望能踏实的、一步一脚印的走下去。以伤寒版的开版过程来说,有时台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动静,但私下的意见交换及整理是一直都在进行着的,从构思到人员的组织大约花了一个月的时间,可见开一个版并非说开就开那么简单…

希望伤寒版成立能带动研风气及讨论品质,且建立一种比较适合的研讨模式,以此经验为基础,让大家有信心接着开黄师、郑师版,不过,此事估计约需一个月以后再研议了。当然,不同的版面进行方式可能会因为主持者及研习内容的特质而有所不同,这是将来要再请大家集思广益的。
发表于 2006/8/3 17:5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挽救中医最有效的途径,强烈支持古月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7 0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