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0436|回复: 10

高品山先生讲堂讲稿合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6 21: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的观后感。
一、        刘力红教授深刻的认识到,中医的实质是在形而上[这个形而上,是指形而上者为之道,形而下者为之器中所说的形而上],是建立在内视返观的全息真象基礎上的类象之学。通篇23万多文字,对人天相应的全息现象作了通俗的讲解,以扎实的文字功底,深厚的医学基礎,诠譯了中医的经典,在当今实为难能可贵之作。
二、为了中医事业,一路走来十分艰辛,由大学本科、硕士、博士、教授、長途抜渉追访遍拜民间名师,真诚求教,水平日増,才华横溢,导至珍贵的思考中医版本问世,真乃当今中医复兴之幸举。
三、通篇富有想象力的全息思维的整体观,确是中华医学的理念之所在。对五运六气在医学方面理性的运用,指明了方向。像这样学习和应用中医的人才,复出不会太多。道路艰辛,典籍牽涉面极广,学歩長長,可说是继承经典中医的典范。
四、从天人合一的整体性的思维角度,介绍和认识祖国医学的超前性,需要现代科学认真的依題研究的重要性,启示了现代科学,对超前性国医思维的现代研究和诠譯的方向,同时道出了祖国医学是本源性创性的可贵性。
五、从人天合一的时空方位类象的角度,阐述了反观内视归根复命的全息真象的中医的前曕性。
六、确信无疑的、坚定信念的、阐述了中医整体性生命之学的真理性,一定要按照中医自身的规律、来发展中医的必要性。历史上各大医家,都有着各自实践经验的切入点,在内经天人合一的思想指导下,都有着非凡的成就。说明了内经理念涵盖生命之理的偌大的包容性。阐述了大天地的五运六气,和小天地的五运六气统一之理。唯存在着中介方法不足的缺陷性。
七、中医之理是真理,是超前性的真理,关键是中介方法有待进一歩解决。这个中介方法如何能夠做到气宜,以便于使用和操作,是中医要向前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我特别对第七点关于中医的中介方法,谈点个人之看法,西医是形而下之医,他们对有形病体借助现代科学的成果,而利用各种仪器设备,检查和化验获得准确的定位和菌种后,採取对付的方法进行治疗。而中医之理是形而上之理,他的对象是形而上之气,而现代科学对此则无能,中国中医的形成,是在几千年以前有形科学很落后的状态下形成的,那时的有形科学比较落后,所以那时就只能在归根复命之形而上部分,着力研究,以天人合一的全息思想,来从实践中解决人的疾病问题。而今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人们背离了归根复命之学,对形而上之部分逐渐烟灭,因此当今对形而上部分是极其落后的,形而下部分逐渐现代化。而人之生命郤郤决定于形而上,形而上之学才是生命之主动因素,才是解决生命问题的关键。我国的易学是专门研究形而上之学的,他是天人合一之学,全息之学,时空方位之学,适合类象模拟的放大和縮微,可以做到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对虛体之气的了解,唯一的方法只能是用类象方法或叫做模拟方法来解决,而这个模拟之法,对于复杂的有形科学领域,也是经常使用的方法,在水力学方面就经常使用模拟方法来解决,而这个模拟之法是实体模拟法。对于无形之气的虛体模拟,是在归根复命的全息现象的理念指导下的,用易学数理象三合一的表达方式进行的模拟,这个方法不言而喻,非形而上之易学而莫为,气的动态变化的时空方位,和作用情况以象的方式显于易象中,再根据已明的气宜模型,用针药以直接调控其气宜,换句话说,是在洞晓人的气机变化的情况下。进行适体的调控。利用发展了的易学方法,可以直接解决中医的中介方法问题,由于中介方法的解决,关于用针用药的調兵遣将,那就各显其能了。因此真正的中医实在易,医易既同源又合一,才是中医发展的本身规律使然,中医的现代化,也必然是医易同源走向医易合一,才能真正实现近于归根复命全息现象之全息的理法统一。
由人之感觉和象理数之合一,来掌握经络之气的气宜是相当直观,内外合一,一气所为,和老式的望闻问切和人之感觉之结合通过辩证论治来探求内气,又参大天之时气相互比较,推求内外合一的气宜要直接而明确得多。两者的共性都是分类取象,由辩证论治到直观取象是中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个通路,深切的说明真正的中医实在易。
2006/7/27   1234gaop   QQ173438347  qwert12345878@sina.com
个人网址:http://blog.sina.com.cn/u/1233823477
 楼主| 发表于 2006/6/25 20: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品山先生讲堂讲稿合集

民间中医讲堂
大道之医,至简而要,简自繁来,要由智取,平衡阴阳,易学原由。
民间中医网站的管理员先生,所有网站同行版主,医师们,有兴趣的中医爱好者,各诊室之患者,会员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讲的问题是大道之医,至简而要,简自繁来,要由智取,平衡阴阳,易学原由。在这个題下,分五个小題作以讲解:一、开場白。二、稳态医。三、内核医。四、平衡式。五、解式法。
一、开場白。
我是学工程的,我首先要先说,中医是一个大的工程,是一个雄伟的现代化的一个大的枢纽工程,我是水利出身,对于中医来说,并非祖传,因中医是国产,土生土長,故可自学而为,练气全神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易学是练气全神学说的、全息现象之表达方式。中医之国,内经之地,中药之国,易学之国,医易之核心,正合水利出身的、胡锦涛主席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之理。国之愧宝,宝而不学,人何所为。在当今执业医师法律下,因西医为主流,以西医来规范中医,学校中医已成不中不西,只有重取象和灵感的传统愧宝之土医,西洋医学才难于进入,土医[含儒釋道医]只能向纯中医[是指用中医的方法诊断和用药]发展,土医不能入流于规范之医,我为的是国之土医,只能幸而入流于民间中医,这土生土長也离不开土中之肥力资源,资源匮乏至一定程度,也就長不出来了。不可否认原土生土長之中医,需要发展和提高,才能在市場竟争中,与西医争奇斗艳。易学是涵盖所有学科,所有学科、都是易学思维模式的各个分类,学科在发展,易学在前进。人体之医实为边缘学科,是多学科的汇集,而不应是医之一科所独有,所以中医之现代化,不是学医之科单独所能完成的。我的专业和我讲的中医的现代化也是密切相关的。否则我还不能使之做到我讲的现代化。由于是多学科之交汇提练所成,当今社会,学科多多,十三亿人口,改革开放以来各科已培养出几千万之人才,泱泱大国,人才济济,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广普土生土長之中医,引入市場竟争,优胜劣汰,才是解决十三亿人的人本大題,才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根本的方法的最佳选择,才是真正的关乎十三亿人的人本的医改,这样的医改、才能真正有效而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挺进,十三亿人口,泱泱大国,人才济济,不是发展土生土長中医的一筆巨大的财富吗?硬要用一个执业医师法来制约其、其他学科之人才蹑入,不是制约中医的发展吗?这个制约不是太愚蠢了吗?太幼智了吗?太无道了吗?不是拒非医学科人才于大门之外吗?这不是与中医的发展规律相抗衡吗?也有背于憲法的民生权利吧!要中医发展和现代化,首先要了解中医的这个多学科汇集和提练的规律的特点。如何利用当今全社会的多学科的老、中、青年的人才资源,发挥其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自行的、私营的、集体的、公私结合的、公营的来学习、研究、开发和发展中医,以创造出健康的中华民族的人本,才是和谐社会、致富民族、致富国家的支柱。中医的发展和现代化全在于市場竟争的开放。土生土長,正适合全社会人才自学的普及,中国有句成语,秀才学医,猶如杀鸡。在市場竟争中优胜劣汰,通过竟争才能筛选出中医的国粹,实行经济管理,才能有序发展,若致命的动以法律制裁。这样才是对中医自然生長条件的最大的关注、最大的扶持和保护,远胜于去争世界文物保护,泱泱大国的宝还怕世界不来追求,当今适用之宝远比文物之摆设好得多。对于土生土長之医学,乱套理性相反的西医之管理模式,横加不适当的干涉是害人害己,誤人誤己,害国害民的,是捨人之本而逐末的,和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不相容的。中医是归根复命之学,实为以人为本之学的和谐社会发展之必然要求,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伟大复兴自此始的必然结果。
二、稳态医。
明朝先聖張景岳关于病因问题总结得好,病因不外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虛实,归根结底不外两纲阴阳,阴阳五行干支八卦所表达之人体气之变化,总的反映结果仍是阴阳,偏阴偏阳疾病乃生,人的稳态是阴阳平衡,这是人不病之常态,知常则达变,不平衡是疾病之根源,正象自然学科数理化等,各个学科依靠平衡方程式来解答问题一样,人体的稳态运行,就是要解人体之气的阴阳平衡方程。用针是直接调阴阳,是促其先平衡再生化,用药是间接調阴阳,是促其先生化再平衡。针药对人的作用过程是相反的,针为阳,药为阴,对人体的作用过程是相反相成,殊途而同归,同归于使人体之气达以平衡。老中医诊病,是望闻问切、辩证求因,症状多样,繁而难握。大道之医,是直观取象,据因审症,全息之象,程序之劳,简而易从。老中医组方用药,对方药的阴阳五味性,靠经验自悟去组方,药味多多,总性难握,都是定性的,传授也难,隨悟性高低而千差万别,后学也然。大道之医在方药阴阳程度,五味成分的组合上,代之以数量,建立起性味数量方程,使此两个领域数量化,从药理变到数理,即可使后之学者在临症后也可以自变广通,便于掌握了。气性寒热程度,五味成分组成的目的,是调整人体寒热,促进人体生化能量的变化。对于老中医的这个数的加入,是极其重要的。还有一个象的问题,对病人组方后,要把这个方子的性能加入人体,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才是我们所追求和希望的目的,但这个方子入人体后将作出何种反映,未入之前,我们就要展示这个反映,这个反映当以易学之类象来观察,可择之而择之,不可择之而另为之。老中医是据经验而直接为之,初中医盲然而不知。所以象的加入可以使后之学者明而知之,这个象唯易之象无他取也。象和数加医之理,三而合一,中医之内核不是可知了吗?在老中医之基礎上再跨越老中医,不是中医发展的第一歩吗?这一歩即是要年青人年青时就跨越老中医,及早明确调整人体之阴阳的道理,逐步实现中医的现代化。而大道之医是非经验之医,是直观取象之医,首重病因,次参感觉之症状,纲举目張,诊病简而易从。老中医面对千万病状,经验之医有谁能穷尽,所以博大而精深,只有用病因不外阴阳八纲,实为阴阳。调阴阳乃各病皆医,保稳态则各病皆癒,这也是各个自然学科平衡方程,所表达的自然规律的同根平衡性,这个平衡同根性是各个学科之所盼,这个平衡性在人,当然即是人体常态之所在。所以人家来问我的针,能治什么类型的病或哪些病,我说内科病、和表现在外科、而需要内科治疗的病都在内,对有症状而西医又查不出病的时候,是用针的最好最有效时机,急发之内科疾病是针法施治与西医争奇斗艳的最佳时机,对未病先防的防疫,又是各种病的防疫针的最佳选择,可准确的做到防病于未然,对于各种疑难病症如不明原因的各种神经痛症、高血压、糖尿病、乙肝、甲肝、牛皮癣、艾兹病、癌症、白血病、红斑狼疮、性病、风湿症、中风症等诸多疑难症,及时治疗,简易针就是这些病症的拦路虎,拦住后慢慢收拾,稳步的促使人体生化功能的逐步増强,促使有形異体,不断的被通过能量之气的介入,催化成道气分离出毒气,道气行运周身,毒气排出体外以不断的増强人体之素质,经过人体異体客观生化需要的过程和时间,即能使人体走向完好的康复,这在西医横行天下的今天,我的说话一定被指责为是狂言,我乃狂言而言,可信否?视中医的前进而知之,日久天理明,路人皆晓知,这个针和以下要讲的养、针、药三合一是一个整体,人是整体,法也是养、针、药三合一的整体,这样才能相互匹配。按照经验医疗,不可能有万能医,有万能医实为不医,因为从经验角度出发,人不可能样样都精,各病皆医,实为各病都不能医也,这是常理。而大道之医却与正常相反,是非常道也,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万法归宗为阴阳,病之生是阴阳失衡,病之癒是阴阳平衡,是万法归宗而成一法,而了然使之,一法即是一个程式方法,只有一个程式方法,人才能易于掌握。所以不管你是未病还是已病,是你从未治疗过的类型病,还是你已经治疗过的类型病,据一以推万,一理一法以贯之,内科各病以及外科需要内科治疗的病,都在其中也,你只要在养生的基礎上按法逐次调整阴阳,人体即会自动的走向病的逆过程,而这逆过程也必须经过不通到通的痛苦过程,正邪斗争战場上的不幸你要都能忍耐,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体最聪明的修复能力的才智,持之以恒,最后必定导至病状消失,人体康复。而今大环境是横行天下的西医,对于这些疑难病症的不可治的冲击波、还方兴未哀,加之国人之崇洋媚外而自受害又害人之情况,还无明显的好转,传统之养生诸法已被西医催殘得百孔千疮,国人养生知识匮乏,也是治病的一大障碍,而养生知识又是贯串于治病全过程的配合治疗的要法,发展了的中医之力量尚很单薄,要想治完难病的全程还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内科病,我所讲的稳态医是至理至效远抛西医之法,国人应该引以为是中国人而自豪,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简易针是促平衡調阴阳之最为有效、最为方便、最为安全的、解阴阳平衡方程的、保持稳态的最佳方法,他和天人合一之全息学,是极其稳合的理法相依之法。法依理出,理依法施,理法相依,效果必然,才成至理。
三、内核医。
中医内核的揭示,动态平衡是宇宙运动的基本规律,也是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现代好多自然学科的结论都是这样的一个规律,数学方程式是平衡规律,物理方程式是平衡规律,化学方程式是平衡规律,气体力学方程式是平衡规律,流体力学方程式是平衡规律,质能转换的关系式是平衡规律,热力学的平衡方程式是平衡规律,有形和无形之间的互化也是遵守动态平衡规律,这个自然规律是永恒的,不变的。是有无形两个领域的共同规律。
从现在在有形科学领域的、这些平衡的关系式中,大家都可以知晓,等式的任何一边的因素变化都会影响到这个等式的平衡,这是有形科学的结论,因有无形之间的转化、也遵守这个动态平衡规律,所以在有无形互化关系式中、也应是这个动态平衡关系,气之运动变化必定影响形的变化,形的因素变化、也会影响气的运动变化,但气是变化的主动因素,形是变化的被动因素,气是自变量,形是因变量。气是阳,形是阴,阳为主动,阴为被动,论说这一关系之目的,是为我们利用这一规律创造条件的,各个学科利用这一规律都能夠、为我们人类作出重要的贡献,能否利用这一规律为我们人体自己作出贡献呢?当然能,因人体是有形无形的统一体,肯定可以利用这一规律为自己服务。能量守恒定律和物质不灭定律、都是可以说明有形与无形之间关系的定律。在每一个学科的这个等式的建立过程中,都是要付出科学家的辛勤劳动的。同样在人体中有无形之间的变化关系上,客观上一定也存在着这一等式,这个更为复杂的等式、他包含着两个领域的数理规律,这两个领域的数理规律,要想用单一有形领域的数理规律、来解释那是完全说不通的,因为两个领域是相反的,但又是互根的,有互根的就说明是有联系的,在人的这个统一体中,是能夠建立起相互联系的关系式的,而这两个领域的、各自的、数理规律要尽量的、单独使用、而后通过互根再联系起来。在相互联系的时候,我们要用易理来统一,在相对比较上作出定性的描述,这个问题又好比有形结构领域多元超静定力学问题的求解相似,解决问题的多重性,而非是唯一性。虽然解决问题有多重性,但都共同的遵守着动态平衡性。
四、平衡式。
为了建立可以说明问题的方程式,我们再阐述下列有关两个问题,
1、        内经的核心是在天人相应的体系下,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来比类取象。天人相应的思想是出自于以人为本,归根复命的产物,是练气全神的实践结晶,是人体全息真象的必然产物。五臓六腑(可用六臓六腑)、十二经脉是天人相应的类象主体。在内经中,又将臓和腑、依阴阳分成两个体系,臓为阴主静,藏而不泻,腑为阳主动泻而不藏。配以五行和与时空发生关系的干支和八卦,就能夠应用阴阳五行天人相应的理念、来描述物质基礎之气,来阐明人体之气的变化,这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的体现,也是理论和实际的统一。一气是天元,为阴阳平衡下的元气,一气分阴阳,能量髙的为阳气,能量低的为阴气,阴阳平衡时之气即为道,老子说,道是至小无内,至大无外,道豈不就是弥漫在宇宙空间且是连续介质的最小物质粒子吗?道是阴阳转换的载体,信息的载体,聚散物质的源头。因为气的能量的増加,这个髙能量之气,即能释放能量去驱散阴形異体中的阴气,使之提升为道气,而行运全身。因气的能量的減少又能凝聚为有形異体。气的阴阳的变化,必须用五行来说明,也即是气的能量之变化,必须要用阴阳五行的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来阐述。阴阳过于失衡而致病,即阴阳相差较大时才生病,治病是增加道气,減少阴气的过程,是消滯消积的过程,因此在治疗中必须提供能量的供应,要提供能量的供应,必须健其脾胃,促其运化,气才能吸收能量,增加动能化去阴积,向阴阳平衡的状态靠拢,道是转换阴阳的物质载体。得病是气丢失能量的过程,那必然是脾胃运化功能的減弱所致。病癒是阴形之气得到能量的过程,那必然是脾胃运化功能的増强所致。
2、表述人气阴阳变化的集成模式和规范程序,历代先聖前赴后継,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和探索,已有相当的素材可资应用,经整理和补充发展,实际上即是中国的易学、医学溶为一体的简易医模式,至简至要。隠含着至多集成的模块集合。方便应用,执简驭繁。至于中医里的经络和臓腑实质上仅是说明医理的一种功能性名词,实非具体的有形所指,而是天人合一的理念,高度功能性的提练。只有是实非具体的有形所指,才能包含和说明实际有形之所能,这也就是无形无为而无不为的道理,若是有形所指,则必是着了象的,那就成为有形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致使解释、研究和表达问题即不全面了,正因为这一原因,着象有形的人体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穴位,着象实际臓腑的位置,以导致有形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形成了中医博大精深难于掌握的弊病。若通过天人相应的十二经和臓腑功能,对人体实有经脉和臓腑的功能模拟,即实现了通过阴阳五行之气的、髙度集成的模拟体系,模拟出人体之气的动态变化,使之进行对之操控和调整,来实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調控。
关于内经中的运气学说也无实际运用意义,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都是说理烦烦,着实难用,是造成中医博大精深的主要原因,内经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缺乏实际操作使用的象数,无怪呼,明朝張景岳先聖说,虽阴阳已备于内经,但其变化莫大于易学。这实际操作使用的数理在易学数理象一统的模式下比较鲜明,向医应用发展后,至简至便,医易相溶,两長相并,实为医易相長,一加一大于二而成三,三生万物也。
关于人体形气动态平衡方程的建立、是在分析了上述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如下:
人体之气的动态平衡表示程式:1人体已聚集的能量之气+2攝入人体的天气+3食物入口以后进入胃腸和各个臓腑协同作用进行生化产生能量之气=4人体活动耗散能量之气+5人体正常的聚集能量之气+6人体内異体聚集损耗的能量之气-7人内異体的耗散増加的能量之气。由上式可以看出关键在生化,一切来源于生化3,只有平衡才能很好的促进生化3,针药养三法的作用是平衡阴阳,促进生化3。我们只有尽量的減少人体活动的耗散4,増加人体生化3,才能有足夠的能量之气来置换異体的聚集,形成異体的耗散而使疾病向癒。
要使用针药养三法保持等式的左边>右边,才能有利于病向癒发展,向好发展。反之则有利于病向坏发展。这个等式既展示了治养相依的关系。又展示了变化因素之间的相互定性关系。正气强于邪气向好发展,弱于邪气向坏发展。
五、解式法
这个等式的解答方法,是养、针、药三合一的方法。1]养是养气,不伤气,可劳,勿过劳,可动勿过动,保精,勿泄精,适口食,勿过食,提高身体素质还要练气以全神,用养气保稳态。2]用简易针,保稳态3]是药,这个药是广义之天生之药,食也在内,用适口之食保稳态。
针药法理,即是在天人相应的全息的,高度集成的易学思维模式下,以阴阳两纲,统领五行时空干支卦爻的模式下,来模拟人体之气的变化中,分类取象,臓腑和十二经是应天功能性的分类取象,既包含了实体臓腑和经脉,又超越了实体的臓腑和经脉,这叫做无形无为而无不为,有形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突破了十二经的位置有固定实指、和臓腑位置有固定实指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僵死的思维模式,这个老的思维模式,即是造成中医博大精深的主要原因,新的思维模式,是臓腑和十二经的功能位置可以在人身的任意一点反映出来,只有这样才符合人身是一个整体,整体包含着局部,局部隠含着整体的、全息现象的大自然的规律,如此再介入中医简易针之针法、针法是先平衡后生化,故为第一性的,介入易学中医之药法,药法是先促生化后向平衡,是第二性的,养生练气之法要贯串于始终、来进行平衡以调整动态平衡方程两边的相关因素,才能达到真正中医学的髙度集成的程序模式,才能在阴阳两纲下、对动态平衡的方程,进行适时动态調控。以达到养生健体,及时去病为人类自身服务的目的。
2006年6月22日星期四         髙品山。
中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康泰南路32号院内
髙品山  69岁  qwert12345878@sina.com  QQ173438347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2/3 at 09:57 ]
 楼主| 发表于 2006/7/2 20: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医药相依,二而合一,医管其药,重医轻药。

医药相依,二而合一,医管其药,重医轻药。
民间中医网站的管理员先生,所有网站同行版主,医师们,有兴趣的中医爱好者,各诊室之患者,会员们,你们好。我今天要讲的问题是医药相依,二而合一,医管其药,重医轻药。分五个小点来说明:一、药不能离医。二、医不能离药。三、二而合一,医管其药。四、重医轻药。五、带来问题。
一、药不能离医。
病状简单,方药简单,病状复杂,方药复杂,个性中医,依人而施,人在时空,直往不复,主因内气,次因外气,治疗疾病,内外合一,中医之药,重在調气,药效把握,单药力微,复药力雄,单方力小,复方居功。单方复方,合在医握,君臣佐使,证因把握。单方复方的组合把握,全在医、患相参中定夺,寒热均,生化复。生化复又是寒热均之物质基礎。生化复和寒热均的君臣佐使之关系,这是养生医之把握之关键,偏阴偏阳之程度,五味配合之组成,要得人之体才为医,不得人之体则为害,人要知之也,医是有偏纠偏,无偏用之则加偏,害之来也。时至今日,中医虽有数十万成方,经验可谓广薄,但这些方的应用全在人为,成方均是因人因时而制,既有普性,又有个性,因为个性人之气,时空一体永往不复,不同人也是时空相異,永往不复,因此虽有成方数万备之可参,若行套用,难得对人取一,由于成方只是普性,要适个性,只能靠人体自身能量的调整而应,调整不来,则害之有加了。所以医中有句话叫做,千方好找,一效难求。这一效,因人因时,因病因症,因病因,经验执医者都有其独特的验方、效方、祕方,用以应对人个性时的拟立新方主干之需要,这些祕方、效方是祖传和执医经验之所得,是个人之精神财富,必须尊重,才有发展前途,精神化物质,乃是生活之需,但是都要执医者自用,医药相依,前途广大,大道之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在以拟设具体病人病状为題,可以前人之方为基礎参合组方,直至取效以获取效方,验方,祕方,以备遇病取而作基本方,因故专方、效方、祕方是医家必备之方。方有使用范围,人气有变化幅度,医之所司,择而配之調之,以适人度。非医者,据方之所述功能,而隨用之,与人气之相差出度范围,咎则自取也,害乃自害。不懂医者不能为人医,不能医己,医家者不能为人医,违此则害人又害己。因故药不能离医也。
二、医不能离药
仅举网上推销一例,升力元蚂蚁胶囊,是给你挣钱的信息,黑多刺蚂蚁治病原理. 我对此,不反对有一定的作用,我不认可他的离了医的药方功能,这是存药去医对中医的逆向宣传,是市場导向之誤端。
当今市場经济社会,以利益为目的,这是对的,这是生产发展的基本保证。但是要医药市場稳定持续的发展,此种导向絶不能为,是损医毁药破坏持续发展的恶举,是坑害中医的重剂,解放以来一味寻求祕方,又推名人名方,离人而销方,导致中医直消不長。一方数万,数十万,数百万,甚至千万元,值吗?方药离医,分文不值也,坑害国民,违理失徳,离人而赚方钱,害国之人本也,药商敛财,广告之害也,违理之举也,脱离时空个人,医理空空而茫茫。治不好病,不都是假医假药吗?这对于今天不是很可悲吗?国人寻找中医之难,苦苦叠叠。怪谁呢?不是自害害人,自作自受吗?是弃医买药之结果吧!是药商暴利之所害吧!
为今之际,国产方药,组方配比皆无,虽厂家明知,但产品未标,详细性味隨配比而变化,从医之人只看方之功能,难精方之性味,实伤组方适体治病之精确,猶得补其不足,再加组方药中各药之性味,方可方便医者临症据因,择方之配用。
一味追方而离医,意向国内国外市場,则治病作用不能发挥,不能应对个性人之通变,效果必然很差,结果必定指责中国的国医,怎么如此之差,信誉扫地,这不是自欺欺人吗?泱泱大国,十三亿人口,几千万人才,力加培养,药隨医行,出国治病,为国挣财。名胜走高,医业兴旺,持续发展,越来越快,急功近利,网罗其害。
三、二而合一,医管其药。
下医一技之長:各个中医都有各自的一些特長,这个特長,都是自配用药的特長,有好多一些医人,靠此特長而生计,丢掉了即是丢掉了生计,人要生活,这是必然,发挥各自所長,为民本效力,又有何妨?应当留其所長,自制配方,伤命他人,以法来偿。
中上医家都可自设药房,自行加工,广医工业化,组方方便,价亷效好,适合人本需要,应对病人自如以偿。不許出售方药,只許看病出药。只許自医出药,不許他医来买,若有卖出,定要医家过堂,有了问题,直拿医家问答,致死人命,依法刑当。
精医之家,都可自设药房,自行加工,广医工业化,但不許出售方药,只許看病出药。也可異地自设药房,只許自医出药,不許他医来买,若有卖出,定要精医过堂,有了问题,直拿精医问答,致死人命,依法刑当。
这样既发挥了医之所長,又利成药自我加工,组方方便,价亷效好,适合人本需要,应对病人自如以偿。据我经验,自制方药,成粉相合而组方,变化自由而广通,量小至一方总量,只需0.5至6克之间变化即可,开水冲,服静液,药力有保证,病家极方便,和现在直接用草药相较,药房医用成药相较,病家得利,医家得利获双赢。在90年代找上门来医,我是这样干的,执业医师法后停药用针。中医之发展医不离药,是医患双赢之举,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最有效之举,是关系中华民族人本之大事。原因可以大量的节约有限的药物资源,应用当今20分之一的药物资源,即能解决当今要解决的同样数量问题,充分发挥药物的效用,我的量化方剂学,对此应用已作出具体的应用方法,完成此法后,才开始用针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的。
单位药,浓縮之开发,弊多利少,和中医用药方向,刚好相反,一个要多药配伍,一个要一味,不但要一味,一味当中又只取其中单一所含,纯之又纯,完全违反了一个人体,对多种性味组合而纠偏性的需要,是违反中医规律的。是西化式中医,削弱中医理论之举,是不懂中医的,有损人体纠偏之行为的劣举。若作西医之用,但不能说是中医,我想中医虽不赞成,但也不会反对你,因为这是你西医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若说是中医之法,那将是笑话。
国家药房之所管,更应国医管当,由国医按排对病人诊治和消耗,这样才能医药结合,走上适应病人服务的医药相依的轨道。若此所有药房之规模都能隨中医之发展而控制得当。
中医是多学科的集合,又是中国的土生土長之医,在其他学科具有本科文化水平的人才的、爱好中医者中,进行短期培训,能夠从自身开始实践,次及家人,再入社会,都要经过治己、治家再满足实践治病考核的社会要求,即可歩入医林,社会医师的考核标准:应以治疗有效级别病症难度来区分:常见一般病为下医,一般疑难病为中医,疑难病为上医,高难病和治未病为高医四级,制定标准考核,因为传统文化的基礎即是中医的基礎,当为具有任何一科本科和大专资力为准入基礎,自修中医药的方、药、针、诊后即可先己、后家得益,而后可逐级通过,每一级以治好同一级别一至三个病人,即可以定,可以一级一级向上爬,中医是整体治疗,都是一理以贯之。这样可以产生出大量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这个时代的、高一级的赤脚医生,隨着实践经验的増多,他们的技术发展,是有着广阔的天地的。今天的文化水平的提高,今天的赤脚医生,已非上一个世纪的赤脚医生可比了,经过五至七年时间的实践,将会在实践中,产生出一代中医人才。在开放的自由市場竟争中,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人本问题。有了人本这个支柱,才是中华民族走向兴旺发达的大本钱。
四、重医轻药。
只有重医轻药,才能以医用药,只有以医用药,才能充分发挥药效,节省药力资源,只有市場竟争,才能优胜劣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看病难,看病贵,即可迎刃而解。国家也只有广普之中医,才能在人本上,节药大批资金,适应尚不富裕的我国之国情,这个不富裕的情况,才能夠逼出一个繁华似景的、适应不富裕的、一个发展和现代化的中医来,中医的复兴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医、药同时走向国内外,才可持续发展,才能财源茂盛。迎来中医大发展的未来。
五、带来问题。
綜上所述,形成了一个大的问题,重医存药,势必医用小药房遍地产生,这和现代化的存药去医的大药房,中药的大工厂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一个是向个性化发展,一个是向集约化发展,这猶如中西医之间的关系一样,是阴阳相反而互根的,要想发展中医,要向医药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和集约化的关系,集约化体制发展至今,要想调整,全靠国家,要考虑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来调整。集约化导致去医存药,是削減中医之倾向,个性化是走向重医轻药,是中医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完全表现了一个、广普的西医和个性的中医之间,两个方向阴阳相反的矛盾斗争问题。西医走集约化道路是正确的,中医走集约化道路是錯誤的。分而治之才是正确的,由此看来,中医要发展,有信仰的阻力,有体制的阻力,调整体制,改变信仰,要多長时间的教育,要多大的动作,这离开政府的力量是不可能做到的,中医是土医,是基层群众之医,有着深厚的历史的基礎和现代群众的需要的基礎,这个经济基礎和上层建築之间的矛盾,可望在共产党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下,科学发展观的政策扶持下去解决。已有57年执政历史,有着正反两个方面历史经验的,泱泱十三亿人口的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处于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我中华民族雄伟壮志的强烈愿望下,为了三个代表的实现,一定会有众多的壮举出现,中医发展的大业,我想是关乎、我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之所在。今日的共产党是讲认真的,为了政权的强大,国家的兴旺,国力的増强,我相信,国家会作出科学的决策的。几千年的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的光辉内涵,定会重新以现代化的姿态、跃然于世上的。这个世纪的上半个世纪,一定是中华民族走向兴旺的世纪。
2006年6月30日星期五
中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康泰南路32号院内
髙品山  69岁  qwert12345878@sina.com  QQ173438347

[ Last edited by 高品山 on 2006/7/3 at 10:45 ]
发表于 2006/7/4 16: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创意,.有可操作性.希望当政者深思

特别是中医小药房个性化.工业化的思路,确实有利于弥补现有中医普及的缺陷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19:5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道之医,合道则医,离道不医,规律不疑。

大道之医,合道则医,离道不医,规律不疑。
离道日多,疾病日多,违道日久,病情日深,道之于命,命之于道,不可相离,命道一也,生命之谓也,生命科学,道之学也,离道究命,相背离也,道矣哉,命矣哉,精微之气,行也哉,气之理,气之用,中医不可不明也,居安思危,上工之医,治病于未形,非明气之理和法而莫属也。至形病已生,西医发现,已晚矣,西医内科之缺点,导致病者,坐失良机。事实上,一有证状,人必有病,明气中医,及时調治,防患未然,啊!中医之能,西医盲然。大道之医,出自养生,养生之道,首要先明。有句古话,三分治疗,七分调养。养之重要,何等鲜明。人病所生,违养而得,不明此理,医定不成。在针治的过程中,违养一次,则反病一次,身体的体能消耗一次,医的难度増大一次,病人的痛苦増加一次,医患双方都为脑火,所以医患配合十分重要,患者应自我尊重、自我爱惜,全力遵养,节省财力,节省人本之体能,遵养不反,快速好转,医患双方合欢而乐。何谓养生,关系人生,生命之要,全在养生。大矣哉,养生也,复养可医,离养不医。
为医看养,遵养忠告,等级划分,四级以表,初养,普养,中养,上养。
初养之要,养之一要,有句古话,病从口入,量质互变,物极所致。饮食之要,量为第一,内负轻松,是为原则,飽则过多,伤气元凶,不足空松,生气称雄,少食生气,多食伤气,多少划分,轻松为则。食的次数可适当増加,但量要保持轻松,生气伤气,质变界限,此关重要,定当把握,入口之食,烟酒杂食,尤当遵量。次则食品,适口食品,精要为养,不能适口,于身不益。养之二要,有句古语,乐极生悲,男女欢爱,人身乐极,甜甜密密,排精自在。若人身弱,气当临界,此时一乐,禍从天降,疾病产生,悲之由生,在所无碍,以后下去,强乐再生,害之又害,命则早伤,坏在欢爱。乐不至极,互相調爱,气弱不加,夫妻关爱。食量控制,是防内劳,内为主因,排在初养。欢爱之事,防止内耗,人人之常,常者为一,排在第一。
普养之要,劳之可劳,勿过其劳,养之一要,恒量标准,轻松为度,过劳伤气,所谓伤气,产出不足,付出有余,此于治病,方向相反,故当为忌。作息程控,力度大小,都得遵此,违此反养,医之无效。养之二要,及时衣着,及时饮食,寒热饮食,都得适度。遵了养道,医調寒热,才能有效。
中养之要,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强身健体,实属必要。此一知识,已属提高,人之追求,即可达到。
上养之要,神气相加,悟静悟空,恬淡虛无,真气以从,久练入道,各从其欲。
中养上养,养之专业,行之为要。医之为下,初养普养,度过劫难,人必皆晓。
上养中养,法之多多,法法无法,无法也法,悟空悟静,执一以从,調心調息,内运气机,运至停运,定中生慧,功归一从。上养中养,自我追求,不在普医,故不详述。
中华养生,生命之学,为人必论,离此谈命,纯属謊言,离此谈医,吹牛必然。人生自主,主能遵道,从医看好,主不遵道,从医白劳。道之规律,信之勿疑,医至此生,患必信此,不信道义,医必无能。三分在治,七分在养,养之重要,十分鲜明。医患配合,合在一道,不是口说,而是实行。道是行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医患配合,身体力行,弱者体质,体能日増,反映越烈,小战大战,正邪相争,場場要胜,积胜多次,量级递升,量质一转,方获全胜。因故大道之医,信道则医,不信道则不医,养生之道,即生命之道,脱离此道,从何谈医,顺道求医,及时治疗,无病不医。
2006年7月9日星期日
中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康泰南路32号院内
髙品山  69岁  qwert12345878@sina.com  QQ173438347
 楼主| 发表于 2006/7/16 20:1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未病先治和疑难杂症用简易针治疗人体反映概述。

未病先治和疑难杂症用简易针治疗人体反映概述。
未病先治。
中医是个性医疗,是平衡医疗,是纠偏医疗,所以对病人的气性,准确掌握尤为重要,若不能准确掌握,无偏加偏,寒性加寒,热性加热,实则补之,虛则泻之,此乃雪上加霜,禍之大矣,所谓庸医,乃是不明气性,胡乱用药所致,害之大矣。所以中医无害之说是错误的,气性搞錯,其为害甚致还超过西医,这个风险的解决,必须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解决,问题是精于医者,才能识其气性,驾驭风险,顺其气性而予治疗,掌握气宜是各大医家精专天人合一之理,在实践中找出奏效可行的切入点,虽然切入点有異,但殊途而同归,这是易学思维模式的多变性之使然。如何驾驭风险,增进疗效,这又是从医之必争,这个竟争是很必要的,只有竟争才能发展,才能优胜而劣汰,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必然是中医发展的规律。医有未病先治,已病而治之别。先觉先防,关系非常,居安思维,才属高尚,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病患未然,消灭方便,病患已然,弗力弗钱,人本坑害,承受必然。我先谈一谈未病先治的问题。
未病先治,在明气宜的基礎上,必然效如桴鼓,何谓气宜,气宜乃人体机枢之所在,何谓未病先治,即病人有感觉证状,而又用西医的各种手段,又查不出病来,或者以前一点感觉都无,突然出现不适的感觉,而这个感觉的症状,是人神之所现,是超前的,可能是用现有科学仪器还查不出来的病症,不是因为查不出来你就无病,此时你不要以为无病,人有不适症状,则必然有病,这个时机万万不能错过,一有不适感觉,那你肯定是有病了,在西医对此无能,可气机变化是中医之所究,中医对此就有其特長,居安思危,内经易经所言,此时用简易针实行安全有效的治疗,即可以消除证状,恢复健康,这叫做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这样治疗时间短,正气少损伤,人体通过治疗,很快即可以康复。而今人不知养生之道,不到病成形不施治,因为成形前西医查不出来,信西医,势必受西医之害,到了病成形,治之难矣,过程長矣,经济损失大矣,西医割除,正气大伤,死活难卜,要行真治癒,还得中医打扫内环境,若不打扫,割了又生,所以一般不应割除,而应中医内消,否则即成西医挣大钱的源泉,人本耗损重矣,弄得不好,人才两空,蕩产倾家多矣,悔之晚矣。由此可知,未病先防之重要。
疑难杂症用简易针治疗人体反映概述。
我说过,简易针初针如拦路虎,拦住疾病,以后就可慢慢收拾疾病,这个收拾疾病的过程是要经过一系列的反映的,人之疾病,违养所生,大道之医,逆向过程。过食要吐要下要汗,分离寒热湿毒,从内外出。过劳要养要补,必须促进生化功能,才能吸收以偿。分消寒热湿毒从内外出,必须经过人体修复的各种反映,才能消失。正气越上升反映越剧烈,直至正气压过邪气,反映才減,才逐渐走向舒服康复的道路,人之违养而致过,顺养才能懲罰违之过。
在中医学上讲的汗、吐、下三法,以及内毒外出的在体表形成疹、疮、腫等的情况都是正常的情况。这在人体修复过程中必然要出现的一系列的反映症状,而症状具有两重性,得病的过程有此症状,病癒的过程也会有此症状发生,甚致在病癒的过程中还会出现疾病的过程中,不曽有过的症状,这是因为,在病灶溃散后,其病气乱串所致,是游敌所致,不必担忧,而是在被消灭的过程当中。也是在修复人体的过程中,动用和发挥了全身的潜在力量所致,特别是积久之病要癒,必在淤血或者淤痰吐出或者下利后才能癒,病人往往在此时甚为担忧,特别是吐血的情况,这个血的特点是瘀血,是偏紫的,病人的判别好坏的方法是饮食未減而増,全身的整个状态总的来说在趋好,一旦反映过后症状即消失了。
疾病的产生是违养所生,内气受损、生化功能力減,通经通络的力量薄弱,经脉阻塞,痰湿血滯淤积而致,这个内气受损的程度深浅差異很大,在这个内气受损的过程中,人会感觉出各种不同的症状,这个症状的深浅和强烈程度因人因时而異。通过治疗和顺养之结合,在疾病向好的过程中,人也会感觉出各种不同的症状,这个症状的深浅和强烈程度也是因人因时而異。
下法:是通过针剌平衡人体阴阳,促使生化増强,増長内气以排出人体废物,下排的表现,是病状的逆过程,从大小便排出,大便久积,湿毒内聚,用针后,如大便鯹臭,黑便,再由黑变黄,由鯹臭变正常臭。小便积毒,或黄或血或混浊,用针后,量会特然増多,此为久积排出,继而又渐少渐无,若其间有违养发生,则又退回,再针回后,又向趋好,这样医患未配合好也是有的,大便由原是硬而变稀,原是稀而变干,是病的逆过程,是阴阳转性之必然,病者人体之所为,去病还要人体之反其致病所为,医者只能助人体之所为,宣宾夺主,事与願违。
汗法:是平衡人体阴阳后,生化功能増强,正气増强,托出内寒湿之气,寒无湿而不积,湿去寒退必向平衡方向去。湿去毒出,道气増加,行运周身,营养需要,及时补给,补给方法,适口之食,人因太虛,方可药补加给。
吐法:针后,有直接吐出髒物,有咳而无痰,隨着生化功能的増强,到咳而有痰有血,再到久积之血痰液互杂而出,此时久积乃出,湿痰去,咳嗽轻,次渐少,逐渐走向不咳嗽。人体修复也必须经过此痛苦过程,病来是违养过程,病去是顺养之过程,病来是阴阳失衡过程,病去是阴阳平衡的过程,病的逆过程也是对病者懲罰之过程,为医之则,是顺养而生,平衡阴阳。病人违养,医则无能。非医无能,自不养身。治养合一,才得其生,七分在养,患者为主,三分在医,医者为次,以主合医,医患配合,七三合得十而进一,才能全美得一,一者体也。
所谓疑难杂症,都是日久不癒,滯留日久,形病化气,必须靠生化过程,无超越生化过程之医也,有则天医直补气之能源也。此为损人利己,一般不能也。
毒依湿生,有寒毒,有热毒,有形異体,在总和上寒毒居多,热毒居少,但在生毒和去毒的过程中会出现,时而寒毒居多,时而热毒居多,成左右摇摆振荡之势,病者将有不同感觉,不病之处也会显出有病,这是病灶溃散,病气乱串所致,医者适时以調,使之趋向平衡,寒热湿毒分消,湿毒及时出,寒热及时均,阴阳及时平,无病而不克也。时间过程适得生化之过程之需要,寒热湿毒渐渐分解,各走竅出,才能使形滯渐渐化成道气,行运周身,康复人身。
2006年7月15日星期六
中囯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浦区康泰南路32号院内
髙品山  69岁  qwert12345878@sina.com  QQ173438347
发表于 2006/7/30 16: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善哉!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06/11/11 17:24: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真人也是强调象理数这三点!象理数至简至繁啊!
发表于 2006/11/11 17: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 这么少人关注高老的文章呢?
是不是大家不相信还是怎么?
我是自己亲身试过的,
拨针显效!
妙不可言。
发表于 2010/4/1 17: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文章已拜读!

希望高老继续多出好文,为中医学子留下丰厚的宝贵经验和凝炼出的理论!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9 00: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