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桂亮邮箱

《金针探秘》系列及略评蒋氏大小周天针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21: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探秘十四 略谈针药之异同 《内经》中的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关系的理论。经络具有通行气血,沟通表里,贯通上下,联系脏腑骨节,将人体联系为统一整体的生理功用。因此〈内经〉主要讲解如何运用针灸之术来治疗疾病,而《灵枢》更称为《针经》。至汉张仲景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医药发展的经验,成功地创立出以汤液治疗疾病为主的《伤寒论》巨著。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六经为病的提纲,其提纲是将人身表里分为六大证型,每大证型均备有主方主治,于方药中分君臣佐使,再于相佐相使之药视其兼证而加减之。 至于针灸也可将六经分为手足十二经,把人身病证分为十二类症候,见病知源,循经取穴,始得要领,故用针在于协调沟通脏腑经络,以平为期。在处方配穴方面上,无论是辨证取穴,循经取穴,按时取穴,子母取穴,夫妻配穴,同经配穴,异经配穴,以及子午流注配穴,灵龟八法取穴等等,都是以经络系统为根据。在补泻手法中有子母补泻,徐疾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以及烧山火和透天凉等等,也都必须从经络系统上操作,也就是通过经络系统的补泻来调节内脏功能。而中药虽也有归经之分,但主要是直接作用于脏腑功能。所以对于重证,特别是内脏功能严重失调时,病情万分危及之时,中药的疗效应该比单纯针灸疗效要好,因为针灸必须通过经络系统传导,才能调节内脏,而危重病人脏腑功能已经衰竭,经络已经堵塞,这时只能依靠高手猛药来起死回生,而针灸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当然对于某些急证针灸也是有很好的疗效的,但总的来讲对于危重病情中药效果应该更快一些。还有一点,对于重证患者,中药的剂量可以成倍的加重,而针灸的补泻之量却是有限的,患者本来以是强弩之末如果手法特别重,则根本无法承受。当然对于非危重证患者针药则旗鼓相当,只要运用得当,都能取得满意疗效。因此不论以针灸还是中药治疗疾病,虽然它们的方法不同,但医理是一致的,它们都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中药是以理,法,方,药,剂量通贯一体,而针灸是以辨证,取穴,手法为要,也包括灸法。它们讲究穴与穴的配合,手法补泻操作的运用是否得当,以达到最佳效果。 但是中药也有其局限性,因为中药是有形之物只能培补后天,无法使其升华。而针灸却可以培补命门真火,使其升华,化为先天之气。详见〈炁通任督必得康寿〉一文。中药虽然能补肾阴和肾阳,却无法使阴阳化为先天一炁。但通过针灸之术可以使命门之火升华,化为先天之炁,这使中药所无法做道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5/11 22: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探秘十五 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的关系 首先我们通过针灸古籍的研究,不难发现,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的传授方式一直是在民间秘密进行的,其中或得异人传授,或子继父业,但大多数均未留下其师传姓名,这无疑增加了子午流注的神秘色彩,历史上真正懂得并传播子午流注针法的实在是凤毛麟角。当今虽然子午流注得到了一定的推广,但大多只会死背公式,不能灵活运用。致使子午流注针法临床疗效不能显现。反之古人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治百病而无不愈,称之为八法神针。 为什么同样是子午流注针法,疗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关键在于我们不会灵活运用,只会公式化操作。只知道今日某日,某时其穴开,凡百病皆针灸此开穴。明日某日,某时其穴开,凡百病皆针灸此明日开穴。误人多矣。其二不知道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该如何配合运用。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都是传统古典时间针法,但三者又有所区别,有人认为三者同一时间开穴不同,因而有自相矛盾之处,这其实是不懂三者的运用机理。 郑魁山认为三种针法各有偏重,子午流注针法中的纳子法对于各类脏腑虚实明显的病症疗效好,而纳甲法则偏重于治疗各类寒热病症,灵龟八法对于各类慢性病疗效好,而飞腾八法则善于治疗各类急症。对此笔者认为这样的分类曲解了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子午流注所对应的是十二正经,灵龟,飞腾八法所对应的是奇经八脉。因此子午流注是治疗十二正经之疾病,而灵龟,飞腾八法治疗的是奇经之病。所以笔者认为不应该将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去分类治疗各种类型的病症。治疗疾病只有气血营卫之分,纳甲法是治疗气分之疾,纳子法是治疗营分之疾,而灵龟,飞腾八法之八脉交会穴既可治疗奇经之疾又可兼治交会正经之疾病。由此我们知道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的关系绝不是对立的。有些古代名家常常有厚此薄彼的看法,例如认为八脉交会穴统于六十六穴,因而八法流注更显重要,或者又说,子午流注是根据《内经》《难经》理论而来,比八法流注更有理论依据更为合理,因而提出取子午而舍灵龟,飞腾八法,这都是十分片面的理解和看法。如果运用得当三法既可单独使用又可联合运用,三种方法联合运用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这需要我们去认真仔细的去辨证施治。所以我们遇到疾病先要去分析,是何经发生病症,是气分还是营分?辨清了才能找到对应的方法去治疗,在取穴上能够灵活机变,时穴与病穴分清主次,虽变化万千而理为一贯。在选穴上还可以运用甲己同宗,合日互用,子母,纳支流注等方法,于病相应穴针之,只要时病相应,即为贵穴,这样才能在临床上运用上游刃有余,用针以人为本,才算真正懂得活用子午流注,灵龟,飞腾八法的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09/5/13 2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探秘十六

论《内经》、《伤寒》关系

我们今天所探讨的是《内经》与《伤寒论》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他蒋老与他人的意气之争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中,抛开针与药,我们所要探讨的是实质性的东西,研究的是《内经》理论与《伤寒》理论的撞击和共鸣,因此我们需要更深刻的剖析蒋氏针法理论与<伤寒>理论的共同点和欠缺之处。

如何看待《内经》与《伤寒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能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中医辨证理论,笔者认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泉为本体,而《伤寒论》是将从中医理论提炼升华,形成了辨证论治的体系,去真正系统性的治疗疾病。因此《内经》为体,《伤寒论>为用,研究中医必须同时深入研究《内经》与《伤寒论》,不应该顾此失彼,为其如此,才能达到全面的体用结合。

比如病人患病,如果依靠自己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正气)无法恢复,那么他的病情转化方向必定是由浅至深影响到五脏六腑及其相关联的十二经络。中医的诊断核心是察其外而知其内,这就需要扎实的《内经》理论基础,而疾病的传变规律是由外而内,而疾病在经络中的传变也必定有其规律性,当然五脏六腑的传变也是如此。《伤寒论》就是总结了这些规律性,张仲景从他当时伤寒肆虐的背景中,从伤寒入手根据伤寒发展规律,依照《内经》理论,创造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巨著,而笔者认为《伤寒论》最大特点就是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其变化贯穿了五脏六腑极其相关联的十二经络,所以《伤寒论》不仅能够治疗伤寒,也能治疗各种疾病和杂证。

笔者谈到《伤寒论》系统的治疗和丝丝入扣的变化,不但贯穿了六经辨证和传变的整个过程,它以六经为病之提纲,其提纲又将人身表里分为六大证型,而且每个证型都有进退变化,环环相连,并且对于太过或不及都有相应的挽救弥补的变化方法。

例如: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还有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另外还有阳明病脉症大小承气汤及调胃承气汤,此三承气汤丝丝入扣的变化等等,在《伤寒论》巨著中比比皆是。因此正是张仲景继承了《内经》的理论精华,并且融合了脏腑、经络、气化理论建立了完整、完善的辨证理论体系。历代医家无不倾心折服,也未见有谁能超越此范畴,可谓光耀千古。反观蒋老刻意否定《伤寒论》则是无知的表现,只能说明他没有认真的去领会其精华,蒋老针法虽有一定的见地,但缺少的就是《伤寒论》中的系统的变化,蒋老的针法调动激发元气只能适合经络敏感者,难道针灸对经络敏感者就没有疗效了吗?其实只要在能得气的情况下,就应该有方法达到好的疗效。另外蒋老所谓的治神针法,笔者认为蒋老应该少用,毕竟这是比较消耗自己和患者先天及后天精气神的针法。

针药虽殊,其理则一。虽然用针和用药是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它们的中医理论基础是完全一致的。《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及用药准则,用针的原理也是如此,难道能超越六经辨证的体系吗?所以我们用针也应该有进退变化,按照《伤寒论》的辨证体系进退自如,层层推进,变化则丝丝入扣,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伤寒论》的精神,形成与《伤寒论》相呼应的系统性的针法。

针药虽殊,其理则一,是指针灸与中药虽然是中医治疗的不同手段,但他们的中医理论与辨证是一致的,与西医无关。《内经》中虽然言针灸十之七八,但更多的是讲解中医理论根源,讲解古人如何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从长期观察实践中摸索出《内经》中的中医理论,所以笔者一直谈到《内经》是中医的根源,而张仲景《伤寒论》,则在《内经》的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和用药准则。这就是张仲景<伤寒论>的两大创建。内经讲补泻,也必须建立在辨证的基础上,针灸理论如果能结合伤寒六经规律,则使针法更加有规律可循,使自己中医理论更加扎实,能分析抓住疾病的进退发展规律,笔者认为应该融合<伤寒论>的辨证思维,能了解分析疾病进退规律,再结合针法使自己的针法也形成系统的进退变化。

笔者的本意就是将《内经》理论及其针法和《伤寒论》六经辨证系统有机的融合起来,以《内经》开、阖、枢理论来形成表有阴阳、里有阴阳、半表半里有阴阳的三阴三阳证型。张仲景正是发现了这一规律,进而结合六经六气奥义。由生理寻病理、由病理探病机、由病机摸病情、由病情落实到病位,创造性的提出六经辨证,由此把脏腑、经络及其所产生的气化功能融为一体,通过千姿百态的辨脉证,作了生理及病理的高度概括,究其根源仍离不开<内经>的理论及五运六气之变化。

蒋老看了笔者的系列文章后,曾来电交流,笔者就以此帖(笔者与解兄的探讨)来提示蒋老,希望蒋老通过此文,能形成有系统变化的针法,不要一味的调动和激发元气,这样只有害而无利。

究其根源,经络无所谓敏感不敏感,其实多想一下,为什么年轻者都是敏感者,年纪老者为何大多是不敏感者,疑惑自解。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2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
体验整体系统针法
作者:姜廷海
点评:桂亮

本人姜廷海,1968年生,湖北当阳人。自幼体质虚弱,不善运动,不耐劳作,初中毕业前还时有尿床现象,现刚进40,便已精神疲乏,牙齿松动,并已脱落一颗。本人尝自学中医,并有幸考取执业资格,学习颇为勤勉,治病声誉良好。然一日不午休,当日下午和晚上便无精力读书,更无力为人疏方治病。多年来一直想改变自身体质,曾服肾气丸、还少丹等中药,均效不明显。改变体质之难,更甚学医之难也。
从中医网上看到桂亮先生大作,心中极为振奋,决心以身试针,遂不远千里,于2007年11月13日抵达苏州。桂亮先生原计划为本人调理一疗程15天,但本人有事只能进行为期12天的调理,现将针灸过程感受略记录于下,请同道给予指点:
11月13日下午:桂先生说要对本人的身体状况进行三天摸底,暂时不一定会有烧山火透天凉感觉,进针不痛,但自觉针下紧涩,行针时痛感明显,留针过程中有不稳定凉热感。
14日上午:无昨天紧涩感觉,但气感也不如昨天。
15日:忘了记录。
16日:每天针之前都排空小便,留针也只一小时。今天膀胱经跳动感觉明显,有小便不能忍之感觉。下午及晚上小便明显增多,其他无任何不适。
需要补充说明一点,本人在二年前骑车摔倒,引起右股骨骨折和右膑骨粉碎性骨折,导致右腿不能正常弯曲。桂先生在针前就说可能会影响疗效,因为动过手术后会影响经脉循行感觉。
17日:忘了记录。
18日:第二次运针后,右手心出汗,右腿同时发凉,左腿发热。桂亮先生说这就是烧山火与透天凉。在留针过程中,右腿继续发凉,涌泉穴处更凉得透骨,就象小时候脚浸在冰水里一样,冷得发痛,二腿温差特别大。
19日:小腹出现了温热感,觉得腰部紧了一圈,人扎实了一些。
20日:今天针灸时,左腿出现明显热感,以涌泉穴周围最明显。右腿感觉膀胱经有气流动感,我疑心是自身压迫所致,就有意识的缩腿,再有意识将气往上收,结果马上感到百会穴剧痒,用手抓了好一阵才好。桂亮先生说针灸时只要全身放松就可以了,不要自作聪明用意识去导引。另有一新感觉是以前气流的跳动都在体表,今天觉得跳动都到了内腔中,二腿没有发凉的感觉了。
21日:留针过程中,双腿同时又有发凉的感觉了,明显感到有气在脚下往上窜,腹内气的运动加强,留针过程中有好几次矢气。
22日:今天针灸改为下午,右腿跳动明显,桂先生说这是元气去打通淤阻所形成的反映。有一瞬间,一股热流同时从双腿冲到脚心。第三次运针后,任脉有明显声响。会阴处有一股大的气流,一下跑到右腹腔内,使得左右二边气压不平衡,好象隔了一层薄膜。这时又感到右腹腔内的气将这一层薄膜冲破了,二面的气压得到了平衡,人就感觉舒服了。第四次运针后,右肋里有气向背后督脉窜动靠近,但始终没有到达督脉。气感很强,仿佛内腔分成了二层,气就在二层之间流动,引起全身颤抖。第五次运针后,左右腿同时有气往上窜,此为第一次正式感觉气往上走,以前大多感觉有气和热往下走沿经络放射。
23日:昨天针后,全身气感明显,一直到深夜,全身也一直在跳动。行针后右腿极其热,腹腔内气动,引起全身震动,右面整条腿都是热的,受伤膝盖部位热更甚。起针前尿意明显。
24日:针后两腿发凉,二侧少阳经同时有热气往上走,右肾有明显热感,后来左肾也有微热感,但范围不如右肾。桂亮先生说二肾有温热感,说明肾中元气得到了补充,初步达到培养元气的疗效。
25日早:因有事缠身,今天中午须回去。桂先生说只能先进行收口,不会有所感觉。留针过程过中,无明显感觉,但尿意仍是很明显。
在这十几次的针灸过程中,我注意到自己身体的一些变化。人比针灸之前瘦了一些,眼睛有力睁得也比前大了,眼光有神了。午睡变得浅,养神半小时,精神也已经恢复,不象以前睡8小时还不够,午睡要睡满近2小时,而且必须是睡熟,否则精力不能恢复。在这次针灸体验及与桂先生的交流过程中,实实在在反复体验了烧山火透天凉和气至病所的手法,与桂先生所写文章是表里如一的。在针灸学习过程中还讨教了一些针灸疑问,皆得到了桂先生的答复,使我的针灸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次苏州之行,比我预想的要满意得多,因为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明白,也曾在其他地方针灸过。再次感谢桂亮先生的指教,明年必再来苏学习。谢谢桂亮先生。
                                                 当阳后学  姜廷海
                                                      电话:013487258362


桂亮点评医案
姜廷海本身精通中医,去年曾至四川某处体验针法,被归到经络不敏感一类人中。余观其色、听其诉,属于肾阳不足却又湿热内积。必使肾气蒸腾,化其湿热。气化为水则湿气除。针灸前几次,针下紧涩,为湿气流注于四末,气不得行。气不得行,故无经络传导之象。加之肾气不足,故不能鼓动行气。经络是否敏感与元气是否充足有密切联系,只有元气充足了才能使所谓“经络不敏感人”转化为“经络敏感人”。遂以补其元气为核心,在补充元气的过程中,行气感觉也随之出现,使其明显体会到了烧山火透天凉和气至病所等感觉。在针灸过程中,尿意明显是肾气蒸腾化湿热的表现;任脉有反应当为脾主湿运化的结果……皆因辨证思路正确,配穴手法到位,才能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比较遗憾的是时间过于仓促,谈不上什么治疗,只能简单的先做些调理。如想达到真正的治疗效果,还需要专门安排时间制定较为详细的治疗方案。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21: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从桂亮老师

事有凑巧,我去年来苏州体验桂亮先生的整体针法后,表示次年一定再来学习。今年11月28日晚,我在汉口乘车赴苏州向桂亮先生学习,时间刚好整整过了一年。
在这一年之中,我结合《内经》学习了经络穴位等针灸理论知识,将各种针灸歌赋背得滚瓜烂熟,同时也学习了针灸发展史及针灸各家学说。总的感觉是针灸理论博大精深,而且流派纷呈,各种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初学者易望洋兴叹,无所适从,一旦误入门径,虽耗尽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得要领。
我之所以要拜桂亮先生为师,除了对去年针法体验很满意之外(补充说明:因时间有限,我去年并没有完全达到二肾发热的效果,左肾只是微有热感而已。而热量主要集中在受伤的右膝盖,这一点桂亮先生亦早有预见,并有令人信服的解释)。还有二点值得补充说明,一是在我拜访桂亮先生之前,也曾经寻访一些针灸高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说法是“要成为针灸高手,必须学习气功”。我当时心里就感到十分遗憾,并不是我不愿意去练气功,而是我认为: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那么针灸就不是一门独立的完整的学术。去年我也用这个问题询问桂先生时,他说“针灸是一门独立的学术,它以调气为核心,只要处理好理,法,方,穴,术各个环节,针灸无需所谓的气功功力的。”这也解除了我心中的一大遗憾。其二:当桂亮先生第一次给我扎针后,气感明显并且出现了凉热感。我当天夜里就做了个梦,梦见来了客人,我要泡茶。而茶叶之中混了很新鲜亮红的枸杞和清爽又干燥的仙令脾,茶叶的清香和药香混合泌人心脾。我后来向桂亮先生讲述此梦,桂先生说正是使用补肾之法促使心肾相交。这使我想起了徐灵胎治一昏睡病人,病人醒后说梦见一白虎,结果徐灵胎就是用的白虎汤,传统学术之妙,岂可尽言哉?
桂亮先生正式答应收我为弟子后,我非常高兴,将此好消息与几位同行分享,结果遭到了几桶冷水。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告诉他们说“桂老师说只要三天的学习,就可以学会针法,且疗效卓越。”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甚为好笑。其中一人说“如果一套针法三天学会,那就说明一文不值。”我说这只是你的见识,然此言差矣!因为自古就有“真传一句话,假传万言书”“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言,并且大道至简至易,《内经》中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举个例子来说,如果张仲景决定将《伤寒论》的精要传授于你,那只要大半天就能完成,岂不是半文都不值了?他们被驳得哑口无言,只好说“我们巴不得你能学成回来,为我们解决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我于11月29日抵达苏州,从30日起,桂老师每天上午为我讲课。桂亮老师说,他的授课虽然名义上只有三天,确是要受教者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尤其是比较扎实的临床医学实践,授课的内容直接跳开基础环节,而直击问题的核心。虽然讲课时间不长,却一直围绕着针灸学术进行辩难和答疑,在短时间内使我大获教益,真是“遇高贤真趣,则超然得悟。逢达人示教,则表我扶危。”学习内容分为基本理论,配穴和手法三方面,可以说桂老师理论精深,配穴精要,手法精炼,令我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这三方面的总结只有一二句话,大道至简,通一毕万。真可以说是字字珠玑,一言千金,每一句话都是那么简洁明了,却又都是以《内经》理论为基础,毫无奇谈怪论和故弄玄虚之处。既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隽灵秀之感,又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超然之气概。
桂亮老师说过“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才看得更高更远”。除了自身的努力,有缘得到了苏州殷铁珊殷氏针法的嫡传,又得到北方单玉堂学派的真传。殷氏家传针法桂冠苏州,是纯正的《内经》针法。单氏是近代公认的全国子午流注学派最杰出的大家,他提出的“一四二五三零”法规律是前无古人,不仅使子午流注理论完美无缺,也增强了可操作性。从针灸学术史来看,我个人觉得可以肯定桂亮老师的二大成就:一是整体针法,它是以子午流注为基础,但又有所发展完善和超越。二是提出针灸可以量化的理论,我敢断定:如果桂亮老师的针法得到重视并在全国传授,那必然使我们全国针灸水平得到一个大的飞越,不仅可以收复中医的失地,还可以改变现在中医针灸的尴尬局面。我虽然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我坚持上述信念,只要有一个合适的舞台,桂亮老师的针法必能发扬光大,为中国的针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弟子:湖北当阳姜廷海
                                               2008.12月3日
                                              戊子年甲子月丁丑
转载自《金针网》

[ 本帖最后由 桂亮邮箱 于 2009/5/15 20:2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5 21: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金针探秘之略谈中医传统针灸中出现的伪气功
针灸学是中国古代医坛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历朝历代都很重视。据考证针灸在我国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了。周代出现了金属用针,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地应用了针灸疗法。这种不用药物,光靠针刺进人体的穴位,运用插、提、捻、转等多种手法,达到治病的目的。由于它经济实用,操作简易,器械简单,疗效显著等优点,几千年来在我国医学中是重要的传统医疗手段之一。在世界上也越来越受重视。从战国至秦汉时期,以《内经》成书为标志,此时的医学家们不但已构筑起以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框架,而且已卓有成效地运用刺法、灸法等技术防病治病,并善于理论联系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更新理论,初步形成了以理、法、方、穴、术为一体的独特的针灸学理论体系,因此从《内经》成书后,针灸就是一门独立的完整的学术。如果真正去研究针灸,也必须从理、法、方、穴、术入手,方可进入针道大门。
曾几何时气功潮也进入了针灸领域,一时间龙蛇混杂各种气功针灸者接踵而出,使人真假难辨。笔者也不否认其中有真正有修为的高手,但大多数所谓的气功针灸者,均是伪气功针灸。他们鱼目混珠对传统针灸一知半解,更不用说能运用理、法、方、穴、术针灸学理论体系来治疗疾病。古人达到有真正修为的境地,即使达到“六神通”的境界,也必须是慧而不用,以免扰乱心神。而当今一些伪气功针灸者,动不动就是什么“感应”“气场”或“预知”妖言惑众,某些无耻的骗子竟然说可以不用中医四诊来诊断疾病,依靠感应就可以判断和治疗,真是不知道到底是感应来治疗疾病还是用针灸来治疗疾病?他们运用这些欺骗手段,使不明理的求医者死心塌地的乖乖听命于他。更有甚者,这些伪气功针灸者不明医理为了追求一些气感,一知半解胡乱扎针,以为运用激发元气的手段和方法就可以同时达到祛邪培元的目的,最终其结果虽然取得了一点疗效却不知极大的损耗患者的元气得不偿失适得其反,严重的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针法激发调动元气祛邪,本身就是正邪相争极大的消耗大伤元气,也就是敌伤一千吾伤八百,虽然达到一定得祛邪的疗效,但患者本身也是元气大伤,有怎会元气得到补充?激发调动元气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祛邪,但只能达到邪去则正安,所谓邪去则正安是指祛邪之后正气得到了安宁,但并不是指元气得到了补充,激发元气最终还是大大的消耗了元气。
那么如何使患者去辨清是否是真正的气功针灸者呢?笔者认为真正的针灸气功大师是不需要用针的,而针只是一个媒介,真正的气功针灸是不需要这个媒介的。真正的气功针灸是运用布气之法或以指代针,即能达到针灸调气的疗效,但无形之中也损耗了自己的元气。而一边在针灸一边在说“感应”“气场”或“预知”的伪气功针灸者,大多是个不学无术的骗子。传统针法得不到发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有这些伪气功针灸者在作怪,使传统针灸步入了玄学,使学者们误入了歧途,无法认清针灸学术的本来面目,以致于传统针灸得不到正常的发展。因此笔者提出以上观点来是为了正本清源,传统针灸必须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运用理、法、方、穴、术针灸学理论体系来治疗疾病,才是一条真正的传统针灸的发展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5/16 20: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老师你好!近日学习,若有所悟,说出来请指导:
近阶段我一直结合整体系统针法来研究《内经》,反过来也通过《内经》加深对整体系统针法的理解。在学习《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加深了我对原穴的理解。在《灵枢九针十二原》黄帝曰:愿闻五脏六腑所出之处。岐伯曰:五脏五俞,五五二十五俞,六腑六俞,六六三十六俞,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所出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二十七气所行,皆在五俞也。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结合《灵枢本输》的理解就是“元气运行之道”我现在对元气运行之道的理解是“十二原出于四关”是因为“脑为元神之府”。原气是十二经脉汇聚到脑部后,由脑部射出至四关,按井,荥,输,原,经,合运行,十二经全呈向心性运行,最后又汇聚到脑部,所以《本输》所讲的“经脉十二,络脉十五,凡二十七气以上下,”指的就是原气运行之道路,后天水谷之气又分为营卫二气,《灵枢。经脉》讲的是营气节运行之道,营气是营养脏俯,充实身形,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我们比较原气和营气的功能,则可看出,对于养生和治病来说,原气是更为重要的,由此来理解古代的一些针灸传统学说,就会有豁然开朗之感,比如子午流注针法之所以能成为特效针法,最根本的原因可能就是它直接取用了人体的原气节来治病,古人体会到了原气比营气重要,所以有“三百六十穴统于六十六穴”的说法。我们再看四总穴,回阳九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原络配穴等等,大多是取用了人体原气节所行,所存之穴,故尔疗效卓越,流传至今。由此也可理解蒋老取关元,张士杰取太溪,为何都能够自成一家之言,他们具有相同的原理,即调出人体原气来治病,所以当人的原气充足时,他们的针法就有过人之处,当人的元气不足时,他们也就有相同的弊端。而整体系统针法弥补这些弊端,因为整体针法不是靠一二个穴位去激发元气,而是通过调节补充后天脏腑经气,继而转化为先天元气,来达到培养元气的效果的。所以,我认同向之中老先生的说法,现行针灸教材按《十四经发挥》,以营气运行为主来编排是一个巨大的错误。不符合自内经至《铜人》的传统。没有突出原气的重要性。对许多临床现象不能解释,应当重新编著。
敬请指导!谢谢!
                          弟子:姜廷海
回复:
研究学问不应该只看到表象,而应该探索领悟其隐意。古人早已经发现元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故将《九针十二原》放在了《灵枢经》的第一篇,以此期望后世医家能够引起重视。古人以水来比喻经气的流注,其隐意就是以水来比喻元气。在《道德经》中就提及“上善若水”,表达了对水的崇敬。在《易经》中也提出“天一生水”,是说天气之生,生之于水,水乃先天之本源,于人身属肾,配天干归癸。因此理解了这些道理,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人以元气为根本,针以调气为核心。但只知道利用,却不知道如何补给,浅则会引起晕针,重则就无形之中损人寿命了。笔者近期也在网上发现了类似案例,某施针者由于调动了元气,造成了不可收拾的严重不良后果。当前某些施针者鱼目混珠通过一二个穴位激发元气,也针出了类似全身热感或二肾温热的假象并自称补足了元气,你们应当仔细加以辨别。笔者现主要概括几点,以便你们能够辨别真假,做到心中有数。1整体系统针法补充培养元气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做保证,而且随着年龄越大(本身元气越少)培元时间也就越长,因此需要循序渐进慢慢补亏疗效才会显现。而激发元气的针法往往一二次就能产生热感和所谓的疗效,因为直接激发和调动元气是产生热感最快最简单的方法,而患者往往受此欺骗和迷惑,却不知道此时已经大大的损耗了元气。2激发元气的针法往往只用一二个穴位,或者往往重用一二个穴位,即能产生温热的假象,即使有其他的配穴也只是摆摆样子。而整体针法是通过补充后天脏腑气血,继而培养先天元气,针法是按照五行生克相配合达到攻守平衡无太过和不及的,一般都需要六至八个穴位相组合,每个穴位都必须同时运用补法,手法均衡。3某些针法是运用刺血疗法来激发元气产生全身温热感之假象,试想运用刺血疗法气随血出本质上属于泻法,又如何能达到补充元气的疗效呢?而整体针法完全按照《内经》中传统运用针刺五俞穴来达到培元疗效的,并且针法完全皆用补法。
用针之法必和于针道,当今有些施针者往往追求一针治病,不惜以调动患者元气和减少患者寿命为代价。有些是医者昧而不知,不知其所以然,今后应当引以为戒。在研究针道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一些小技巧而误入歧途偏离了正道。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回归《内难》等经典,从中寻找探索针道真谛。
                                       桂亮
 楼主| 发表于 2009/5/17 22:37:05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以上这些文章我们可以了解激发调动元气的针法是一种损害患者元气的针法,特别是求医的患者更加应该仔细的加以辨别,不要为求一时速效,而以牺牲自己的元气为代价,最终在不知不觉中极大的消耗了元气影响了生命得不偿失而后悔莫及!而作为施针者不能一味的只顾追求疗效,而置患者的元气厚薄于不顾来激发和调动元气,更不能以牺牲患者的正气为代价来追求速效,这也绝非《内经》中圆满的治疗原则。因此用针之道,需以道统法,以法统穴,根据天之四季,地之四方,结合人元气之厚薄,病之久暂虚实,随机而变通,从而达到(针)道法自然的境界。

[ 本帖最后由 桂亮邮箱 于 2009/5/18 20: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2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针法实习报告

桂亮老师雅鉴:
    承蒙老师厚爱,得以从老师学习整体针法。从苏州返家后,就立即召集几个病友住进家中,进行了整体针法的实习和体验,现将大体情况作一综述,望老师指导。
这一批共有6个病友,其中患乙型肝炎者三人,(秦某,大王,小王)另有三女性(危某,黄某,罗某)都有虚寒性胃病.我们每天上午集中针一小时,在针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明显气感,都出现了透天凉和烧山火的针感。针到第三天,大家共同的感觉就是胃口大开,很想吃饭。
秦某,本患乙型肝炎,第一次针时,全身发冷,直打哆嗦。但第三次行针后,即觉胃腹部有热感,起针后,身上一直有温热感,吃饭时要脱衣服,不然就会流汗,到第三天时,夜里睡觉觉得很热,从第四天开始,自觉双腿有凉气排出。第七天,觉得热力从腹部窜至双肾,双肾开始有热感。到第九天,双肾有了持续热感。自我感觉良好。
小王因为转氨酶两项偏高而就针,从辩证看,他属于脾胃有湿气,两小腿经常发酸,在针的过程中,气感明显,每天的感觉都不一样。在针灸过程中发现二膝盖部有明显的水湿溢出。可以用手抹下,洒在地上清淅可见。针完十五天后去检查,谷丙转氨酶已降至正常范围。谷草转氨酶亦呈下降好转趋势。
大王针后觉得浑身舒适,第三天开始出现热感,但没出现持续稳定的热感。
危某属于体质虚寒者,也是此次针灸过程中气感最慢的人,她扎针第三次行针后才开始有明显气感,第二天针时,气感又不明显,但针后自觉开胃能食。第三天针后,开始有了明显胀感,觉得有冷气从口中往外冒出。针后一直打气膈。平时夜里要喝水,但是喝了仍不解渴,第三天后,寒象显露,不想喝水了。人一醒来就觉得有了精神,不象平时醒后又易昏睡。眼睛也睁得大些了。从第四天开始,气感更强,手发凉,其在产乳期,曾从左臂输液近三周。故左臂特别发冷。
黄某也是胃寒严重者,第一次扎针时,右侧气感明显,右腿好象有人上下分拉,使筋酸痛。起针以后,自觉前额有冷气往外冒,就象乘摩托车吹风一样。针两天后,就不象以前那么怕冷,不需要穿那么多衣服了。如果单衣做事,也不象以前那样容易着凉。
罗某在前几天一直很敏感,也很正常,但到第十一天时,出现了下肢冰凉,头部烘热,嘴唇发疮的现象,很象虚阳上越之象,为此,我就停了针灸。后来我想,若是继续针下去,或许就会好转,或者是让她服一剂四逆汤后再针。但此现象的出现,为我最不理解者。
基本情况已如上述,虽然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我目前不能理解,也无法处理的情况,但我和病友的总体感觉都很好,认为整体针法确实堪称疗效卓越。也诚如老师所说,此针法安全稳妥,可以简化诊断培补元气。元气壮旺后有自动攻击病所之功能,可以消除人体健康隐患,达到防患于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崇高境界。
我现在的疑问是:在行针催气的过程中,病人常常可以分清痛感和胀感,麻感等感觉,那么,针对这个行针过程中出现的痛感,是否也该使用泻法呢?也就是说,古人所说的“痛疼实泻,痒麻虚补”是专指留针过程中的情况,还是包括了行针过程中的情况呢?望老师赐教!
                                             当阳姜廷海
点评:姜廷海学生初次用针,即能达到如此疗效已经实属不易了。在运用整体针法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也需要循序渐进及临床经验的累积。因此需先从简单疾病开始治疗,以求积累临床中各种的经验稳妥发展。如果开始从颈肩腰等疾病开始治疗来积累经验,医者就容易把握整个针灸调气过程并且疗效一定显著,所以通过开始一二个月时间的实践经验累积,才能够为今后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就打下了坚实和稳固的基础。经验的积累必须从由少至多,也由浅至深的不断丰富。当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就会产生质变豁然开朗,也就是能够基本掌握和控制调气的方法了。因为整体针法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针灸领域,所以对于大家一切都是由零开始。整体系统针法是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实践,经历过许多失败才提炼而成的。因此笔者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稳中求发展,都不要重复笔者研究成功之前的许多失败,所以治疗疾病也当仍以稳字为核心,这样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境地。另外在治疗过程中遇到难题,也可直接与笔者联系,由笔者指导如何调整方向进行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之前一些学生也曾遇到各种难题,通过电话联系及时进行调整后,均取得满意的疗效。比如罗某的医案,关键的问题在于当时没有把握奇正相生的原则及没有控制好手法轻重缓急的火候才会出现了下肢冰凉,头部烘热,嘴唇发疮的现象。笔者传授的整体针法讲究的是攻守平衡稳步发展,如果掌握控制好攻守平衡稳步发展的态势,则断然不会出现以上状况。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症状,我们就应该考虑如何引热下行。首先在手法的运用上注意火候的把握,其次结合整体针法奇正相生的原则,在整体针法之中可再分奇和正。那么就是整体仍为正,引热下行为奇,就是重用引热下行之穴法。这样穴法与手法相有机结合,必定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最后一个问题笔者已经回复在短消息中望查收。在新的一年中随着整体针法运用不断的熟练,笔者期望姜廷海学生能够运用整体针法造福一方,针技精进更上一层楼。
转载自金针网之培元实例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22: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体验整体系统针法之补命门元气之体悟
针法发明人:桂亮
培元者:淮国栋
网名:huaiguodong
电话:03106136008
本人淮国栋,男40岁,个体中医师。因慕名桂亮先生针技,并与之取得联系,并且得到桂先生的相应指点。以下是这些天的针法体验:
第一天:针下酸胀,在留针过程中腿部微有凉热感,左肋部有胀感,肚脐左侧有条索状胀感(平时此处有压痛)。
第二天:针下仍然酸胀,留针过程中针感上行至胯部,却不再上行。整个腿部有胀热束缚感觉。至起针前,腿部肌肉突然有解除束缚的感觉,二腿觉得很轻松。
第三天:今天针下二足底有明显热感,并感到热感不断的渗透到至筋骨深处。
第四天:针下热感已经遍布二腿,留针中忽然有热气从肚脐左侧冲入左鼻孔中,胸中顿觉畅快。今天还有一个明显感觉是,每当热感上升至大腿根部就会感到会阴穴有动响,就象气球被踩破是叭叭作响。
第五天:今天二腿有明显的充实感,当热感通过会阴时并没有什么感觉。只是气到了尾骨后继续上行,至命门后停在此处,尾骨越来越热以致到最后有发烫的感受。今天时针灸以来感觉最多的一天,先是二膝盖酸痛,然后发热,反复了好几次。最后腰部有轻微热感,并且今天尿量明显增加,我想可能是膀胱气化加强的缘故。
第六天:今天针下马上二脚发热,二腿及腰部均有明显的温热感觉。左侧膝盖和右侧脚跟有酸胀感(这是我多年骑摩托车留下的毛病),时间不长,痛处即发热痛感消失。留针至30分钟左右,会阴穴开始有强烈的跳动,一下子尾椎又热了起来,二肾及命门也同时保持热感,一直保持到针灸结束。
第七天:在整个针灸过程中,从小腹腰背到脚底全部充满了温热充实感,此时感到浑身舒泰,非笔墨能够形容。
七天的体验即将结束,想来感想很多,使我充分认识到桂亮老师的针法绝非一针一穴一病的针法,而是一个整体系统的高级针法,它是将整个中医理论全部贯通后,高度浓缩整合提炼成一个全新体系的针法,希望桂亮老师的针法能得到普及,造富更多的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7 05: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