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长安

UC讲堂:061202【桂枝加附子汤】研习资料+学员心得(欢迎跟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3 12: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relax at 2006/12/3 10:16:
我昨晚去讲堂听了一会,听到御心老师讲解时,老师讲课大意有说到发汗,遂漏不止,本来是忘阴啊,(我个人觉得汗出不止肯定忘阴,汗血同源).一般理解应该滋阴才对啊,可为什么要补阳呢?加附子.经老师这么一讲解,记忆特别深 ...

-----------------------------------------------------------------
节选讲堂文字记录:
    长安对大家说:①漏:渗泄不止的意思,在这里形容汗多。(21:21:49)
    海韵对大家说:出汗 是耗阳伤阳(21:25:56)
    长安对海韵说:耗阳伤阳(阴)?(21:26:35)
    海韵对长安说:古月问 为何 汗出 伤阳? 末学以为 汗出需耗阳,因此伤阳。(21:29:40)
---------------  
      知止对大家说:也可以不持续,但比桂枝汤证“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止”要重(21:31:40)
      知止对大家说:不可能是淋漓如珠、大汗不断的,因为那样一定是 亡阳 了,就是四逆汤证了(21:32:54)
                                  注:谈论桂枝加附子汤证出汗程度时的部份文字记录
-------------------------
      运檗对大家说:有医案联系讲解学习起来就更是相得益彰(21:33:40)
                                 注:昨晚御心、知止老师各例举了一效如桴鼓病案,你是不是都暂时离开而没听到啊,可惜!
--------------
      大浪淘沙对大家说:“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21:30:05)
      大浪淘沙对黑脸说:麻黄汤证时,人是不是也不出汗(21:32:32)
      黑脸对大浪淘沙说:麻黄汤证为无汗。(21:36:32)
      黑脸对大浪淘沙说:麻黄汤证之人正气足。(21:36:47)
      大浪淘沙对黑脸说:那你刚才讲的两种没有汗的情况是否不妥(21:37:23)
      大浪淘沙对黑脸说:这样的话不就是3种了吗?(21:38:23)
      黑脸对大浪淘沙说:麻黄汤证本无汗。(21:38:46)
      大浪淘沙对黑脸说:是(21:39:00)
      黑脸对大浪淘沙说:刚才说的是有汗的问题。(21:39:34)
      黑脸对大浪淘沙说:正常情况下的无汗是两种情况。其实也就是一种情况,就是健康的情况下。(21:39:58)
                             注:黑脸老师语音讲解常态与病态出汗情况后的文字对话。

==========================
可能有很多人不知道我所帖的内容讲了什么,但昨晚到讲堂参与互动的人应该明白吧。帖此也算是我对昨晚听课的重习
发表于 2006/12/3 18: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 “ 大汗亡阳 ” 和使用附子的理解

.
        昨晚在UC房间听御心老师讲《桂枝加附子汤》,对 “ 大汗亡阳 ” 有学友提出 “ 汗为心之液 ” ,似有既伤阴液、何谓亡阳之疑。黑脸先生后来也就这个问题讲过了,但是我条件限制,听得断断续续,在此提出自己的理解,希望和众学友一起讨论,也请各位老师斧正。

        为什么汗为心之液?

        汗本为阴液:津液与血同出一源(源于饮食的精华之气),故有 “ 津血同源 ” 之说;又汗为津液所化,故又有 “ 汗血同源 ” 之说;同理可知:汗亦为血之液(口语云 “ 血汗 ” ,即应此理)。津血同为阴液,阴液所化生之汗液也为阴,这就是汗的 “ 阴为体 ” (本体性质为阴)。

        又:心主血,汗为血之液,故汗与心有密切关系。再来看《素问·阴阳别论》 “ 阳加于阴谓之汗 ” ,就是说津血得阳气的蒸腾生化而为汗。此阳正是来源于主血的心之心阳:《医宗必读》 “ 心之所藏,在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 ” 。汗的化生赖于阳气的蒸腾、汗的排泄赖于卫气(卫阳)对腠理的开阖,这就是汗的 “ 阳为用 ” (靠阳气的作用而产生、运动)。

        大汗为什么会亡阳?

        汗为阴,乃津血所化,汗出过多自然会耗血伤阴,故有 “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 之说。又由上汗的 “ 阳为用 ” 可知,汗的生化、排泄都需要阳气的作用,所以大汗也会损失人体大量的阳气,甚则导致 “ 亡(耗损甚至脱失)阳 ” 。

       “ 大汗亡阳 ” 损失的是心阳还是肾阳?

        汗得心阳对阴血津液的蒸腾而化生,汗出损失的自然是心阳。如:心之阳气虚、表之卫阳不固则发为自汗;心之阴血虚、阳不敛阴则发为盗汗…… “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 ,推动血液运行的也是心阳之气,血汗的耗损脱失,首当其冲的则是心阳。故大汗亡阳又为 “ 心阳暴脱 ” 的表现之一。

        既然是心阳损失,那桂枝加附子汤能救心阳吗?

        心脏为脏中之阳脏、心阳为阳中之太阳。心阳可以温运血脉、温煦周身、振奋精神,使人体生命活动生化不息。按理该救心阳,桂枝加附子汤救了心阳了吗?

        这要看看心肾的关系。在卦象上,心为离卦,五行属火;肾为坎卦,五行属水。离卦为中虚之卦,上下皆阳爻,中间为阴爻(☲),此一阴爻是指心中之真阴,阳中之阴也;坎卦为中满之卦,上下皆阴爻、中间为阳爻(☵),此一阳爻是指肾中之真阳,阴中之阳也。真阴下降以安肾、命火不致妄动;真阳上升以安心,阴血得以温通,这种情况就是心肾交媾、坎离既济,升降有序、水火自调。如果这种关系遭到破坏,比如大汗亡阳,心阳顿颓,除了温通心阳的 “ 治标 ” 之法,更有效的就是抽坎填离的 “ 治本 ” 之法。(至于为什么抽坎填离,我认为肾阳如火种、心阳如火苗,火苗欲灭,补种以继之)。

        抽坎填离:抽坎中之实,填离中之虚,使 “ 离 ” 中之虚化为实而变为 “ 乾 ” (乾三连☰),坎中之满化为虚而变为 “ 坤 ” (坤六断☷)。因坎水上行变坤,离火下行变乾,坤上乾下为 “ 泰 ” 卦,从而使人的生命生生不息。此为 “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 ,即 “ 水火既济 ” 卦。使阳复阴潜,则厥回汗收,达到回阳救逆的目的。

        但是,有一种说法是:《伤寒》的 “ 亡阳 ” 与《内经》的 “ 亡阳 ” 是两个理论体系,要深入这个问题,我看还很复杂,这里仅录一段文字共有兴趣的朋友参考:



-----------------------------------------------------------------------------------------


       《伤寒论》第112条曰:“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把惊狂的成因主要归结为亡阳,概念大相反,可见两者有着理论体系的不同。因未明两个理论体系的不同,而总是按《内经》释《伤寒》往往产生费解或笑话。如对“亡阳必惊狂”,有的注家谓:“本方中的亡阳和少阴证的亡阳不同。少阴亡阳是有汗出肢冷,筋惕肉瞤的证候;火邪的亡阳,则是惊狂卧起不安。因为前者所伤是肾阳,后者所伤是心阳,伤肾阳的宜四逆、真武,伤心阳的宜桂枝救逆。本节是因火邪逼迫,心神耗散以致惊狂不安,所以用桂枝汤去芍药之苦平,加蜀漆之辛散,目的是使火邪气与外邪一时并散……”已知病机是心阳耗散,治疗还要散火气?怎能圆其说?又如对《伤寒论》第27条:“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 的注解,把“无阳”解释为“阳气虚”或是“表之寒邪轻,而里之温热重”,用《内经》解释,望文生义,岂能全通?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伤寒杂病论》与《内经》为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只就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证看即可明白。“伤寒脉浮,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是说伤寒脉浮,本宜麻黄汤发汗治之,而医以火迫使大汗出,乃错误的治疗,徒亡津液,不但表不解,反导致急剧的气上冲,并激动里饮,而发惊狂,以致卧起不安。用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汤能治火劫亡阳的逆治证,故又特称之为救逆汤。此方为桂枝汤去芍药加祛痰的蜀漆、镇惊的龙牡,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有痰饮而惊狂不安者。值得说明的是,蜀漆苦辛平,为除痰、截疟药,并无解表散邪作用,临床常以半夏、茯苓等代之,疗效颇佳。这里可看出《伤寒杂病论》的亡阳与《内经》的亡阳概念是不同的。

  总之,从理论体系看,《伤寒》不同于《内经》,《伤寒》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




        回阳用附子,并非某派独有的用法,学友无需为此存疑。附子,《本草求真》: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为补先天命门真火第一要剂……历代本草都有一种共识:附子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经,无所不至。

        我认为附子功效有二:一为回阳,用于阳虚阳脱诸症;二为通经,用于发散通利引药。入气药则温阳、入血药则滋阴、引除湿药起痹、助发散药解表。单独用之,若酒之独醉;复方用之,似治海蛟龙;误用,害过鸩毒;善用,力起沉疴。再有,附子发散、通利宜生用,温里、滋补宜熟用。

        从早上六点多写到现在,断断续续10多个小时了。一点浅薄猜解,不知错漏几何,请各位老师、各位学友多加批评指正。

(现在还没有专门的版块发贴,如果需要移帖,请移帖时随便消息通知一下,谢谢   )
发表于 2006/12/3 19: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对 “ 大汗亡阳 ” 和使用附子的理解 »

心似荷花肾似藕,老子曰:长生久视之道,在于根深蒂固.这里的根是肾藏元阳息息舒适之地;而蒂则是心布阳暖循循布遍之所.根蒂一体,只本体和发用之不同.然两者一脈相连,故损心阳必累及肾阳,补肾阳必贯注心阳.此所以大剂附子桂枝汤回阳固脱之所在也,然病有盛衰,则势有盛衰,要必脈证合参,两相符合者,方可以施匠手以回春也.待阳回阴生,更要知培护根蒂之土,所以还需中土融会,神灵才会安适其所也.
   当知:生命元灵主,医宗识胆珍!!!
发表于 2006/12/4 16: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2/4 2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中医初学者,   那天听到御心老师讲的桂枝加附子汤症后,   觉得老师讲的很详

细,  而且比较易懂,   同时结合实例, 让我们领略到了中医的神奇以及老师临床经验

的丰富,  更增加了学习的信心.  

首先,  明白了桂枝加附子汤症是属于太阳中风经症,  主要是由于亡阳脱液,  

阳气是滋养身体的,   但是发汗多会损伤卫阳{还是胃阳??}的温煦和固摄功能,   会损

伤阳气,   还知道了治疗太阳病用微汗法,   不能大汗淋漓.
  
其次,  认识了附子这味药,    是百药之长,  中药四大金刚之一,   回阳救逆第一药,

可用于救脱症,  严重呕吐,  腹泻,   汗出,     

但是也有毒性,   如果过量会出现麻木,   烦乱,   发抖,   心衰竭,

附子的用量,  小剂量30克,  大剂量是120克,   

还有御心老师举例用的桂枝加附子汤症药方,     

桂枝 45克     芍药45克     甘草45克     生姜45克     大枣12枚   附子30克   

用1400ML 煎至600ML ,   分三碗,  每隔8小时服一次.   

  以上是我的学习体会.   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谢谢!
发表于 2006/12/8 06: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学中医!!

以前自己看中医书,学了一些,以为中医了。也以为中医就是这些,听了老师的讲解,才知道自己真的不知道,要好好研读精典
发表于 2006/12/15 19: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御心老师讲座笔记

听御心先生讲桂枝加附子汤症摘记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原因:1过汗误汗损伤卫阳。
           2西药造成的桂枝汤加附子汤症状现在比较普遍:激素、抗生素、解热   镇痛剂.
      固摄功能受损——汗漏不止——阴阳两伤(卫阳伤为主)。
                                   恶风比桂枝严重。
      温煦功能受损——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气化功能受损——小便难

理法:为什么不补血养液而加附子?
有形之精血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气所当急固——治病求本。
卫出下焦——补充卫阳虚弱的根本是急需恢复下焦的元阳。因此加附子。
营出中焦——温中补虚,养阴充液。桂枝汤是也。
阳生阴长。

陆元雷对阴阳的认识
津伤而阳不亡者,阴津自能再生
阳亡而津不伤者,其津必无后继。
阳因津液之干枯,津伤而阳不亡也,撤其热而津液自复。(阳明病)
少阴病津液干枯,阳亡而津不继也,回其阳而津液自生。
桂枝加附子汤症津伤而兼亡阳仲景则回其阳而护养其津,学者当深察思之。
本症状亡的是卫阳,与虚脱的亡心肾之阳不一样。因此不用四逆汤。本症阴阳兼顾,突出固护阳气。

经验方(治疗一因感冒洗桑拿过发汗并经西医误治的方症患者)
脉紧硬略无力
桂枝 45白芍45  炙甘草45 生姜45  大枣12枚泡附子30 三剂
1400毫升煎剩600毫升,分三碗。8小时服用一碗。
服用三剂后如果四肢略拘谨怕冷 开芍药甘草附子汤一剂
    芍药45   炙甘草45    泡附子30
1000毫升煎剩300毫升,分三碗。一天分三次服用。
方法:护理如桂枝汤法。

运用附子的脉象(略)

区别:桂枝附子汤——治疗风湿病。
最后强调:西药造成的桂枝汤加附子汤症状比较普遍:激素、抗生素、解热镇痛剂。

                                                 心无挂碍2006年12月摘记

[ Last edited by 心无挂碍 on 2006/12/18 at 08:55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0 10: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