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5668|回复: 80

道理论医:阴阳 三才 五行 六纲 十二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26 23:5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日记起初来论坛,曾经跟帖讨论过阴阳。原文如下:
"老子一句二生三,然后隐伏其意,继续开演三生万物。
这是传道之策略。形至于文字的只是纲要,真实的内涵却在师弟间递授,文字纲要一是向外播扬,二是令弟子掌握纲要易于记忆。比如周易参同契,若你只有文字纲要而没有师弟默授,鲜有明其宗旨者。
太极因动静而分阴阳,是为一生二。然而到底什么是二生三呢?千百年来,多有学者诸般解释,然无师弟密授,终不能得其意趣。
时代发展至今,这个秘密已经没有成为秘密的必要,然后由于千百年来各流派解释递传,即便真实的二生三密义公开于世,也淹没在百家证明之中。
说了半天,医盲还没有说出二生三的意趣。根据医盲道家师傅的教授,二生三不是如楼主所说"对立着的二,它继续化生,化生出新的一,也就是综合成一个一;二遂藏身其中。这个新一,以其有一有二,于是也叫做三;",前半段化生一个新的不错,其实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是什么化生什么化生的,却是一个简单的秘密。并不是象后半句所说,综合成一个一,所以二藏身其中为三,如果这样万化只是此一阴阳相抱,并无新的生机。
罗嗦半天,言归正题:一气分阴阳之后,阳者动阴者静,然动久有"核",也即动中有耗散有聚集,聚集的能量中心,阴阳家称之为"阳精",阴者静,静比沉,沉也有耗散聚集,聚集的能量中心,阴阳家称之为"阴精",二生三,就是此阳精与阴精交感演化而成新的事物,虽具旧体之性,但并非原来的阴阳之体,由此展开宇宙万化的开端,是为三生万物。
用之于医术,例如人体五脏,心气为阳,肾气为阴,阳精为肝气,阴精为肺气,化合为脾气。由此理解五行生克之理就不难了,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肺气不足需补肾气,心气郁结需通肝气。
二生三,如果如此,似乎不应该成为一个千古秘传的秘密,先哲不应该于此留下伏笔让后人多方猜疑,这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归结到古代道家内练之术中不可公开传授的部分,虽然这一部分现代已经多有披露,然于其关窍处,非耳提面命不可,否则虽欲教人救人反成误人害人,宁可不慎乎?"
上文见贴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145

    回头再看,觉得如蜻蜓点水,意犹未尽,故续此题,引玉之砖,和大家一起从道家的道理来谈谈医理。

    接上贴补充说三:
    三,为阴阳和合所生,为化,也是再生阴阳的枢机,为生,其特点是源于阴阳、调和阴阳、再生阴阳,生化不已而行三生万物之理。
    医盲后面用"枢"字来述三,因为这个枢字,有化有生,较能反映三的特质。


   
先依自然现象,用先天八卦,立象类比。

天轻于上,先天八卦属乾,其形为气,为虚空。
地沉于下,先天八卦属坤,其形为质,为实体。
虚空之精,为能量,为火,为阳精。
实质之精,为坚固,为金,为阴精。
金火相激而生水,其形为液,为生化,兼据阴阳之性,其为汽也,轻扬于上,其为液也,沉浸于下,枢天地精华而滋生万物。

由此简述三才"模型":

        特性                                                           应之于人体

阳    其形为气   其行轻扬于上  其性为能量      祖气、元气、营气、卫气、呼吸之气等属之

枢    其形为液   其行生化其中  其性为转换      血、髓、精、津、涕、泪等属之

阴    其行为质   其行沉实于下  其性为形质      脏、器、骨、肉等属之


细而论之:阳枢阴中,复有阳枢阴,如:


         气       液       质

阳     元       津       形(于外)

枢     卫       血       腑(运化)

阴     营       精       藏(于中)


以象类比:

                                                                                      阳                           阴

阳    气相关    肺   呼吸系统  人体生化之气路             气外越(太阳)     气化液(厥阴)

枢    液相关    心   循环系统  人体生化之水路             液生气(少阳)     液化质(少阴)

阴    质相关    脾   消化系统  人体生化之质路             质生液(阳明)     质内藏(太阴)   


(待续)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09: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才立纬,五行为经

心源讲"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依阴阳三才之理,成质之阴,乃沉静之性,只有升沉化生之能,没有运行生克之行。而清扬之气,携五方特性,行生克乘侮之能事。

五行本是为说明气行各方,秉性相异,互相牵扯平衡之理。人体五行生克,其实就是各种脏腑之气运行平衡的规律。五行之气任一偏颇不制,必然导致五行失衡,疾病丛生。


对于人体而说,三才是于纬上说,五行是从经上论,如此经纬纵横,理法备焉。纬用先天,经用后天。在开篇论阴阳中,已经简述五行形成之理。因人体属先天八卦之化生,依于后天立坎离南北。以五脏论,心为火为离,肾为坎为水。心火无源不行,木生火为火之源,无木火不能行,故木为心精,位火中。水无器难形,金为水之器,无金水不成形,故肺为肾精,于水外。木携火得金温水,水乃得气化行布。阴阳之精,金木相伐,火烬水渍而成土。
古人以五行比类来描述气之各种特性及运行规律,可谓巧思。

说五行生克,切记乃是为描述五脏生化之气,依其各自秉性,互相制约平衡运动而说。并非指五脏器质本身而言。


五行之理推而演之,形成一整套完备的医学理论。不赘述。

这里说五行,主要是要提起注意,"皆以气而不以质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3/27 15:4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脏腑及十二经

经络是人体微能量(气)的通道,脏腑之气,通过经络,内透外达,作用情志,影响色身。关于经络,医盲在大医精诚论坛曾说过自己的一些观点,可作此文参考。
贴见http://www.dyjc.net/cgi-bin/topic.cgi?forum=3&topic=2326&show=325

我们从五行理论中,了解了五脏的五行观念。

再谈六腑,医家称六腑,但依道理实为五腑,各应五行。那么六腑之说从何而来?这个是否是医家传承中的"口误笔误",历史湮没,难得其详。我们知道医理源于道理,道家之说,首重阴阳,次重五脏,少言六腑,以致道家此说,经典少载,医道传承中或有误传,也未可知。下面,依道理简说,或可互相发扬佐证。

五行   金       水        木       火       土   
五脏   肺       肾        肝       心       脾   
五腑   大肠    膀胱    胆      小肠    胃  

那么三焦怎么说?依道经,三焦实为胰,应为手少阳胰经。

此外,还要多说一个,心包,手厥阴心包,为什么这里胰和心包同说,应为他们有相似之处。首先,心包不但代君受过,而且,代君行令。内经"心包者,臣使之官",因为君不外越,指派大使行权。
依道家传承,心经至手心侧而止,肾经发于然谷侧,十二经中,十经达于末梢,独心经肾经除外,此亦为不外越之相。

心,有心包代过行权,那么肾不外越,谁来代过行权?至此应该猜到了,胰!胰为肾之使。医经说"三焦",虽然迷乱,但还是把握了它的司水功能的。(注,有师父说,肾与胰相表里,膀胱代肾受过行权,因为肾阴不露,仅肾阳外行,故为太阳。这里也一并提出留作辩疑。)

一个代君行令,一个替后行权,君后之间有了缓冲,避免水火直面相争而达即济之功,其妙若斯。

此节所论与医经或有不符,供参考讨论。
 楼主| 发表于 2007/3/31 23: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三才谈病机

此节暂时删除。

[ 本帖最后由 医盲 于 2007/4/4 23:4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1: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谢谢关注。

本来写此篇目,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所了解的东西中够为医理所用部分。或许能为中医理论争鸣提供一种说法。

其实,大致的架构,已经说了,以我的文才学问,不足以展开细说。4楼之贴是依此道理推演太阳病变规律的一些尝试,后来一想,既然渔以说,鱼就留待得渔者自得好了。何况自己对医理一窍不通,胡乱推演,或有误人之处,所以删除了。

道家理论中的三元化极说,在道门中历来隐密相传,只到元代,才由道家正乙派形诸文字,惜此派精研内功及丹药,私相传递,于医理并未著力(或有,愚亦未得缘见到)。在过去访师学道过程中,对三元化极理论有所了解,来此论坛,每见医学经典,与此三元化极理论暗合,很多争论不明之处,用此理一界即明,因此才不揣浅薄,将此理用白话演说(当然加了不少自己的理解和推演)于上。

虽然观者无语,总算一吐为快。


以后或许会把在学习医理过程中,用此三元化极理论解读医理的一些随想不定期贴出来,和大家探讨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2: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星系图

在网上找几张星系图,大家看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流传太极的“不足”之处。

星系图

星系图

星系图

星系图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2: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一张,其实大家可以在网上搜到很多。
xingxi3.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2:4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医盲画几张,供大家参考。(医盲不会电脑制图,等能够绘制漂亮些的图片再替换吧,先对不起大家的眼睛了)
太极.jpg
两仪.jpg
阴精阳精.jpg
三元化极.jpg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3: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多说两句:

可以结合星系图思考一下。

根据阴阳理论推断,在星系中,应该也有开合两种(希望懂天文的朋友指点一下),合,是星系聚集的一种,开是星系发散的一种。

合,是星云往中间挤压而形成新的核心(黑洞?),是质量能量的聚集过程。散,是恒星崩解,由中心质量能量往外扩散消解的过程。(因不懂天文,叙述不专业,见谅。)

由无形能量-漂流的实体-聚集的实体,再由聚集的实体-漂流的实体-无形的能量,万物完成一次无-有-无的生化返的螺旋上升过程,无数次无数个错综的的生化返,演化出宇宙万有。

这个过程,可以说是阴阳化生过程的典型例子。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创建阴阳学说,是对自然现象高度的总结成的哲学模型。阴阳理论在发展传承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解说,站在各自的观点,似乎都是正解,但是最能反映万物化生基本原理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道家三元化极理论,是否是其中更接近的呢?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09: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一句“道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惹得后人众解纷纭,而后世解说,大多在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上莫衷一是,或一笔带过,或牵强附会,或不知所云。

一般通用解释讲阴阳,只说对立统一,但是对立统一说的多的又只是阴阳不孤立存在,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因为有阴阳和阴阳一体,而说为三,皆失冲气之旨。

如果万物只是阴阳互存互变之统一,那么从混沌初开后,事物将不再发展变化而演化万有。

负阴抱阳,正是说阴阳之精,阳精携阳能以下行,阴精负阴能以上迎,在“一定条件下”,冲而后和,三乃生,完成一次生化返的过程。此三,具太极之性,兼阴阳之情,生于阴阳而高于阴阳,正是事物螺旋上升不断繁衍的新生之体,唯如此,万化生焉,万物备焉,人乃得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12: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