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不治已病治未病.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惡寒
(附面熱、面寒)
陽虛則惡寒,用參耆之類,甚者加附子少許,以行參 之氣。一婦人惡寒,用苦參、一錢為末,齏水調服。探吐之後,用川芎、南星、蒼朮、酒炒黃芩為末,白湯下。冬月,芩減半,加姜汁調,曲煮糊丸。虛勞,冬月惡寒之甚,氣實者可利,亦宜解表,柴胡、干葛。惡寒久病,亦用解鬱。
戴云︰凡背惡寒甚者,脈浮大而無力者,是陽虛也。
面熱火起,寒鬱熱,面寒退胃熱。

〔附錄〕
《內經》云︰面熱者,手陽明病,陽明經氣盛有餘,則身以前皆熱。此經多血多則風熱上行,諸陽皆會於頭,故面熱也。先以承氣東加黃連、犀角,徹其本熱,次以升麻


附方
升麻加黃連湯
升麻 葛根(各一錢) 白芷(七分) 甘草(炙) 白芍(五分) 黃連(酒炒) 川芎(三分) 荊芥 薄荷(一分) 生犀(三分)
上作一服,水煎。升麻東加黃連,治面熱。加附子,治面寒。

升麻附子湯 治陽明經本虛氣不足,則身以前皆寒,故面寒。
升麻 葛根(一錢) 白芷 黃耆 (七分) 甘草(炙) 草豆蔻 人參(二分) 附子(炮,七分) 益智(三分)
上作一服,連須蔥白同煎服。

承氣湯 見痢類。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自汗
自汗屬氣虛、血虛、濕、陽虛、痰。東垣有法有方,人參、黃耆,少佐桂枝。
虛,附子亦可少用,須小便煮。火氣上蒸胃中之濕,亦能汗,涼膈散主之。痰症亦有汗,自汗,大忌生姜,以其開腠理故也。

〔附錄〕
或問濕之與汗,為陰乎,為陽乎?曰︰西南,坤土也,在人則為脾胃也。人之猶天地之雨也,陰滋其濕則為露,露為雨也。陰濕下行,地之氣也。汗多則亡陽,陽去則陰勝。甚則寒中。濕勝則音聲如從瓮中出,言其壅也,不出也,以明其濕審矣。《內經》曰︰“外寒”,雖見熱中,蒸蒸為汗,終傳大寒,知始為熱中。表虛亡陽,不任外寒,終傳寒中成痺寒矣。色以候天,脈以候地。形者,乃候地之陰陽也,故以脈氣候之,皆有形無形之見者也。又云︰“心之所藏,在內者為血,發外者為汗”。蓋汗乃心之液,而自汗之証,未有不由心腎俱虛而得之者。故陰虛陽必湊,發熱而自汗;陽虛陰必乘,發厥而自汗。故陰陽偏


附方
玉屏風散 治自汗。
防風 黃耆(各一兩) 白朮(二兩)
上每服三錢,水一鐘半,姜三片,煎服。

大補黃耆湯 治自汗,虛弱之人可服。
黃耆(蜜炙) 防風 川芎 山茱萸肉 當歸 白朮(炒) 肉桂 甘草(炙) 五味 人參(各一兩) 白茯苓(一兩半) 熟地黃(二兩) 肉蓯蓉
上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枚,水煎服。

調衛湯 治濕勝自汗,補衛氣虛弱,表虛不任風寒。
麻黃根 黃耆(各一錢) 羌活(七分) 生甘草 歸梢 生黃芩 半夏(各五分) 麥門冬 生地黃(各三分) 豬苓(二分) 蘇木 紅花(各二分) 五味(七個)
上作一服,水煎熱服。

溫粉
牡蠣 麥皮 麻黃根 本 糯米 防風 白芷
上為末。周身撲之。

又方
何首烏末。津調封臍,妙。

黃耆建中湯
黃耆 肉桂(各三兩) 甘草(二兩) 白芍藥(六兩)
每服五錢,姜三片,棗一個,入餳少許,水煎服。

涼膈散
連翹(一兩) 山梔 大黃 黃芩 薄荷葉(各半兩) 甘草(一兩半) 朴硝(一分)
上以水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盜汗)

盜汗
盜汗屬血虛、陰虛。小兒不須治,忌用生姜。東垣有方,用當歸六黃湯,甚效 但藥性寒,人虛者只用黃耆六一湯。盜汗發熱,因陰虛,用四物加黃柏;兼氣虛,加人參 、黃耆、白朮。
戴云︰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睡熟也,湊湊然出焉,覺則止而不矣。非若自汗而自出也。雜病盜汗,責其陽虛,與傷寒盜汗非比之,亦是心虛所致。宜斂心氣,益腎水,使陰陽調和,水火升降,其汗自止。


附方
當歸六黃湯 治盜汗之神劑。
當歸 生地黃 熟地黃 黃連 黃芩 黃柏 黃耆(加倍)
上用五錢,水煎服。或加甘草、麻黃根、炒梔子,去歸。

黃耆六一湯
黃耆(六兩) 甘草(一兩)
上各用蜜炙十數次,出火毒。每服一兩,水煎。

又方
白朮四兩,分作四分,一分用黃耆同炒,一分用石斛同炒,一分用牡蠣同炒,一分用麩
上各微炒黃色,去餘藥,只用白朮研細。每服三錢,粟米湯調下,盡四兩妙。

正氣湯 治盜汗。
黃柏(炒) 知母(炒,各一錢半) 甘草(炙,五分)
上作一服,水煎。食前熱服。

麥煎散 治榮衛不調,夜多盜汗,四肢煩疼,肌肉消瘦。
知母 石膏 甘草(炙) 滑石 地骨皮 赤芍 葶藶 杏仁(炒,去皮尖) 人參 白茯苓 麻黃根
上為末。每服一錢,煎浮麥湯調下。

又方 治別處無汗,獨心孔一片有汗。思慮多則汗亦多,病在用心,宜養心血,以艾煎,調茯苓末一錢服之。名曰“心汗”,又青桑第二葉,焙乾為末,空心米飲調服,最止盜汗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補損)

補損
大補丸 去腎經火,燥下焦濕,治筋骨軟。氣虛以補氣藥下,血虛以補血藥下,川黃柏(炒褐色)
上以水丸服。

龍虎丸 補下焦。
白芍 陳皮(各二兩) 鎖陽 當歸(各一兩半) 虎骨(酒浸,酥炙,各一兩) 知母(酒炒) 熟地黃(各三兩) 黃柏(半斤,鹽炒) 龜板(四兩,酒浸,酥炙)
上為末,酒煮羊肉搗汁,丸服。冬月加干姜半兩。

補腎丸 治痿厥之重者,湯使與大補丸同。此冬令之正藥,春夏去干姜。
干姜(二錢) 黃柏(炒) 龜板(一兩半,酒炙) 牛膝(一兩) 陳皮(半兩)
上為末,姜汁和丸,或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白湯下。

補天丸 治氣血俱虛甚者,以此補之,多與補腎丸並行。若治虛勞發熱者,又當以骨蒸
紫河車洗淨,用布繳乾,同前補腎丸搗細,焙碾末,酒米糊丸。夏加五味子半兩。

虎潛丸 治痿與補腎丸同。
黃柏(半斤,酒炒) 龜板(四兩,酒炙) 知母(二兩,酒炒) 熟地黃 陳皮 白芍(各二兩)鎖陽(一兩半)虎骨(一兩,炙) 干姜(半兩)
上為末,酒糊丸,或粥丸。一方加金箔一片,一方用生地黃。懶言語者,加山藥。加炒酒知母、炙龜板各等分,干姜三分之一,酒糊丸,名補血丸。一方無干姜。冬月方,加 有當歸一兩半,熟地黃比前多一兩,餘同。

補虛丸
人參 白朮 山藥 枸杞 鎖陽
上為末,面糊丸服。

湯藥 補心肝脾腎。
蓮肉(去心) 枸杞 山藥(炒) 鎖陽(各等分)
上為細末,沸湯調服。若加酥油些少,尤妙。

補陰丸
側柏 黃柏 烏藥葉(各二兩) 龜板(酒炙,五兩) 苦參(三兩) 黃連(半兩)
冬,加干姜;夏,加縮砂。上為末,地黃膏丸如梧子大。

又方
黃柏(半斤,鹽酒炒) 知母(酒浸炒) 熟地黃(各三兩) 龜板(四兩,酒浸炙)白芍(炒) 陳皮牛膝(各二兩) 鎖陽 當歸(各一兩半) 虎骨(一兩,酒浸,酥炙)
上為末,酒煮羊肉和丸。每服五十丸,鹽湯下。冬,加干姜半兩。

又方
下甲(二兩) 黃柏(炒) 牛膝 人參(各半兩) 香附 白芍(各一兩) 甘草(二錢) 砂仁(三錢,春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下甲(二兩) 黃柏(一兩)
上細切地黃,酒蒸熟,擂細丸。

又方
龜板(二兩,酒炙) 黃柏(七錢半) 知母(半兩) 人參(三錢) 牛膝(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龜板(一兩,酒煮) 黃柏(半兩) 知母(三錢) 五味(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

又方 治抑結不散。
下甲(五兩) 側柏(一兩半) 香附(三兩)
上為末,姜汁浸地黃膏為丸。空心服。

三補丸 治上焦積熱,泄五臟火。
黃芩 黃柏 黃連(各等分)
上為末,蒸餅丸。

又方 治酒色過傷少陰。
黃柏(炒,一兩半) 黃連(炒,一兩) 條芩(炒,半兩) 龜板(酒炒黑色,五兩)
冬,加干姜炒黑色三錢;夏,加砂仁三錢,五味五錢。
上用蒸餅丸。每三十丸,食前白湯下。

又方 治陰虛。
人參(一錢) 白朮(三錢) 麥門冬(半兩) 陳皮(二錢)
上作一服,水煎,吞補陰丸。

又方 治體弱,肌肥壯,血虛脈大。
龜板(二兩) 側柏(七錢半酒浸) 生地黃(一兩半) 白芍(一兩炒) 烏藥葉(酒蒸,七錢半)
上除生地黃細切熬膏,餘皆作末,同搗為丸。以白朮四錢,香附一錢半,煎湯下。

又方 益少陰經血,解五臟結氣。
山梔子(炒令十分有二分焦黑)
上為末,以姜汁入湯煎飲之。此方甚驗於他方也。

五補丸
枸杞 鎖陽(各半兩) 續斷 蛇床(微炒,各一兩) 兩頭尖(二錢半)
上為未,糊丸。每服三十丸,淡鹽湯下。

鎖陽丸
龜板(炙) 知母(酒炒) 黃柏(酒炒,各一兩) 虎骨(炙) 牛膝(酒浸) 杜仲(姜炒) 鎖陽(酒浸,五錢) 破故紙 續斷(酒浸,各二錢半)當歸 地黃(各三錢)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諸補命門藥,須入血藥則能補精,陽生陰長故也。陽藥若多則散火。

補心丸
朱砂(二錢五分) 栝蔞(五錢) 黃連(三錢) 歸身尾(三錢五分)
上為末,豬心血為丸。

又方 寧心益智。
人參 茯苓 茯神 牡蠣 酸棗仁 遠志 益智(各半兩) 辰砂(二錢半)
上為末,棗肉丸。

大補丸 降陰火,補腎水。
黃柏(炒褐色) 知母(酒浸炒,各四兩) 熟地黃(酒蒸) 龜板(酥炙,各六兩)
上為末,豬脊髓蜜丸。服七十丸,空心鹽白湯下。

濟陰丸
黃柏(二兩七錢,鹽酒拌炒) 龜板(炙,一兩三錢半) 陳皮(七錢) 當歸(一兩,酒浸) 知母(一兩,酒炒)
虎骨(七錢,酥炙) 鎖陽(一兩) 牛膝(一兩三錢半) 山藥 白芍 砂仁 杜仲(炒) 黃耆(各七錢,鹽水拌炒) 熟地黃(七錢) 枸杞(五錢) 故紙(三錢半,炒) 菟絲子(酒浸,兩三錢半)
上為末,以地黃膏如丸。每服七十丸。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附方
充按︰丹溪書並無補損專條,諸補陰藥,兼見於各症之下。楊氏類集於此,又取燥熱興 陽諸方,混於其間。殊不知丹溪之補,乃滋陰益血之藥,與燥烈壯陽之劑,其意天壤懸隔。欲並去之,而用者既久,今明白疏出,俾觀者知其旨而自采擇焉。

十全大補湯 治男子婦人,諸虛不足,五勞七傷。
人參 肉桂 川芎 地黃 茯苓 白朮 甘草 黃耆 當歸 白芍(等分)
上銼。水煎,姜三片,棗一個。

茯神湯 治脈虛極,或咳則心痛,喉仲介介或腫。
茯神 人參 遠志 通草 麥門 黃耆 桔梗 甘草(等分)
上銼。水煎,入姜三片。

《金匱》腎氣丸 即六味地黃丸(加桂、附、車前、牛膝,是《金匱》腎氣丸。此方名六味丸)。治形體瘦弱,無力多困,腎氣久虛,久新憔悴,寢汗發熱,五臟齊損,瘦弱下血
干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兩) 熟地黃(八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服五六十丸,空心溫水下。

三才封髓丹 降心火,益腎水。
天門冬 熟地黃 人參(各五錢) 黃柏(炒,三兩) 砂仁(一兩半)甘草(七錢半,一方無)
上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用蓯蓉半兩,切作片子,酒一盞,浸一宿,次日煎,三四沸,去滓,空心送丸子。

八物湯 治心肺俱損,皮聚毛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

四君子合四物湯
上以水煎,溫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八味丸 治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旋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皮痿黃或黧黑,及虛勞不足,渴欲飲水,腰重疼痛,少腹急痛,小便不利。
熟地黃(八兩) 澤瀉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兩) 山茱萸肉 山藥(各四兩) 附子(炮一兩) 桂心
(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五十丸,溫酒送下,或鹽湯下;婦人淡醋湯下。

無比山藥丸 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肌體消瘦,膚燥脈弱。
赤石脂 茯苓(各一兩) 山藥(三兩) 蓯蓉(四兩,酒浸) 巴戟(去心) 牛膝(酒浸) 澤瀉(一兩)山茱萸肉(一兩) 五味(二兩) 杜仲(炒去絲) 菟絲子 熟地黃(各三兩)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還少丹 大補真氣虛損,肌體瘦弱。
肉蓯蓉 遠志(去心) 茴香 巴戟 山藥 枸杞 熟地黃 石菖蒲 山茱萸肉 牛膝 杜仲(炒) 楮實 五味 白茯苓(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同棗肉為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或鹽湯送下,日三服。此藥平力衰體倦,小便混濁,最宜服之。有熱,加山梔子一兩;心氣不寧,加麥門冬一兩;少精
神,倍加五味一兩;陽弱,加續斷一兩。

補益腎肝丸 治目中焰火,視物昏花,耳聾耳鳴,困倦乏力,寢汗憎風,行步不正,兩足欹側,臥而多驚,腳膝無力,腰下消瘦。
柴胡 羌活 生地黃 苦參 防己(炒,各半兩) 附子(炮) 肉桂(各一錢) 歸身(三錢)
上為末,熟水丸如雞頭子大。服四十丸,溫水下。

巴戟丸 治腎肝俱虛,收斂精氣,補戟真陽,充肌膚,進食止汗。
五味 巴戟(去心) 蓯蓉 人參 菟絲 熟地黃 覆盆子 白朮 益智(炒) 骨碎補(去毛) 茴香(各一兩) 白龍骨(二錢半)牡蠣( ,二錢)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錄〕

八味定志丸 補益心神,安定魂魄,治痰,去胸中邪熱,理肺腎。
人參(一兩半) 菖蒲 遠志(去心) 茯神(去心) 茯苓(各一兩) 白朮 麥門冬(各半兩) 牛黃(二錢,另研) 朱砂(一錢)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無時。
若髓竭不足,加生地黃、當歸;若肺氣不足,加天門冬、麥門冬、五味;若心氣不足, 黨人參、茯神、菖蒲;若脾氣不足,加白朮、白芍、益智;若肝氣不足,加天麻、川芎;
腎氣不足,加熟地黃、遠志、牡丹;若膽氣不足,加細辛、酸棗仁、地榆;若神昏不足,

海藏大五補丸 補諸虛不足。
天門冬 麥門冬 茯神 菖蒲 人參 益智 枸杞 地骨 遠志 熟地黃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服數服。以七宣丸泄之。

補腎丸 有效,不燥。
熟地黃(八兩) 菟絲(酒浸,各八兩) 歸身(三兩半) 蓯蓉(酒浸,五兩) 黃柏(酒炒一兩) 知母(酒浸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五十丸。

小菟絲子丸 治腎氣虛損,目眩耳鳴,四肢倦怠,夜夢遺精。又云︰心腹脹滿,腳膝痿緩 ,小便滑數,股內濕痒,水道澀痛,小便出血,時有遺瀝,並宜服。
石蓮肉(二兩) 菟絲子(酒浸,五兩) 白茯苓(一兩) 山藥(二兩七錢半,打糊)
上為末,山藥打糊,丸如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鹽湯下;腳無力,木瓜湯下。

十四味建中湯 治榮衛失調,血氣不足,積勞虛損,形體羸瘦,短氣嗜臥,欲成勞瘵。
當歸 白芍 白朮 麥門冬 甘草(炙) 肉蓯蓉 人參 川芎 肉桂 附子(炮) 黃耆 半夏 熟地黃 茯苓(各等分)
上銼。以水煎,姜三片,棗一個,空心服。

人參養榮湯 治積勞虛損,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少顏色,汲汲短氣,飲食無味。
白芍(三兩) 當歸 陳皮 黃耆 桂心 人參 白朮 甘草(炙,各一兩) 熟地黃 五味 茯苓(各七錢半) 遠志(半兩)
上以水煎,生姜三片,棗一個。遺精,加龍骨;咳嗽,加阿膠。

價寶丹 治五勞七傷,四肢無力,腿腳沉困,下元虛憊,失精陽痿。
川楝子(二兩) 牛膝(酒浸一兩) 檳榔(一兩) 蛇床(一兩) 穿山甲(一大片炙) 蓮心子 蓯蓉(酒浸) 茯神 巴戟(去心) 五味(各一兩) 乳香(三錢,另研) 菟絲子(一兩) 沉香 白檀(各五錢 鹿茸(酥炙) 大茴香(各一兩) 仙靈脾(三錢) 故紙(炒,五錢) 鳳眼草(三錢) 胡蘆巴(炒,五 錢) 人參 澤瀉 白芍 山藥 熟地黃 麥門冬(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服七十丸,白湯下。

延壽丹
天門冬(去心) 遠志(去心) 山藥 巴戟(各二兩)赤石脂 車前子 菖蒲 柏子仁 澤瀉 絲子(酒浸) 蓯蓉(四兩) 當歸(酒洗) 地骨 人參 五味(各一兩)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服七十丸。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添精補髓丹)

添精補髓丹
赤石脂(二錢) 茯苓(一兩) 山藥(三兩) 蓯蓉(四兩) 巴戟(一兩,去心) 杜仲(三兩) 牛膝(一兩 蠶蛾(二兩,如無以鹿茸代) 山甲(七錢,酒炙) 地龍(一兩,去土) 柏子仁(一兩) 枸杞 故紙(各二兩) 川椒(一兩,去目) 濃朴(一兩) 人參(二兩) 白朮(二兩) 仙靈脾(一兩半,羊脂炒)
上為末,蜜丸。如腰痛,加小茴香。

滋血百補丸
地黃(半斤,酒蒸) 菟絲(半斤,酒浸) 當歸(酒浸) 杜仲(酒炒,各四兩) 知母(酒炒) 黃柏(酒炒,各二兩) 沉香(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

固精丸 治心神不安,腎虛自泄精。
知母(炒) 牡蠣(三錢, ) 龍骨(三錢) 黃柏(酒炒,各一兩) 芡實 蓮蕊 茯苓 遠志(去心,各三錢) 一方加山茱萸肉三錢
上為末,煮山藥糊丸,梧子大,朱砂為衣。服五十丸。

巨勝子丸
熟地黃(四兩) 生地黃 首烏 牛膝(酒浸) 天門(去心) 枸杞 蓯蓉 菟絲 巨勝子 茯苓 斷(各一兩) 韭子 雞頭實 川椒 蓮蕊 胡蘆巴(各五錢) 木香(二錢半)
上為末,蜜丸服。

如意丸
生地黃 熟地黃(各二兩) 天門冬(去心) 麥門冬(去心) 川椒(去目炒) 胡蘆巴(酒炒)骨脂(炒) 蓯蓉(酒浸) 杜仲(炒去絲) 白茯苓 小茴香(炒) 菟絲子(酒浸) 川楝肉 地 酒浸去土) 石菖蒲 枸杞 遠志(去心,以上各一兩) 青鹽(半兩,炒) 山梔(去皮二錢,炒)穿山甲(十四片,炙) 甘菊花(三錢半)
上為末,用晉棗煮去皮核肉二兩,核桃肉煮去皮二兩,各研如泥,餘再煉蜜和丸梧子大
。每服七八十丸,白湯溫酒任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沉香百補丸)

沉香百補丸
熟地黃(六兩) 菟絲子(四兩) 杜仲(炒,三兩)知母(炒,二兩)黃柏(二兩,酒炒)人參(二兩 山藥 當歸 蓯蓉(各三兩) 沉香(一兩)
上為末,酒糊丸。

滋腎百補丸
當歸(四兩,酒浸) 知母(二兩,酒浸) 沉香(五錢)黃柏(酒炒褐色)山藥 菊花 楮實(各二兩) 青鹽(一兩,炒) 菟絲(四兩,酒浸) 杜仲(二兩,炒) 熟地黃(八兩)
上為末,酒糊丸;或煉蜜丸服。

明目益腎丸
枸杞(一兩) 當歸(酒浸) 生地黃(酒浸,一兩) 五味(五錢) 知母(七錢,酒炒) 黃柏(七錢酒炒) 山藥(半 菊(五錢) 天門冬(五錢)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五十丸。

固真丸 治腎經虛損,真元不足。
鹿角霜(一斤) 白茯苓(五兩) 鹿角膠(二兩)
上為末,將膠水搜丸梧子大。空心米湯或酒服一百丸。

地芝丸 和顏色,利血氣,調百節,黑發堅齒,逐風散氣。
生地黃(八兩) 天門冬(八兩) 菊花(四兩) 枳殼(麩炒,四兩)
上為末,酒蜜面糊丸梧子大。空心服三十丸,酒下。

黃連茯苓丸 壯水原,降火。
黃連(五兩) 白茯苓(五兩) 故紙(炒,五錢) 菖蒲(五錢)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六十丸,空心溫酒下。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2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元氣,壯筋骨,固精健陽,(延生護寶丹 )

延生護寶丹 補元氣,壯筋骨,固精健陽。
菟絲子(酒浸,二兩) 肉蓯蓉(酒浸,二兩,二味浸藥多著要熬膏子) 韭子(四兩,用棗二兩煮熟去棗,將韭子再用酒浸一宿,焙乾用二兩)
蛇床子(二兩,用棗三兩同煮熟,去棗,用一兩) 木香(五錢) 晚蠶蛾(全者,二兩,酥微炒) 白龍骨(一兩,用茅香一兩同煮一日,去茅香,用綿裹懸入井中浸一宿,取出用) 鹿茸(一兩,酥炙黃) 蓮實(一兩,炒) 桑螵蛸(一兩,炒) 乾蓮蕊(二兩) 胡蘆巴(二兩) 丁香(五錢) 乳香(五錢
上一十五味,除乳、麝、菟絲子末外,十二味同為末,將前菟絲子末三兩,用浸藥酒二,文武火熬至一半,入蕎面兩匙,用酒調勻,下膏子,攪勻,次下乳香、麝香,不住手攪。
沸熬如稠糊,放冷。此膏子都要用盡。恐硬,再入酒少許成劑搗千餘下,丸如桐子。服五

柏子仁丸 補益元氣,充實肌膚。
山茱肉(四兩) 柏子仁(半兩,微炒) 遠志(半兩,去心) 覆盆子(一兩) 山藥(一兩,取末)
上為末,將山藥、白面同酒煮,和丸梧子大。服三十丸,溫酒下。

八物腎氣丸 平補腎氣,堅齒駐顏。
熟地黃(半斤) 山藥 山茱萸肉(各四兩) 桂(二兩) 澤瀉(三兩) 牡丹皮 白茯苓(各三兩) 五味(二兩)
上為末,蜜丸服。

延齡丹 脾腎不足,真氣傷憊,肢節因倦,舉動乏力,怠惰嗜臥,面無潤澤,不思飲食,氣不宣通,少腹內急,臍下冷痛,及奔豚小腸氣攻沖臍腹。其功不可具述。
牛膝(酒浸) 蓯蓉(酒浸) 金鈴子(去皮及子,麩炒) 補骨脂(炒) 川茴香(以上各七錢半) 鹿茸(去毛酥炙) 益智仁 檀香 晚蠶蛾(炒) 沒藥(研)丁香 青鹽 穿山甲(各五錢,酥炙) 沉香 香附(炒) 姜黃 山藥 木香 巴戟(去心)甘草(炙,各一兩) 乳香(研) 白朮 青皮(各三錢)蒼朮(三兩,酒浸,炒,用青鹽炒,去青鹽不用)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空心服四十丸,溫酒下,茴香湯亦可。

肉蓯蓉丸 壯元氣,養精神。
山茱萸(一兩) 蓯蓉(二兩,酒浸) 楮實 枸杞 地膚子 狗脊(去毛) 五味 覆盆子 菟絲子 山藥 故紙(炒) 遠志(去心) 石菖蒲 萆 杜仲(去皮炒) 熟地黃 石斛(去根) 白茯苓 牛膝(酒浸) 澤瀉 柏子仁(各一兩,炒)
上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服六七十丸,空心溫酒下。

益壽地仙丹 補五臟,填骨髓,續絕傷,黑髭發,清頭目,聰耳聽。
甘菊(三兩) 枸杞(二兩) 巴戟(三兩,去心) 肉蓯蓉(四兩,酒浸)
上為末,蜜丸梧子大。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溫酒亦得。

秘真丸 治腎水真陰本虛,心火狂陽過甚,心有所欲,速於感動,應之於腎。疾於施泄。此藥秘固真元,降心火,益腎水。
蓮蕊(一兩) 白茯苓 砂仁(半兩) 益智(一兩) 黃柏(二兩,酒炒) 甘草(炙,二兩) 半夏(泡,一兩) 豬苓(二錢半)
上為末,水浸蒸餅丸梧子大。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09: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