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不治已病治未病.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六鬱〕

六鬱
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鬱。蒼朮、撫芎,總解諸鬱,隨証加入諸藥。

凡鬱皆在中焦,以蒼朮、撫芎開提其氣以升之。假如食在氣上,提其氣則食自降矣。余 戴云︰鬱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傳化失常。六鬱之病見矣。氣鬱者,胸脅痛,脈沉澀;濕鬱者,周身走痛,或關節痛,遇寒則發,脈沉細;痰鬱者,動則喘,寸口脈沉滑;熱鬱者,瞀悶,小便赤,脈沉數;血鬱者四肢無力,能食便紅,脈沉;食鬱者,噯酸,腹飽不能食,人迎脈平和,氣口脈繁盛者是。

又方
氣鬱
香附(童便浸) 蒼朮(米泔浸) 撫芎
濕鬱
白芷 蒼朮 川芎 茯苓
痰鬱
海石 香附 南星(姜製) 栝蔞(一本無南星、栝蔞,有蒼朮、川芎、梔子)
熱鬱
山梔(炒) 青黛 香附 蒼朮 撫芎
血鬱
桃仁(去皮) 紅花 青黛 川芎(撫芎亦可) 香附
食鬱
蒼朮 香附 山楂 神曲(炒) 針砂(醋炒七次研極細)
春,加芎;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

越鞠丸 解諸鬱。又名芎朮丸。
蒼朮 香附 撫芎 神曲 梔子(各等分)
上為末,水丸如綠豆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內傷)

東垣《內外傷辨》甚詳,世之病此者為多。但有挾痰者,有挾外邪者,有熱鬱者,皆以補元氣為主,看所挾而兼用藥。如挾痰者,則以補中益氣東加半夏、竹瀝,仍少姜汁傳送。凡內傷發斑,因胃氣虛甚,是火游行於外,亦痰熱所致。火則補而降之,痰熱微汗以散之,切不可下,恐生危証。內傷病退後,燥渴不解者,有餘熱在肺家,可用參、苓、甘草、少許姜汁,冷服,或茶匙挑姜汁與之。虛者可用人參。

〔附錄〕
內傷者,其源皆由喜怒過度,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勞役所傷而然。元氣者,乃生發諸陽上升之氣。飲食入胃,有傷則中氣不足,中氣不足則六腑皆絕於外,是六腑之元病也。氣傷臟乃病,臟病形乃應,是五臟六腑真氣皆不足也。惟陰火獨旺,上乘陽分,故衛失守,諸病生焉。始受飲食勞倦所傷之病,必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及短氣上逆,鼻息調,怠惰嗜臥,四肢困倦不收,無氣以動,亦無氣以言,皆為熱傷元氣。以甘溫之劑以補氣,即是瀉火之藥。凡所受病,捫摸之,肌膚間必大熱,必燥熱悶亂,心煩不安,或渴久病必不渴,或表虛惡風寒,慎不可以寒涼藥與之。經言勞者溫之,損者溫之,惟以補中益氣湯溫藥,以補元氣而瀉火邪。《內經》云溫能除大熱,正謂此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補中益氣湯)

黃耆(勞役病甚可用一錢半,嗽者減去一錢) 人參(一錢,有嗽去之) 甘草(炙,一錢)
以上三味除燥熱肌熱之聖藥) 當歸身(酒洗,焙乾,半錢,以和血脈) 柴胡(半錢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騰而複其本位) 葛根(半錢,如渴用之,不渴不用, 一方有白芍半錢,秋冬不用 紅花三分 少加黃柏三分,以救腎水,瀉伏火 上作一服,水煎,午前稍熱服。若病日久者,以權立加減法。若頭痛,加蔓荊子三分;
痛甚重懶倦者,乃太陰厥陰頭疼,加半夏半錢或一錢,生姜三片;
若耳鳴、目黃、頰頷腫,頸肩 肘臂外後廉痛、面赤、脈洪大者,加羌活一錢,防風七分,甘草三分, 本五分,通其經血,加黃芩、黃連各三分消其腫;嗌痛頷腫,脈洪大,面赤,加黃芩三分,桔梗七分,甘草三 分;口乾嗌乾或渴者,加葛根五分,升胃氣上行以潤之;心下痞,瞀悶者,加芍藥、黃連各一錢;如痞腹脹,加枳實三分,濃朴七分,木香、砂仁各三分;如天寒,加干姜;腹中痛,加白芍藥炒半 錢,炙甘草三分;如惡寒覺冷痛,加中桂(即桂心)半錢;夏月腹中痛,不惡寒不惡熱者,加五分,芍藥一錢,甘草五分,以治時熱;臍下痛者,加真熟地黃半錢;如胸中滯氣,加蓮花 青皮一分或二分,壅滯可用,氣促少氣者去之;如身體重疼,乃風濕相搏,加羌活半錢,風半錢,升麻一錢,柴胡半錢, 本根半錢,蒼朮一錢。
如病去,勿再服。若大便秘澀,加 當歸梢一錢;若久病痰嗽者,去人參,冬月加不去節麻黃,秋涼亦加不去根節麻黃,春月天溫,只加佛耳草三分,款花一分,勿加麻黃。若初病之人,雖痰嗽不去人參,必不增添。 久病肺中伏火者,去人參,以防痰嗽增益耳。
長夏濕土,客邪大旺,加蒼朮、白朮、澤瀉,上下分消其濕熱之氣。濕熱大勝,主食不消,故食減不知谷味,則加曲以消之,加五味子 麥門冬,助人參瀉火,益肺氣,助秋損也,在三伏中為聖藥。
脅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人參;多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若胃脘當心痛,加草豆仁三分。
疲甚之人,參、 、朮有用至一兩二兩者。

枳朮丸 治痞,消食強胃。又云食過傷損元氣,以此主之。
枳實(炒,一兩) 白朮(二兩)
上用荷葉裹燒飯丸。白朮者,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久令人胃氣強實,不複傷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3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積聚痞塊)

積聚痞塊
痞塊在中為痰飲,在右為食(一云痰)。積在左為血塊。氣不能作塊成聚,塊有形之物也,痰與食積死血而成也。用醋煮海石、醋煮三棱、蓬朮、桃仁、紅花、五靈脂 香附之類為丸,石鹼白朮湯吞下。瓦楞子能消血塊,次消痰。石鹼一物,有痰積有塊可用 洗滌垢膩,又能消食積。治塊,當降火消食積,食積即痰也。行死血塊,塊去須大補。凡積 病不可用下藥,徒損真氣,病亦不去,當用消積藥使之融化,則根除矣。凡婦人有塊,多是血塊。

戴云︰積聚癥瘕,有積聚成塊,不能移動者是癥;或有或無,或上或下,或左或右者是瘕。積聚癥瘕,朱先生醫台州潭浦陳家,用蜀葵根煎湯,去渣,再入人參、白朮、青皮、陳皮、甘草梢、牛膝煎成湯,入細研桃仁、玄明粉各少許,熱飲 之,二服當見塊下。如病重者,須補接之,後加減再行。

入方
消塊丸 即《千金方》硝石大黃丸,止可磨塊,不令人困,須量度虛實。
硝石(六兩) 人參(三兩) 甘草(三兩) 大黃(八兩)
上為末,以三年苦酒三升(又云三斗),置瓷器中,以竹片作準,每入一升,作一刻,柱中,先納大黃,不住手攪,使微沸。盡一刻,乃下餘藥。又盡一刻,微火熬,使可丸,則 丸如雞子中黃大。每一丸,米飲下。如不能大丸,作小丸如桐子大。每三十丸,服後當下如雞肝,如米泔,赤黑等色。下後避風冷,啖軟粥將息之。

三聖膏
未化鍛石半斤為末,瓦器中炒令淡紅色,提出火,候熱稍減。次下大黃末一兩,就爐外炒,候熱減。下桂心末半兩,略炒,入米醋熬攪成黑膏,濃紙攤貼患處。 痞塊在皮裡膜外,須用補氣藥香附開之,兼二陳東加補氣藥,先須斷濃味。

又方 琥珀膏
大黃 朴硝(各一兩)
上為末,大蒜搗膏和貼。

又方 治茶癖。
石膏 黃芩 升麻
上為末。砂糖水調服。

又方 一人愛吃茶。
白朮 軟石膏 片芩 白芍 牛膽星 薄荷(圓葉大者)
上為末,砂糖調作膏。食後津液化下。

又方 治脅下有塊。
龍薈丸(二錢半) 姜黃(五錢) 桃仁(五錢)
上為末,蜜丸服。
又方︰龍薈丸和鵓鴿糞,能大消食積。或入保和丸治塊,看在何部分。

治血塊丸 瓦楞子能消血塊。
海粉(醋煮) 三棱 莪朮(醋煮) 紅花 五靈脂 香附 石鹼
上為丸。白朮湯吞下。

又方 治婦人血塊如盤,有孕難服峻利。
香附(醋煮,四兩) 桃仁(去皮) 白朮(各一兩) 海粉(醋煮,二兩)
上為末,神曲糊丸。

又方 治婦人食塊,死血痰積成塊,在兩脅動作,腹鳴嘈雜,眩暈身熱,時作時止。男
黃連(一兩半,一半用吳茱萸炒,去茱萸;一半用益智炒,去益智) 山梔(炒) 川芎 三 莪朮(醋煮) 神曲 桃仁(去皮,各半兩) 香附(童便浸,一兩) 蘿卜子(炒,一兩半) 山楂(一兩 上為末,蒸餅丸服。
又方︰有青皮半兩,白芥子一兩半炒。

保和丸 治一切食積。
山楂(六兩) 神曲(二兩) 半夏 茯苓(各三兩) 陳皮 連翹 蘿卜子(各一兩)
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

又方
山楂(四兩) 白朮(四兩) 神曲(二兩)
上為末,蒸餅丸如梧子大。服七十丸,白湯下。

又方
山楂(三兩) 白朮(二兩) 陳皮 茯苓 半夏(各一兩) 連翹 黃芩 神曲 蘿卜子(各半兩)
上為末,蒸餅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姜湯下。

阿魏丸 治肉積。諸阿魏丸,脾虛者,須以補脾藥佐之,切不可獨用。虛虛之禍,疾如
連翹(一兩) 山楂(二兩) 黃連(一兩三錢) 阿魏(二兩,醋煮作糊)
上為末,醋煮阿魏作糊丸。服三十丸,白湯下。

小阿魏丸
山楂(三兩) 石鹼(三錢) 半夏(一兩,皂角水浸透晒乾)
上為末,粥糊丸。每服三十丸,白湯下。

又方 治飽食停滯,胃壯者宜此,脾虛勿服。
山楂 蘿卜子 神曲 麥芽 陳皮 青皮 香附(各二兩) 阿魏(一兩,醋浸軟另研)
上為末,炊餅丸。

又阿魏丸 去諸積聚。
山楂 南星(皂角水浸)半夏(皂角水浸)麥芽(炒)神曲(炒)黃連(各一兩) 連翹 阿
上為末,姜汁浸蒸餅丸。一方加香附、蛤粉,治嗽。

佐脾丸
山楂(三兩) 半夏 茯苓(各一兩) 連翹 陳皮 蘿卜子(各半兩)
上為末,粥丸服。

小溫中丸
青皮(一兩) 香附(四兩,便浸) 蒼朮(二兩) 半夏(二兩) 白朮(半兩) 陳皮(一兩) 苦參(半兩)黃連(一兩,姜汁炒) 針砂(二兩,醋炒)
上為末,曲糊為丸。

又方
針砂(醋煮三次) 香附(童便浸,四兩) 山楂(二兩) 神曲(炒,二兩) 黃連(姜汁炒,一兩半 山梔(炒) 濃朴(姜汁炒) 蒼朮(一兩) 半夏(一兩) 台芎(半兩)
一方加人參、炒白朮一兩半,有苦參用白朮,用苦參不用黃連。

枳實丸
白朮(二兩) 枳實 半夏 神曲 麥芽(各一兩) 姜黃 陳皮(各半兩) 木香(一錢半) 山楂(一
上為末,荷葉蒸飯為丸,梧子大。每服一百丸,食後姜湯下。

大溫中丸 又名大消痞丸。
黃連(炒) 黃芩(六錢) 姜黃 白朮(一兩) 人參 陳皮 澤瀉(二錢) 炙甘草 砂仁 干生姜 炒曲(二錢) 枳實(炒,半兩) 半夏(四錢) 川朴(三錢) 豬苓(一錢半)
上為末,炊餅丸。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3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積聚痞塊)〔附錄〕

五臟之積曰五積,六腑之積曰六聚。積有定形,聚無定處。不問何經,並宜服十味大七氣湯,吞下尊貴紅丸子。凡木香、檳榔,去氣積;神曲、麥芽,去酒積;虻虫、水蛭去血積;礞石、巴豆,去食積;牽牛、甘遂,去水積;雄黃、膩粉,去涎積; 砂、水銀去肉積。各從其類也。肝積曰肥氣,肺積曰息賁,心積曰伏梁,脾積曰痞氣,腎積曰奔豚。其如積聚之脈,實強者生,沉小者死。


附方
烏梅丸 治酒毒,消食化痰。
烏梅(一斤) 半夏(八兩) 白礬(八兩) 生姜(一斤)
上件石臼搗細末,新瓦兩片夾定,火上焙,三日三夜為度。次入神曲、麥芽、陳皮、青皮、莪朮、枳殼、丁皮、大腹子各四兩,用酒糊為丸。每服 四五十丸,姜湯下。

備急丸 大治心腹厥痛,食積胸膈,下咽氣,便速行。
大黃(一錢) 巴豆(去油膜心) 干姜(半錢)
上用蜜丸。白湯下。
治吐虫有積。
上以黑錫灰、檳榔末,米飲調下。

大七氣湯
三棱 莪朮(各一兩半) 青皮(七錢半) 陳皮(一兩半) 藿香 桔梗 肉桂(各七錢半) 益智 (一兩半) 香附(一兩半) 甘草(炙,七錢半)
上銼。水煎服。

散聚湯
半夏 檳榔 當歸(各七錢半) 陳皮 杏仁(炒) 桂心(各二兩)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 川芎 枳殼(炒) 濃朴 吳茱萸(各一兩)
上銼。水煎,姜三片。大便不利,加大黃。

香棱丸 治五積六聚氣塊。
三棱(六兩,醋炒)青皮 陳皮 莪朮(炮或醋炒) 枳殼(炒)枳實(炒)蘿卜子(炒) 香附 砂仁 歸梢 木香 甘草(炙,各一兩) 檳榔(六兩) 山楂(四兩)
上為末,醋糊丸。每服三五十丸,白湯下。

龍薈丸 見脅痛類。

紅丸子 見瘧類。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香港腳)

(附足跟痛)
香港腳,須用升提之藥,提起其濕,隨氣血用藥,有香港腳沖心者,宜四物東加炒黃柏,再宜涌泉穴用附子末津唾調敷上,以艾炙,泄引熱下。


入方
防己飲
白朮 木通 防己 檳榔 川芎 甘草梢 犀角 蒼朮(鹽炒) 黃柏(酒炒) 生地黃(
大便實,加桃仁;小便澀,加杜牛膝;有熱,加黃芩、黃連;大熱及時令熱,加石膏; 有痰,加竹瀝、姜汁。如常腫者,專主乎濕熱,先生別有方。

又方 治濕熱食積痰流注。
蒼朮 黃柏 防己 南星 川芎 白芷 犀角 檳榔
血虛,加牛膝、龜板。
上為末,酒糊丸服。肥人,加痰藥。

健步丸
生地黃(半兩)歸尾 芍藥 陳皮 蒼朮(各一兩) 吳茱萸 條芩(各半兩) 牛膝(一兩) 桂枝(二錢) 大腹子
上為末,蒸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煎白朮、木通湯下。

又方 一婦人足脛腫。
紅花 牛膝(俱酒洗) 生地黃 黃柏 蒼朮 南星 草龍膽 川芎
有筋動於足大指上,至大腿近腰結了,乃因奉養濃,遇風寒,宜四物東加酒芩、紅花、蒼朮、南星、生姜煎服。
濕痰香港腳,大便滑泄。
蒼朮(二兩) 防風(一兩) 檳榔(六錢) 香附(八錢) 川芎(六錢) 條芩(四錢) 滑石(一兩,二錢) 甘草
上為末,或丸或散,皆可服。

腳軟筋痛
牛膝(二兩) 白芍(一兩半) 龜板(酒炙) 黃柏(酒炒,一兩) 知母(炒) 甘草(半兩)
上為末。酒糊為丸。

應痛丸 治香港腳痛不可忍,此藥為劫劑。
赤芍藥(半兩,煨,去皮) 草烏(半兩,煨,去皮尖)
上為末,酒糊丸。空心服十丸,白湯下。

又方 治香港腳腫痛。
芥子 白芷(等分)
上為末,姜汁和敷貼。或用仙朮、羌活、獨活、白芷、細辛為末,入帛內作襪用。

又方 炸洗香港腳。
威靈仙 防風 荊芥 地骨皮 當歸 升麻 蒴
上煎湯炸洗。
 楼主| 发表于 2007/4/13 1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丹溪心法(附足跟痛)

附錄〕
香港腳,有濕熱,有食積流注,有風濕,有寒濕。勝濕以仙朮、白朮、防己、川芎為主,或六物附子湯,或當歸拈痛湯。香港腳氣鬱甚者,舟車丸、除濕丹;有飲者,東垣開結導飲丸。香港腳解表,用麻黃左經湯等藥,隨經選用。有兼痰氣寒濕者,五積散加木瓜。若雙解,以大黃左經湯、東垣羌活導滯湯;若理血,以八味丸,或四物加羌活、天麻,又或四物加黃柏、南星,或健步丸;若疏風養血,用獨活寄生湯最效。


附方
六物附子湯
附子 桂 防己(各四錢) 甘草(炙,二錢) 白朮 茯苓(各三錢)
上 咀。每服半兩,入姜煎。

當歸拈痛湯
羌活(半兩) 人參 苦參(酒製) 升麻 葛根 蒼朮(各二錢) 炙甘草 黃芩(酒製) 茵陳 (酒炒,各半兩) 防風 歸身 知母(酒炒) 澤瀉 豬苓 白朮(一錢半)
上 咀。每服一兩,水煎,空心服,臨睡再服。

舟車丸 見水氣類。

除濕丹
檳榔 甘遂 威靈仙 赤芍 澤瀉 葶藶(各二兩) 乳香 沒藥(各一兩) 牽牛(半兩) 大戟 (炒,三兩) 陳皮(四兩)
上為末,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溫水下。

東垣開結導飲丸
白朮 陳皮 澤瀉 茯苓 神曲(炒) 麥 曲 半夏(各半兩) 枳實(炒) 巴豆霜(各一錢 半) 青皮 干生姜(各半兩)
上為末,湯浸蒸餅丸如梧子大。每四五十丸,或七十丸,溫水下。

麻黃左經湯
麻黃 干葛 細辛 白朮 茯苓 防己 桂 羌活 甘草 防風
上 咀。每半兩,入姜棗煎服。

五積散
白芷(一兩半) 陳皮(三兩) 濃朴(姜製,二兩) 桔梗(六兩) 枳殼(三兩) 川芎 甘草(炙) 茯苓(各一兩半) 桂 芍藥 半夏(泡,各兩半) 當歸(一兩半) 麻黃(三兩,去節) 干姜(三兩) 蒼朮(
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蔥白三莖,煎至七分,熱服。冒寒用煨姜,挾氣加茱萸,婦人調經催產入艾醋。

大黃左經湯
細辛 茯苓 羌活 大黃(煨) 甘草(炙) 前胡 枳殼 濃朴(製) 黃芩 杏仁(等分)
上 咀。每服半兩,入姜棗煎。

東垣羌活導滯湯
羌活 獨活(各半兩) 防己 當歸(各二錢) 大黃(酒浸,煨,一兩) 枳實(炒,二錢)
上 咀。每服五錢或七錢,水煎服。

八味丸 見諸虛類。

獨活寄生湯 見腰痛類。

足跟痛,有痰,有血熱。血熱,四物加黃柏、知母、牛膝之類。
发表于 2007/4/13 22: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治已病治未病

老兄;学古毋须泥古.有精力干脆研究现代的症与古代的症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是共通.能让大家认可,你的荣誉也很可观呢,如果你能打败现代的汪精卫,我认你是偶像.
 楼主| 发表于 2007/4/14 02: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的医案,医论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中一颗灿烂明珠。历代著名的医家和医案、医话、医论集中反映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结晶,其体载形式多样,其语言生动活泼,其内容丰富多彩,它对推动中医事业的发展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名医起了重要作用。

    老兄;学古毋须泥古.有精力干脆研究现代的症与古代的症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是共通.能让大家认可,你的荣誉也很可观呢,如果你能打败现代的汪精卫,我认你是偶像.

    其实,汪精卫他是汉奸或是不是汉奸?跟我毫无关系,对古医学来说;学而致用,勤能补拙,是治与学一贯守则。在我的【原创】临床病例分析浅淡 有很多现代病例,论点,你去看看吧!我说的是中医药,医论,而不是"汪精卫",如果你感到 文字有失当之处,尚望你不吝指正。谢谢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4/14 15:30 编辑 ]
发表于 2007/4/15 00: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柳絮倩影 于 2007/4/14 19:36 发表
我觉得学习古医学对现代医学有一种推动作用!

古为今用,今为中用,我都觉的楼主的文章不是一般的文章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0: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