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42~64卷)景岳全书-卷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22: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消积丸一二八

治食积大便酸臭发热。 丁香, 九个。 砂仁, 十二个。 乌梅肉, 三个。 巴豆, 三粒, 去皮心膜。 右为末, 卅糊丸, 黍米大。 每服五七丸, 温水下。
塌气丸一二九
治肚腹虚胀。 胡椒, 一两。 蝎尾, 五钱, 去毒。 右为末, 卅糊丸, 粟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 陈米饮下。
紫霜丸百三十
治惊积, 及变蒸发热不解, 或食痫先寒后热, 或乳哺失节, 宿滞不化, 腹痞便结。 代赭石煅醋焠七次, 赤石脂, 各一两。 杏仁, 五十个。 巴豆, 二十枚, 去心膜油。 右先将巴豆, 杏仁研成膏, 入代赭, 石脂研匀, 汤浸蒸饼丸, 粟米大。 每服三五丸, 米饮送下。
化慝丸一三一
黄连, 五钱。 蜀椒去闭口者炒出汗, 苦楝根白皮, 各二钱。 右为末, 用乌梅肥者七个, 艾汤浸去核, 捣烂和丸。 艾汤量儿大小送下。
下虫丸一三二
诸疳蚘诸虫。 苦楝根皮新白者酒浸焙, 绿包贯众, 鸡心槟榔, 桃仁浸去皮焙, 芜荑焙, 木香, 各二钱。 鹤虱炒, 一钱。 轻粉, 五分。 干虾蟆炙焦, 三钱。 使君子, 五十, 取肉煨。 右为末, 卅糊丸, 麻子大。 每服一二十丸, 天明清肉汁下。 一方内加当归, 川连各二钱五分。
使君子丸一三三
治五疳蚘虫, 脾胃不和, 心腹膨胀, 时复作痛, 不食渐瘦。 使君子肉, 一两。 厚朴制, 橘红, 白芍药, 甘草炒, 川芎, 各一钱。 右为末, 蜜丸, 皂角子大。 每服一丸, 陈米饮化下。
白玉散一三四
治丹瘤。 白土, 二钱半。 寒水石, 五钱。 右为末, 米醋或新水调涂。
以下通用方
四君子汤一三五
方在补阵一。 治脾肺气虚诸证。
六君子汤一三六
方在补阵五。 治脾胃虚弱呕吐等证。
五味异功散一三七
方在补阵四。 治脾胃虚寒, 饮食少思等证。
四物汤一三八
方在补阵八。 治一切血虚等证。
八珍汤一三九
方在补阵十九。 治气血两虚。
十全大补汤百四十
方在补阵二十。 治气血俱虚, 大补元气。
独参汤一四一
方在补阵三五。 治气虚气脱, 挽回元阳。
 楼主| 发表于 2007/5/12 22: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归脾汤一四二

方在补阵三二。 治心脾虚损。
参朮汤一四三
方在补阵四十。 治气虚泄泻呕吐等证。
参朮膏一四四
方在补阵三九。 治中气虚弱, 诸药不应者。
参苓散一四五
方在补阵五三。 治睡中出汗。
参附汤一四六
方在补阵三七。 治真阳虚极, 喘尼呃逆。
参苓白朮散一四七
方在补阵五四。 治脾胃虚弱, 食少吐泻。
理中汤一四八
方在热阵一。 治上中二焦虚寒诸证。
生脉散一四九
方在补阵五六。 治热伤元气, 止渴消烦, 定欬嗽喘促。
五福饮百五十
方在新补六。 补五脏虚损。
五君子煎一五一
方在新热六。 治脾胃虚寒, 呕吐泄泻。
理阴煎一五二
方在新热三。 治脾胃虚寒诸证。
温胃饮一五三
方在新热五。 治中寒呕吐吞酸, 泄泻少食。
养中煎一五四
方在新热四。 治中气虚寒呕泄。
参姜饮一五五
方在新热八。 治脾肺胃气虚寒, 呕吐欬嗽。
六味回阳饮一五六
方在新热二。 治阴阳将脱等证。
六味异功煎一五七
方在新热七。 治脾胃虚寒, 吐泻兼滞者。
六味丸一五八
方在补阵百二十。 壮水补肾。
八味丸一五九
方在补阵一二一。 益火补阳。
胃关煎百六十
方在新热九。 治脾胃虚寒泻痢。
佐关煎一六一
方在新热十。 治生冷伤脾泻痢。
五德丸一六二
方在新热十八。 治脾肾寒滞, 一切泻痢飧泄。
二陈汤一六三
方在和阵一。 和脾消痰。
芍药枳朮丸一六四
方在新和十六。 健脾消积, 止腹痛, 除胀满。
枳朮丸一六五
方在和阵七九。 健脾胃, 消食积。
大和中饮一六六
方在新和七。 治饮食留滞。
小和中饮一六七
方在新和八。 治胸膈胀满, 脾胃不和。
四顺清凉饮一六八
方在攻阵二五。 治血热壅滞秘结。
青州白丸子一六九
方在和阵百十二。 治风痰呕吐, 牙关紧急。
泻青丸百七十
方在寒阵一五一。 治肝火急惊目赤。
扫虫煎一七一
方在新和十四。 治诸虫上攻, 胸腹作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二终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景岳全书-卷之六十三长集痘疹诠古方

痘疹


保元汤一

治痘疮气虚塌陷者。 人参, 二三钱。 炙甘草, 一钱。 肉桂, 五七分。 黄耆, 二三钱, 灌脓时酒炒, 同浆时蜜炙。 水一锺半, 加糯米一撮, 煎服。 此药煎熟, 或加人乳, 好酒各半盏和服更妙, 酌宜用之。 头额不起, 加川芎三五分。 面部, 加升麻三四分。 胸腹, 加桔梗三四分。 腰膝, 加牛膝四分。 四肢不起, 加桂枝。 呕恶, 加丁香三四分。 元气虚寒, 加大附子七八分或一钱。


调元汤二

按: 此即保元汤无肉桂者, 名为调元汤, 即东垣之黄耆汤也。 东垣用为小儿治惊之剂, 魏桂岩用以治痘多效, 因美之名保元汤也。 盖小儿元气未充, 最易伤残, 用此保全, 诚幼科王道之妙方。 但能因此廓充, 则凡气分血分虚寒虚陷等症, 皆可随症增减用之, 无不可奏神效也。


内补汤三

治痘疮中虚等症。 人参, 黄耆, 当归, 白朮, 川芎, 甘草, 茯苓, 陈皮, 厚朴。 右等分, 水煎服。


托卅散四

治痘毒元气虚弱, 或妄行克伐, 不能溃散, 用之未成自消, 已成自溃, 并治痈毒内虚, 不能起发。 人参, 黄耆炒, 各二钱。 当归酒洗, 白朮, 熟地, 芍药炒, 茯苓, 各一钱半。 炙甘草, 五分。 右每用三五钱, 水煎服。
<外科枢要>方有陈皮一钱半, 无甘草。 解毒内托散五
治痘痈。 金银花, 黄耆, 当归, 赤芍药, 防风, 甘草节, 荆芥, 连翘, 木通。 右水煎。 入酒少许服。


陈氏托卅消毒散六

治痘毒气血虚弱, 不能起发腐溃收敛, 或发寒热, 肌肉不生。 人参, 黄耆炒, 当归酒洗, 川芎, 芍药炒, 白朮炒, 茯苓, 陈皮, 各一钱。 金银花, 连翘, 白芷, 各七分。 炙甘草, 五分。 右每服三五钱, 水煎服。 <外科>方无陈皮。


参耆内托散七

治痘疮卅虚发痒, 或不溃脓, 或为倒靥, 及疮痈脓毒不化, 脓溃作痛等证。 人参, 黄耆蜜炙, 当归, 川芎, 厚朴姜制, 防风, 桔梗炒, 白芷, 紫草, 官桂, 木柏, 甘草, 等分。 入糯米一撮, 水煎服。 色淡白者, 去防风, 紫草, 白芷, 多加粘米。 一方有芍药。


参耆四圣散八

治痘疮已出, 至六七日不起发, 不成脓。 人参, 黄耆炒, 白朮炒, 当归, 川芎, 芍药炒, 茯苓, 各五分。 紫草, 防风, 木通, 各三分。 右用水煎服。


陈氏四圣散九

治痘疮出不快及倒靥因内实者。 紫草茸, 木通, 炙甘草, 枳壳麸炒, 黄耆, 等分。 右每服二钱, 加糯米一百粒, 水煎待米熟。 温服。


加味四圣散十

治痘疮黑陷倒陷。 人参, 黄耆炙, 川芎, 甘草, 紫草, 木通, 木香, 等分。 蝉蜕, 十个。 右加糯米百粒, 水一盏, 煎服。


如圣汤十一

治毒盛不起。 芍药, 升麻, 干葛, 各一钱。 甘草, 紫草, 木通, 各三五分。 水一锺, 姜一片, 煎七分。 温服, 不拘时。


人参固肌汤十二

治痘疮发表太过, 致肌肉不密, 或痘痂久粘者。 人参, 黄耆, 当归酒洗, 甘草, 蝉蜕去土, 等分。 水一锺, 入糯米一撮, 煎服。


人参透肌散十三

治痘疮虚而有热, 虽出快而不齐, 隐于肌肤间者。 人参,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当归, 芍药, 茯苓, 甘草, 木通, 蝉蜕, 糯米, 等分。 右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半盏。 徐服之。


十宣散十四

一名托卅十补散。 调气补血, 内托疮毒, 五日后必用之方也, 亦治痈疽。 人参, 黄耆, 当归, 各二钱。 川芎, 防风, 桔梗, 白芷, 甘草炙, 厚朴, 各一钱。 桂心, 三分。 右为细末。 每服一钱, 治二钱, 木香汤下。

芎归汤十五

亦名活血散。 大能养营起痘。 当归倍用, 川芎。 右为细末。 每服一钱, 红花汤调服。


活血散十六

治痘疹血虚血热, 已出未尽, 烦躁不宁, 腹痛。 白芍药酒炒。 右为末。 每服一匙, 糯米汤调下, 或荔枝汤亦可。 此汤对四君子汤加归, 耆, 名参归活血散。


当归活血散十七

治痘色淡白。 当归酒焙, 赤芍酒炒, 川芎, 紫草, 红花, 各五钱。 木香, 二钱。 血竭, 一钱。 右为末。 每五岁者服一钱, 十岁已上服二钱, 酒下。


养血化斑汤十八

治白疹白痘。 当归身, 人参, 生地, 红花, 蝉蜕, 等分。 水一盏, 生姜一片, 煎六分。 温服, 无时。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2: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参胃爱散十九

治痘疹已发未发, 吐泻不止, 不思饮食等证。 人参, 茯苓, 甘草, 丁香, 藿香, 紫苏, 木瓜, 糯米。 右每服三钱, 姜, 枣, 水煎。


二仙散二十

治体寒肢冷, 腹痛口气冷, 阴盛阳衰, 呕吐泄泻难发等证。 丁香, 九粒。 干姜炒, 一钱。 右为细末。 每服五七分, 白汤送下, 被盖片时, 令脾胃温暖, 阴返阳回, 则痘变润矣, 量大小加减与之。


陈氏木香散二一

又名十一味异功散。 治小儿痘疹虚寒多滞者宜此。 木香, 丁香, 大腹皮, 人参, 桂心, 炙甘草, 半夏制, 诃黎勒, 赤茯苓, 青皮, 前胡, 等分。 右每服二三钱, 姜, 水煎。 <薛按>曰: 前方治痘疮已出未愈之间, 其疮不光泽, 不起发, 不红活, 五七日内泄泻作渴, 或肚腹胀, 气促作喘, 或身虽热而腹胀, 足指冷, 或惊悸, 或汗出, 或寒战咬牙, 或欲靥不靥, 疮不结痂, 或靥后腹胀, 泄泻作渴, 此皆脾胃虚寒, 津液衰少, 急用此药治之。 若误认为实热, 用寒凉之剂, 及饮蜜水, 生冷瓜果之类, 必不治。


陈氏十二味异功散二二

治元气虚寒, 小儿痘疹色白, 寒战咬牙, 泄泻喘嗽等证。 人参, 丁香, 木香, 肉豆蔻, 陈皮, 厚朴, 各二钱半。 白朮, 茯苓, 官桂, 各二钱。 当归, 三钱半。 制附子, 半夏, 各钱半。 右咀。 每服二三钱, 姜, 枣, 水煎服。 愚按: 陈氏此上二方温性有余, 补性不足, 用治寒证则可, 用治虚证则不及也, 用者更当详酌。


陈氏人参麦门冬散二三

治痘疮微渴。 麦门冬, 一两。 人参, 炙甘草, 白朮, 陈皮, 厚朴姜制, 各五钱。 右每服三四钱, 水一大盏, 煎至六分。 徐徐温服, 量儿增减。 薛氏曰: 前方治痘疮热毒气虚宜用之, 若因气虚作渴, 宜人参白朮散。


柴胡麦门冬散二四

治痘疮壮热, 经日不止, 更无他证者。 柴胡, 二钱半。 龙胆草, 一钱。 麦门冬, 三钱。 甘草炙, 人参, 玄参, 各钱半。 右卅咀。 每服三钱, 水一大盏, 煎至六分。 不拘时徐徐温服, 量大小加减。 按: 此方解表之功居六, 清火之功居四, 养营退热, 此方最宜。


升均汤二五

治痘疮已出不匀, 或吐泻发热作渴。 升麻, 干葛, 人参, 白朮炒, 芍药炒, 茯苓, 甘草, 紫草如无红花代之。 右每服三五钱, 姜, 水煎。

升麻葛根汤二六

亦名升麻汤。 解发痘毒之良方。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等分。 右卅咀。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无时。 万氏曰: 古人治痘以升麻葛根汤为主, 后世好奇, 多立方法, 法愈多而治愈难矣。 苟能通变, 则痘疹诸证皆可增减用之, 不特发表解肌而已。 今以葛根汤为主治, 随证立增损法于后: 初发热, 解表加柴胡, 羌活, 白芷, 桔梗, 防风; 口干渴, 内热也, 加葛粉, 天花粉, 麦门冬; 白利, 加条实黄芩; 呕吐, 加半夏, 生姜; 腹中痛, 加木香, 青皮, 枳壳, 山楂肉; 腰痛, 加独活, 北细辛; 头痛, 加羌活, 蒿本, 蔓荆子; 惊搐, 加木通, 生地黄, 灯心; 小便少, 加木通, 车前, 瞿麦; 大便秘, 加大黄; 卅血, 加山栀仁, 玄参, 生地黄; 发热三四日, 热甚不减, 须解其毒, 加大力子, 连翘, 紫草; 疮不出, 加防风, 蝉蜕, 荆芥穗, 红花子; 目痛, 加龙胆草, 密蒙花, 柴胡; 疮出太稠密, 加人参, 当归, 木香, 紫草, 大力子, 防风, 桔梗; 咽痛, 加桔梗, 连翘; 疮干或带紫, 或太赤者, 血热也, 加当归梢, 生地黄, 红花, 地骨皮, 牡丹皮; 痘平陷, 灰白色, 气虚也, 加人参, 白朮, 防风, 木香, 官桂; 手足疮不起, 脾胃不足也, 加人参, 黄耆, 防风, 官桂; 泄泻者, 卅虚也, 加人参, 白朮, 诃子, 白茯苓; 疮不着痂者, 湿也, 加黄耆, 防风, 官桂, 白芷。 愚谓前方乃胃经发表之剂, 万氏增减之法, 大意已悉。 但此方性味清凉, 纯于疏泄, 必阳明多实多热者, 乃宜用之。 然小儿气血体质, 大都虚弱平和者十居七八, 故凡痘疮初起, 乍见发热, 用药最贵和平, 兼养营气, 则庶乎尽善。 若预用清凉, 未免伤其胃气, 全用解散, 未免虚其表气, 二者受伤, 变患有不可测矣。 故余制柴归饮为治痘之先着, 所当酌宜用之。 若治麻疹, 则多属火证, 此方乃所宜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2: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苏葛汤二七

初热未见点, 发表之剂暂用之, 分两宜酌儿大为增减。 苏叶, 二钱。 葛根, 二钱。 甘草, 一钱。 白芍药, 钱半。 连须卅白三根, 生姜三片, 水锺半, 煎七分。 热服。 原方有陈皮, 砂仁各五分, 此惟气滞腹痛者宜用之, 否则不必。


连翘升麻汤二八

散毒清火。 连翘, 一钱。 升麻, 葛根, 桔梗, 甘草, 各七分。 白芍药, 五分。 薄荷, 少许。 右加淡竹叶, 灯草, 水一盏半, 煎一盏。 温服, 无时。


柴胡橘皮汤二九

柴胡, 橘皮, 人参, 半夏, 茯苓, 黄芩, 等分。 右加竹茹一团,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不拘时。

人参败毒散三十

方在散阵三六。 治时疫斑疹。


荆防败毒散三一

亦名消风败毒散。 发散痘疹俱可用, 及时气风毒邪热。 柴胡, 荆芥穗, 防风, 羌活, 独活, 前胡, 川芎, 枳壳, 人参, 甘草, 桔梗, 茯苓, 等分。 右切细, 加薄荷叶, 水一盏, 煎七分。 去滓, 温服。


柴葛败毒散三二

疑似伤寒, 以此解散。 柴胡, 干葛, 人参, 羌活, 防风, 荆芥, 桔梗, 苏叶, 甘草。 右用生姜三片, 水煎服。


参苏饮三三

方在散阵三四。 治伤风欬嗽, 伤寒痘疹。


加减参苏饮三四

初热见点解利之药, 但表邪未达而元气强壮者, 宜暂用之, 或前后感冒风寒, 俱可暂用。 苏叶, 一钱。 干葛, 钱半。 前胡, 八分。 陈皮, 七分。 枳壳, 六分。 桔梗, 甘草, 各四分。 水一锺半, 加生姜三片, 煎服。


麻黄甘草汤三五

冬月痘毒炽盛, 表实者宜用之。 麻黄, 一二钱。 生甘草, 减半。 水煎服。


柴葛桂枝汤三六

表散痘热。 柴胡, 干葛, 桂枝, 防风, 甘草, 人参, 白芍药。 水一盏, 加生姜三片, 煎七分。 温服。


桂枝葛根汤三七

解散寒邪。 桂枝, 葛根, 升麻, 赤芍药, 防风, 甘草, 各一钱。 右加生姜三片, 淡豆豉一钱, 水一锺, 煎七分。 温服。 温服, 无时。


十味羌活散三八

此初热见点解利之剂, 若小儿身壮力强者, 可用苏葛以行表, 其次者宜此和解疏利之药, 若虚而宜补, 者必当兼顾元气, 不得单用此类。 羌活, 前胡, 防风, 各一钱。 荆芥, 独活, 各八分。 细辛, 白芷, 各三分。 柴胡, 炙甘草, 蝉蜕, 各四分。 水一锺半, 加薄荷三叶, 煎五分。 不拘时服。 发搐及热盛不退者, 调入制过朱砂末服之, 神效。


十三味羌活散三九

解热散毒, 治风壅欲作痘疹者。 羌活, 独活, 防风, 桔梗, 荆芥, 柴胡, 前胡, 地骨皮, 炙甘草, 蝉蜕, 川芎, 天花粉, 天麻, 等分。 右为细末。 每服二三钱, 水一盏, 入薄荷叶三片, 煎四分。 温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2: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羌活汤四十

解发痘疮, 兼治肝热惊狂。 羌活, 川芎, 防风, 山栀仁, 龙胆草, 当归, 等分。 甘草减半, 淡竹叶, 薄荷叶。 水煎。 温服, 无时。


双解散四一

痘疹表卅俱实者, 非此不解。 防风, 川芎, 当归, 连翘, 芍药, 薄荷, 大黄, 各五分。 石膏, 桔梗, 黄芩, 各八分。 荆芥穗, 白朮, 桂枝, 各二分。 滑石, 二钱四分。 甘草, 二钱。 水二锺, 加生姜三片, 煎一锺。 温服, 无时。 此即防风通圣散减去麻黄, 芒硝, 栀子, 外加桂枝也。


柴胡散子四二

治痘疮表卅俱实良方。 柴胡, 防风, 当归, 人参, 白芍药, 甘草, 黄芩, 滑石, 大黄, 等分。 右加生姜一片, 水煎服。


桂枝大黄汤四三

治腹痛, 大便不通良方。 桂枝, 白芍, 各二钱半。 甘草, 五分。 大黄, 一钱半。 右剉细, 加生姜一片, 水一锺半, 煎八分。 食前温服。


防风芍药甘草汤四四

解痘毒, 及阳明经痘出不快。 防风, 芍药, 甘草, 等分。 右每服一二钱, 水煎服。


荆芥防风甘草汤四五

解痘毒, 及太阳经痘出不快。 荆芥, 防风, 甘草, 等分。 右每服一二钱, 水煎。


蝉蜕膏四六

治痘疮虚陷不起。 蝉蜕, 当归, 川芎, 甘草, 升麻, 防风, 荆芥穗, 等分。 加人参, 白芍药。 右为末, 炼蜜丸, 如芡实大。 每服一丸, 薄荷汤下。


消毒散四七

亦名消毒饮。 治痘疮六七日间, 身壮热, 不大便, 其脉紧盛者, 用此药微利之。 荆芥穗, 炙甘草, 各一两。 牛蒡子, 四两, 杵炒。 右为粗散。 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七分。 不拘时徐徐服。


四味消毒饮四八

治痘疮热盛, 毒气壅遏, 无问前后皆可服。 人参, 炙甘草, 黄连, 牛蒡子, 等分。 右为粗末。 每服一钱, 加姜一片, 水一盏, 煎四分, 去滓。 温服, 不拘时。


六味消毒饮四九

解痘毒。 牛蒡子, 连翘, 甘草, 绿升麻, 紫草, 山豆根, 等分。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不拘时。


消毒化斑汤五十

消风散毒, 清眼目咽喉。 升麻, 柴胡, 桔梗, 甘草, 连翘, 龙胆草, 牛蒡子, 防风, 蝉蜕, 密蒙花。 水一锺半, 加淡竹叶十片, 煎服。


解毒汤五一

治一切热毒肿痛, 或风热搔痒。 黄连, 金银花, 连翘。 右水煎服。


真人解毒汤五二

治痘母。 忍冬花, 半斤。 甘草节, 一两。 木通, 防风, 荆芥, 连翘, 各三钱。 右分作三剂, 用水, 酒各一锺煎服, 以肿消痘出为度。


葛根解毒汤五三

解痘毒止渴良方。 葛根, 升麻减半, 生地黄, 麦门冬, 天花粉, 等分。 甘草, 减半。 右取糯米泔水一盏, 煎七分, 入茅根自然汁一合服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2: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表解毒汤五四

人参, 黄耆, 当归梢, 生地黄, 甘草, 白芍药, 柴胡, 升麻, 酒片芩, 玄参, 地骨皮。 右入薄荷叶少许, 淡竹叶十片, 水煎服。


溯源解毒汤五五

解胎毒之良方。 当归身, 川芎, 生地黄, 白芍药, 人参, 生甘草, 黄连, 连翘, 陈皮, 木通, 等分。 水一盏, 加淡竹叶十片, 煎半盏。 温服, 无时。


陈氏解毒防风汤五六

治痘疮毒气炽盛。 防风, 黄芩, 地骨皮, 白芍药炒, 荆芥, 牛蒡子。 右每服四五钱, 水煎服, 或为末, 白汤调下。 外科解毒防风汤方见本门六三。


化毒汤五七

治痘未出腹痛者。 白芍药, 炙甘草, 各一钱。 木香, 青皮, 枳壳, 各七分。 山楂肉, 连翘, 肉桂, 各五分。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不拘时。


消风化毒汤五八

防风, 黄耆, 桂枝, 荆芥穗, 升麻, 白芍, 牛蒡子, 等分。 甘草, 减半。 右加薄荷叶七片,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无时。


凉血化毒汤五九

治痘疮初出, 头焦黑。 归尾, 赤芍药, 生地黄, 木通, 连翘, 牛蒡子, 红花, 紫草, 桔梗, 山豆根。 右水煎服。 或加童便一小盏亦可。


犀角化毒丸六十

治诸积热, 及痘疹后余毒生疮, 口舌牙龈糜烂等证。 犀角屑镑, 生地黄, 当归, 防风, 荆芥穗, 各一两。 牛蒡子炒杵, 赤芍药, 连翘, 桔梗, 各七钱。 薄荷, 黄芩炒, 甘草, 各五钱。 右为末, 炼蜜丸, 芡实大。 每服一丸, 薄荷汤下。


五福化毒丹六一

治胎毒, 及痘后头面生疮, 眼目肿痛。 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玄参, 熟地黄, 各三两。 甘草, 甜硝, 各二两。 青黛, 两半。 右为末, 炼蜜丸, 芡实大。 每服一丸, 白汤或薄荷汤化下。


<外科>五福化毒丹六二

方在外科七六。 治一切热毒疮疖。


犀角散六三

治痘疮, 痈毒, 时毒热盛, 烦躁多渴, 小便赤涩, 或赤斑。 犀角镑, 甘草炙, 各半两。 防风, 黄芩, 各一两。 右为粗末。 每服二钱, 水一小盏, 煎五分。 温服, 无时。


紫草化毒散六四

紫草, 升麻, 炙甘草, 等分。 糯米, 五十粒。 水煎服。


紫草散六五

治痘疹黑陷, 气血虚弱, 疮疹不起。 紫草, 黄耆炙, 炙甘草, 糯米, 各钱半。 右水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2: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紫草饮六六

治痘疮黑陷不起。 紫草, 当归, 芍药, 甘草, 麻黄, 等分。 水一盏, 煎。 不拘时服。


紫草饮子六七

治倒陷腹胀, 大小便秘。 紫草, 人参, 枳壳, 山楂, 木通, 穿山甲土拌炒, 蝉蜕, 等分。 水一盏, 煎五分, 作三四次温服。


紫草快斑汤六八

一名紫草汤。 治痘疹血气不足, 或血热不能起发, 色不红活, 不灌脓等证。 紫草, 人参, 白朮, 当归, 川芎, 芍药, 茯苓, 甘草, 木通, 等分。 糯米。 右每服三五钱, 水煎。


紫草木香汤六九

紫草, 木香,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炙, 糯米。 右每服三钱, 水煎。


紫草木通汤七十

紫草, 人参, 茯苓, 木通, 甘草减半, 糯米, 等分。 右每服二三钱, 水煎服。


紫草膏七一

红紫黑陷者, 暂用之。 紫草茸, 白附子, 麻黄去节汤泡去黄沫晒干用, 甘草炙, 各半两。 殭蚕炒, 全蝎炒, 各八个。 右为细末, 用白蜜一两, 好酒半盏, 先将紫草煎熬成膏, 旋入各药丸, 皂子大。 每服一丸, 紫草煎汤化下, 就用补药调理。 如治惊搐, 以金簿为衣, 薄荷汤下。


红棉散七二

亦名天麻散。 治痘疹身有大热, 面赤气粗, 无汗而表未散者可服之。 此药以麻黄, 天麻发表为主, 有汗者不可服。 盖腠理已开, 不可再发汗也。 若有汗而热, 则当以惺惺散为和解之剂。 故仲景之治表证, 有宜发汗者, 有宜和解者, 有宜调和营卫者。 若有汗而热者, 则和解为宜; 虚而热者, 则调和营卫为宜, 如和中散寒之类是也。 麻黄去节, 天麻, 荆芥, 炙甘草, 各二钱。 全蝎, 全者七枚。 右为末。 每服一钱, 以水半盏, 薄荷叶二片, 入酒四五滴, 煎二三沸。 带热服之, 如疹未出, 再进一服, 次又一服, 即伤风寒证, 服亦无妨。

快斑汤七三

治起发迟。 人参, 五分。 当归, 防风, 木通, 各一钱。 甘草, 三分。 木香, 紫草, 蝉蜕, 各二分。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不拘时。


快斑越婢汤七四

治痘疮手足不起发。 黄耆炙, 白芍药, 桂枝, 防风, 炙甘草。 右加生姜一片, 枣一枚, 水煎服。


快透散七五

治痘出不快。 紫草, 蝉蜕, 木通, 芍药, 炙甘草, 等分。 右每服二钱, 水煎。 王海藏先生云: 身后出不快, 足太阳经也, 用荆芥甘草防风汤。 身前出不快, 手阳明经也, 用升麻葛根汤。 四肢出不快, 足阳明经也, 用防风芍药甘草汤。 此皆解毒升发之药也, 不可不知。


鼠粘子汤七六

治痘稠身热毒盛, 服此以防青干黑陷, 并治斑疹稠密。 牛蒡子炒, 归身, 黄耆, 炙甘早, 柴胡, 黄芩酒炒, 连翘, 地骨皮。 右等分, 水煎。 热退则止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2: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射干鼠粘子汤七七

治痘疮壮热, 大便坚实, 或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 皆余毒所致。 鼠粘子, 四两, 炒杵。 甘草炙, 升麻, 射干, 各一两。 右每服三钱, 水一大盏, 煎六分。 徐徐温服。 薛氏曰: 前方若痘疹初出, 发热焮痛, 根盘赤盛, 或咽喉口舌疼痛, 作渴引饮宜用。 若因胃气虚弱发热而致前症者, 宜人参麦门冬散。


钱氏独圣散七八

治痘疮倒靥陷伏。 用穿山甲取前足嘴上者, 烧存性为末。 每服四五分, 以木香汤入少酒服之, 或紫草汤亦可。


无价散七九

治一切痘疮倒陷, 焦黑危急之症。 人牙, 猪牙, 狗牙, 猫牙。 右以炭火烧去烟存性, 等分为末。 每服三分, 热酒调下。 如痒塌寒战泄泻, 煎异功散调下。 一方, 人牙散: 只用人牙烧去烟存性, 为末, 酒调服。


三酥饼八十

治初发热用以表汗解毒稀痘, 神效。 辰砂, 择上好明净无砂石者, 以绢囊盛之, 用麻黄, 升麻, 紫草, 荔枝壳同煮一日夜, 研细, 仍用前汤飞过, 晒干, 再研极细, 用真蟾酥另调作饼子。 麻黄, 去节, 汤泡过, 晒干为极细末, 亦用蟾酥另调作饼。 紫草, 研极细, 亦用蟾酥另调作饼。 蟾酥, 于端午日捉蟾取酥, 捻前三饼, 每饼加麝香少许, 微炒。 右方如遇时行痘疹, 小儿发热之初, 每三岁者, 将三饼各取半分, 热酒化下, 盖覆出汗, 如不能饮酒, 用败毒散煎汤化下更好。 若痘已出满, 顶红紫色, 为热毒之盛, 宜煎紫草红花汤, 或化毒汤, 将辰砂, 紫草二饼调下少啐以解之, 但痘出之后不可服麻黄饼也。 盖辰砂能解毒, 紫草凉心火, 制过亦能发痘解毒, 麻黄能发表发痘, 蟾酥能驱脏腑中毒气从毛腠中作臭汗而出, 此四药诚解毒稀痘之神方也。


神应夺命丹八一

治风邪倒陷及痘毒入卅。 辰砂, 择墙壁镜面者, 以白纱囊盛之, 用升麻, 麻黄, 紫草, 连翘四味同入砂罐, 以新汲水, 桑柴火煮一昼夜, 取出将砂研细, 仍将煮砂药汁去滓飞取末, 待干听用二钱。 麻黄连根节酒蜜拌炒焦, 八分。 蝉蜕洗净去足, 三分。 紫草酒洗, 五分。 红花子, 五分。 穿山甲酒炒, 五分。 真蟾酥, 三分。 右共研细末, 用醋酒杵丸, 分作千粒, 周岁者半丸, 二岁者一丸, 服止三丸, 热酒化服, 厚盖取汗, 汗出痘随出也。 择天医生气日修合。 此方与三酥饼功同。


万氏夺命丹八二

治倒陷解发痘毒。 麻黄蜜酒炒焦, 升麻, 各五钱。 山豆根, 红花子, 大力子, 连翘, 各二钱半。 蝉蜕, 紫草, 人中黄, 各三钱。 右研细末, 酒, 蜜和丸, 辰砂为衣。 薄荷叶煎汤下。


东垣凉膈散八三

解痘疹卅热良方。 黄芩, 连翘为君, 甘草, 栀子, 薄荷, 桔梗, 竹叶。 右水煎服。


退火丹八四

治痘中狂妄, 神方。 滑石, 朱砂飞, 各一钱。 冰片, 三厘。 共为细末。 冷水调一分服。 得睡, 少时神安气宁, 痘转红活矣。


陈氏通关散八五

通心经, 降心火, 利小便良方。 山栀仁, 大黄炒, 各一分。 木通, 甘草炙, 车前子炒, 赤茯苓, 人参, 瞿麦, 滑石, 各三分。 扁蓄炒, 五分。 右用水一盏, 灯草十根, 煎半盏。 温服。


玄参地黄汤八六

治痘疹卅血。 玄参, 生地黄, 牡丹皮, 栀子仁, 各钱半。 甘草, 升麻, 各半钱。 白芍药, 一钱。 蒲黄炒, 五分。 水一锺, 煎七分。 温服。 愚谓此方宜去升麻以塞上冲之源, 勿谓但属阳明即宜用升麻也。


万氏清肺饮八七

治肺热喘嗽声哑。 麦门冬, 桔梗, 各二钱。 荆芥穗, 天花粉, 知母, 各一钱。 石菖蒲, 诃子仁, 各八分。 右水煎服。 此当与清肺汤参用, 方在后一四五。


导赤通气散八八

治心虚声不扬者。 木通, 生地黄, 人参, 麦门冬, 当归身, 石菖蒲, 甘草。 右加灯心, 水煎服。


甘桔清金散八九

治肺热咽痛, 声不清。 桔梗, 一两。 甘草, 连翘, 各半两。 诃子皮, 三钱。 牛蒡子炒, 七钱。 右为细末。 每服一钱, 薄荷叶少许同煎服。


加味甘桔汤九十

咽喉肿痛暂用。 桔梗, 八分。 甘草, 钱二分。 牛蒡子, 射干, 各六分。 防风, 玄参, 各四分。 水一锺, 煎服, 或加生姜一片。 热甚者, 加黄芩, 去防风亦可。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4:5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如圣饮子九一

治疮疹痘毒攻咽嗌, 肿痛热渴, 或成肿毒不消等证。 桔梗, 甘草, 鼠粘子炒, 各一两。 麦门冬, 五钱。 右每服二钱, 水煎。


万氏橘皮汤九二

行滞消痰止呕吐。 橘皮半去白炒, 二钱。 半夏, 一钱。 白茯苓, 钱半。 右加生姜三片, 水一盏, 煎七分。 温服。
匀气散九三
行气化滞。 木香, 青皮, 各五钱。 山楂肉, 二钱半。 右为末。 每服一钱, 甘草汤调服。


前胡枳壳汤九四

治痰实壮热, 匈中烦闷, 大便坚实, 卧则喘急。 前胡, 一两。 枳壳, 赤茯苓, 甘草炙, 大黄, 各半两。 右卅咀。 每服三五钱, 水一大盏, 煎至六分。 不拘时温服。 此方宜量大小加减, 如身温脉微并泻者, 不可服。 薛氏曰: 前症若属肺胃实热, 气郁痰滞, 大便秘结, 小便赤涩, 烦渴饮冷, 身热脉实者, 宜用之以疏通内脏, 使邪无壅滞, 则痘疮轻而易愈也。


当归丸九五

治便坚三五日不通者。 当归, 半两。 紫草, 三钱。 黄连, 钱半, 炒。 炙甘草, 一钱。 大黄, 二钱半。 右以当归, 紫草熬成膏, 下三味研为细末, 以膏和为丸, 如胡椒大。 三岁以下儿服十丸, 七八岁儿二十丸, 食前清米饮下, 渐加之, 以和为度。


百祥丸九六

治痘疮紫黑干陷, 热毒便秘卅实等症。 红芽大戟不拘多少, 用浆水煮极软, 去骨, 日中晒干, 复内原汁中煮, 汁尽焙干研末, 水丸, 粟米大。 每服一二十丸, 研赤芝麻汤下。


枣变百祥丸九七

治同前而稍缓, 可代百祥丸。 红芽大戟去骨, 一两。 青州枣肉, 三十个。 右用水一碗, 同煎至水尽为度, 去大戟不用, 将枣焙干, 可和作剂, 或捣烂为丸。 从少至多, 以木香汤吞服, 至利为度。


排毒散九八

治痘毒发痈。 大黄, 当归稍, 各一两。 白芷, 沉香, 木香, 各半两。 穿山甲, 七片, 土炒焦。 右为细末。 看虚实大小加减, 长流水煎沸调服。


钱氏苦参丸九九

治痘后溃烂, 疮毒疮癞。 苦参, 一两。 白蒺藜, 何首乌, 牛蒡子, 荆芥穗, 各半两。 右为末, 酒调卅糊为丸。 竹叶汤下。 外科苦参丸见本门八八。


稀痘方百

用老鼠去皮取肉, 水煮熟, 量儿大小与食数次, 出痘甚稀, 未食荤时与食尤效, 屡试屡验。


稀痘酒百一

最能散毒稀痘。 麻黄去节泡。 紫草, 各二两。 右二味, 细切, 布囊盛之, 浸无灰酒一小坛, 泥封固, 凡遇天行小儿发热时, 与半杯或一杯, 量儿大小服之, 出微汗为佳。


三痘汤百二

痘发时预服之。 大黑豆, 赤小豆, 绿豆, 等分, 淘净。 右用甘草浸水去渣, 以甘草水煮豆熟为度, 逐日空心任意饮其汁, 自然出少。 此方冬月煮熟, 令儿常食豆尤妙。


丝瓜汤百三

解疮毒。 一方无山楂。 丝瓜, 升麻, 芍药酒炒, 生甘草, 山楂黑豆, 赤小豆, 犀角镑, 等分。 右为粗散。 每服三钱, 水一大盏, 煎至六分。 不拘时徐徐温服, 量大小加减。


辰砂散百四

预解痘毒。 好辰砂, 一钱, 飞。 老丝瓜, 近蒂三寸, 连子烧灰存性。 此物发痘疮最好。 右研末。 蜜水调服, 多者可少, 少者可无, 或以紫草甘草汤调服尤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