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42~64卷)景岳全书-卷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2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阳汤

治脾肾虚寒, 疮属纯阴, 或药损元气, 不肿痛, 不腐溃, 或腹痛泄泻, 呕吐厥逆, 及阳气脱陷等证。 人参, 白朮, 黄耆, 各三钱。 干姜炮, 附子炮, 甘草炙, 陈皮, 当归, 各二钱。 柴胡, 升麻, 各五分。 右酒, 水煎服。 如不应, 倍加姜, 附。


薛氏加减八味丸

治疮疡痊后及将痊, 口干渴甚, 或舌上生黄, 或未患先渴。 此皆肾水枯竭, 不能上润, 以致心火上炎, 水火不能相济, 故烦躁作渴, 小便频数, 或白浊阴痿, 饮食不多, 肌肤渐消, 或腿肿脚先瘦。 服此以降心火, 滋肾水, 则诸证顿止。 及治口舌生疮不绝。 熟地, 八两, 酒蒸捣膏。 山茱萸酒浸杵膏, 山药, 各四两。 泽泻蒸焙, 白茯苓, 牡丹皮, 各三两。 桂心, 一两。 北五味, 四两半, 炒。 右为细末, 入二膏加炼蜜少许丸, 桐子大。 每服六七十丸, 五更初, 言语前, 或空心用盐汤送下。 此即陈氏加减八味丸也, 方在补阵一二三。


加味地黄丸

治肝肾阴虚, 疮毒, 或耳内痒痛出水, 或眼昏, 痰气喘嗽, 或作渴发热, 小便赤涩等证。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白茯苓, 泽泻, 牡丹皮, 柴胡, 北五味, 各为末等分。 右将地黄掐碎, 酒拌湿蒸烂杵膏, 入诸药和匀, 加炼蜜为丸, 桐子大。 每服百丸, 空心白汤送下。 如不应, 用加减八味丸。


当归川芎散

治手, 足少阳经血虚疮证, 或风热耳内痒痛, 生疮出水, 或头目不清, 寒热少食, 或妇女经水不调, 胸膈不利, 卅腹痞痛。 当归, 川芎, 柴胡, 白朮, 芍药, 各一钱。 山栀炒, 一钱二分。 牡丹皮, 茯苓, 各八分。 蔓荆子, 甘草, 各五分。 右水煎服。


加味败毒散

治足二阳经热毒流于脚根, 焮赤肿痛, 寒热如疟, 自汗短气, 大小便不利, 或无汗恶寒, 表卅邪实者宜之。 羌活, 独活, 前胡, 柴胡, 桔梗, 人参, 茯苓, 枳壳, 甘草, 川芎, 大黄, 苍朮, 各一钱。 水二锺, 姜三片, 煎服。


九味羌活汤

方在散阵四四。 治疮疡风热郁遏, 焮肿作痛, 或遍身作痛, 或拘急不利, 及头痛恶寒脊强, 脉浮紧。


加味羌活汤

即前汤加金银花, 连翘, 用解疮毒。


白芷胃风汤

治手, 足阳明经气虚风热, 面目麻木, 或牙关紧急, 眼目卅动。 白芷, 升麻, 各二钱半。 葛根, 苍朮米泔炒, 各八分。 炙甘草, 当归, 各一钱半。 草豆蔻, 黄檗炒, 柴胡, 卅本, 羌活, 麻黄去节, 各四分。 蔓荆子, 殭蚕, 各三分。 右水煎服。


葛根牛蒡汤

治时毒肿痛, 而便利调和者。 葛根, 管仲, 甘草, 豆豉, 牛蒡子半生半炒, 各二钱。 右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治胃火血热妄行, 吐卅或大便下血。 犀角镑为末, 生地, 牡丹皮, 芍药, 各一钱半。 黄芩炒, 升麻, 各一钱。 右水煎熟, 入犀角末服。


犀角升麻汤

治时毒或风热, 头面肿痛, 或咽喉不利, 或鬓疽痄腮等证。 犀角镑, 升麻, 防风, 羌活, 各钱半。 白芷, 白附子, 黄芩, 各一钱。 甘草, 六分。 右水煎服, 入犀角末服。


玄参升麻汤

治心脾壅热, 舌上生疮, 或木舌重舌, 或连颊两边肿痛, 或咽痛发斑并治之。 元参, 升麻, 赤芍药, 犀角镑末, 桔梗炒, 管仲, 黄芩, 各一钱。 甘草, 五分。 水二锺, 煎八分, 入犀角末。 食后服。


升麻黄连汤

治胃经热毒, 腮肿作痛, 或发寒热。 升麻, 川芎, 当归, 各一钱半。 连翘, 黄连, 牛蒡子, 白芷, 各一钱。 右水煎服。 若肿连太阳, 加羌活, 连耳后, 加山栀, 柴胡。


[秘传]连翘汤

治痈疽时毒肿痛焮肿。 连翘, 升麻, 朴硝, 各一两。 玄参, 芍药, 白蔹, 防风, 射干, 各三钱。 大黄, 一两二钱。 甘草炙, 五钱。 杏仁, 八十个, 去皮尖卅炒黄另研。 右每服五七钱, 水煎服。 下恶物后, 服内托散之类。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香连翘汤

治脑疽, 痈疽, 时毒, 邪气郁滞不行者。 乳香, 木香, 沉香, 丁香, 香附, 黄耆, 射干, 连翘, 升麻, 木通, 独活, 桑寄生, 甘草, 各一钱。 右水煎服。


复元通气散

治乳痈, 便毒肿痛, 及一切气滞肿毒, 或打扑损伤, 闪跌作痛, 及疝气尤效。 木香, 舶上茴香炒, 青皮, 陈皮, 白芷, 甘草, 贝母去心, 穿山甲炙, 漏芦, 等分。 一方有玄胡索, 白牵牛炒用, 无白芷, 漏芦。 右为末。 每服二三钱, 温酒调下。


当归散

通经络, 行血滞。 当归, 穿山甲灰炒, 蒲黄炒, 各半两。 辰砂, 一钱。 麝香, 少许。 右为末。 每服三钱, 热酒调下, 如不饮酒, 薄荷醋汤亦可。


方脉流气饮

治瘰卅流注, 郁结肿块, 或走注瘢痛, 或心胸痞闷, 咽塞不利, 卅腹膨胀, 呕吐不食, 上气喘急, 欬嗽痰盛, 面目四肢浮肿, 大小便秘。 当归, 川芎, 芍药炒, 茯苓, 黄耆炙, 炙甘草, 紫苏, 青皮, 乌药, 半夏制, 桔梗炒, 枳实麸炒, 防风, 陈皮, 各一钱。 木香, 大腹皮, 枳壳麸炒, 槟榔, 各五分。 水二锺, 姜三片, 枣一枚, 煎八分。 食远服。


疮科流气饮

治流注, 及一切恚怒气结肿痛, 或胸膈痞闷, 或风寒湿毒搏于经络, 致成肿块, 肉色不变或漫肿木闷无头。 人参, 当归酒拌, 黄耆盐水炒, 芍药, 官桂, 厚朴制, 甘草, 防风, 紫苏, 枳壳, 乌药, 桔梗炒, 各七分。 槟榔, 木香, 川芎, 白芷, 各五分。 右水煎服。


陈氏独圣散

凡患疮疡, 皆因气血凝滞, 宜服香剂, 盖香能行气通血也。 如疮初作, 便宜以此入茶饮之。 香附子, 姜汁浸一宿, 焙干研末。 右无时, 以白汤调服二钱。 溃后以[局方]小乌沉汤为尤妙。


乳香定痛丸

治疮毒损伤, 血凝气滞, 壅肿拘挛, 筋骨疼痛。 乳香, 没药各另研, 羌活, 五灵脂, 独活, 各三钱。 川芎, 当归, 真绿豆粉, 肉桂, 白芷, 白胶香, 各半两。 右为末, 炼蜜丸, 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细嚼薄荷汤或酒送下。 手足损痛不能举动, 加草乌五钱, 盐汤送下。


消毒散

治乳痈吹乳并便毒, 如憎5寒壮热, 或头痛者, 宜先服人参败毒一二剂, 方可服此药; 如无前证, 即服此药三二剂; 或肿不消, 宜服托卅散。 金银花, 青皮, 天花粉, 柴胡, 殭蚕炒, 贝母, 当归酒拌, 白芷, 各二钱。 水二锺, 煎一锺。 食远服。 如治便毒, 加大黄一二钱煨用, 空心服。


清热消毒散

治一切痈疽阳证肿痛, 发热作渴。 黄连炒, 山栀炒, 连翘, 当归, 甘草, 各一钱。 川芎, 芍药, 生地, 各一钱半。 金银花, 二钱。 右水煎服。


东垣黄连消毒散

治脑疽背疽, 焮肿疼痛, 或麻木。 黄连炒, 羌活, 各一分。 黄芩, 黄檗, 桔梗, 卅本, 防己, 各五分。 归尾, 连翘, 防风, 独活, 知母炒, 生地, 各四分。 人参, 甘草, 各三分。 黄耆, 苏木, 陈皮, 泽泻, 各二分。 右水煎服。


连翘消毒散

治痈疽实热诸证。 亦名清凉饮。 亦即[局方]凉膈散。 连翘, 一两。 栀子, 大黄, 薄荷, 黄芩, 各五钱。 甘草, 一两半。 朴硝, 二钱半。 右每服一两, 水煎温服。


加味解毒汤

治痈疽实热, 大痛不止。 黄耆盐水炒, 黄连炒, 黄芩炒, 黄檗炒, 连翘, 当归酒拌, 各七分。 甘草炙, 白芍药, 栀子炒, 各一钱。 水二锺, 煎服, 痛即止。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解毒防风汤

治斑疹或痒或痛。 防风, 一钱。 黄耆, 芍药, 地骨皮, 枳壳炒, 荆芥, 各二钱。 水煎。 徐徐服。


陈氏解毒防风汤

方在痘疹五六。 治痘疹毒气炽盛。


散肿溃坚汤

治瘰卅坚硬, 气血无亏, 宜用之。 柴胡, 黄芩, 各四分。 白芍药炒, 升麻, 连翘, 黄檗酒炒, 蓬朮, 三棱酒拌微炒, 干葛, 归尾, 各三分。 知母酒炒, 龙胆草酒炒, 天花粉, 桔梗, 昆布, 各五分。 炙甘草, 二分。 右水煎服。


栝蒌托卅散

治疮疡毒盛者, 未成则易消, 已成则易溃, 既溃则生肌。 黄栝蒌, 一个, 杵碎。 忍冬藤, 乳香, 各一两。 苏木, 五钱。 没药, 三钱。 甘草, 二钱。 右用酒三碗, 煎二碗。 空心, 日午, 临睡分三服。 或以此为末, 酒糊丸, 弹子大, 朱砂为衣。 细嚼用当归酒送下, 治打扑损伤尤妙。


万金散

一名内托散。 治痈疽已溃未溃者, 有消毒破血之功。 栝蒌, 一个, 杵碎。 没药, 一钱, 研。 大甘草节, 二钱。 右用酒二碗, 煎一碗, 去柤, 后入没药服。


制甘草汤

治悬痈不拘肿溃, 亦治痈疽。 用大甘草一两, 切三寸长, 用涧水一碗浸透, 以慢火炙干, 仍投前水浸透, 再炙至水干为度, 却剉细, 用无灰酒二锺煎七分。 空心服。 尝有人患此已破, 服两剂疮即合。 一, 国老膏方: 用大甘草二斤, 以河水浸取浆汁, 去柤, 用银石器熬成膏, 磁罐收贮。 每服一二匙, 酒调服, 或水亦可, 尤解丹药之毒。 一方治痈疽, 用生甘草为末, 酒调服二钱, 连进数服自消。


梅花饮子

痈疽初起, 服之可防毒气内攻。 川芎, 干葛, 天花粉, 黄耆, 乌梅, 甘草, 苏木, 各一两。 忍冬藤, 四两。 右作四剂, 水煎服。


牛胶饮

治痈疽使毒不内攻, 不传恶证, 有益无损。 牛皮胶广中明者, 四两。 右用酒一碗, 重汤煮化, 加酒服至醉, 不能饮者加白汤。
明胶饮子
治一切痈疽疖毒。 明广胶蛤粉炒珠, 粉甘草, 各一两。 橘红, 五钱。 右作二剂, 水煎服。


护心散

解金石砒硫发疽之毒。 绿豆末, 一两。 明乳香, 半两, 研细。 右以生甘草煎汤调。 时时与呷, 务使药气常在膈间。


清心内固金粉散

一名金花散。 解毒清心, 流行气血, 散滞清火, 凡焮肿热痛, 饮食如常者, 大宜用之。 绿豆, 四两, 研末。 朱砂另研, 人参, 甘草, 白茯苓, 各三钱。 朴硝另研, 白豆蔻, 各五分。 麝香另研, 雄黄, 各一钱。 冰片, 五分。 右为末。 每服一二钱, 蜜汤调下。


蜡矾丸

一名黄矾丸。 治金石发疽, 一切痈疽, 托卅止疼痛, 护脏, 神妙, 不问老少皆可服之。 黄蜡, 一两, 色佳者, 溶开, 离火入矾末, 一方止用七钱。 白矾, 一两, 明亮净者, 研末。 右二味和匀, 众手急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十丸, 渐加至四五十丸, 熟水或盐汤送下, 日进二三服, 服至三四两之上, 愈见其功矣。 如服金石发疽, 别用白矾末一两, 作三五服, 温酒调下尤效。 有人遍身生疮, 状如蛇头, 名曰蛇头疮, 尤宜服之。 治蛇蝎毒虫咬伤, 熔化热涂伤处, 痛止毒出, 仍服两许。 此方不惟止痛生肌而已, 其护膜止泻, 消毒化脓, 及内痈排脓托卅之功甚大。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千金化毒丸

治诸恶毒。 用白矾三钱糊丸。 以卅头七茎煎汤送下, 则肿痛俱退。 再用仙方活命饮二剂以去其余毒。 此本方原用矾末, 以卅汤调服, 因汤难服, 故易为丸。 一方主治疮疽, 不问肿溃, 先用此药二三服, 后用消毒药, 甚效。 常治刍荛之人, 用此即退, 不用托卅药亦愈。 若金石毒药发疽者尤效, 盖矾能解金石之毒也。 一方用矾末五钱, 朱砂五分, 热酒下亦效。 此药托卅固内止泻, 解毒排脓, 不动脏腑, 不伤气血, 有益无损, 其药易得, 其功甚大, 偏僻之处不可不知此方。 或虫尤所伤, 溶化热涂患处, 更以热酒调末服, 皆效。


五福化毒丹

治咽喉牙口疮毒肿痛, 并小儿一切热毒疮疖, 惊惕烦躁, 口舌生疮, 夜卧不宁等证。 玄参, 桔梗, 各二两半。 茯苓, 三两半。 人参, 牙硝, 青黛, 各一两。 甘草, 七钱半。 麝香, 少许。 金箔, 二十片。 右为末, 炼蜜丸, 芡实大。 每服一丸, 薄荷汤化下。 若痘毒上攻, 口齿生疮, 以生地黄汁化服, 及用鸡翎扫傅患处。


夺命丹

治疔疮发背等证, 或麻木, 或呕吐, 重者昏愦。 此药服之, 不起者即起, 不痛者即痛, 痛甚者即止, 昏愦者即苏, 呕吐者即解, 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即溃, 有夺命之功, 乃恶证中之至宝也。 蟾酥酒化, 轻粉, 麝香, 各五分。 枯矾, 寒水石煅, 铜绿, 乳香, 没药, 各一钱。 朱砂, 三钱。 蜗牛, 二十个, 另研, 无亦可。 右为末, 用蜗牛或酒糊捣丸, 绿豆大。 每服二三丸, 温酒, 卅汤下。 或用卅白三四寸, 病者自嚼烂吐于手心, 包药在内, 用热酒和卅送下, 如人行五七里, 汗出为效。 重者再服一二丸, 或外用一丸入疮孔内, 以膏药贴之。


飞龙夺命丹


治一切疔疮毒疮, 出汗则愈, 神效。 干蟾酥, 二钱, 乳化。 没药, 硼砂, 寒水石煅, 雄黄, 各三钱。 乳香, 朱砂, 血竭嚼成饼者
真, 枯矾, 各一钱。 轻粉, 冰片, 各五分。 蜈蚣, 一条去头, 酒浸焙干。 蜗牛, 四十丸个, 研为膏, 或无亦可。 右各研为细末, 取蜗牛, 蟾酥研匀, 入诸末熟杵丸, 绿豆大, 朱砂为衣。 每服四五丸, 嚼卅白一口, 吐在手心, 将药包卅内, 用温酒吞下, 须臾汗出, 或少吐泻, 毒即解。 立斋曰: 前回生丹乃慓悍攻毒之剂也, 盖无经不至, 无气不动者。 后夺命丹尚缓。 若食一切禽畜毒物, 及疮脉浮紧细数, 毒畜在内, 并恶毒证, 凡宜汗吐者, 当用前丹有神效。 若老弱之人, 或疮毒稍轻者, 宜用后丹, 或更以隔蒜灸之为良。


回生丹

李颐颜先生口授, 非泛常之药, 万宝之秘, 专治一切疔毒, 并有神效。 金脚信, 明磠砂, 明乳香, 半夏, 上红丹, 各五分。 巴豆肉不去油, 明雄黄, 大南星, 南硼砂, 各一钱。 大斑蝥, 十五个, 去头足翅。 右为细末, 旋取蟾酥和丸, 麻子大, 朱砂为衣。 每服十五丸, 好酒下, 看疮生上下, 食前后服, 能饮者至醉为佳。 凡肿毒失治, 毒气入腹, 用此药能起死回生, 服药后吐泻俱作乃苏。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通气散

治时毒肿甚, 咽喉不利, 取嚏以泄其毒。 玄参, 一钱半。 牙皂, 川芎, 各一钱。 藜芦, 五分, 一方无此。 羊踯躅花, 二钱半。 右为末, 用纸燃蘸少许入鼻内, 取嚏为度。 按: 此方止用皂角, 川芎, 北细辛三味即可, 亦不必藜芦踯躅之毒品也。 总不若通关散为妙, 方在因阵九十八。


栀子仁汤

方在寒阵十九。 治发热狂躁, 咽喉肿痛。


六味栀子仁汤

治时毒肿痛, 大便秘结, 脉沉数。 山栀炒, 枳壳, 大黄煨, 升麻, 牛蒡子炒, 郁金, 等分。 右水煎服。 或为细末, 每服三钱, 蜜水调下。


清肝益营汤

治肝, 胆, 小肠经风热血燥, 筋挛结核, 或耳项胸乳卅肋作痛, 并一切肝火之证。 山栀, 当归, 木瓜不犯铁, 茯苓, 各一钱。 柴胡, 芍药炒, 川芎, 各七分。 龙胆草, 八分。 白朮, 二钱。 熟地, 一钱半。 炙甘草, 五分。 右姜, 水煎服。


清心汤

治疮疡肿痛, 发热饮冷, 脉沉实, 睡语不宁。 右方即防风通圣散, 每料加黄连五钱, 每剂用一两, 水煎服。 方在攻阵十六。


济阴汤

治疡毒纯阳, 肿痛发热。 连翘, 二钱。 山栀炒, 黄芩炒, 黄连炒, 甘草, 各一钱。 芍药, 一钱半。 牡丹皮, 一钱二分。 金银花, 三钱。 水煎服。 大便若秘, 量加大黄。


地骨皮散

治疮疡气虚内热, 烦渴不宁。 人参, 黄耆, 生地黄, 地骨皮, 柴胡, 各一钱半。 白茯苓, 石膏煅, 知母, 各一钱。 水, 姜, 煎服。


一味苦参丸

治一切痈疽毒疮, 焮肿作痛, 或烦躁。 苦参, 不拘多少为末。 右用水糊丸, 桐子大。 每服二三钱, 温酒下。


陈氏苦参丸

治遍身搔痒, 癣疥疮疡。 苦参, 四两。 玄参, 黄连, 大黄, 独活, 枳壳, 防风, 各二两。 黄芩, 栀子, 菊花, 各一两。 右为末, 炼蜜丸, 桐子大。 食后茶酒任下三四十丸, 日三服。


五利大黄汤

治时毒焮肿赤痛, 烦渴便秘, 脉实而数。 大黄煨, 黄芩, 升麻, 各二钱。 芒硝, 栀子, 各一钱半。 水一锺半, 煎六分。 空心热服。


清凉饮

治痈疡热毒炽盛, 大便秘结。 此即前连翘消毒散。 连翘, 一两。 大黄, 山栀子, 薄叶, 黄芩, 各五钱。 甘草, 一两半。 朴硝, 二钱半。 右每服一两, 水煎服。


宣毒散

治一切痈毒, 其功不可尽述。 大黄煨, 白芷, 各五钱。 水二锺, 煎一锺。 食前服。 立斋曰: 此方乃宣通攻毒之剂, 若脉沉实, 便秘者, 毒在脏也, 宜服之, 其功甚大。 若脏腑调和, 脉不实者不可用。 [医林集要]方用大黄一斤, 白芷六两, 为末, 每服三钱, 热酒调下, 更用茶清调搽患处, 名曰万金散, 盖因其功而珍之也。 或用水跌为丸, 以便于服亦可。 吴江申佥宪兄患背疽坚硬, 脉沉实, 乃毒在内, 用一服, 大小便下污物, 再服而消。 恐患者忽此二药, 故以此尝验者告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拔毒散

治一切痈疽肿毒, 其功不可尽述。 乳香, 没药, 当归, 穿山甲炮, 木鳖子, 连翘, 各一钱。 甘草炙, 五分。 栝蒌仁, 八分。 牙皂炒, 贝母, 各七分。 忍冬藤, 二钱。 大黄, 生熟各一钱半。 右水, 酒各一锺, 煎一锺。 食前服。 此方攻毒上痛化脓之良剂也, 屡用屡验。 若脓成或已溃者, 大黄可不用, 恐泄其真气, 则脓者难溃, 溃者难敛也。 亦有脓虽溃, 脉仍洪数, 或沉实, 喜冷者, 火邪尚在, 又所宜用。


内疏黄连汤

治疮疡发热而呕, 大便秘结, 脉洪而实。 黄连, 芍药, 当归, 槟榔, 木香, 黄芩, 栀子, 薄荷, 桔梗, 甘草, 各一钱。 连翘, 大黄, 各一钱半。 姜, 水煎, 仍量虚实治之。


桃仁汤

逐瘀血。 桃仁, 苏木, 各一两。 生地黄, 五钱。 虻虫去足翅炒, 水蛭炒, 各三十个。 右每服三钱, 水一盏, 煎六分。 空心服。


漏芦汤

治脑疽, 痈疽毒盛实者。 漏芦, 黄耆, 甘草, 连翘, 沉香, 各五钱。 大黄, 一两, 微炒。 右每服四五钱, 姜, 枣, 水煎服。


千金漏芦汤

治痈疽发背, 丹疹时行热毒, 赤肿焮痛。 漏芦, 黄芩, 白蔹, 连翘, 枳壳麸炒, 升麻, 粉草, 麻黄去节, 大黄湿纸裹煨, 朴硝, 一两。 右每服五六钱, 姜, 水煎, 去柤。 空心服。 下恶物为妙。


漏芦升麻汤

治时毒头面红肿, 咽嗌堵塞, 水药不下, 若脏腑素有积热, 发为肿毒疙瘩, 一切红肿恶毒。 漏芦, 二钱。 升麻, 一钱半, 黄芩酒洗, 生甘草, 玄参, 牛蒡子炒研, 苦梗, 连翘, 各一钱。 蓝叶如无用青黛, 大黄酒浸量轻重用之。 水煎服。 大利之结者, 加芒硝。


润肠丸

治脾胃伏火, 大肠干燥, 或风热血结, 宜用此丸通之。 若结在直肠, 宜用猪胆汁导之。 盖肾主五液, 开窍于二阴, 若津液滋润, 则大便通调, 若津液不足, 脾气亏损, 必当培补, 乃忌此药。 桃仁去皮尖, 麻子仁, 各一两。 羌活, 归尾, 大黄煨, 皂刺, 秦艽, 各五钱。 右各另研为末, 炼蜜或猪胆汁丸, 桐子大。 每服三四十丸, 白汤下。 若用猪胆汁导而粪不结燥者, 须急补元气。


没药丸

善逐滞血。 当归, 一两。 桂心, 芍药, 各半两。 桃仁去皮尖研, 没药, 各三两。 虻虫去足翅, 水蛭炒, 各三十个。 右为末, 醋糊丸, 桐子大。 每服三五丸, 空心醋汤下。


当归丸

行血, 利水, 通大便。 当归, 半两。 大黄, 桂心, 各三钱。 赤芍药, 葶苈, 各二钱。 人参, 甘遂卅卅煨, 半钱。 炼蜜丸, 如弹子大。 空心米今化下一丸。


破棺丹

治疮疡热极汗多, 大渴便秘, 谵语发狂。 大黄, 二两半半生半熟, 芒硝, 甘草, 各二两。 右为末, 炼蜜丸, 弹子大。 每服一丸, 童便, 酒化下, 白汤亦可。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忍冬酒

解诸痈毒。 忍冬藤, 鲜者四五两, 若干者, 止用一两, 捣。 大甘草节, 一两, 生用。 二味入砂锅内, 以水二锺, 煎至一锺, 再入无灰酒一锺, 又煎数沸, 去柤, 分三服, 病重者昼夜两剂, 至大小便通利为度, 另用忍冬藤研烂, 入酒少许罨患处。


金银花酒

治一切痈疽发背, 疔疮喉痹等证。 用金银花藤叶捣烂, 取汁半锺, 和热酒半锺温服, 甚者不过三五服, 可保无虞。


槐花酒

治痈疡热毒最妙。 用槐花四五两炒微黄, 乘热入酒二锺, 煎十余滚, 去柤热服, 未成者二三服, 已成者一二服, 但察其有热毒未清者皆可用。 槐花治湿热之功最为神速, 惟胃寒者不宜服。 大抵肿毒非用蒜炙及槐花酒先去其势, 虽用托卅诸药, 其效未必甚速。


蒲公英酒

治乳痈吹乳, 不问已成未成皆可用。 用蒲公英一握, 捣烂, 入酒半锺, 取酒温服, 粗贴患处, 甚者不过三五服即愈。


远志酒

能托散诸毒, 治女人乳痈尤效。 远志, 不拘多少, 用米泔浸洗, 槌去心。 右为末。 每服三钱, 用好酒一锺调, 迟少顷, 澄清饮之, 以滓傅患处。


牛膝酒

治杨梅风毒, 腰痛。 牛膝, 川芎, 羌活, 五加皮, 杜仲, 甘草, 地骨皮, 薏仁, 各一两。 生地黄, 十两。 海桐皮, 二两。 右卅咀, 用帛裹入无灰酒浸二七日, 夏月三五日。 每服一杯, 日三五次。


消瘿酒

昆布, 三钱。 海藻, 五钱。 沉香, 雄黄, 各一钱, 研末。 海螵蛸, 二钱。 右为咀, 用好酒一升汤煮。 任意每服一二锺, 或浸十余日亦可饮。


桑枝煎

大治口渴。 取嫩桑枝细切一升炒, 以水三升, 煎一升。 日服三五剂, 更多尤妙。 [抱朴子]云: 疗风痹干燥, 肾痛脚气, 四肢拘挛, 上气眩晕。 久服补肺消食, 利小便, 轻身, 耳目聪明, 令人光泽, 其功不能尽述。


神仙截法

治痈疽发背, 一切恶疮, 预服则毒气不入内。 真麻油, 一斤, 银器内熬十数沸, 候冷。 右用酒两碗, 入油五盏。 通口热服, 一日用尽, 缓则数日服之。 吴安世云: 吾家三世用之, 无有不效。 又闻猎者云: 凡中药箭, 急饮麻油, 药毒即消, 屡用甚验。 按: 右方凡大便秘结而毒蓄于内者, 最宜用之以疏通其毒。 若阴毒及大便不实者, 乃非所宜。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砭法

治丹毒疔疮红丝走散, 或时毒瘀血壅盛。 用细磁器击碎, 取有锋铓者一块, 以箸一根, 劈开头尖夹之, 用线缚定, 两手指轻撮箸尾, 令磁铓正对患处, 约悬寸许, 再另用箸一根频击箸头, 令毒血遇刺皆出, 毒自减退。 若毒气入腹膨胀者难治。


刺少商穴

治咽喉急痛。 穴在手大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 刺入二分许, 以手自臂勒至刺处, 出血即消。 若重而脓成者, 必须针患处, 否则难治。


洪丞相蜞针法

凡痈疡势焮毒盛, 血凝不散者, 宜用此法以杀其势。 治痈初作, 先以笔管一个, 入大蚂蝗一条, 以管口对疮头使蜞吮, 恶血得去其毒即散。 如疮大, 须换三四条。 若吮正穴, 蜞必死矣, 屡试屡效。 若血不止, 以藕节上泥涂之即止。 若疮头未明, 以井边泥涂上, 先干处即是。


骑竹马灸法

治一切疮疡, 无有不愈。 其法今病人以手肘凭几而坐, 男左女右, 将手臂竖起要直, 乃用竹篾一条, 自臂腕中曲处横纹间量起, 贴肉直上至中指尖尽处截断为则, 不量指甲。 另用竹扛一条, 令病人脱衣正身骑定, 前后用两人扛起, 令病者脚不着地, 仍使人扶定, 勿令伛偻, 却将前量臂篾从竹扛上尾卅骨坐处, 直贴脊背量至篾尽处记之, 此取中之处, 非灸穴也。 又用薄篾量男左女右手中指节两横纹处, 截为同身寸法, 将此寸篾即安前脊中点记处, 两边各开一寸, 尽处即是灸穴, 各灸五七壮。 疽发于左则灸右, 疽发于右则灸左, 两边俱甚则左右皆灸。 盖此穴乃心脉所过之处, 凡痈疽皆心火之留滞, 灸此则心火流通而毒自散矣, 有起死回生之功, 屡试屡验。


神仙隔蒜灸法

治一切痈疽疮毒大痛, 或不痛, 或麻木, 及治痘疔毒气炽盛, 使诸痘不能起发, 已起发者不能灌脓, 已灌脓者不能收靥等证。 如痛者灸至不痛, 不痛者灸至痛, 其毒随火而散, 此攻散郁毒从治之法也, 大有回生之功。 其法用大蒜头去皮切三分厚, 按疮头上, 用艾灶于蒜上灸之, 五壮换蒜复灸, 或三五十壮, 或一二百壮, 愈多愈妙。 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亦杀其大势, 不能为害。 如疮大用蒜捣烂摊患处, 将艾铺上烧之, 蒜败再换。 或阴毒紫白色, 不起发, 不痛, 不作脓者, 尤宜多灸, 仍服托卅之剂。 如灸后仍不痛, 或不作脓, 不起发者不治, 此气血虚极也。


附子饼

治溃疡气血俱虚, 不能收敛, 或风寒袭之, 以致血气不能运行, 皆令不敛。 用炮附子去皮脐研末, 以唾津和为饼, 置疮口上, 将艾炷于饼上灸之, 每日灸数壮, 但令微热, 勿令痛, 如饼干, 再用唾津调和, 务以疮口活润为度。


豆豉饼

治疮疡肿毒硬而不溃, 及溃而不敛, 并一切顽疮恶疮。 用江西豆豉饼为末, 唾津和作饼子, 如钱大, 厚如三六钱, 置患处, 以艾炷于并上灸之, 干则再易。 如灸背疮, 用漱口水调饼覆患处, 以艾铺饼上灸之。 如未成者即消, 已成者亦杀其大毒。 如有不效, 必气血虚败也。


木香饼

治一切气滞结肿或痛, 或闪肭, 及风寒所伤作痛, 并效。 木香, 五钱。 生地黄, 一两。 右以木香为末, 生地黄杵膏和匀, 量患处大小作饼, 置肿处, 以热熨斗熨之。


香附饼

治瘰卅流注肿块, 或风寒袭于经络, 结肿或痛。 用香附为末, 酒和量疮毒大小作饼, 覆患处, 以热熨斗熨之。 未成者内消, 已成者自溃。 若风寒湿毒, 宜用姜汁作饼。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4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效桑枝灸

治发背不起, 或瘀肉不溃, 此阳气虚弱。 用桑枝燃着, 吹熄其焰, 用火灸患处片时, 日三五次, 以助肿溃。 若腐肉已去, 新肉生迟, 宜灸四畔。 其阴疮瘰卅, 流注卅疮, 恶疮久不愈者, 亦宜用之。 大抵此法, 未溃则解热毒, 止疼痛, 消瘀肿, 已溃则补阳气, 散余毒, 生肌肉。 若阳证肿痛, 甚或重如负石, 初起用此法, 出毒水即内消; 其日久者用之, 虽溃亦浅, 且无苦楚。 惜患者不知有此, 治者亦不肯用此也。


神效卅熨法

治流注结核, 骨痈鹤膝, 肢体肿块, 或痛或不痛。 或风寒袭于经络, 流注肢体, 筋挛骨痛。 或跌扑损伤, 止痛散血消肿之良法。 或先用隔蒜灸法而余肿未消, 最宜用熨, 以助气血而行壅滞, 其功甚大。 用卅头细切, 杵烂炒热敷患处, 冷即易之, 再或热熨数次, 肿痛即止, 其效如神。 或用卅煎汤, 熏洗伤处亦妙。 或用卅一大把, 束其数节, 切为薄饼置患处, 用热物熨之, 或铺艾灸之亦可, 必易饼多熨为妙。


神仙熏照方

雄黄, 朱砂, 血竭真者, 没药, 各一钱。 麝, 二分。 右五味, 研细末, 用棉纸卷为粗捻, 约长尺许, 每捻中入药三分裹定, 以真麻油润透, 点灼疮上。 须离疮半寸许, 自红晕外圈周围徐徐照之, 以渐将捻收入疮口上, 所谓自外而内也。 更须将捻猛向外提, 以引毒气, 此是手法。 此药气从火头上出, 内透疮中, 则毒随气散, 自不内侵脏腑。 初用三条, 渐加至五七条, 疮势渐消, 可渐减之, 熏罢随用后敷药。 广陵李杜云: 背疮所患, 惟内攻与外溃耳。

证属火毒, 酝酿斯成, 不能外散, 势必内攻, 不能中出, 势必旁溃。 医者往往以凉药围解, 多罹此二患。 又阴疮不起发者, 止有隔蒜灸一法, 然亦未见凿凿取效。 此方初用药捻熏照, 以火引火, 毒气外散, 后用药敷围, 追脓止痛, 毒从孔窍及疮顶中出, 可免旁溃矣。 阴疮一照, 即起红晕, 状如蒸饼, 变为阳证, 可保无虞, 此其奇中大略也。 照法日每一次, 初次用捻三根或四根, 次日用四根或五根, 再次渐至六七根止, 大率看疮轻重, 酌捻多寡。 重者不过六七日, 腐肉尽化为脓, 从疮口中陆续涌出, 新肉如石榴子累累而生, 此时不必再照。 围药终始如一, 随疮势大小, 渐渐收入。 照围后不可听医用膏药贴盖, 以致毒气怫郁, 止剖卅叶量疮口贴之。 凡照时先须用猪蹄煎汤, 澄清洗去围药。 如法熏照, 待疮势大愈, 肉生将满, 始可用生肌散, 或护以太乙膏, 平复后膏药犹不可离, 此其始末细微也。 内服者, 大要不出十宣散, 护心散等方, 最忌寒凉, 恐伤胃气。 此疮由恼怒郁结厚味所致, 受病以年计, 愈久则愈甚也。 调摄之法, 非惩忿窒欲, 清散托卅, 治以前方, 即卢扁复生有望而走耳。 又前方初止治背疽, 其后一切肿毒无不收功, 盖法无定则, 医贵变通,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耳。 余不佞善病, 故留心方术, 然未经累验, 不轻授人。

此一方初验于化南, 再验于陈大参景山, 及范中翰舍初, 其它证亦曾用以推广, 皆应手取效, 辄赘其详于此。 其传则道人孙氏, 今大播广陵, 余先慈赖以保安者廿年云。 池阳来阳伯云: 王孝廉良甫为余言, 广陵人有善神灯照者, 疗渠发背神良, 已求得其禁方矣, 余识之。 已酉岁, 余客广陵, 偶胻肿比于股, 招所谓善疗者照之, 不脓得愈。 又馆友胡含素患发背, 大如覆盂, 神懵懵愦矣, 延疡医至, 束手, 待肉腐糜方可用膏, 徐长肌肉。 问其术曰至此, 问其候曰百日。 果如其说, 则含素将成乌有矣。 遂急同弟辈求得前方刻本, 按法治之, 一日痛止, 二三日神清, 如脱桎梏, 释重负, 肉肿如孟者日缩而小, 并未尝腐糜也。 不月余脓尽, 爽然起矣。 奇矣哉! 不表而汗, 不针而溃, 不灸而陷举, 不补而实, 不下而毒尽, 凡医人之针刺不必用也。 至理归于易简, 大道本在目前, 所谓不可不思议者也。 古今道术入妙者皆如此类, 兹重刻之, 故为此叙。

曲梁聂云翰云: 戊戌春暮, 余病疽京邸, 疽据背中, 前与心对, 初发微若黍粒, 搔之痛痒关心, 寒热交作, 甫十日大若升, 再十日大若斗, 食逆便结, 匝月目不一瞬, 医方所载诸死候业已十犯八九, 两绝复苏, 自分无生, 手条后事。 偶从杨楚璞得李肖衡所传异人指授仙方, 如法熏敷, 越二日毒渐解, 乃有起色, 不易方而竟就痊, 距初发浃廿旬。 归家出以试人, 轻仅踰月, 重亦不出百日, 靡不起者。 盖余所感毒极重, 势极大, 又治极迟, 即二三内外科名家皆束手失色, 以为从所未闻未见, 及试人则取验更捷, 盖感有轻重, 治有迟蚤也。 顾念非此异方, 不能起余必死异证, 非余起死回生, 不能白此方之神异, 余以此方活, 安忍天下人以此证危。 因虑此方莫获广沛于天下, 又虑天下忽视此方而不加笃信, 或乱于耻功不已出之医口, 疑似转盼间, 致误大事而悔无及也, 因赘数语以为此方之引。 咸林王维英云: 丙午端阳日, 余左臂患疽, 其大如拳, 用骑竹马法, 灸之百十壮, 疱起如铜钱, 四围肿觉退。 笥中蓄此仙方, 命制药料, 欲俟破后熏之, 不识其初亦可熏也。 客有备言可熏者, 因于当日即熏十条, 疮顶高收, 四围色白, 夜间毒肉从边化为稠脓, 徐徐内溃, 粘同胶鳔。 每日如法熏照洗贴, 五六日, 中尖毒肉脱落一条, 共有十三孔, 疮外一指许旁串三孔, 且痛且痒, 即极力照之, 初出黄水, 次出稠脓, 后流清浆, 瞬息口收, 并未再串。 其原载敷药, 长安中若不产豨莶, 五龙二草, 止用金银花三色敷之。

干则觉痛, 即去之不敷, 并未用生肌散, 惟护以太乙膏, 月余尽痊。 当此疮将愈, 左臂又患一疽, 正对无二, 即照捻十条, 敷以麸炒醋调文蛤膏, 一日数更。 次日五条, 三日顶破脓出, 不痛不痒, 其毒尽散。 同时有患别疮者, 余付此药熏之, 随熏即散, 并未成形。 乃知是方也, 真仙方哉! 真仙方哉! 持此疗疮, 天下无疮矣。 余死世人但知疮破后可照, 不识照初发者尤易散; 又恐因敷药不全, 并弃前方, 不识敷药不用亦可也, 故备述终始, 以神此方之用。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5: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洗药神效散

治阴湿诸疮。 蛇床子, 二两。 朴硝, 一两。 右每用一两, 水二碗, 煎数沸, 洗疮拭干, 掺生肌药。


雄黄解毒散

治一切痈肿溃烂。 毒势甚者, 先用此药二三次, 以后用猪蹄汤。 雄黄, 一两。 白矾, 四两。 寒水石煅, 一两半。 右俱为末, 用滚汤二三碗, 乘热入药末一两洗患处, 以太乙膏或神异膏贴之。


猪蹄汤

治一切痈疽杖疮溃烂, 去恶肉, 润疮口, 止痛。 白芷, 黄芩, 当归, 赤芍药, 独活, 生甘草, 露蜂房连子者佳, 各五钱。 用猪蹄一只, 水四五碗, 煮熟去油柤, 取清汤, 入前药一两许, 煎十数沸, 去柤温洗, 恶肉随洗而下, 随用膏药贴之。 按: 此汤不必用黄芩, 或以白矾易之更佳。


集香散一二六

洗痈疽溃烂。 白芷, 藿香, 茅香, 香附, 防风, 各三钱。 木香, 甘草, 各一钱。 右用水三碗, 煎数沸, 去柤, 淋洗患处。 立斋曰: 此乃馨香之剂也, 血气闻香则行, 得臭则逆也, 凡疮毒将尽未尽宜用之。 若有瘀肉, 宜先用雄黄解毒散解之, 后用此方, 洗后须即用膏药贴护, 勿使风入肌肉易生, 直至收口为度。 最忌用生肌之药。


敷药方一二七

车前草, 豨莶草, 金银花, 五爪龙草。 右四味, 鲜草, 一处捣烂, 加多年陈米粉, 即常用糨衣者, 初起时仍加飞盐少许, 共调为稠糊敷疮上, 中留一顶拔脓出。 若冬时无鲜者, 用干叶为末, 陈醋调敷亦可。 或五龙草一时难得, 即单用四味亦能奏功, 不必拘执也。 阳伯曰: 疮毒初起毒盛者, 须内服败毒药数剂; 其有气血薄弱者, 亦须用托卅药数剂, 则万全之计耳。


[秘传]围药铁井栏一二八

敷一切恶毒, 即收敛消肿, 神效。 牛粪灰晒干烧灰用新磁罐盛之干处加倍用, 铁线草, 草乌, 文蛤, 白芨, 白敛, 贝母心, 陈小粉炒极黄色, 各等分。 右为末, 用高醋熬热调药如糊敷疮, 四围中留钱孔以出毒气, 干则易之。 疮势恶甚者, 用飞龙夺命丹等药, 出汗, 无不效。


大黄揭毒散一二九

敷热壅肿毒。 大黄, 一两半。 白芨, 一两。 朴硝, 二两。 右为末, 井水调搽, 干则润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2 21: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