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42~64卷)景岳全书-卷四十二谟集痘疹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禁忌三十一

痘疮起发之初, 全要避风寒, 远人物, 节饮食, 守禁忌。 若到养浆之时, 尤宜谨慎, 如天气大热则去衣被, 当令清凉但谨门窗惟怅, 勿使邪气透入; 如天寒则宜厚添盖护, 房中勿绝灯火; 如或作痒, 须为抚摩, 勿使搔破, 以致难灌, 最当慎也。
痘疮房中, 凡诸臭脏腥香之气, 及僧道师巫之人, 或骂詈呼怒, 震惊歌乐, 扫地, 对面梳头之类, 皆不可不避。
房中欲辟臭秽, 惟烧避邪丹, 或红干枣, 或黄熟香皆佳。 若苍朮之气则太峻也。
饮食最宜调和, 无使太过不及。 或好食何物有不宜者, 但少与之。 以顺其意, 若禁固太严, 使之忿怒, 恐反助火邪, 但不可纵耳。 至若助火生风, 及卅蒜泄气等物, 皆所当慎。
痘疮前后, 大忌猪肉, 鱼酒之类, 恐惹终身痰欬。
痘疮平复之后, 勿与鸡鸭蛋, 食之则伤神。
痘疹退后, 须避风寒, 戒水湿, 如犯其邪, 则终身欬嗽, 患疮无有休日。
东垣曰: 痘疮宜避一切秽恶气及外人入房。 远行劳汗气, 腋下狐臭气, 房中淫液气, 麝香臊膻气, 妇人经候诸血腥臭气, 硫黄蚊烟气, 厕缸便桶气, 误烧头发气, 吹灭灯烛气, 鸡手鱼骨气, 卅蒜韭薤气, 已上皆不可犯。 须要时常烧乳香之类甘香之气, 使之渐闻, 则营卫气畅, 可无倒靥陷伏等患。
陈氏曰: 凡痘疹热渴, 切不可与瓜柿蜜水等冷物, 及清凉饮, 消毒散等药, 恐损脾胃, 则腹胀喘闷, 寒战咬牙而难治。 轻变重者, 犯房室, 不忌口, 先曾泻, 饮冷水, 饵凉药也。 重变轻者, 避风寒, 常和暖, 大便调也。
薛氏曰: 前证若兼吐泻, 手足指冷, 属内虚寒而外假热也, 最忌寒凉。 若大便不通, 渴欲饮水, 则蜜水之类又当用也。 但当审其热之虚实可也。 今北方出痘, 多有用水, 无不愈者, 盖北方多睡热炕故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出不快三十二

陈氏曰: 凡痘疮出不快者, 多属于虚, 若误谓寒热壅盛, 妄用宣利之药, 致脏腑受冷, 营卫涩滞, 不能运达肌肤, 则不能起发充满, 亦不能结实成痂, 后必痒卅, 烦躁喘渴而死。
薛氏曰: 前证亦有各经热盛, 壅遏而出不快者, 亦有毒盛痘疔而不能起发者, 亦有余毒而溃痒者, 当细审其因而药之。
景岳曰: 按此二子之说, 皆为有理, 但此出迟不起之证, 总是气血内虚不能速达者为最多, 若风寒外闭, 及痘疔留毒而不出不起者, 虽亦有之, 但不多耳。 再若各经热盛而壅遏不出者, 则尤为最少, 何也? 盖热盛者毒必盛, 毒盛者势必疾速, 而或密或早, 无能缓也。 故凡治此者, 必当察其热之微甚, 以辨虚实, 再察外邪之有无以辨表卅。 如无外邪, 亦无痘疔而火邪不甚者, 则尽属虚证, 宜从温补, 不得杂乱以遗后患也。 诸治法详报痘三朝治款中。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陷伏三十三

凡看痘之法, 其出欲尽, 出不尽者伏也; 其发欲透, 发不透者倒陷也; 其收欲净, 收不净者倒靥也。 伏惟一证, 陷有数种。 凡毒之伏者, 患在未壮之先, 其人疮虽出而热不少减, 或烦渴, 或躁闷, 此必有伏毒未得全出也。 陷则患于既壮之后, 其血渐干而变黑者, 谓之黑陷; 浆脓未成而为痒卅, 或破损者, 谓之倒陷; 浆脓既成而复湿烂, 皮破不肯结靥, 收不干净者, 谓之倒靥, 亦陷类也, 是皆恶候。 凡治此者, 使非猛峻之剂, 安能望其回生。 时医欲以寻常之药救此危病, 其犹放雀搏鹯, 驱羊敌虎耳。 故其轻者宜夺命丹, 重者宜神应夺命丹, 则其庶几耳。 倘服药后而反增黑色者, 为必不治之证。
痘之留伏毒不尽出者, 证有不同, 当辨治之。 有元气不足而托送无力者, 此必禀赋素弱, 饮食素少, 身无大热而出有不透, 即不足之证也, 宜十宣散, 蝉退膏之类, 加独圣散主之。 若虚而有热者, 宜人参透肌散。 有毒盛气滞, 留伏经络而出不透者, 必其人气体厚浊, 身有大热而汗不易出, 即皆有余之证, 宜荆防败毒散主之。 若表卅俱实, 外有大热, 内有秘结烦满, 而留伏不透者, 宜双解散。
干黑不起而倒陷者, 当分五证: 一则内虚而阳气不能外达, 故致出而复没, 或斑点白色, 或见灰黑倒陷者, 必其人不能乳食, 或腹胀内寒, 或手足冷, 或吐泻, 或寒战咬牙, 皆内虚也, 速宜温中, 轻则十宣散, 六气煎; 其则陈氏十二味异功散, 或九味异功煎; 外用胡荽酒喷之, 或更用十全大补汤。 但得冷者暖, 陷者起, 黑者红活, 便是佳兆。 若服药后而反加烦躁昏乱者死。 二则毒气太盛, 内外熏灼, 不能尽达于表, 因而复陷于卅, 乃致热烦躁扰, 气喘妄言, 或大小便不利, 渴而腹胀, 是皆毒气之倒陷也, 轻者利小便, 宜大连翘饮, 通关散, 或四顺清凉饮; 甚者通大便, 宜承气汤, 并外用水杨汤浴之。 得利后疮出则佳, 更用加味四圣散调治之。 凡治此者, 但得阳气不败, 脾胃温暖, 身温欲饮水者生。 若加寒战身冷, 汗出耳尻反热者死。 三则外感风寒, 肌窍闭塞, 血脉不行, 必身痛, 或四肢微厥, 斑点不长, 或变紫黑如瘾疹者, 此倒伏也, 宜温肌散表, 用桂枝葛根汤加麻黄, 蝉退, 或紫草饮, 外用胡荽酒喷之, 但令温散寒邪, 使热气得行, 则痘自长矣。 四则或因误下, 毒气入卅而黑陷者, 先宜六气煎, 或温胃饮以培养胃气。 如表有未解者, 后宜柴葛桂枝汤以疏散于外, 甚者再加麻黄。 五则以房室不洁, 或为秽恶所触而黑陷者, 宜内服紫草饮子, 外用胡荽酒喷之, 或用茵熏法, 并用辟邪丹。
将起发时, 虽有浆水, 但色见黑黯者, 最为可畏, 急宜六气煎君川芎以养血气, 血气旺则毒自散而色自活矣。 或以十全大补汤合无价散主之。
凡倒靥之证, 亦须看大便何如, 若大便秘结而内热者宜利之, 以四顺清凉饮, 或三黄丸主之。 若大便不实而内不热者宜补之, 以六气煎, 或十全大补汤加防风, 白芷, 甚而泄泻者, 宜陈氏十二味异功散。 有虽不泄泻而虚寒甚者, 宜九味异功煎, 并外用败草散。
治陷伏证有三验法, 凡服药之后, 但得陷者复肿, 渐以成脓, 乃一验也; 若原疮已干而别于空处另出一层, 起发成脓, 渐以收靥者, 二验也; 亦有不肿不出, 只变自利, 下去脓血而饮食精神如故者, 三验者, 有三验者吉, 无则凶。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痒痛抓破三十四

诀云: 虚则痒, 实则痛。 又曰: 诸痒为虚。 此固其辨矣。 然实即兼热也, 虚即兼寒也。 盖如疮疡之痛, 必由乎热, 今不作痛而作痒, 此其无热可知, 无热由乎阳虚, 阳虚便是寒证, 诸有以初起作痒为火者, 皆谬也。 且凡痘疮发痒, 则多为不起不灌而卅陷继之, 最可虑也。 故凡治痒之法, 虽云当补, 然尤不可不温, 惟温补则营卫和, 气血行而痘自起矣。 痘毒既起而透, 则多有作痛, 尚何痒哉? 故痘于起发之时, 则宜痛不宜痒也。 然痒有数证, 亦当辨治如左:
痘疮初见点便作痒者, 此邪在半表半卅之间, 而进退迟疑总由元气无力, 欲达不能也, 速当温补阳气, 兼以疏散, 但使腠理通畅, 则痘自起而痒自止矣。 宜六气煎加川芎, 白芷, 防风, 荆芥之属。 若虚在血分而色白者, 宜六物煎, 或五物煎加减主之。
痘疮出齐之后, 但是作痒, 俱宜保元汤, 或六气煎加川芎, 当归, 防风, 荆芥治之, 或用十全大补汤, 或用蝉退膏。
血渗肌肤, 咸蜇皮肉而作痒者, 亦以气虚而然, 宜保元汤加芍药, 当归以制血, 或加丁香以治卅, 官桂以治表, 表卅俱实, 自不作痒。
程氏曰: 凡前后痒卅, 宜保元汤加何首乌, 牛蒡子, 白芍药。 何首乌须赤白兼用。
痘疮干而作痒者, 宜养血润燥, 以五物煎加防风, 荆芥, 外用茵陈熏法。
痘疮湿而作痒者, 宜补气去湿, 以四君子汤加防风, 荆芥, 桂枝以解之, 外用茵陈熏法。
头面为诸阳之会, 若痒而抓破, 则泄气最甚, 速宜六气煎, 或十全大补汤加防风, 荆芥, 何首乌之属以培补之。 但得复肿复灌而饮食如常则无害, 若痒不止而满面抓破者必死。
遍身发痒抓破, 脓血淋漓者, 宜参耆内托散, 倍加当归及白芷, 荆芥, 木香, 使气和血行, 其痒自止, 外以败草散敷之。
疮痒溃烂, 粘衣连席难任者, 内服十全大补汤加防风, 荆芥, 外用败草散。
痘疮见形而皮肉红艳, 起发而皮嫩多水者, 其后多致痒卅也, 急须先期调补之。
痘疮将收而痒者, 其脓已成, 其疮已回, 邪散而正复, 营卫和畅故痒也。 不须服药, 但谨护之, 勿令抓破, 以致损伤成疮。
浆脓初化, 脓未成而混身瘙痒不宁者, 此恶候也, 速当温补气血, 用六气煎, 六物煎之类, 加以防风, 白芷, 荆芥之属, 必令痒去方保无虑。 若痒甚不休, 疮坏皮脱, 其毒复陷, 谓之痒卅, 必不能活矣。
<活幼心书>云: 凡作痒不止, 用荆芥穗以纸束之, 用刺痒处, 以散郁邪, 其痒自止, 此屡验之法。 内服消风化毒汤加参, 归以解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作痛三十五

痘疮作痛, 有实有虚, 虽曰诸痛为实, 然此言亦不可执。 若身有大热而大便秘结, 烦躁不宁, 喘胀作渴而为痛者, 此实痛也。 若无大热而二便清利, 脾气不健, 卫气不充, 营失所养而作痛者, 此虚痛也。 实者宜解毒清火, 当用解毒汤, 或四味消毒饮之类主之。 虚者宜补养血气, 当用保元汤, 或六物煎之类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头面肿三十六

经曰: 热甚则肿。 大抵毒盛者必肿, 毒微者不肿, 故亦可以肿与不肿, 察毒之茎与不甚也。 然痘疮应期起发, 毒必以渐尽出, 故头面亦必以渐浮肿, 此毒火聚于三阳之分, 欲化脓浆, 其宜然也。 然止宜微肿, 而甚肿者, 大非所宜。 若当起发之时, 头面全然不肿, 必其痘稀磊落, 毒气轻浅者然, 此最吉兆也。
痘以渐起, 面以渐肿, 及灌脓收靥而肿以渐消, 此常候也。 如应肿不肿者, 必其元气不足; 应消不消者, 必其毒气有余, 须急治之。
有痘未起发而头面预肿, 皮光色嫩, 如瓠瓜之状, 此恶毒上冲之候也。 又有痘点已见, 但隐隐于皮肤之中, 肉目肿而痘不起者决死。 汪氏<理辨>曰: 痘起五六日之际, 有面目先肿而光亮者, 是阳乘阴分, 毒不能发也。 何也? 血乃气之本, 气乃血之标, 血有不足, 则根本之力已亏, 故致虚阳动作, 其气妄行肉分, 区区不足之血, 何能载毒而出? 七日之后, 传经已足, 则气退毒陷, 阴阳各失其正, 尚何可治之有? 凡值此者, 不可不预调气血, 若待临期, 无能为矣。
痘正起发头面肿胀时, 正面之疮切防瘙痒, 不可使之抓破, 少有损伤, 以致真气外泄, 邪气内蚀, 则肿消毒陷, 多致死矣。 但得破者复灌, 消者复肿, 饮食二便如常, 则变凶为吉矣, 宜十全大补汤, 或合苦参丸治之。
头面肿胀而眼目咽喉痛闭者, 急宜解毒, 眼与咽喉相兼治之, 宜消毒化斑汤去升麻, 或大连翘饮主之。
兼疫毒之气而头项腮颌预肿者, 此必大头风及虾蟆瘟之属, 宜以疫气治之, 如大连翘饮, 及兼济消毒饮之类主之。 但兼此者亦多凶少吉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痘疔黑陷三十七

痘有紫黑枯硬而独大, 针拨不动, 手捻有核者, 是为痘疔, 若不去之, 则一身之痘皆不能起发, 或皆变黑色, 必致死矣。 其有黑大而软者, 此名黑痘, 慎不可作痘疔治也。
痘疔者, 以热毒蓄积, 气血凝败而成也。 然其类亦有数种, 最为恶候, 宜谨察之。 有初出红点, 渐变黑色, 其硬如石者, 此肌肉已败, 气血中虚, 不能化毒, 反致陷伏也。 有肌肉微肿, 状如堆粟, 不分颗粒者, 此气滞血凝, 毒气结聚不散也。 有中心黑陷, 四畔突起戴浆者, 此血随毒走, 气不能充也。 有中心戴浆自破溃烂者, 此气血俱虚, 皮肤败坏也。 有为水泡溶溶易破者, 此脾虚不能制湿, 气虚不能约束也。 有为血泡色紫易破者, 此血热妄行, 而气虚不能完固也。 有疮头针孔浆水自出者, 此卫气已败, 其液外脱也。 以上数证, 虽与痘疔不同, 而危险无异, 但于五六日间候之, 若见一证, 多不可治。
凡痘疔及黑陷者, 宜内服六气煎加川芎, 紫草, 红花, 木通之类, 以补血凉血而疔自退。 疔退后, 宜大进六气煎, 或六物煎, 外用四圣丹, 以胭脂汁调点之。 疔若大者, 用银针挑破疮口, 吸出恶血, 入后药末, 即转红活。 大抵黑陷而疔多, 或余毒不起者多死。 若痘疔挑去黑血, 搽药不变, 仍是黑色者必死。
<心鉴>曰: 痘疔见于四肢, 不近脏腑者易治, 若穿筋骨者亦难治。 但有见于头面腹背, 逼近于内者, 其势必攻穿脏腑矣。 如未穿者, 急须治之, 用飞过雄黄, 以真蟾酥拌匀为丸, 如麻子大, 挑疔点入, 立效。 又或用巴豆一粒, 去皮膜, 合朱砂一分, 研烂点入, 一时突出即愈。 内服无价散, 汲井水加猪尾血三五点调下。
痘疮黑陷者, 必气不足, 血不活也, 急宜托卅散, 或六物煎加川芎, 肉桂, 红花, 蝉退, 调无价散, 或独圣散, 甚者宜九味异功煎, 或十全大补汤, 调无价散, 仍外用四圣丹点之。 若见焦紫而黑, 混身皆是, 及身有大热, 或大便秘结, 内热烦渴者, 此亦有火毒之证, 宜四顺清凉饮, 或承气汤, 合万氏夺命丹以解其毒。 俟火邪略退, 即宜用六气煎, 调无价散以托其内, 亦可望其生也。
痘疮起发之时, 但干燥, 其根焦黑, 即当速治之。 如火邪不甚, 证无大热者, 惟五物煎, 或六物煎为最宜也。 如有火证火脉, 血热毒盛而焦黑者, 轻则凉血养营煎, 或鼠粘子汤, 甚则以万氏夺命丹合而服之。
原有疮疥未愈, 至痘出之时, 其破处痘有攒聚, 而形色黑溃者, 急以银针挑破, 吮去毒血, 吐于水中, 其血红者可治, 黑者难治, 须内服加味四圣散, 或万氏夺命丹, 外用万氏四圣散涂之。
靥后痘疔溃烂成坑, 内见筋骨者, 宜托卅消毒散, 或荆防败毒散加川山甲, 蝉退, 僵蚕, 外用神效当归膏, 或太乙膏贴之, 或以白龙散敷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三十八

痘疮终绐皆以脾胃为主, 但能饮食, 则气血充实, 而凡起发灌浆收靥, 无不赖之。 故能食者, 虽痘疮稠密, 亦自无害; 不能食者, 虽痘疮稀少, 亦为可虞, 此脾胃之调, 所当先也。 然证有不同, 最须详审施治。
痘有毒气正盛而不食者, 当痘疮正出之时, 虽不欲食, 但得痘色真正, 不为害也。 盖热毒未解, 于将出未出之际, 多有不欲食者, 待毒气尽出自能食矣。 其有痘已尽出而仍不欲食者, 当徐用四物汤加神曲, 砂仁, 陈皮, 一, 二剂必能食矣。
痘见灰白, 别无大热停滞等证, 而食少或不食者, 必脾胃虚也, 宜五味异功散, 或四君子汤。 若胃中阳气不足, 不能运化而食少者, 此虚而且寒也, 宜温胃饮, 养中煎, 或六气煎主之。
凡命门元阳不足, 则中焦胃气不暖, 故多痞满不食, 下焦肾气不化, 故多二阴不调, 此必用理阴煎加减治之, 自见神效, 勿谓小儿无阴虚证也。
凡泄泻, 或见恶心, 或呕吐而不食者, 尤属胃气虚寒也, 轻则理中汤, 六气煎; 甚则陈氏十二味异功散, 或用六气煎合二仙散主之。
凡脾气不虚, 但胃口寒滞, 或痛或呕而不食者, 宜益黄散。
凡停食多食而不食者, 宜大小和中饮以清宿滞, 或五味异功散加山查, 麦芽, 神曲, 砂仁, 或合匀气散治之。
凡口疮不能进食, 或咽喉疼痛而不能食者, 但清其咽, 痛止自食矣, 宜甘桔汤, 或加味甘桔汤。
凡外感风寒, 邪入胃口则不能食, 须表散寒邪, 邪散自能食矣, 宜加减参苏饮, 或柴陈煎, 或五味异功散加柴胡。
痘后别无他证而饮食不进者, 此惟脾气不足, 宜五味异功散, 或温胃饮, 养中煎之类主之。
程氏曰: 凡水谷不能运化而饮食不进者, 只用保元汤加陈皮, 麦芽, 神曲, 砂仁, 扁豆, 生姜, 呕者加真藿香。
徐氏曰: 痘疮不乳食者, 有虚实二证: 或吐或利, 面目青白或青色者为虚寒, 宜温之补之; 若大小二便干涩, 面赤而气壅, 或渴或热, 或目睛黄赤, 气粗中满者为实热, 宜清之利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4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咽喉口齿三十九

咽喉司呼吸之升降, 乃一身之橐钥也。 毒气不能舒散, 则壅聚于此, 肿痛闭塞, 水浆难入, 则死生系之, 深可畏也。 首尾俱宜甘桔汤加麦门冬, 牛蒡子, 玄参, 杏仁, 或加味甘桔汤, 及<拔萃>甘桔汤俱可用。 热甚痛甚者, 宜东垣凉膈散加牛蒡子, 或以甘桔汤合黄连解毒汤加石膏, 木通, 牛蒡子, 山豆根, 射干, 并外用玉钥匙点之。 咽痛便秘者, 宜四顺清凉饮下之。 以上证治, 必其能食肉热者, 方可用此寒凉之剂。 若上焦虽热而下焦不热, 或不喜饮食者, 只用加味甘桔汤, 徐徐咽服, 不必用牛蒡子, 恐其性凉伤脾也。
咽喉肿痛, 凡痘疮多有是证, 但七日前见者为逆, 七日后见者无虑。 盖起发灌脓之时, 内外之痘俱大, 以致气道壅肿而然, 此痘也, 非喉痹之毒也。 待外痘既靥, 则内证自除矣, 不必治之。
徐氏曰: 凡咽喉肿痛不能饮食者, 内服加味甘桔汤。 外看身上有痘之最大者, 此其毒气相连, 宜用香油灯草燃而焠之, 一焠即愈。 或用手捻破, 以痘疔散涂之。
陈氏曰: 凡身壮热, 大便坚实, 或口舌生疮, 咽喉肿痛, 皆疮毒未尽, 宜用四味射干鼠粘子汤。 如不应, 宜七味白朮散。
痘疮弄舌吐舌者, 脾之热也, 轻者导赤散, 甚者泻黄散。
唇口与五内相通, 故热毒内热, 口舌必先受伤, 毒甚则口舌或紫或白或黑, 舌或肿大, 此皆实热之证, 宜内服黄连解汤加石膏, 牛蒡子, 木通, 生地, 或东垣凉膈散。 若大便软结者, 宜<局方>凉膈散, 外用玉钥匙点之。 若口舌生疳者, 以吹口丹, 或阴阳散敷之。
牙龈肿烂成疳者, 此阳明热毒内攻也, 杀人甚速, 宜甘露饮主之, 外用老茶叶, 韭菜根煎浓汤洗之, 仍用翎毛刷去腐肉, 洗见鲜血, 乃以神授丹, 或搽牙散敷之, 日三次, 或绵茧散亦可。 若烂至喉中者, 用小竹管将绵茧散吹入, 虽遍口牙齿烂落, 口唇穿破者, 皆可敷药而愈。 然必有黄白脓水者方可治, 若色如干酱, 其肉臭烂, 日烂一分者俱不治。
牙疳臭烂, 气粗热甚, 舌白至唇, 口臭如烂肉, 大便泻脓血, 肚腹胀痛, 此胃虚毒气内攻, 胃烂之证。 若山根发红点者, 此疳毒内攻, 故见于山根, 亦胃烂之证, 俱不治。
痘疹退后, 若有牙龈腐烂, 鼻血横流者, 并为失血之证, 宜<局方>犀角地黄汤加山栀, 木通, 玄参, 黄芩之类以利小便, 使热毒下行, 外用神授丹治之, 不可缓也。 若疳疮色白者, 为胃烂, 此不治之证。
 楼主| 发表于 2007/5/6 18:5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痘疮中论列方四十

保元汤痘一。 五味异功散补四。 五福饮新补六。 四物汤补八。 十二味异功散痘二二。
  
六物煎新因二十。 二仙散痘二十。 十全大补汤补二十。 八珍汤补十九。 调元汤痘二。
  
四君子汤补一。 九味异煎新因二二。 五物煎新因二。 二阴煎新补十。
  
十一味木香散痘二一。 六气煎痘二五八。 十宣散痘十四。 六味回阳饮新热二。
  
温胃饮新热五。 七味白朮散小七。 理阴煎新热三。 益黄散和十九。
  
黄耆建中汤补二七。 托卅散痘四。 惺惺散小二三。 人参固肌汤痘十二。
  
柴葛煎新因十八。 柴归饮新因十五。 升麻葛根汤痘二六。 小柴胡汤散十九。
  
参苏饮散三四。 五柴胡饮新散五。 双解散痘四一。 麻黄甘草汤痘三五。
  
搜毒煎新因十九。 天水散寒百十二。 荆防败毒散痘三一。 理中汤热一。
  
养中煎新热四。 七味安神丸小七三。 胃爱散散痘十九。 芎归汤痘十五。
  
参耆内托散痘七。 酸枣仁汤补八四。 柴陈煎新散九。 人参透肌散痘十三。
  
苏葛汤痘二七。 疏邪饮新因十六。 柴葛桂枝汤痘三六。 柴胡饮子痘四二。
  
五积散散三九。 桂枝葛根汤痘三七。 羌活散痘三八。 益元散寒百一二。
  
柴胡麦门冬散痘二四。 败毒散痘三一又三二。 六一散寒百十二。 解毒散痘五一。
  
甘露饮寒十。 托卅消毒散痘六。 泻黄散寒五七。 四苓散和一八七。
  
实表解毒汤痘五四。 苦参丸痘九九。 当归丸痘九五。 六味消毒饮痘四九。
  
小和中饮新和八。 承气汤攻一。 消风化毒汤痘五八。 橘皮汤痘九二。 独圣散痘七八。
  
普济消毒饮寒十三。 化痰丸小九九。 无价散痘七九。 养血化斑汤痘十八。
  
抱龙丸小八五。 黄连解毒汤寒一。 消毒散痘四七。 五苓散和一八二。
  
解毒内托散痘五。 退火丹痘八四。 导赤散寒一二二。 四味消毒饮痘四八。
  
大和中饮新和七。 三黄丸攻六八。 解毒防风汤痘五六。 肉豆蔻丸小五六。

通关散痘八五。 凉血化毒汤痘五九。 匀气散痘九三。 蝉退膏痘四六。
  
消毒化斑汤痘五十。 三酥饼痘八十。 败草散痘一二六。 凉血养营煎新因十七。
  
胡荽酒痘百十八。 玄参地黄汤痘八六。 大连翘饮寒七八。 胭脂汁痘一二五。
  
犀角地黄汤寒七九。 快斑汤痘七三。 荞麦散痘一二四。 射干鼠粘子汤痘七七。
  
紫草饮子痘六七。 白龙粉痘一二七。 紫草木香汤痘六九。 紫草散痘六五。
  
绵茧散痘一三四。 加味甘桔汤痘九十。 甘桔汤因一七五。 阴阳散外一三三。
  
参耆四圣散痘八。 玉钥匙因一九三。 搽牙散痘一三五。 万氏四圣散痘百十六。

保婴丹痘百五。 水杨汤痘百二十。 连翘升麻汤痘二八。 犀角散痘六三。
  
猪髓膏痘一二二。 快斑越婢汤痘七四。 鼠粘子汤痘七六。 茶叶方痘一二一。
  
紫草木通汤痘七十。 紫草饮痘六六。 神授丸因一五六。 紫草快斑汤痘六八。

如圣汤痘十一。 痘疔散痘百十四。 <拔萃>甘桔汤因一七六。 四圣丹痘百十五。
  
吹口丹痘一三六。 加味四圣散痘十。 辟邪丹痘百三十。 茵陈熏法痘百十九。
  
人参白虎汤寒三。 <局方>凉膈散痘十九。 前胡枳壳汤痘九四。 神应夺命丹痘八一。
  
万氏牛黄清心丸小九四。 太乙膏外三百八。 四顺清凉饮攻二五。 东垣凉膈散痘八三。
  
万氏夺命丹痘八二。 救苦灭瘢散痘一二八。 神效当归膏外三一四。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终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5/6 18:5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6 23: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