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1、中医名词术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阳脉

六阳脉        一种生理特异的脉象。平素两手寸、关、尺各部的脉象均较洪大,但无 病态,故不属病理性脉象。  

脉静       

脉搏和缓平静,是与“脉躁”相对而言的。表示疾病好转或不会恶化。例 如患者虽然有“太阳病”的发热,恶寒、头痛等症,但脉搏仍然和缓平静 ,不见弦数,说明病邪轻,不会深入发展。

脉躁       

指患病过程中,脉象变得比原来急数躁动。一般表示邪气内传,病情向坏 的方向发展。

六变        

指急、缓、大、小、滑,濇六种脉象的病理变化。《灵枢.邪气脏腑病 形篇》:「病之六变者,....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血气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濇者多血少气,微有寒。」这卅六者 均指脉搏的形象,并非指快慢。急,即弦紧,多见于外感寒邪;缓,脉波纵缓而长,主气盛或实热;大,即浮大,主阳盛阴虚,故说多气少血;小 ,即细脉,主气血俱虚;滑,即流畅滑利,属阳气旺盛的健康脉象,亦见于热病;濇,脉来艰濇,主血瘀,因气虚不运,或寒邪阻滞气血所致。 指“八纲”中的表、里、虚.实、寒、热。

五邪脉       

指“五邪”致病所出现的脉象,古代用以说明五脏间的病理变化,今较 少应用。例如:肝脉应弦细而长,若肝病出现浮濇而短的脉象,是肺乘 肝,为贼邪脉,表示病情险恶;若肝病出现洪大而散的脉象,是心乘肝 ,为实邪脉,病可治;若肝病出现沉濇而滑的脉象,是肾乘肝,为虚邪 脉,虽病易治;若肝病出现大和缓的脉象,是脾乘肝,为微邪脉,预后 较好。

参伍不调        指脉搏跳动节律不调,往来艰濇。

乍疏乍数        脉搏节律不匀,散乱无序或时慢时快,属“怪脉”的脉形。见于气血 即将消亡,病属垂危。

脉悬绝        指与正常脉相差悬殊的脉象。如此正常脉快三、四倍,或只及正常脉的 一半或更少,都是称脉悬绝。主病重。

阴绝       

脉搏只现于尺部,而寸,关两处不能察觉到脉动的一种脉象。《伤寒论. 平脉法》:「尺脉上不至关,为阴绝。」成无己认为是“阴阳偏绝”所致 。“阴绝”有阴气偏绝、隔绝的意思。

阴搏阳别       

脉象的一种。阴指尺脉,阳指寸脉。尺脉搏动显著地滑于寸脉,称阴搏阳别。多见于妊娠。

离经脉       

指某些过快或过慢的脉。《难经》把脉搏与正常呼吸比率多于六(相当于每分钟超过 108 次)及少于二(相当于每分钟不足 36 次的称“离 经脉”。孕妇分娩期间脉搏加速,亦称离经脉。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5: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脉阴阳俱紧

脉阴阳俱紧       

语出《伤寒论》。指寸部和尺部脉俱现紧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 ,两部脉俱紧,即浮紧之脉。见于外感寒邪,腠理密而无汗,表气 闭而不宣,是表实的见证。

脉阴阳俱浮       

语出《伤寒论》。指寸部和尺部俱现浮象。寸脉属阳,尺脉属阴, 两部脉俱浮,即浮洪脉。见于风温病外热已盛,而误用辛温发汗, 津液受伤,致使热邪内外充斥。

脉暴出       

原为微细欲绝之脉,一旦骤然暴露,此为“阴阳离决”的现象,见于病情危重之际。

格阳关阴        

因阴阳失调而致的一种极度充盈的脉象。人迎脉(两侧颈动脉)搏 动较正常盛大四倍以上,称为“格阳”,是由于气血盈溢于三阳经,与三阴经格拒,失去彼此协调的结果。寸口脉(两侧桡动脉)搏动较 正常盛大四倍以上,称为“关阴”,是气血盈溢于三阴经,与三阳经隔绝,失去彼此协调的结果。当上述两种脉同时出现,则为格阳关阴 ,属病变严重。如《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四盛以上为格阳。寸囗....四盛以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 上下不通的病症。参见“关格”条。

诊胸腹       

切诊内容之一。切按病者的胸腹部,以了解病痛的部位、范围大小、冷 热、硬度及喜按、拒按的性质等;也是对痞满、积液和症瘕积聚(包块 )等一类病变的检查方法。

诊虚里       

切诊中,诊胸腹内容之一。虚里即心尖搏动部位,是胃的大络。因人以 胃气为本,虚里又是宗气所会聚的地方,诊虚里的动势,有助于探察胃气和宗气的盛衰,正常情况下,虚里之动,当按之应手,动而不紧、缓 而不急。若按之动态微弱为不足,是宗气内虚;如果动而应衣为太过,是宗气外泄;若搏动特快,多为胸腹积热,邪气亢盛或正气衰,虚阳外 脱;若跳动停止,则宗气已绝,病居危笃。

宗气泄       

即宗气外泄,其表现为气喘,虚里穴(心尖搏动处)跳动太过,动而应 衣等,多伴有痰瘀或心阳不足的见证。常见于心功能不全的疾病。

诊尺肤       

两手肘关节(尺泽穴)下至寸口处的皮肤,称为“尺肤”。诊察尺肤, 为古代切诊的内容之一,包括诊察该肌肤的润泽、粗糙、冷热等情况, 结合全身症状、脉象等以测知病情。这一诊法现已少应用。

四诊合参       

辨证过程中,把望,闻、问、切四诊所得的有关病史症状、形色和脉 象等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综合,以防止局限性和片面性,以便判所疾 病的标本缓急,正确指导治疗。参见“色脉合参”、“脉证合参”各 条。

色脉合参       

在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病色的变化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综合、推断 病情的方法。一般来说,色脉表现一致为顺,色脉表现不一致为逆。例如:患者面赤唇红、舌红苔黄等,都是热邪盛的病色,若出现洪数 或滑数的脉象(阳脉或实脉)就是色脉一致,说明邪气虽盛,正气尚足,故为顺证,预后较好;若见上述病色而脉细数(脉虚),色脉就 不一致,说明邪盛正虚,热伤阴津,或邪已内陷,故为逆证,预后较差。又如数脉为热,赤色亦为热。当脉数而面色苍白,或面色潮红而 脉象微弱,都是色脉相反的逆证,亦预示病情凶险。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5:2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脉症合参

在辨证过程中,把脉象和证候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综合、推断病情的 方法。一般来说,脉证一致为顺,脉证相反为逆。例如外感证(阳证 )见浮脉(阳脉)、脾虚证(阴证)见缓弱的脉(阴脉)等,就是脉 证一致,它们的辨证论治也较简单,预后也较好。但当外感证见细脉(阴脉);就是脉证相逆,说明表实卅虚,是邪盛而正气不足,病理 上错综复杂,预后也相对差些。在脉证相逆,病理变化复杂的情况下,辨证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确定治疗上的标本缓急,故临床上 常有“舍证从脉”和“舍脉从证”的情况。


舍脉从证       

指在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以临床症状作为 审定病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时,称为“舍脉从证”。较多用于一 些急性病病情复杂时。例如:患者高热神昏,但脉濡缓,证属邪热内 闭,由于病势急骤或被邪气阻遏,故脉象未能反映热邪内闭的本质因 此当从临床表现,急用清营透热法。

舍证从脉       

指在辨证过程中,当脉证表现不一致时,经过分析,以脉象作为审定 病机、确定治疗方案的依据时,称为“舍证从脉”。较多用于一些慢 性病病情复杂时。例如:大咯血的患者,血虽止但脉不呈细弱的虚象 ,而反现滑数,滑数之脉,主内有热邪,势必迫血妄行而再度出血, 故症状好转只是暂时的现象,应据脉而确定泻火宁血的治则。
八纲辨证        阴、阳、表、卅、寒、热、虚,实八者,称为“八纲”。在临床上, 运用这八个纲进行辨证,叫“八纲辨证”。各种疾病出现的症状虽然 错综复杂,都可用八纲进行分析、归纳,以探求疾病的属性,病变的 部位、病势的轻重,个体反应的强弱,从而作出判断,为临床诊断和 施治提供依据。阴阳是指疾病的类别,表卅是指病变部位的深浅,寒 热是指疾病的性质,虚实是指邪正的消长盛衰。其中阴阳两纲是八纲 中的总纲,具有统领其它六纲(又称“六变”)的意义。表、热、实 属阳;卅、虚、寒属阴。阴阳、表卅、寒热、虚实这四对矛盾,是相 对的,又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例如表证,就有表寒、表热、表虚、表 实之分,还有表寒里热、表热里寒、表虚里实、表实里虚等错综复杂 的关系。其它寒证、热证、虚证、实证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条件下, 这四对矛盾的变方,可以向对方互相转化,如由表及里,由里出表, 寒证化热,热证化寒,由阳及阴,由阴转阳等等。参阅有关各条。

阳证       

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按阴阳属性归类,分“阳证”与“阴证”。凡属 急性的、动的、强实的、兴奋的、功能亢进的、代谢增高的、进行性的、 向外(表)的、向上的证候,都属于阳证,如面色潮红或通红,身热喜凉 ,狂躁不安,口唇燥裂,烦渴引饮,语声壮厉,烦躁多言,呼吸气粗,大便秘结或臭秽,腹痛拒按,小便短赤,脉象浮、洪、数、滑、实、有力, 舌质红绛,舌苔黄燥.甚或芒刺等等。八纲中的表证、热证、实证,都相对地属于阳证的范围。

阴证       

对一般疾病的临床辨证,按阴阳属性归类,分“阴证”与“阳证”。凡属 于慢性的、虚弱的、静的、抑制的、功能低下的、代谢减退的、退行性的、向内的证候,都属于阴证,如面色苍白或暗淡,身重蜷卧,肢冷 倦怠,语声低微,静而少言,呼吸微弱,气短,饮食减少,口淡无味,不 烦不渴,或喜热饮,大便腥躁,小便清长或短少,腹痛喜按,脉象沉、细 、迟、无力,舌质淡而胖嫩、舌苔润滑等等。八纲中的寒证、虚证、卅证 ,都相对地属于阴证的范围。
发表于 2007/7/30 16:0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书啊, 加油!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酸杏 于 2007/7/30 16:04 发表
一本书啊, 加油!

是一本书……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阴证似阳

阳虚       

指阳气不足。临床表现有面色[白光]白,手足不温,容易出汗,大便稀烂 ,小便清白,唇色淡,口淡无味,舌质淡,苔白润,脉虚弱等。 (按:[白光] 为一个字)

阴虚       

指阴液不足。临床表现有“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唇红口干,舌质嫩 红或绛干无苔,大便燥结,小便黄短,脉细数等。

亡阴       

由于高热、出汗过多、大量吐泻等,耗损阴液所出现的一种病理反应。主 要表现为身热、汗多、烦躁不安、口渴而喜冷饮、呼吸气粗.四肢温暖、 唇舌干红、脉虚数等。

亡阳       

由于大汗不止,或吐泻过剧,或其它原因耗伤阳气,以致阳气突然衰竭, 出现大汗淋漓,汗出如珠而微粘,畏寒,手足冷,呼吸微弱,面色苍白, 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唇舌淡润,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或浮数而空等 ,类于休克现象。 亡阳大多是亡阴的进一步发展,阴液如耗损过度,接看阳气也可随之亡脱。在这同一疾病的两个阶段中,应特别注意辨证。

伤阴       

一般是指温热病后期肝、肾真阴受伤。主要表现有低热,手足心灼热,神 倦,消瘦,口干舌燥,或见咽痛,耳聋,颧红,舌干绛,脉细数无力等。

伤津

是津液受伤的意思。一般是指肺胃的津液。热性病的过程中,由于邪热炽 盛,往往容易耗伤肺、胃的津液而出现燥热症状。如肺津受伤,则见干咳无痰,或痰带血丝,鼻燥咽干,喉痛;胃津受伤则见口燥咽干,烦躁,渴 饮不止。如因误汗、误吐、误下或消渴病等耗伤津液,一时出现小便不利或大便难,《伤寒论》称之为“亡津液”。

伤阳       

是阳气受伤的意思。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如寒邪“直中三 阴”,或温热病过用寒凉药物,或因发汗,泻下过多,或热病的末期,或 水湿的停留,都会损伤阳气,出现“阳虚”证候。此外,情志刺激过度, 也会耗伤阳气,如暴喜过度、心神浮越,阳气易于耗散,出现心悸,怔忡 ,精神恍惚、失眠等症。

阳黄       

黄疸两大类型之一。多属急性,其症状:初起或有寒热,面目皮肤黄色鲜 明,伴有口干口苦,胸闷泛恶,腹满便秘,小便浓赤,舌质红苔黄腻,脉 弦数等症,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等。

阴黄       

黄疸两大类型之一。多属慢性,其症状:皮肤黄色晦暗,低热或无热,伴 有神疲身倦,胃纳差,大便不实,小便淡黄,舌质淡苔白滑,脉弦缓或沉细等见症。多见于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等病。

阳证似阴       

热性病发展到极期,有时会出现一种假象,即疾病的本质是阳症,但 表现的现象(症状)又很像阴症。具体症状参见“真热假寒”条。

阴证似阳       

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有时出现一种假象,即疾病的本质是 阴证,但表现的现象(症状)很像阳症。具体症状参见“真寒假热” 条。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37: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证

表和证,是辨别疾病的内外,病势的深浅和病情的轻重等的两个纲领。以 内外来分,人体的皮毛、经络为外,属表;脏腑为内,属表。例如外感温 热病,邪在卫分,属表,病势较浅、较轻;若深入气分或营、血,则属卅 ,病势较重、较深。辨别表证和卅证不但要从病变部位来划分,更重要的 是从证候的特点,如寒热、脏腑症状、舌苔、脉象等加以区别。 表证是相对的,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并与寒、热.虚、实错杂出现。

表邪        指在表的邪气,多属外感表证。

表证        指在浅表的病症。六淫邪气侵入人体,首先侵犯皮肤,经络,或从口鼻入 侵肺卫,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四肢酸痛、鼻塞或咳嗽。脉浮, 舌苔薄白等症状,其中又以恶寒(或恶风)、脉浮为特征。但表证还有“ 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的区别,详见各条。 表证多见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和各种急性传染病的前驱期或初期。

里证       

指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影响脏腑、血脉或骨髓等而引起的证侯。包括两 方面:外感病表邪内传入卅(传入气分、营分、血分),病及脏腑,出现高热或潮热、神昏、烦躁、口渴、腹胀或痛、大便秘结或泄泻、小便短 赤或不利、舌苔黄干、脉沉数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热病的中期和极期。 内脏病变,这是与外感相对而言,如肝病的眩晕、胁痛;心病的心悸、气 促;脾病的腹胀、泄泻;肺病的咳嗽、气喘等。

表寒       

表证的一种类型。指感受风寒后,出现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颈强、骨节烦疼、舌苔薄白,脉浮紧等症状。

表热       

表证的一种类型。指感受风热后而出现发热、恶风、头疼、有汗或无汗、 口渴,舌苔薄白或微黄或舌尖红、脉浮数等症状。

表虚       

表证的一种类型。指卫外的阳气不足,腠理不固而出现的症候。其表现除 有表证症状外,以自汗或汗出恶风、脉浮缓无力为特点。

表实       

表证的一种类型。指外邪侵入后,阳气集于肌表、邪正相争、腠理密闭所 出现的症候。其表现除有表证症状外,以无汗,头痛、身痛、脉浮有力为特点。
表寒       

即脏腑的寒症,多因阳气不足,或外寒传表所致。主要病状有畏寒肢冷、 面色苍白、腰膝酸冷、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脉沉迟或微细、舌质淡苔白润等。

表热       

一般是指胃肠实热、肺胃实热或肝胆郁热而言。主要病状是高热、不恶寒 反恶热、口渴引饮、烦躁、或心烦口苦、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或弦数有力等。

表虚       

即脏腑气血不足,机能衰退的证候。参见有关各条。

内实       

或称“内实”。指外邪化热入内,结于胃肠,出现壮热、烦渴、腹痛、 便秘等腑实证候。泛指人体内部机能障碍引起气血郁结、停痰、食积、虫积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结

指大便秘结。有热结、寒结之分。热结是由于胃肠积热,或热邪侵犯胃肠 ,使胃肠津液消耗,引起大便燥结不通;寒结是由于阴寒结聚胃肠,而致 传导功能减弱,引起大便秘结不通。热结多兼见发热,午后热高,时有谵 语,腹痛(或压痛),舌苔黄燥,脉沉有力等。寒结多呈神疲气弱,虽有 便意,但难于排出,食欲不振,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迟无 力等。

表寒内热       

表内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本有内热而又感受风寒,或外邪传内化热而表寒未解。表现为既有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或气喘、脉浮紧等表寒证,又有烦躁、口渴、尿黄、便结等内热证。

表热内寒       

表内寒热错杂的一种表现。患者平素脾胃虚寒,又感风热,或因外邪 未解而过服寒凉而致脾胃阳气不足。表现为既有发热、头痛、恶风等表热症。又同时出现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肢冷、不渴等表寒证。

表虚内实       

表、虚实错杂的一种表现。有因患者平素卫气不足,感邪后邪热内结 而致;或因表证治疗失当而致。表现为既有恶风、汗出、身热等表虚证,又见腹痛、便秘等内实证。

表实内虚       

是邪实正虚的一种表现。患者平素中气不足,感受寒邪后既有恶寒、 发热、无汗等表实证,又见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脉沉等内虚证。

表里俱寒       

即内外俱寒,是表卅同病的一种表现。外感寒邪,又内伤生冷寒滞之 品,或平素脾胃虚寒又外感风寒。表现为既出现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表寒证,又出现腹痛泄泻,四肢厥冷等卅寒证。

表里俱热       

即内外俱热,是表卅同病的一种表现。患者本有内热,又感受温邪, 除有表热证外,发病即见面赤头痛、恶热口渴,咽干舌燥、甚至心烦谵语等卅热证。

表里同病        

指患者既有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同时又有胸满不舒、腹痛腹 泻等卅证。指表卅出现同一类性质的病(病气相同),如“表内俱寒”、“表里俱热”等。

由表入里       

指表证未解,病势向内发展。区别点是:在表则见恶风恶寒,入卅则 不恶寒而反恶热;在表多不渴,舌苔薄白,入卅多烦渴,舌苔黄燥。

热邪传表       

指温热之邪不从外解而向表传,或风寒湿燥等外邪在一定的条件下化 热入里。其特点是:恶风、恶寒等表证消失而出
现里热证症状,如高 热目赤、胸中烦闷,口渴引饮、烦躁、甚则谵语、大便秘结、小便短 赤、舌红苔黄、脉数等。

表邪内陷       

指由于邪盛正虚或治疗失当,在表的邪气陷入于里的病变。如温邪从 卫分“逆传心包”,伤寒太阳病误下而见,“结胸证”等均是。

表解里未和        

伤寒病的表证已经消失,在卅还有水饮、痰涎、食滞、瘀血等没 有消除。表证已经解除,而亏损的阴液还没有恢复。

半表半里       

指病变部位既不在表,也不在里,而介于表里之间。例如少阳病,在 三阳来说,已离开太阳之表,但又未入阳明之里,出现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作呕、不欲饮食、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称为半 表半里证。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里出于表

指病邪从卅透达于肌表。主要表现为先有内热烦躁、咳逆胸闷等卅症 ,继而发热汗出、皮肤瘀疹逐渐透露,烦躁减轻,显示病邪由卅出表的趋势,为病情趋势好转的征象。

寒热       

八纲中鉴别疾病属性的两个纲领。“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实质 上寒热是阴阳偏盛偏衰的具体表现。它们的具体症状,可参阅“寒证”、 “热证”各条。辨别疾病的属寒、属热,对确定治疗有看重大的意义。治 法上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立法处方用药的重要依据。寒与 热是相对的,但它们之间又是互相联系的,有时可以呈现真寒假热、真热 假寒或寒热错杂等情况,临证必须注意辨别。是恶寒发热症状的简称。

寒证       

是由寒邪引起,或因阳气衰弱,阴气过盛而导致身体机能与代谢活动衰退 ,抵抗力减弱而出现寒的证候,如体温不足,面色苍白,精神萎顿,蜷卧,喜温怕冷,脘腹冷痛,得热则减,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大便溏薄,小便 清长,舌质淡苔白滑,脉沉迟等。多见于慢性、机能衰退性的疾病。

热症       

是由热邪引起而致阳气亢盛(正气抗邪,反应强盛),出现一系列热的证候,如身热,烦躁,面目红赤,不恶寒反恶热,口干、咽燥;渴喜冷饮, 唇红而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干黄或干黑,脉数等。多见于 感染性疾病,以及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阳盛)所产生的疾病。

真寒假热       

是阴证似阳的一种症状。病本属寒证,因寒到了极点,出现身热,面色浮红、口渴.手足躁扰不宁、脉洪大等假热现象。假热的辨证要点是:患者身虽熟,但喜用衣被覆盖;口虽渴而饮不多;手足虽躁扰, 但神志安静;苔虽黑但滑润;脉虽洪大,但按之无力。实质上这些都是虚阳外露的一种假象。参阅“阴盛格阳”条。

真热假寒       

是阳证似阴的一种症状。病本属热证,因热到极点,出现手足冰冷、 脉细等假寒症状。假寒的辨证要点是:患者虽恶寒,但不欲盖衣被;手足冰冷,但胸腹灼热;并出现烦渴、咽干、口臭、舌苔黄干、小便 黄、大便臭秽或秘结、腹部胀痛、脉细而按之有力等症状。实质上这些都是热的证候。参阅“阳盛格阴”条。

上寒下热       

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寒症,下部表现为热性的证候。可 见于病因上的寒热错杂而致。如热邪发于下,而见腹胀,便秘、小便赤涩等症;寒邪感于上,而见恶寒,恶心呕吐,舌苔白等症。也可由 于上、下各有不同的疾病所致,如上有痰饮喘咳的寒证,下有小便淋沥疼痛的热证。

上热下寒       

指患者在同一时期内,上部表现为热性,下部表现为寒性的证候。 是由病因上的寒热错杂、病理上的阴阳之气不能协调,使阳盛于上,阴盛于下而致。例如外感病误用攻下,引起大泻不止,津液耗伤,致 使热邪上升而咽喉痛,甚则咯黄痰或血痰;寒邪盛于下则大便溏泄四肢冷、脉沉迟等。指肾阳虚,阴寒盛于下,火不归原而虚阳上越, 此仍属真寒假热的虚寒证。

假寒       

指病因和病理均属热而反表现出寒的假象,参阅“真热假寒”条。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6: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假热

指病因和病理均属寒而反表现出热的假象,参阅“真寒假热”条。

浮热        指阴寒盛于内,虚阳浮于外的“真寒假热”。指外感初期的表热。
邪热        病因:即“热邪”。症状:指外邪引起的发热。

虚实       

虚和实,是指人体抵抗力的强弱和病邪的盛衰,也就是机体内正气与病邪 之间斗争的表现。虚指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减弱;实指致病的邪气盛 和邪正斗争剧烈。凡病者体质强,病理变化表现有余的是实;病者体质弱 ,病理变化表现为不足的是虚。虚实是相对的,可以互为转化,或相互错 杂而出现,如在某些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的病变中,往往有病邪久留, 损 伤正气,由实转虚的;也有正气本虚,无力驱邪而致痰、食、水、血等瘀 结而成虚实交错的。因而有虚实错杂和虚实真假的差异,病机不同,应详 细辨别。

虚证       

是指人体正气不足,机体抗邪能力减低,生理机能减退的证候,其表现为 :面色苍白,精神不足,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嫩无苔,脉虚无力等。

实证       

是指病邪亢盛,正气与邪气对抗的反应激烈;或人体内部机能障碍引起的 气血郁结、水饮、停痰、食积等。这些多属实证。所谓“邪气盛则实”。 如急性热病高热、口渴、烦躁、谵语、腹满痛而拒按、便秘、小便短赤、 舌质苍老、苔黄干燥、脉实有力等,属实证。

上实下虚       

邪气实于上、正气虚于下的证候。上和下是相对而言。如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而复感寒邪,一方面有腹痛、大便溏、肢冷等下虚证; 另一方面因寒邪外束肺卫,也可出现恶寒、头项痛、喘咳等相对属于 上的表实证。通常指肝肾不足,阴虚于下,阳亢于上,又称“上盛 下虚”。一方面出现腰膝酸软无力、遗精等下虚证,另方面又出现胁 痛、头眩、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肝阳上亢的证候。

上虚下实       

指正气虚于上,邪气实于下的证候。如病人原有怔忡证,心悸无宁时,多由心血虚损而致,属于上虚;但又感染湿热痢疾,腹痛,大便下 赤白,一日多次,苔黄腻,这是邪气实于下。因为上虚,所以治疗时 不能一意攻伐。

虚中夹实       

指虚弱的病中又夹有实证,但以虚为主。例如妇女“干血痨”病,一 方面有消瘦、肌肤干枯粗糙、手足心烦热、不思饮食等虚弱证;另一 方面又夹有闭经、舌质紫暗而边缘有瘀点、脉沉弦等血瘀实证。

实中夹虚       

指实邪结聚的病证中夹有虚证,多属邪盛正虚。例如,久患臌胀病, 症状常表现为腹胀大而实,静脉怒张,面色苍黄而晦暗,形瘦肢肿, 饮食即胀,二便不利,舌质暗红起刺,苔黄干燥,脉缓弱或沉细弦数 等,这是在气血郁结的实证中又出现脾肾不足的虚象。

真虚假实       

虚弱的病发展至严重阶段时,反而出现类似强盛的假象,这种情况, 又称为“至虚有盛候”。例如严重贫血会出现高热,脉洪大,好像阳明实热证,但脉虽洪大,重按却如葱管 -- 芤脉,舌质淡白或嫩红, 而无老黄苔,是其鉴别。因此辨别虚实的真假时,要注意结合脉象和舌象、体质和病史等进行全面分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8:0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