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却波渔翁

素灵词汇日知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0: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28】答问“疟” 资料


  齐侯疥,遂痁,痁,疟疾。○疥,旧音戒,梁元帝音该,依字则当作痎。《说文》云,两日一发之疟也。痎音皆,后学之徒佥以戒字为误。案传例因事曰遂,若痎巳是疟疾,何为复言遂痁乎?痁,失廉反。
  [疏]“齐侯疥遂痁”。○正义曰:后魏之世,尝使李绘聘梁。梁人袁狎与绘言及《春秋》说此事云,疥当为痎,痎是小疟,痁是大疟。<疒尔>患积久,以小致大,非疥也。狎之所言,梁王之说也。案《说文》疥,搔也。疟,热寒休作。痁有热疟。痎,二日一发疟。今人疟有二日一发,亦有频日发者,俗人仍呼二日一发。久不差者为痎疟,则梁王之言信而有征也。是齐侯之疟,初二日一发。后遂频日热发,故曰疥遂痁。以此久不差,故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齐也。若其不然,疥搔小患,与疟不类,何云疥遂痁乎?徐仙民音作疥,是先儒旧说皆为疥遂痁,初疥后疟耳。今定本亦作疥。

-----------------------------------------------《春秋左传疏》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16: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28】答问“疟” 资料

素灵词汇日知录【28】答问“疟” 资料


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人体寄生虫学》(第五版及七年制教材)
第八章 孢子虫
孢子虫属顶复门(Phylum Apicomplex)的孢子虫纲(Class Sporozoa),均营寄生生活。生活史较复杂,具有无性的裂体增殖和有性的配子生殖两种生殖方式。这两种生殖方式可以在一个宿主或分别在两个不同宿主体内完成。危害人体较严重的有疟原虫(Plasmodium)、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和卡氏肺孢子虫(Pneumocysis carinii);还有少数肉孢子虫(Sarcocystis)和等孢球虫(Isospora)寄生人体的报道。
第一节 疟原虫
疟原虫是人体疟疾(malaria)的病原体,属于真球虫目(Eucoccidiida)疟原虫科(Plasmodidae)。
疟原虫特异性地分别寄生于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动物和人类。寄生于人类的疟原虫有4种,即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Grassi and Felletti,1890) Labbe,1899]、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897) Schaudinn,1902]、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Laveran,1881) Grassi and Felletti,1890]和卵形疟原虫[Plasmodium ovale Stephens,1922],分别引起间日疟、恶性疟、三日疟和卵形疟。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均专性寄生于人体,三日疟原虫可感染人及非洲猿类。此外,巴西疟原虫可能是引起拉丁美洲的多种猴三日疟虫种的起源。另外几种猴疟原虫也可偶尔感染人体,但非常罕见。例如作为动物源寄生虫病的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和吼猴疟原虫(Plasmodium simium)、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许氏疟原虫(Plasmodium schwetzi)、猪尾猴疟原虫(Plasmodium inui)及其肖氏种(Plasmodium shortti)。
在我国主要是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少见,卵形疟原虫罕见,近年偶见国外输入的病例。
疟疾是一类很古老的疾病。远在公元前1401~1122年间在我国殷墟甲骨文中已有“疟”的字体。周代时期的《周礼》,秦汉时代的《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隋代的《诸病源候论》,唐代的《千金方》和《外台秘要》,明代的《痎疟论》和《瘴疟指南》等书对于疟疾的症状、流行和治疗分别进行了阐述。
古时以为疟疾是由恶浊之气所引起,此点中外不谋而合。真正引起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直到1880年由法国学者Laveran在恶性疟病人血液中发现。是医学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因此,他获得诺贝尔奖金。

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 (1845~1922)曾任驻阿尔及利亚的法军军医,后在巴黎Val de Grace医院任军事卫生学教授,1896年退役,在巴黎的巴斯德研究院继续从事他的研究。1880年11月6日,在他任阿尔及利亚君士坦丁陆军医院少校军医时,检查一名重症间歇热病青年士兵的血涂片,他用显微镜观察到红细胞边缘有含色素颗粒、呈圆形或新月形的小体;并有一些活动的丝状体干扰其它细胞。他立刻想到这些丝状体和圆形小体可能即是疾病的病原体。他是用放大约400倍的干镜头显微镜,所看到的是在盖玻片下未染色的新鲜血液内的虫体。
Marchiafava与Celli在1882~1884年间以及Golgi在1885-1886年间也相继分别在他们自己的病人血液中查见疟原虫,并进一步观察了疟原虫在红细胞内发育过程(即裂体增殖)中的各个时期以及疟原虫内的疟色素(malaria pigment)。Golgi则进一步观察到三日疟原虫与间日疟原虫在形态上的区别。1884年,Gerhardt经注射疟疾病人的血液而使健康人获得感染,并在受血者体内查到这种寄生虫。1892年,Marchiafava和Bignami发现恶性疟原虫。1922年,Stephens鉴定和描述了卵形疟原虫。
疟疾的传播媒介,直至1897年,在印度工作的英国军医 Ross最终阐明了疟原虫在按蚊体内的生活周期及通过叮咬进行传播,从而解决了这一基础的科学问题。并因而获诺贝尔奖。
Ronald Ross(1857~1932)于1892年起在印度的英国军队中担任军医,1899年离开印度后任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热带医学教授。后在伦敦创建ROOS研究院,任热带医学顾问,1902年获诺贝尔奖金。1894年,Ross作为一名年轻的军官,受到Manson的鼓励在印度研究疟原虫的传播方式。他克服了许多技术和行政上的困难,终于在1897年8月在吸过有“新月体”的病人血的按蚊体内观察到卵囊。并于1898年在加尔各答用致倦库蚊传播鸟疟残疟原虫(P.relictum)成功,在几个月内连续观察到蚊虫体内疟原虫的所有发育期。
但是,当时却还不能解释:为什么被携带有疟原虫子孢子的按蚊叮咬后必须经过一定时期后才能在血液中查见疟原虫?为何由输入含有疟原虫血液所引起的疟疾远较由按蚊叮咬所引起的疟疾易于根治?一直到二十世纪中叶分别在鸟(Raffaele等,1934)和猴(Shortt,Garnham等,1948)发现在疟原虫的生活史中除蚊体内孢子增殖与另一宿主的红细胞内裂体增殖之外,还有组织细胞内裂体增殖的一个时期,也就是红细胞外期。之后,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Shortt等,1949,1951)、卵形疟原虫(Garnham,Bray 等1954)和三日疟原虫(Bray,1960)在肝细胞内的发育,也相继被证实。
1977年,Lysenko等发现间日疟原虫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发育速度不同,提出子孢子休眠学说;Krofoski等(1980,1982,1986)的研究,也证实了在受累猴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的灵长类动物肝细胞内存在休眠子。
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人体疟原虫生活史始获得基本阐明。
 楼主| 发表于 2008/4/22 19: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29】

膏梁之变,足生大丁。
   《太素》高作膏。
     郭霭春:"膏梁"就是肥肉精米。“变”有“害”意。“足”有“能”意。“丁”似为“且”(与“疽”同)之讹字。“丁”“且”古文形近致误。膏梁之害,所以能生大疽,是因厚味郁而内热,发于肌肉,毒深则为痈为疽。《扁鹊心书》卷上引“丁”作“疽”。其书虽伪,此点却可取。
    渔翁曰:王冰释“足”“所以丁生于足者,四肢为诸阳之本也。”张介宾释“足”为“多也”均有误。王误尤远,成为笑柄。释经须知训诂。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4/22 18: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19: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0】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精。
  高士宗曰:上文烦劳精絶至目盲耳闭,而神气散乱,故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精,而神无所养也。上文‘大怒,气絶’,至血菀而伤筋,故曰:阳气者,柔则养精。所以申明上文阳气不柔而筋无所养也。
  吴崑曰:言阳气者,内化精微养于神气,外化津液以柔于筋。
  《素问注释汇粹》评曰:下文所论,多是阳气被伤后不能养神、柔筋所致的病证,所以,高注谓承上,倒不如言启下,更为恰当。
   尤怡解“精则养神”条曰:阳之精,如日光明洞达,故养神;阳之柔,如春景和畅,故养筋。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4/23 19:2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4/23 20: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0】

伤寒论坛  医方中先生解答曰:


回复: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QUOTE=医方中]此盖言阳气对人体之重要作用也.人之一身,无非内而五脏六腑,外而筋骨皮毛,阳气对内,可生化精微,使五脏藏精不泻,五志得养,故曰养神.对外则温煦柔润筋骨,使筋得养,故曰养筋.言神,言筋,举其要也,实则阳气在人体无处不到,...[/QUOTE]通观本节经文,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言阳气之生理也.其解已如上述.接着即言病理,言阳气若失却上述功能,阴寒则将乘虚而入,先由筋骨皮毛入,而"乃生大偻"继则"留连肉腠"进而:俞气化薄"由背俞而内迫脏腑,出现善畏,惊骇诸内脏见证.从生理到病理阐述了阳气之重要性.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4/23 19: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4/24 18: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1】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南京中医学院)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北京中医学院王洪图等)

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天津中医学院郭霭春)
         
          渔翁曰:南京版句读在“陷脉为瘘”一句这儿犹疑了,采取了不前不后的立场,而其余两家则毫不犹豫把此四字读入下句。






[ 本帖最后由 却波渔翁 于 2008/4/25 19:5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9:2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1】 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医五绝网 >> 中医中药 >> 中医词典 >> 字母B >> 文章正文
背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网络资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11-19 10:08:52
证名。曲背俯身,脊椎突出之证,又称背伛偻、大偻。因肝虚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所致。《诸病源候论·背偻候》:“肝主筋而藏血,血为阴,气为阳,阳气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阴阳和同,则血气调适,共相荣养也,邪不能伤。若虚则受风,风寒搏于脊膂之筋,冷则挛急,故令背偻。”亦可由督脉虚,精髓不充,或中湿邪所致。详见背伛偻条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9:3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1】 资料



(偻)



(1) ㄌㄩˇ

(2) 脊背弯曲:伛~(弯腰驼背)。

(3) 迅速:不能~指(不能迅速指出来)。

(4) 郑码:NUZM,U:507B,GBK:D9CD

(5) 笔画数:11,部首:亻,笔顺编号:32431234531

基本词义

--------------------------------------------------------------------------------



(偻)

lóu

(1) ㄌㄡˊ

(2) 〔~儸〕a.干练;机灵。b.指绿林或盗贼的部下、仆从。

(3) 〔佝(

(4) (偻)g岛 )~〕见“佝1”。

(5) 郑码:NUZM,U:507B,GBK:D9CD

(6) 笔画数:11,部首:亻,笔顺编号:32431234531

详细注解

--------------------------------------------------------------------------------



(1) 偻

lóu

(2) ——见“佝偻”(gōulóu)

(3) 另见lǚ

基本词义

--------------------------------------------------------------------------------





[动]

(1)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2) 同本义 [bend]

偻,尩也。——《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

偻者不袒。——《礼记·问丧》

见疴偻者。——《庄子·达生》

行步俯偻。——《汉书·蔡义传》

再命而偻。——《左传·昭公七年》

偻巫跛觋。——《荀子·王制》

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庄子·列御寇》

同行则偻身自卑。——《后汉书·邓后传》

(3) 又如:偻背(弓着背);偻偻(弓身貌。形容恭顺);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偻步(驼着背走路);偻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偻身(弯下身子);偻俯(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4) 泛指弯曲 [bend]

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荀子·儒效》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9: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1】 资料

《论衡·骨相》:“传言黃帝龙颜,颛顼戴午,帝嚳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论衡》:“尧母庆都野出,赤龙感己,遂生尧。”龙身有一画,为朱衣长髯之人,面放八彩之光,十四月后生尧,酷似画中之人。《史记·五帝纪》:“虞舜者,名曰重华。”虞,部落名,即有虞氏,居蒲坂。
 楼主| 发表于 2008/4/25 19:4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素灵词汇日知录【31】 资料

针灸聚英:

肺俞 第三椎下。两旁相去脊中各一寸五分。千金。对乳引绳度之。甄权。以搭手左取
右。
。史记扁鹊传作输。犹委输经气。由此而输彼也。甲乙。针三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甄权
。针五分。留七呼。灸百壮。明下。三壮。素问。刺中肺。三日死。其动为咳。又曰。五日
死。主瘿气。黄胆。劳瘵。口舌干。劳热上气。腰脊强痛。寒热喘满。虚烦。传尸骨蒸。肺
痿咳嗽。肉痛皮痒。呕吐。支满不嗜食。狂走欲自杀。背偻。肺中风。偃卧。胸满短气。瞀
闷汗出。百毒病。食后吐水。小儿龟背。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
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太阳肺 、肝 。
按素问云。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肺者。三日死云云。铜人乃于背部各俞穴言之。则
固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4 17: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