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xiaoyaoking

中药拔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版主可能误会我啦!!!
我以后同大家相互交流中药拔罐,为大家治疗和保健服务。我是整体调理身体,后背拔罐、中药拔罐疗法、肚脐和肚脐周围拔罐疗法,整体调理五脏六腑,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发表于 2009/4/18 23: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iaoyaoking 于 2009/4/18 20:56 发表
哈哈  版主可能误会我啦!!!
我以后同大家相互交流中药拔罐,为大家治疗和保健服务。我是整体调理身体,后背拔罐、中药拔罐疗法、肚脐和肚脐周围拔罐疗法,整体调理五脏六腑,从而达到保健和治疗的目的。

好,
就當是誤會。

每個人做好自己的事,每個人都有機會。
只是機會得來不易就是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23: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锡亮灸法师承实录


作者: admin


谢老:我的一些学术见解及经验可见于《谢锡亮灸法》《针灸基本功》两书中,我已经给你系统讲解了一遍,我年岁已大,近年已很少给学生这样系统讲解了,你大老远来,我们又谈得挺投缘,你看还有何疑问尽管提。


问:我这10多年临床中以研究经方汤液治病为主,但针、灸、药三者皆中医治疗法的重要内

容,缺乏了针灸治疗总觉心中遗憾,久仰承师及承门弟子威名,故特来向您请教,今能拜您为师是我的荣幸,只恐我针灸基础不扎实,会辱没了尊师威名。


答:你正规中医学院本科毕业,有10余年的临床经验,有到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大医院进修过,又到处拜师求学,研究经方有心得,应该说是在大海里游过泳的。承师也经常针灸与经方合用,并曾用针灸之理来注解《伤寒论》;当年承师办学,讲四门课:经络腧穴、针法、灸法、治疗,不管你是中医西医,不管你男女老少,只要志愿学习针灸,只要你考试过关,就承认你是他的学生,承认你是针灸医师。我现在上了一定年纪,对一般学生都不这么系统讲解了,让他们自行看书。你基础不错,学针灸就更容易了,针灸都是要讲求悟性的。承师鼓励人常说:有医学基础的人学针灸“只须-夕谈” 。


在安全的前提下,心细些,说话要有信心,但过头的话不讲,将所学的大胆去实践就行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荀子讲: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或者说“锲而不舍,终身以之”,便是教我们要在师傅领进门的基础上终身不离,修行在个人嘛。我们要在开放的原则下,提倡学生要超过老师,我书中总结了一些东西,自认在没有违背承师的原则下有些学术又超越了他,这样才算对得起老师。


问:似乎澄江-派很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如对针灸歌赋的背诵比较重视?


答:我至今尚能背出每条经穴分寸歌,随便说一个穴名,我仍能对上。这就是当年打下的基础,一劳而永逸,这对临床很有好处。
至于针灸歌赋中的穴位主治,教我们抓住主要作用就能应用,慢慢加深理解,积累经验。


问:我看您的书中,点穴功夫似乎也是针灸基本功的重点。


答:对。点穴是用骨度法,结合体表标志、结合解剖,力求准确,直接影响疗效。
准确点-个穴位,要兼顾周围其他穴位,要给它们留出地方来——“取三经而用-经而可正,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问:为何经常看到针灸医师不诊脉便行针灸治疗?


答:常言说"针家不诊",针灸就是那么简单,看你是何症,如遇急性暴病则可对症取穴,如以前霍乱大流行,在街上不可能每个人都来号脉,就都取尺泽、委中放血,可立止腹中绞痛、烦乱,效果也很好。但是对慢性病,有条件时,还得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


问:《伤寒杂病论》是经方学派的集大成之作,乃汤液治疗之经典;而《黄帝内经》是医经学派的经典,以之指导养生导引,针灸治疗为主。那为何《内经》对色脉之诊那么重视?


答:"针家不诊"是说只要掌握一些大的原则与一些基本知识便可使用针灸以取得疗效,但如同人的知识有深浅,学历有小学大学之別一样,《内经》的诊法是经典,是原则性的,教你怎么精进的,怎么提高水平用的,并不是针灸一定不用或排斥脉诊。


问:现在灸法用在什么病比较多?


答:灸法用途广泛,男女老幼各科皆宜,多用于难治性疾病及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失调、缺陷者,对身体虚弱及虚寒病症疗效很好。


问:是否灸法作用慢,长期使用方有效,很少用来应急的?


答:不完全是,灸法在某些情况下是可立竿见影的,如对美尼尔氏综合征可灸百会三十壮;对宫血者可灸隐白,有的灸三壮当日便可见效。宋代有《备急灸法》一书,列举出灸法适用的22种急性病。


问:灸法具体取穴与针法有何不同?


答:直接灸法会留下一些疤痕,所以,一、不能穴位老换,不能让全身都是疤痕。二、每次取穴不能太多,要重点突出。三、在颜面等部位不能取,以免影响美观,胸腹背、四肢部穴位多用。灸法取穴比较慎重,要求点穴准确,因为每次大都要在原来的穴位继续治疗,开头取错了,后面容易将错就错,影响疗效。总之,灸法取穴比针法少,没有针法灵活。用温和灸或间接灸则比较方便些。但各种灸法各有其适应症,以各适其宜为好。


问:灸法辨证取穴与针法有何不同?


答:灸法以脏腑辨证为主要的辨证取穴,以募俞穴为主,八会穴亦多用,如参合并发症及寒热表里虚实辨证,除主穴以外,对症取穴则为辅穴,用的次数较少,较轻。其实,针、灸的取穴原则是相同。


问:非化脓灸如何操作?


答:辅穴一般用非化脓灸,灸炷小,知痛即用手压灭,只灸3—5壮,刺激量小点,可以多取几穴。


问:灸法讲补泻吗?


答:过分讲补泻没用,有些只是巧立名目,初起即使补泻不正确也不要紧,只要有得气,经络都可有效自行双向调节。古代讲究补泻,现在多不太重视了。总的原则是掌握灸量,对病人、病证等全面考虑,勿过度刺激,勿急于求成。灸字从“久”,日久见功。


问:您是否基本用灸法,针药少用?


答:不是的,我们这里是针、灸、药并用的,如我也常用银翘散治流行性感冒等。又如哮喘患者,若有点虚火,该给他灸哪就灸哪,灸肺俞,他有一些上火的反应,我们该用针就用针,该用药就用药,可以给增液汤。灸法犹如火神派,大部分病当虚寒论治,自应有处理的方法,能配合针药则更好。古书言“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同样地,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针、灸、药三者备,方为良医。


问:我看您对中医界现今的-些热点也挺了解的,可见您也是与时俱进的,是否说您对火神派的观点很赞同?


答:宋代太医令窦材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火神派的一些理论可以作为灸法的参考,中医的各种疗法都有它的适应范围及局限。当然,用附子也要对症,什么东西都不要讲过头,火神派只是在某些需温补的病症上较擅长,应各自扬长避短,从容中道是为美。


问:阿是穴是否亦为灸法所常用?


答:不能老强调阿是穴(热敏点、嗜热点),那是局部的,中医更多从整体状态来辨证。其实如果取穴准确,治疗得当,附近或者同属一条经的阿是穴(热敏点、嗜热点)也会自行消失。总之,临床上以经穴为主,阿是穴可为临时变通。


问:现在大部分人皆用间接灸,效果如何?


答:临床上有五花八门的灸法,效果不一定理想,不一定实用,我们主要要研究如何治好病。《医宗金鉴》认为“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如果达不到一定的刺激量,表热里不热,则疗效欠佳。这次南京来邀请开会,所提交的资料只有我提倡直接灸,因为它的疗效比较可靠,但可惜现在搞的人不多了。当然,不论什么灸法,只要省事、简易、痛苦小、疗效好,都可以随各人方便而使用。


问:隔姜灸有何技术要领?


答:隔姜灸要大片姜,小艾炷多个同时点燃,刺孔要密,这样小艾炷频更换,火力持续又节约时间。如用大灸炷,初起热力不足,燃至根部又太热,火力不能持续,姜汁、火力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效果确实不同。灸红后不可着凉及用冷水洗,应保持温暖。


问:现在直接灸很少人用,只有您跟少数几位前辈至今仍在提倡,学术凋零,是否承师当年用得不多?


答:相反,其实承师当年是每天都有用灸,病人很多,观其医案即可证明。“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是不可或缺的,其刺激穴位,有药物和物理化学作用,疗效可靠。至于为什么直接灸现在很少人提倡,一来这是有创疗法。但这不是主要的问题,因为西医有更多有创诊疗方法,更有创伤,一样开展。二来可能与现在学术风气较浮躁,只强调创新出成果,不讲继承有关,不只灸法,很多传统的好东西都丢了。


问:百会在头发中,灸时如何操作较好?膻中在灸法中用得多吗?


答:那不成问题,灸炷直接放在百会上点着就行,它不会向外周燃开,不用剪发。灸膻中我大部分是用在食道癌时作为局部取穴用,气病及心脏病等亦常用。


问:对于灸炷的使用,还要注意些什么?


答:麦粒灸燃得很快,来不及用镊子夹,要用手拿起或压灭。艾炷小的如半个麦粒,最大如黄豆大,捏成椎型,不可太软,这样尖部点燃较易,且不易被粘起。刚治疗时灸炷小,等结痂后则用较大的。


问:为何制作灸炷一定用细艾绒?


答:粗绒燃时较痛,且疤痕脱落后皮肤有的会略下陷而不易复原,《本草纲目》曰“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但若买来艾叶药材,用槌打烂,去粗络杂质亦可用于灸罐灸、艾卷灸、隔物灸。若用直接灸必须用极细之艾绒,市上或制艾厂有售。


问:壮数如何掌握?


答:常规小儿3—5壮,大人7—9壮。大病,每穴可以多灸,每穴5—7—9—11壮,因病而定多少。


问:灸时还要注意些什么?


答:灸法虽无大的痛苦,但毕竟有创,令人心生恐惧,应先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此外,虽然晕灸少见,但也应注意,必须放松自然,要有依靠;一般施灸顺序:先灸阳经,后后灸阴经,先灸上部,再灸下部,取其从阳引阴而无亢盛之弊,若有反应,可适当延长间隔时间;灸时不可让风扇空调直接吹病人,灸后过段时间可以洗澡,但如有灸疮,应避开疮面,勿多浸泡;当心落火,烧灼皮肤和衣服,应小心处理。


问:您对乙肝灸法很有心得,能否讲讲取穴要点?


答:乙肝并发症多,辨证也较灵活,简言之,运用脏腑辨证,用肝俞、脾俞、足三里较多,但肝功有异常时,我的经验是加用阳陵泉较好。期门对肝刺激量大,肝区痛或肝胆热盛时用,也用太冲。


问:灸书每言小儿灸身炷助生长发育,老人灸足三里保健长寿,为何这么分?


答:灸足三里需过30岁方可,因为30岁以下抗病力较强也,且恐对视力有影响,影响小儿发育,马丹阳十二穴歌诀曰:年过三旬眼更宽。也就是说,过了30岁后取穴范围增广了。
日本用灸身炷助小儿生长发育应用较多。小儿肺门淋巴结结核,西医没啥办法,多灸身炷有效。这个大概与小儿元气升发而老人下焦元气不足有关。


问:承师与您都大力提倡直接灸、麦粒灸,而古书中似乎谈大炷灸较多,您认为用哪种灸炷更好?


答:以前用大艾炷直接灸增加痛苦,增加疤痕,不人性化,没必要,“宁可再剂,不可重剂”嘛。虽然有时用大炷灸疗效较快,但不要急于求成。古人言灸关元、神阙每言数百壮,说的是积累数,或是麦粒灸;《医宗金鉴》“有病必当灸巨阙、鸠尾二穴者,必不可过三壮,艾炷如小麦,恐火气伤心也”,讲的就是麦粒灸,这是指近心脏部位要小灸、轻灸。大艾炷灸,每发灸疮化脓,需1—2个月方能愈合,换药也麻烦,所以,现代人因怕痛而少用或不用。


问:现在针灸医师也西化,每用西医神经学说来解释穴位主治,您对这问题怎么看?


答:即然当一名“铁杆中医”是你的目标,我们讨论任何一个中医问题都要在中医理论框架内讨论。“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便是说明我们对经络的重视。但不反对有时用现代医学知识解释中医,使之通俗易懂,有些地方中西医说法不同,意思却是-样的。


问:您觉得中西医最大差异在哪?


答:中医是调理人,而人体都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人本身去治愈病,针灸药物是帮助或调动起人体本身自有的康复能力为目的的。


问:当年您比较勤奋好学,听说承师对您挺器重,您毕业后有否留校任教?


答:我是50年代跟承师学习的,当时要把我留校,也想带我去南京,但因我是北方人,生活不太习惯,家庭也需要我回来,所以最终回到我们这小地方来了。


问:听说您是现在承门弟子唯-在世的,是这样吗?


答:据我所知,是的。抗战前的师兄年龄都太大了,都不在世了,解放后的也全无信息,承师90、100周年纪念我都参加了,和老师家中有联系的现在就我一个。这话不包括老师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后的学生,指的全是在苏州随师学习的同学。


问:还有没有故人?


答:当时承师办学,老师不擅长外交应酬,都是张锡君帮他办的,前几年仍健在,但有人去拜访他,因年岁较大,听说他往事己记不大清楚了,现已去世。


问:听说您对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有一定研究,它在灸法中处何地位?


答:井荧输经合的理论对灸法用不大上,针法可以。我研究过子午流注,也给别人讲课,也制作过转盘,但临床上用得有限,那么多病人,你忙得过来吗?专门来研究探索是可以的。用纳甲法灸原穴、合穴方便,用纳子法简便易行,现在还不时应用。用灵龟八法虽只八个穴,也得箅时辰,故不多用。


问:承淡安老师的书中曾言及练内功在针灸中的作用,对这问题您怎么看?


答:针灸讲究"人电传达",有功夫的人容易使人得气,得气了疗效就好,病人医生都会知道,外面也会有表现。所以说,只进针而不行针,犹如打通电话而不讲话,针灸医师要练针,要练功就是这个目的。练功就是练气,承师早年有《运针不痛心法要诀》一本小册子,专讲这方面的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0:4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控制饮食,关注一下饮食,吃了那些食物后不舒服,就先把吃了以后不舒服的食物先停掉;继续后背拔罐、脖子后面拔罐,肚脐和肚脐周围拔罐 足三里,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拔罐有了效果,拔罐有信心,我也感到很欣慰,版主对我有些误会,时间会证明一切的。

[ 本帖最后由 xiaoyaoking 于 2009/4/22 09:49 编辑 ]
1.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19: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经络与全身各部的联系是复杂多样的,除了前面所介绍的内容之外,还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等理论。这些理论是在论述经络的分布和气血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经络腧穴上下内外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内脏与体表的特定联系,说明了四肢下端的特定穴与头、胸、腹、背腧穴的对应关系。掌握这些理论,不仅可以加深对经络分布的特殊规律和气血运行的特殊状况的认识,而且可以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一)标本

“标本”主要指经脉腧穴分布部位的上下对应关系。“标”原意是树梢,意为上部,与人体头面胸背的位置相应;“本”是树根,意为下部,与人体四肢下端相应。

十二经脉均有“标”部与“本”部。如足太阳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穴为跗阳,其标在两络命门(目),穴为睛明。根据《灵枢·卫气》所载十二经脉标本的位置,结合相应腧穴列表如下。

            本              标

十二经脉

      部 位       相关腧穴   部位        相应腧穴

 足太阳  跟以上5寸中    跗阳   两络命门(目)  睛明

 足少阳  窍阴之间      足窍阴   窗笼(耳)之前   听会

 足少阴  内踝下上3寸中   交信、复溜背俞与舌下两脉   肾俞、廉泉

 足阳明  厉兑        厉兑    颊下、挟颃颡    人迎

 足厥阴  行间上5寸所    中封   背俞       肝俞

 足太阴  中封前上4寸中   三阴交  背俞与舌本     脾俞、廉泉

 手太阳  外踝之后      养老    命门(目)之上1寸 攒竹

 手少阳  小指次指之间上2寸 中渚   目后上角、目外眦 丝竹空

 手阳明  肘骨中上至别阳   曲池    颜下合钳上     迎香

 手太阴  寸口之中      太渊    腋内动脉      中府

 手少阴  锐骨之端      神门    背俞        心俞

 手厥阴  掌后两筋之间2寸  内关   腋下3寸      天池

(二)根结

“ 根结”指经气的所起与所归,反映出经气上下两极间的关系。“根”指根本、开始,即四肢末端的井穴;“结”指结聚、归结,即头、胸、腹部。元·窦汉卿在《标幽赋》中指出“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意为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以头、胸、腹三部为“结”。《灵枢·根结》记载了三阴三阳的根与结。

 经脉   根(井穴)   结

 太阳   至阴     命门(目)

 阳明   厉兑     颡大(钳耳) 头

 少阳   窍阴     窗笼(耳)

 太阴   隐白     太仓(胃)………腹

 少阴   涌泉     廉泉……………头颈

 厥阴   大敦     玉英、膻中………胸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根”有“本”意,“结”有标”意。“根”与“本”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与“标”部位在上,皆为经气所结、所聚之处,为经气之所归。但它们在具体内容上又有所区别,即“根之上有本”,“结之外有标”,说明 “标本”的范围较“根结”为广。“标本”理论强调经脉分布上下部位的相应关系,即经气的集中和扩散;而“根结”理论则强调经气两极间的联系,反映出“根” 与“结”之间经气流注较为集中。

标本根结的理论补充说明了经气的流注运行状况,即经气循行的多样性和弥散作用,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身的密切联系,说明四肢肘膝以下的特定穴治疗远离腧穴部位的脏腑及头面五官疾病,头身部穴位治疗四肢疾病有其生理基础,为临床治疗“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气街

“气街”是经气聚集通行的共同通路。《灵枢·卫气》记载:“请言气街: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灵枢·动输》又指出:“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说明了头、胸、腹、胫部有经脉之气聚集循行的通路。

《灵枢·卫气》对气街有较详细记载:“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由此可见,气街具有横向为主、上下分部、紧邻脏腑、前后相连的特点,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是其核心内容。气街理论主要阐述人体头、胸、腹部前后联系的径路问题。临床常用的俞募配穴、前后配穴以及偶刺法等,均以气街理论为立法依据。

(四)四海

“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海”是江河之水归聚之处。经络学说认为十二经脉内流行的气血像大地上的水流一样,如百川归海,故《灵枢·海论》指出:“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的部位类似,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各部之间相互联系。

四海主持全身的气血、津液,其中脑部髓海为元神之府,是神气的本源,脏腑经络活动的主宰;胸部为气海,宗气所聚之处,贯心脉而行呼吸;胃为水谷之海,是营气、卫气的化源之地,即气血化生之外,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起于胞宫,伴足少阴经上行,为十二经之根本,三焦原气之所出,乃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又称血海。

四海理论进一步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四海病变,主要分为有余、不足两大类,临床上可据此辨证施治。
 楼主| 发表于 2009/4/22 22: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闲话刺血
作者:杏李园主人
    近观余健楚先生《刺血療法獨步全球》一文,获益匪浅。同时勾起了我对这几年应用此法的回忆。粗略整理了一下,请余兄及各位同道指正。
    刺血疗法,乃针灸疗法的一种。由于比较繁琐,相对而言好像还比较“脏”,所以大医院的针灸科较少使用。但因为疗效突出,故在基层医院和民间能历久不衰,如著名的刺四缝治疗小儿疳积,简便易行又疗效确切。我临床也经常使用,特别是一些急重症,更能应急,显我中医威力。
一.源流
    刺血疗法,古称刺络,俗称放血。远古石器时代的“砭石”疗法即本法之雏形。《内经》中保留记载了大量关于本法的描述,如“血实宜决”、“血有余,则泻其盛经出其血”、“视其血络,刺出其血,无令恶血得入于经,以成其疾”,对刺血疗法的原则、机理、适应范围、针具、针法、注意事项等作了最早最系统的记载。其后历代医家代有发挥,如皇甫谧、陈自明、杨继洲、王士雄、叶天士等均有心得,尤以张子和更具独创,超越古人。
二.文献
    建国以后,对刺血疗法逐渐重视。《中医杂志》1989年6期刊登了湖北谭德福先生的综述文章《三十年来刺血疗法概况》,全面总结了建国后30余年刺血疗法的应用、发展、成就,并初步探讨了本法的原理。《北方医话》刘之谦的《刺血小议》、《黄河医话》张殿民的《放血可治急病大病》都是介绍刺血疗法的文章,短小精悍、言之有物,颇值得一读。近几年关于本法的专著陆续问世,如《中国实用刺血疗法》、《中国民间刺血术》、《刺血疗法》、《刺血医镜》等,均有一定参考价值。贺普仁先生《针具针法》《针灸三通法临床应用》也有相关记载,可供参考。近年来杨维杰整理的《董氏奇穴针灸学》所记载之法不同于大陆流传之法而确有奇效,是研究刺血疗法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书。
三.针具
    常用针具有三棱针(有大小之分)、梅花针等专业针具,若紧急时凡尖刺之物皆可用。我就用过缝衣针、钉子等物,因情况紧急,为争取抢救时间,顾不得拘于小节了。
    但现在医患关系紧张,除非万不得已,还是谨慎为妙。
四.我治疗的病种举例
1. 痹症
    如肩周炎。常在肩三针、天宗穴处用大三棱针刺血,然后拔火罐。每次出血量达半罐左右。疼痛多立即大减,有粘连者活动度也可增加,辅之推拿效果更佳。
    如软组织损伤,治疗同上,出血量不必那么多。绍奇先生介绍年轻时踝关节扭伤,一草医先拔一火罐,再以粗针刺出血,复拔一罐,最后敷以膏药,即时可行。这个方法的先后顺序含有至理,不可轻视。
    如膝关节(骨质增生、风湿)疼痛。我多用梅花针在委中穴附近刺血拔火罐,重复拔两次,不控制出血量,任其自止,效佳。近日陈国忠老友教我在前面痛处用三棱针刺血拔火罐,也有显效。
    如腰间盘脱出。在病变局部用三棱针散刺拔火罐,有一定效果,但我的经验不如前几种明显。
2.皮肤病(湿疹、荨麻疹等以痒为主者)
    取后背五俞穴刺血拔罐。此法我应用近十年,历验多多,不论时间长短,均可收效,若辅以应证汤剂更佳。也可加刺大小骨空、血海、耳尖等,皆刺出血,不按压,任其自止。
3.头晕、头痛(包括高血压但不局限)
    多以耳尖、太阳为主穴。某年一老妪陪他人来诊病,突发高血压,昏扑,血灌瞳仁,我就势用三棱针次耳尖、太阳、十宣、十二井,老妪随即清醒。此例真是来的急、去得快,满屋患者短短一二分钟内经历了由惊到喜,我在暗自庆幸之余也连呼“侥幸、侥幸”,若非针灸,何法效果有如此之快、应用有如此之便?
    我一朋友在外地工作,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神经性头痛。我教其指尖刺血法,并送小三棱针一枚,每次发作,自行刺血,皆可明显缓解。
    顽固性头痛者,可用师怀堂先生研制的锋钩针钩刺出血,常规取穴即可。我处很多患者均知我有个“钩子”,很愿意接受此法。 个人意见,锋钩针与朱汉章先生的小针刀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可以互补。
4.面瘫。
    取患侧口腔粘膜,划刺、点刺均可,定以出血为度,不出血效不佳。针具我习用师怀堂的鑱针,比较方便,三棱针亦可。
5.蛇盘疮(带状疱疹)。
    在局部围刺出血。友人介绍,他处一农民,专为人治疗此病有特效,友人窥其法,乃用菜刀划破疱疹出血。我们受此启发,改用应手针具,同样有效。其用菜刀,可能因为没有针具,也可能是一种保密措施。
6.急性咽喉肿痛。
    十宣、十二井皆可用。《黄河医话》唐学正介绍内蒙古一食堂服务员李禄刺喉痹法,颇值师法。
7.崩漏。
    部分患者取十宣、十二井刺血,崩漏可立即明显减轻。但病例不多,其机理、适应症均未总结出规律。
9.中风。
    不论急慢期皆宜用此法,也不必区分虚证、实证。个人体会,刺血疗法并非单纯的活血化瘀之意,有些“通中寓补、寓补于通”的意思,不过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研究 .
10.番气。
    民间“挑番气”之法,也不过是在肛门处挑刺出血以止痛之法,我曾亲眼见过。记得求学时,内蒙古锡林郭勒的一位同学腹痛如绞,他的一个老乡用此法立效。当时众同学大多不知何意。工作以来,又听许多老乡介绍,加以留心,遂发现不一定非要在肛门处挑刺,在手指背面同样有效,机理有待研究。
五.结语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刺血疗法并非我国独有,最近读了一篇文章(失记出处及篇名),介绍了国外很早以前就有了类似的疗法,并且滥用,形成流弊。这在我们今天大力挖掘刺血疗法的经验时,也是必须引起警示和注意的。
    又:近日琐事缠身、心绪难安,加之水平有限,文中谬误之处还请健楚兄及各位同道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09/4/23 01: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报:老妈反映上半身很痒


今天老妈肚子完全不疼,她逐渐开始对拔罐有信心了,我很开心。毕竟这个方法不用吃药,又真的有效果。

今天卸罐后老妈说浑身痒是不是返病现象,我依稀记得前面的贴中有提过身体重新活络开始生新东西就会痒。呵呵,我也不知道老妈是不是这个状况,就这么对她说了,老妈很开心的样子。

只要老妈坚定了,我就会尽快买新罐,准备加罐了,不知道可不可以??
 楼主| 发表于 2009/4/23 12: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kld 于 2009/4/23 00:16 发表
汇报:老妈反映上半身很痒


今天老妈肚子完全不疼,她逐渐开始对拔罐有信心了,我很开心。毕竟这个方法不用吃药,又真的有效果。

今天卸罐后老妈说浑身痒是不是返病现象,我依稀记得前面的贴中有提过身体 ...



听到大妈病情逐渐恢复,我感到很高兴,治病是一个过程,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治病还是一个疗心的过程,有效果就有信心了。继续在小腹拔罐,后背拔罐、足三里,需要再巩固一段时间;身体比较痒,是向外排风邪,是排病反应,可以加一下风市穴;结合一下活血通络液可以减轻和避免排病反应。目前先不要加罐,过一段时间再加罐吧。健康的欠账就是疾病的积累,向健康投资,有健康就有幸福!我的健康我做主!

[ 本帖最后由 xiaoyaoking 于 2009/4/23 11:4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4/24 14: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拔罐太痛苦


几天来,我恢复了拔罐,在原地方大椎,加了肩井,结果惨不忍睹,每次大约有50克的血,还有血囊,泡太多了,老婆根本不敢看,还是儿子帮我刺泡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出水。我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过程太长了。
注意增加营养,可以喝些红糖水,身体的湿气和淤血特别厉害,治病是一个过程,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治病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疗心的过程。你的健康欠账太多,需要坚持,可以配合活血通络液,减轻或避免排病反应,增加治病效果;缩短治疗周期。
 楼主| 发表于 2009/4/25 12: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脸红心脑血管报警 中药拔罐治疾病

冰雪 (250885323)2009-04-17 22:08:28  身材也不好,头发又乱又白,
冰雪 (250885323)2009-04-17 22:13:23
我刮痧大肠经的时候脸色会变红的
身体的血液循环失衡,血液有回流现象,说明经络不通,你本身还有白发。
脸红未必健康
很多情况下,人们爱用“红光满面”来形容人的身体健康,实际上这是一个认识误区。脸红不一定好,这是血液循环失衡的标志。《黄帝内经》形容健康脸红的面色叫“白绢里裹朱砂”,可谓是“白里透红”。如果红色直接透出来,就叫“浮光外露”,是病态反应,是血液循环失衡的标志,是脑部供血和回流失衡,把脸憋红了。如果面色黯红,甚至酱红色,说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严重失衡,要警惕心脑血管梗塞、出血等病症发生。
脸呈红色或酱色的人,多半有头脑发胀或木,或有心慌,浑身无力或体乏症状,通过调理心肝肾,面色渐渐出现“白绢裹朱砂”的面色,不适症状也随之消失,心脑血管疾病的阴影也不存在。
使用中药拔罐在后背拔罐、肝胆区拔罐、内关,脖子后面拔罐调理身体;百会穴按摩左右81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6 10: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