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雪山来客

【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0 00: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看郝万山老师的讲课有点头晕,看了这篇文章感觉似乎容易多了。
发表于 2011/5/30 08:4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老师,还有1个问题,是小孩或者婴儿感冒发烧怎么办?伤寒论中的药还可以用吗?我在山药论坛上看到彭子益说小孩不耐受姜和麻黄、薄荷等药的。
发表于 2011/5/31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发表于 2011/6/28 15: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看到尾,对楼主佩服之情犹如滔滔江水。。。关于小儿咳嗽那段受益最多。决定买本伤寒论作为速查手册,实践实践。。
发表于 2011/6/30 11: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一个新手,初涉中医,幸得看这一贴,很佩服作者,但是请问,伤寒里要掌握的十个方,具体是哪十个呢。知道的朋友也请提出一下,多谢
发表于 2011/7/4 15:0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知道这十个方子是什么,自己先总结6个吧
发表于 2011/7/4 15: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小柴胡汤
组成:柴胡9克、黄芩9克、制半夏6克、炙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3枚、党参6克
  小柴胡汤功能和用法:和解表里,扶正祛邪。水煎服。
  小柴胡汤主治:用于少阳证之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呕恶、口苦咽干、耳聋目弦、舌苔薄白、脉弦而数者。
  小柴胡汤方解:邪在表者宜汗,在里者宜下,而少阳病是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故既不可汗,又不可下,只能用柴胡透达少阳半衰之邪,黄芩泄半里之热。二药配伍以解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等症。配半夏、生姜和胃降逆以止呕;配党参、甘草、大枣益气扶正祛邪,同时姜、枣相配,可以调和营卫。
  小柴胡汤临床应用:
  1.本方善治邪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的病证。若见心中烦闷而无呕吐者,可去半夏、党参、加瓜萎;若口渴者,可去法半夏加天花粉。
  2.可治疟疾,去甘草加草果等。
  3.清泄肝胆湿热,如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胆囊炎等病。本方可去参、姜、草、加茵陈、龙胆草、川楝子、栀子等。
  4.本方可用于妇女经期前后外感、肾盂肾炎、胸膜炎、症见寒热往来者,均可斟酌使用。

二.小青龙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9克、干姜9克、细辛3克、五味子6克、白芍9克、半夏12克、甘草6克。
  小青龙汤功能及用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水煎,分二次服。
  小青龙汤主治:外感风寒,内停水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痰多色白清稀、甚则喘息不得卧或肢面浮肿、口不渴、苔薄白而润、脉浮紧。
  小青龙汤方解:本方为解表涤饮方剂。内有水饮者,一旦感受外寒,每致表寒引动内饮,水寒射肺则咳痰清稀,喘息胸满,甚则喘息不得平卧,当内饮外邪得解,里饮得化。
  方中麻黄发汗解表、宣肺行水为主药。桂枝助麻黄解表,又能温化阳气,助麻黄行水为辅药。芍药配桂枝以调和营卫。干姜、细辛温脾肺之寒,使脾散精,上归于肺,肺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故水液能在体内正常运行,以杜其生痰之源;半夏燥温化痰,治已成之水饮;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肺气耗散太过之弊,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合诸药,以缓和麻、桂、姜辛温刚烈之性。诸药合用,共凑解表涤痰、止咳平喘之功。
  小青龙汤临床运用:
  1.本方为温化痰饮、宣肺平喘之代表方剂。凡咳嗽、痰白清稀有泡沫、口不渴、舌苔白润者,无论有无恶寒发热,有汗无汗均可加减运用。如恶寒无汗者,重用麻黄;恶风自汗者,重用桂芍,或加姜枣以调和营卫;外寒已解而咳嗽未除者,去麻桂,改用蜜炙麻黄,加杏仁以加强宣肺平喘之功;若痰多清稀、咳喘不得平卧者,重用细辛、半夏、干姜以温化降逆寒痰。
  2.本方加石膏,名小青龙加石膏汤(《金匮要略》)。用于本方证兼有热象者。
  3.本方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有一定疗效。
  小青龙汤注意事项:干姜、细辛、半夏、五味子为治咳喘痰饮之要药。若肺寒停饮偏重,五味子用量宜少于干姜、细辛;若寒饮之咳肺虚者,则五味子用量宜酌加大。

三.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
  功效及用法:调补脾胃、益气升阳。水煎服。
  主治:脾胃气虚及气陷。症见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舌嫩色淡、脉虚或身热有汗、渴喜热饮、或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证。
  方解:本方主要用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党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辅药;脾胃为气血营卫生化之源;脾虚易致气滞,故用陈皮理气化滞;升麻、柴胡协同芪、参升阳陷;气虚则血虚,故用当归补血和营,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共凑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强健脾胃之功。
  临床应用: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外感发热不退,身倦多汗等症,可用本方治疗。
  2.本方亦可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胃下垂、肾下垂、眼睑下垂等证。若加入积壳或积实可使内脏平滑肌收缩有力,肌张力增强,效果更好。
  3.凡一般慢性疾病,症见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少气懒言,自汗体倦,动则气促,舌淡脉虚等,亦可加减使用。

四.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9克、茯神10克、黄芪12克、龙眼肉10克、酸枣仁10克、党参12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远志10克、木香10克。
  功效及用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加生姜6克大枣3枚水煎服。
  主治: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健忘、失眠、食少体倦、面色萎黄、舌色淡白、脉弱。
  2.脾虚不摄所致的月经不调,崩漏带下,以及皮下出血等证。
  方解:方中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胃强健、则气血自出、气能统血为主药;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为辅药;龙眼肉,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均为佐药;生姜、大枣调和营卫,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凑益气健脾、补血养心之效。
  临床应用:
  1.用于心脾两虚的心悸、失眠;对于脾虚血少的血证,可加入阿胶、首乌、鹿角霜等补血、止血药同用。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经再生,淋沥不断,以及月经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等心脾两虚见症,可用本方治疗。
        3.可用于久病体虚遗精、盗汗、自汗、脏躁等证。
       
五.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来源】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分类及功能】 解表剂-辛温解表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组成】 麻黄(9克) 桂枝(6克) 杏仁(6克) 甘草(3克)  
【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辨证要点】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脉浮紧。  
【用法】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现代用法:水煎服,温覆取微汗)。
禁忌:本方为辛温发汗之峻剂,故《伤寒论》对“疮家”、“淋家”、“衄家”、“亡血家”,以及外感表虚自汗、血虚而脉兼“尺中迟”、误下而见“身重心悸”等,虽有表寒证,亦皆禁用。麻黄汤药味虽少,但发汗力强,不可过服,否则,汗出过多必伤人正气。正如柯琴指出:“此乃纯阳之剂,过于发散,如单刀直入之将,投之恰当,一战成功。不当则不戢而召祸。故用之发表,可一而不可再。”(《伤寒来苏集·伤寒附翼》卷上)
       
六.桂枝汤《伤寒论》  【分类】 解表剂-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组成】 桂枝(去皮)(9克) 芍药(9克) 生姜(9克) 大枣(切)(3枚) 甘草(6克)  【想象】要支走蒋干;芍药 桂枝 大枣 生姜 甘草。药枝枣姜甘(方剂速记法)  【主治】 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本方不单可用于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对病后、产后、体弱而致营卫不和。证见时发热自汗出,兼有微恶风寒等,都可酌情使用。(本方常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及病后的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qian)麻疹等属营卫不和者。)  【用法】 水煎服。本方服法也极为讲究,首先是药煎成取汁,“适寒温”服,“服已须臾,啜热稀粥”,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不但易为酿汗,更可使外邪速去而不致复感。同时“稳覆令一时许,”即是避风助汗之意。待其“遍身zhezhe,微似有汗者,”是肺胃之气已合,津液得通,营卫和谐,腠理复固,所以说“益佳”。至于服后汗出病瘥,停后服;不效,再服,“乃服至二、三剂”;以及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尤其是“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是服解表剂后应该注意的通则。  【禁忌】 表实无汗,或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以及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痛脉数时,皆不宜使用。(凡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禁用。服药期间禁食生冷、粘腻、酒肉、臭恶等物。)
发表于 2011/7/8 10:5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康平傷寒論pdf--繁體橫排版.PDF (387.22 KB, 下载次数: 185)
雪山老師推薦的初學者看的《康平本傷寒論》,我自己又重新做了一個繁體橫排的版本,在排版上自己覺得比論壇那個WORD版本要清楚一點,容易看一點。有需要的同學可以自己下載啊。。。然後幫忙看看有沒有錯誤的地方,謝謝。。。
发表于 2011/7/10 16: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表虚多汗者,应用桂枝汤加附子固表。
发表于 2011/7/28 10: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老师的方子非常厉害啊。。。

我女儿7岁,暑假开始就和小朋友一起报名游泳班,10天的课程,每天下午2.30在小区的室内游泳池里跟着教练学蛙泳。结果。。。第9天的时候,终于扛不住了,从游泳池起来就说好冷。。。然后回家就开始了,鼻塞,眼看鼻炎的老毛病又要犯了。。。她爸爸晚上的时候赶紧给脚心涌泉穴贴上自己打粉的丁桂儿脐贴(肉桂+丁香打粉),贴了2晚,似乎效果不明显。。。而且开始干咳。。。不停的干咳。。。咳了一整天(我这个孩子一感冒咳嗽就是干咳,不停的干咳,小时候咳的吐。。。整晚上不停的干咳,没办法睡觉,)

我想惨了,又来了。自己去抓了雪山老师的驱寒散+生地熟地等5味,傍晚的时候喝的,很快不咳了,睡觉的时候又有点,睡到半夜2、3点又狂咳了一通,她爸爸赶紧把药又煮了一碗,给她喝了,OK了,睡到早上9点。
第2天又是这样,半夜1、2点咳,如法炮制,OK,睡的很香。
第3天,巩固了一次,喝了一次药。ok了

而且,这次过后,非常神奇的是,她从小睡觉超级不好的毛病,终于解决啦。。。从生下来开始这个孩子睡觉让人特别头痛,别的孩子睡觉打雷都打不醒,我这个轻轻一点声音就醒了,睡的特别浅,时间特别短。6岁多了,晚上不管几点睡,哪怕10点11点睡,早上6点多就醒了,虽然明显没有睡够,但是人家不睡了。。。
这次意外滴收获是,现在每天晚上能睡10个多小时,早上她弟弟不吵醒她,能睡11个小时。我和她爸爸开心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16: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