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雪山来客

【原创】《伤寒玩家攻关秘籍手册》·雪山来客学习伤寒论的体会与临床经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8: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素问·脉解篇第四十九》摘录

少阴所谓腰痛者,少阴者,肾也,十月万物阳气皆伤,故腰痛也。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依从,故呕咳上气喘也。所谓色色不能久立久坐,起则目(目巟)(目巟)无所见者,万物阴阳不定未有主也,秋气始至,微霜始下,而方杀万物,阴阳内夺,故目(目巟)(目巟)无所见也。所谓少气善怒者,阳气不治,阳气不治,则阳气不得出,肝气当治而未得,故善怒,善怒者,名曰煎厥。所谓恐如人将捕之者,秋气万物未有毕去,阴气少,阳气入,阴阳相薄,故恐也。所谓恶闻食臭者,胃无气,故恶闻食臭也。所谓面黑如地色者,秋气内夺,故变于色也。所谓咳则有血者,阳脉伤也,阳气未盛于上而脉满,满则咳,故血见于鼻也。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9/15 14:4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8: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摘录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火芮),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瘖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慄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疿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8: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摘录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藏者,以知其比类也。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府,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熟,五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藏也。若言三藏俱行,不在法也。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4: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谈“少阴、太阴并证”

武某,男,四十来岁,银川人,高原修行者,是我好友之一。其父是当地体委主任,从小就带着他长跑。其特点,就是一年到头常年大量流清鼻涕。其居舍内,常年准备许多卷餐巾纸,每过3-5分钟就要擦鼻涕一次。他要是到我家做客,除了清茶一杯外,还得准备好了餐巾纸一卷伺候,不一会儿,餐巾纸就被他频频地送进了废纸篓。而并无其它明显不适。但是仗着年轻,体质还可以,从来不相信吃药治病。

    他说他们北方人几乎人人都有的“老鼻炎”,我说你这不是鼻炎,是以前的寒气在作怪。要知道你是以前所受的风寒没有祛除,潜伏于少阴、太阴经所致。遂与寒咳丸若干枚,并与白芷、辛夷泡水冲服,作为引经药。服用不到十丸,明显好转,鼻涕量明显减少。他这个风寒,是从小长跑出汗受凉所致,不易祛除干净,最好是服用汤剂,但当时不具备条件,只能服用丸药改善症状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9/17 20:36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4: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学心悟》如是说

《医学心悟·二卷·加味香苏散》条中云:“一切用药,必须相天时,审地利,观风气,看体质,辨经络,问旧疾,的确对症方为良剂。”

又有云者:“古方今用,需经大器铸造。”

很希望民间的“草头王”中医里面,能出几个重铸古方之大器!拯救中医,拯救百姓,拯救民族於一旦!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4: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成方便读》(清·张秉成)颇受启发

读《成方便读》(清·张秉成)颇受启发

犀角地黄汤:鲜地黄一两五钱 白芍一两 丹皮 犀角各二钱五分

其方解云:“治时邪瘟疫,胃火热盛,吐血衄血,漱血便血……及阳毒法斑等。夫为邪迫血妄行一证,不特吐与衄之当分,即吐与咳亦宜细辨。咽与喉两管,各自不同。喉在前而咽在后,喉通肺而咽通胃,故吐血出于胃,咳血出于肺。衄血出于经,所谓衄者,因经中之血走而不守,随气而行,火气急迫,故随经直犯清道,上脑而出于鼻也。

其存胃中者,为守营之血,守而不走,或胃虚不能摄血,或为火逼,故呕吐从咽中出也。

其从肺窍而出于喉者,亦因火载血上,故为咳为嗽也。是以吐血之热在腑,咳血之热在脏,衄血之热在经,三者各不相同,其为火逼则一也。”

试问诸位看官:
①感冒之后的清鼻涕,是在经、在腑,抑或是在脏?
②所咳出的痰,是在经、在腑,抑或是在脏?

《成方便读》中类似的名句比比皆是,咱们一起慢慢地品味吧!
法贵精专。古人习医,往往下“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最后将“剑”留与后世,以待有缘。
当今之世,举国全民性的犬马声色、物欲横流,“不死也疯狂”,人心已经浮躁到了极点,对于疯狂一族,可能还是“吊针伺候”最为般配!
        
鸳鸯绣出凭君看,欲将金针度与人!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9/18 02:4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09: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烧退了、炎消了”之后——再谈少阴证

在五六十年代有一句治疗伤寒的至理名言说:“头痛感冒,阿司匹林一包”。
至于带有嗓子发炎的那种,例如扁桃体发炎严重的,往往就得吊针伺候青霉素之类。
不需要上医学院深造,一个最普通的患者,也能全然掌握西医的全盘套路。

很快,烧退了,炎消了,嗓子不痛了。全民族上下一致所达成的共识是,阿斯匹灵灵光,吊针伺候灵光!
烧是否能退下,炎症是否消除,就成了治疗伤寒热病的“硬指标”!
中药退烧不灵,消炎也不灵。这就是将中医打入冷宫的重要罪名。

就在那全民抗击SARS的惊心动魄的日子里,在钟院士的病房里,一天天地给患者吊肾上腺素(激素的一种),当吊到了六七天时,终于患者的高烧退下了。于是,不但患者、患者的家属、主治医生,乃至全国的观众,全部都长长地松下了一口气。退烧,就意味着胜利!

按照“退烧,消炎”的思路治疗,的确,烧可以退下,炎症同样也可以消灭。
但是,对不起,真正的凶手,那个潜入的风寒,或者是风热、或者是温病却悄悄地潜伏了下来(绝大多数是寒气,因为成为潜伏状,故称其为“阴寒”)。

随着一次次的受寒感冒,之后反复沿袭退烧消炎的治疗套路,“烧退了、炎消了”,但是对不起,阴寒这个真正的元凶却得以偷偷地潜伏了下来。累次反复,累次叠加。终于会有一天,这个“地雷”就爆炸啦!(请参考本帖一楼关于胡某疑似肺癌的实例。)

而且,很有意思的是,当你生命的根本——阳气被一次次的阴寒打压摧垮之后,居然也能在感冒之后永不发烧永不发炎。获得了西医治疗理念的最高成就!不发烧不发炎的目的就一劳永逸的达到了。患者是否就此获得了永远的“健康”?

按照中医的概念,阳证往往来势汹汹,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至于那个少阴证嘛,尤其是累次叠加之后,变得变证叠出,缠绵难愈,阴险异常。

西医是否再次祭起他们的绝招,“放疗、化疗”呢?患者于是被再次“套牢”。
就这样,非常不幸地,患者就自甘情愿地充当了西医“赚钱机器”上面一个小小的小齿轮,坏了没关系,后备军多得是,足足有好几个亿!

张绪通博士说,西医治病,“病好了,人死了”。
要我来说啊,死了的还算是幸福,就让你生不如死,好好地“享受”、“品味”一下,什么叫做“人间地狱”!

玩家伤寒记得曾在本网站看到过一位大腕说过,现在的伤寒主要体现在“少阴”,颇感所见略同,但好像没见着怎么往下说。
此话题只不过算是“仰圣者之残唾”,借题发挥一下,给末法时期的善良、无知、不设防的苦难众生,敲一记警钟而已吧!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9/17 09:3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9/16 11: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品茶去”——赵州录

赵州和尚(778-897)问两位刚到的僧人:“你以前到禅院来过吗?”一僧答:“没有。”赵州吩咐:“品茶去。”

又问另一僧:“你以前来过吗?”“来过。”赵州又说:“品茶去。”

院主(院内总务长)问:“师长,对没有来过的人,请他们品茶去倒也可以;可是为什么叫来过了的人也去品茶?”赵州和尚喊道:“院主!”院主马上应诺道:“在!”赵州和尚接着说:“品茶去!”

无论是对新入院的僧客,还是已经来过院内的僧客,赵州一样都请他们品茶。可以说,要是谁能无心地领受这一杯茶,他的禅就算是参得差不多了。

一部《伤寒论》,上下两千年,慢慢地参悟吧!
发表于 2009/9/17 19: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迷伤寒转,心悟玩伤寒;
      78:22原理,宇宙之法则;
      老雪在授渔,晚生来献丑;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21: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中谈伤寒——《伤寒论·卷二·伤寒例第三》——关于伤寒的警句!

伤寒论中谈伤寒——《伤寒论·卷二·伤寒例第三》——关于伤寒的警句!

仲景翁曰: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乃名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成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小人触冒,必婴暴疹。须知毒烈之气,留在何经,而发何病,详而取之……伤寒之病,逐日浅深,以斯方治。

今世人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对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医。医人又不依次第而治之,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无不效也……

凡伤于寒,则为热病,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玩家伤寒按:当今“两感于寒”可能太不够了吧!先是感于天地之气中的寒,次而吊针伺候又进寒,再次而庸医以寒凉消炎伺候复进寒!患者已经被伺候得命如悬丝!)

凡人有疾,不时即治,隐忍冀差,以成痼疾。小儿女子,益以滋甚!

时气不和,便当早言,寻其邪由,及在腠理,以时治之,罕有不愈者。

凡做汤药,不可避晨夜,觉病须臾,即宜便治,不等早晚,则易愈矣!

若做差迟,病即传变,虽欲除治,必难为力。服药不如方法,纵意违师,不须治之!


几度差迟几度寒,玩家伤寒长叹!说不完的伤寒坏证,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09/9/18 03:0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0 14: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