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873|回复: 9

经方用药:己椒歷黃丸 (转倪医师处方一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7 01: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病患现年:32岁.1年前因为颈部疼,和小腹微胀.6个月前找一中医扎针,并吃5 副中药后,右腹胀疼.右腹摸到一根硬硬的肠状物,使劲按有水声.大便不下,有时4-5 天,但也未见干燥,臭,排不尽.如早起每天空腹喝果汁,大便每天每次细软少量无力,排不尽. 右腰酸疼.从右侧肋骨下到右侧嗓子稍疼.又另找中医,认为她肝肾不好.吃过的药包括:润肠丸,资生丸,逍遥丸,归脾丸,妇科养容丸.没有起色. 我见她面色腊黄,有黑眼圈,有眼袋,以前不是这样.真希望您能为她指点迷津.
症状:
睡眠一般,有时晚上2点醒后很难入睡.有时做梦.
有饥饿感,有时吃下东西肚子里咕咕叫.
大便不下,有时硬,发青,臭.如果喝果汁多,则稀,黄,总有便意.
小便次数多.白天平均一个小时一次,夜尿2-3次.
每天喝很多温水,冷水喝下胃不舒服.口较渴,嘴唇发干.
怕冷,手脚冰冷,甚至在夏天也是如此.
无汗,夏天不开空调也很少出汗
总是疲惫不堪.
没有性需要.
痛经.经期时有30多天,时有40多天,经血有肝样血块.两次月经间时有少量流血.白带基本无. 想要小孩,一直未有结果.
身高1.56米,体重100斤


各位看看,你会开什么药方??



倪医师答复:
這就是己椒歷黃丸症,藥最好是丸劑,服用時用3克芒硝沖入水中溶化後,用此水來吞服30顆丸藥

如果買不到這丸劑 ,就用此方,買一付就好.如果未盡出,再去買一付

防己 10克.蜀椒10克,葶歷子10克,大黃10克, 用六碗水煮成二碗
服用前,將芒硝3克沖入湯藥中,芒硝不可以煮, 直接用生的.

  一碗後必然大下,此湯雖峻,但是此時卻是對症,只要對症,對病人來說就是補藥,不用擔心瀉下太多
  第一碗服後如按腹部仍有痛,就三小時後再喝第二碗,同樣加入芒硝,
   
  妳如果不聽我的話去服,請不要再問我,我沒時間回答為什麼..

倪醫師 字


己椒藶黃丸(右腹脹,腸間有水氣,大便不出)

     此方出於金匱 , 主要症候是"腸間有水氣", 也許由於過於簡短的陳述 , 使得很多中醫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 而實際上卻是非常好用的處方 , 我常常使用此方其治病效非常神速 .

     中醫對於便秘有分許多種不同的處方 , 此方是用在大便阻塞在升結腸及橫結腸的交會點 , 也就是說在肝臟的正下方 , 其阻塞發生時 , 病人會顯現出腹脹滿 , 排氣多 , 口燥渴 , 腸鳴不斷 , 甚至於小便不出 , 身發黃 , 無胃口等肝病症狀 , 時常會誤導醫師診斷 .

      我查症狀時必先用手按右腹 , 病人每有拒按的現象 , 而且伴隨腸鳴水聲 , 此藥必須配合芒硝湯合服 , 才會有效 , 病人服後會排出如片狀的大便 , 而且有大量水一起排出 , 當濁糞一出 , 脹氣退 , 水腫消 , 黃疸退 , 小便出 , 病人體力就會恢復過來 .

        很多中醫不識此症 , 又不敢用芒硝 , 試問又如何能治好此病呢?  此症又是很常見的 , 中醫之所以讓人詬病 , 就是庸醫太多 , 如果你能找到很優秀的中醫 , 其治病效果是立竿見影的 .  光是此45號 , 如此簡單的處方就有超過95%以上的中醫不知道如何使用它 ,中醫處境如此 , 實在堪虞 .

        處方內容 : 椒目 , 葶櫪 ,.......................

        禁         忌 : 須經醫師處方 . 原方出自金匱要略.

       副作用 : 無 .    不對症使用 , 只有下利較多 . 一停止服用 , 利就自止 .

[ Last edited by michealzxj on 2006/2/7 at 14:39 ]
发表于 2006/2/7 12: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标题「火神 Vs 经方??」,请问是什麽意思?

是认为火神派的就不用经方吗?
是认为用经方的就不是火神吗?

是认为火神派就不会用下法吗?
是认为用下法就不是火神派吗?

是认为这里的医生都是火神派的吗?
是认为民间中医是和汉唐中医是对立的吗?
发表于 2006/2/7 13: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目不是太好,但此病案到值得玩味.
不知用理中汤合真武汤是否取效!
发表于 2006/2/7 13:33:51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神派似乎也师承仲景

这两天做校对,看了看序言:
郑钦安原叙
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阴阳化生五行,其中消长盈虚,发为疾病,万变万化,岂易窥测?诊候之际,犹多似是而非之处,辨察不明,鲜有不误人者也。余蜀南临邛人也,迁居于成都省城,学医于止唐刘太老夫子,指示《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立方立法之旨。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仲景立方垂法之美。所览医书七十馀种,每多各逞己见,亦未尝不讲仲景之法,然或言病而不道其病之所以然,或言方而不探其用方之所以妙,参差间出,使人入于其中而茫然。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以补修园先生之未逮。


火神派创始人序言句句不离仲景,应该也是经方家才对。所以说什么“火神 vs 经方”可能就不是很准确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4: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不敢不敢
只是觉得火神派可能有点偏药,中医应该不是只分阴阳,大用姜附桂这么简单
与其高谈郑火神,不如多提倡张医圣。
(无贬低的意思,况且本人自己也在服用四逆汤)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个处方,确实觉得大家可以探讨探讨:
火神可能会用附子,大黄 温下吧??
倪医生开的这个处方,全然没有姜附桂,可明明白白又出自金匮,我想没有人会怀疑他不会用附子,大黄之类的药吧

我只是觉得大家在分清楚阴阳这个大前提下,多探讨探讨仲景的用方比较妥当,打个比喻就好像:行路的方向对了,是不是存在捷径呢。张仲景干嘛立那么多处方?

标题可能有点突兀,我改改,没有对立的意思。。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月 at 2006/2/7 12:52:
这个标题「火神 Vs 经方??」,请问是什麽意思?

是认为火神派的就不用经方吗?
是认为用经方的就不是火神吗?

是认为火神派就不会用下法吗?
是认为用下法就不是火神派吗?

是认为这里的医生都是火神 ...

[ Last edited by michealzxj on 2006/2/7 at 14:47 ]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14: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嗯,我就怕出现喧宾夺主的局面,要知道一个大局面形成了,要再改可就困难了,就好像现在的腐败。。。


火神派创始人序言句句不离仲景,应该也是经方家才对。所以说什么“火神 vs 经方”可能就不是很准确了 [/quote]
发表于 2006/2/7 15: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michealzxj at 2006-2-7 14:38:
呵呵,不敢不敢
只是觉得火神派可能有点偏药,中医应该不是只分阴阳,大用姜附桂这么简单
与其高谈郑火神,不如多提倡张医圣。
(无贬低的意思,况且本人自己也在服用四逆汤)

我是无意中看到这个处方,确实 ...



这都是哪跟哪啊。

你还没弄明白火神派是怎么回事呢。
发表于 2006/2/7 18:54: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来只是一个单纯的倪医师医案,如果大家可以像以前大家讨论其他医案一样,就医案本身探讨,
各人的见地或许见仁见智,也是很单纯的,问题就出在这个标题上。

修改前,原来的标题:
「火神 Vs 经方??(转倪医师处方一则)」

我一看这个标题,就觉得后面的讨论可能要失去焦点了,
所以不得不在 2楼文请楼主表态,实在是不得已的,
因为楼主原来的标题事步对「火神」和「经方」的认识,
可能会有意无意的对后续讨论造成影响,
例如:有人可能自愿对号入座,有人不想被贴标签,
讨论起来就比较麻烦了。

个人很感谢楼主在 6楼文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也修改了标题,
至於后面的讨论,焦点会放在对楼主的回应,还是要把焦点放在倪医师的医案,
就要看后续的发文者想要厘清什麽问题了。

我倒是希望趁机学学什麽是「己椒歷黃丸证」。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2/7 at 19:18 ]
 楼主| 发表于 2006/2/7 22:5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接触中医没有多久,确实理解很肤浅

我也不防把我的愚见说说:

我理解中的火神对于阴证是用姜附桂等一路打到底的,只要辨正对了,服用阳药就没有问题,只要静待排病出现。当然阳证就服用阴药不错。

而我看过几个倪医师治疗重病的过程:可以说从头到尾处方一直在变,攻完了就补,再出现一些症状,又换处方,熟地,甘遂,大戟等等该用就用。。

我只希望众高手能够探讨这一点,我是糊里糊涂的。


Originally posted by wesleybb at 2006/2/7 15:00:



这都是哪跟哪啊。

你还没弄明白火神派是怎么回事呢。
发表于 2006/2/7 23: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此确属己椒歷黃丸症,然仲景用椒目而非蜀椒.
这里可以用蜀椒,但椒目不可少.不知那里出了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2 18:1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