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野医

又亲口尝了一种梨子的滋味-----遭遇中风(脑血管意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5 13: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2 不才 的帖子

我祖母一生食素信佛,我母亲在世时说过,炒荤菜的锅不刷做了饭我祖母吃了就吐,不过我看了信佛是没有坏处,最起码约束人向善向好,主要是看到家中行善几代没见到什么,我不是说要求什么回报,感觉不公平之事太多太多,不过我自己还是坚持自己得行事方法,不违背良心就得了。
发表于 2010/5/25 14: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世间病小结:病易医,心难医!救人先救心,良心没有了,病医好也是祸害。凡事随缘,与您有缘总逃不了,与您无缘跪下求不来。

[ 本帖最后由 慧光 于 2010/5/25 14:22 编辑 ]
发表于 2010/6/25 15:3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野医 于 2010/5/24 10:36 发表
本人向来重财轻命,五个月来花费银两已突破3000元,那医友卖药的刀子历来"杀熟"。本可以省一些的。

钱是身外之物,先生原来也看不破。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1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竟有人把中风作为一种幸运!http://www.56.com/u46/v_NDc4NTkwMTE.html
发表于 2010/8/17 10:3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这个视频感觉很有意思,不过这是外国人分析问题看问题。

我现在确实有体会真的想从这个行业要退出了,疾病确实传染,确实不能去乱动了,病气袭人根本看不到的,我目前用手套试试,不过感觉奥秘很深。
发表于 2010/8/17 21: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谎世界 于 2010/8/17 10:35 发表
看了这个视频感觉很有意思,不过这是外国人分析问题看问题。

我现在确实有体会真的想从这个行业要退出了,疾病确实传染,确实不能去乱动了,病气袭人根本看不到的,我目前用手套试试,不过感觉奥秘很深。



正气足,邪不可干.
发表于 2010/11/19 16:2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圣心源卷七
杂病解下
中风根原

中风者,土湿阳败,四肢失秉,而外感风邪者也。四肢,诸阳之本,营卫之所起止,而追其根原,实秉气于脾胃。脾土左旋,水升而化血,胃土右转,火降而化气。血藏于肝,气统于肺,而行于经络,则曰营卫,四肢之轻健而柔和者,营卫之滋荣,而即脾胃之灌注也。

阳亏土湿,中气不能四达,四肢经络,凝涩不运,卫气阻梗,则生麻木。麻木者,肺气之郁。肺主皮毛,卫气郁遏,不能煦濡皮毛,故皮肤枯槁而顽废也。诸筋者,司于肝而会于节,土湿木郁,风动血耗,筋脉结涩,故肢节枯硬。一日七情郁伤,八风感袭,闭其皮毛,而郁其经脏,经络之燥盛,则筋脉急挛,肢节拳缩,屈而不伸,痹而不仁也。脏腑之湿盛,则化生败浊,堵塞清道,神迷言拙,顽昧不灵也。人身之气,愈郁而愈盛,皮毛被感,孔窍不开,郁其筋节之燥,故成瘫痪,郁其心肺之湿,故作痴喑。

藏腑者,肢节之根本,肢节者,脏腑之枝叶,根本既拔,枝叶必瘁,非尽关风邪之为害也。风者,百病之长,变无常态,实以病家本气之不一,因人而变,而风未尝变。风无刻而不扬,人有时而病作,风同而人异也。此与外感风伤卫气之风,原无悬殊,粗工不解,谬分西北东南,真假是非之名,以误千古,良可伤也。

桂枝乌苓汤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甘草二钱  首乌三钱  茯苓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左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

黄芪苓姜汤
黄芪三钱  人参三钱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生姜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右半偏枯者。
中下寒,加干姜附子。病重者,黄芪生姜可用至一二两。

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水侮土,土败不能行气于四肢,一当七情内伤,八风外袭,则病中风。

肝藏血而左升,肺藏气而右降,气分偏虚,而病于右,血分偏虚,而病于左。随其所虚而病枯槁,故曰偏枯。左半偏枯,应病在足大指,足厥阴肝经行于足大指也。若手大指亦病拳曲,则是血中之气滞也。右半偏枯,应病在手大指,手太阴肺经行于手大指也。若足大指亦拳曲,则是气中之血枯也。究其左右偏枯,足大指无不病者,以足太阴脾行足大指,太阴脾土之湿,乃左右偏枯之原也。

土湿则肾水必寒,其中亦有湿郁而生热者,然热在上而不在下,热在肝胆而不在脾肾,而肝胆之燥热,究不及脾肾寒湿者之多,总宜温燥水土,以达肝木之郁。风袭于表,郁其肝木,木郁风生,耗伤津血,故病挛缩,木达风息,血复筋柔,则挛缩自伸。其血枯筋燥,未尝不宜阿胶、首乌之类,要当适可而止,过用则滋湿而败脾阳,不可不慎。

风家肢节拳缩,莫妙于熨法。右半偏枯者,用黄芪、茯苓、生姜、附子,左半偏枯者,用首乌、茯苓、桂枝、附子,研末布包,热慰病处关节,药气透彻,则寒湿消散,筋脉和柔,拳曲自松。药用布巾缚住,外以火炉温之,三四次后,气味稍减,另易新者。久而经络温畅,发出臭汗一身,气息非常,胶黏如饴,则肢体活软,屈伸如意矣。

其神迷不清者,胃土之逆也,其舌强不语者,脾土之陷也。以胃土上逆,浊气郁蒸,化生痰涎,心窍迷塞,故昏聩不知人事,脾土下陷,筋脉紧急,牵引舌本,短缩不舒,故蹇涩不能言语,此总由湿气之盛也。仲景《金匮》: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者,风邪外袭,郁其藏腑之气,非风邪之内入于藏腑也。一切羌独防驱风之法,皆庸工之妄作,切不可服!惟经脏病轻,但是鼻口偏斜,可以解表,用茯苓、桂枝、甘草、浮萍,略取微汗,偏斜即止。

其大便结燥,原于风动血耗,而风动之由,则因土湿而木郁,法宜阿胶、苁蓉,清风润燥,以滑大肠。结甚者,重用苁蓉,滋其枯槁。龟板、地黄、天冬之类,滋湿伐阳,慎不可用,中气一败,则大事去矣。庸工至用大黄,可恨之极!

其痰涎胶塞,迷惑不清者,用葶苈散下之,痰去则神清。

葶苈散
葶苈三钱  白芥子三钱  甘遂一钱
研细,每服五分。
宿痰即从便下。

想着这内容跟贴子主题有些相关,贴此凑凑热闹。
谨祝野医先生健康、平安、开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4 12:4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医 于 2010/12/24 12:44 编辑

至昨天,发生中风后已整整一年。又勉强活了一年。:" />其实医治中风,其结果很明朗,不是死,就是活。如没死,关键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不可逆的神经元损伤,以及中风后遗症的恢复。以后我将陆续写出恢复过程及恢复中的体会和心态。其最深的体会是恢复别指望医药和针灸按摩点穴什么的。
发表于 2010/12/24 17: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着先生分享这个吃了一年的‘大梨子’的滋味!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6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野医 于 2010/12/26 10:26 编辑

中风----脑血管意外,不论是出血性还是缺血性中风,其本质就是会程度不同的造成脑神经的不可逆转的损伤,也就是说一些运动神经元死亡了!而死亡了的东西是不会复活的,因而造成中风后遗症。因此,指望医药,针灸,点穴按摩(甚至无谎世界先生的神药)等方法来复活死亡了的神经元,是徒劳的!

那么怎样来最大程度的恢复原生理功能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1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