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杏园春晓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9: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1 cyzx 的帖子

不知这样判断是否正确?是否可辨为上热下寒夹虚证?请老师指导。

你的认识基本不差,说是上热下寒夹虚证也大约不错,但实际不止此,君药乌梅的作用要认真领会,领会到了,才能认识乌梅丸,并可以方测证认识厥阴病。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08: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园杂谈(四):揭示伤寒致病之迷
    中医谓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皆可致病,医书首推【伤寒论】,谓六淫伤人,皆为伤寒,故但知伤寒,则人身之病大体皆知也。伤寒以六经辩证,言外邪入体,一日一传(也有例外者),逐步传里,遍及六经,邪至何处,则何处至病。果如此乎?
    人中外邪,有说体表入者(仲景派),有说呼吸入者(温病派)。我说皆不然。六淫中:寒,热(暑)燥,火皆无实体,只是人体的主观感受,它们的传导的载体是风(空气)和湿(水),外界与人体接触的也只是风和湿。风有大 ,小。有冷风,热风。有干风,湿风。湿也有寒湿,热湿。
    说六淫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者亦然亦不然。不然者,人的呼吸系统有调节吸入空气的寒热,干湿的作用。氧气通过肺膜过滤后进入血液,废气则呼出,气体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亦然者,空气中有众多致病微生物可以进入肺部,在人体抵抗力不足时致人发病,但却不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六淫,而是以风湿为媒介。
    说六淫由体表入者亦然亦不然。不然者,人的皮肤虽可与外界有水气交换,但有一定的自然机制,风与湿不能直接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亦然者,致病微生物可借风的力量和湿吸者达与体表,传入体内,但传入的不是六淫。
    从上所说,六淫并不从体表和肺直入人体内,能传入的是致病微生物,包括寄生虫。古人统称为虫,但古人对虫一般不大重视,。天下无处不有虫,人身内有益虫与害虫,可以达到相对平衡,与人共生,人体正气足,体细胞健康的情况下,微生物对细胞基本造不成伤害,至于疫病发生而致大量致病微生物集中侵害,以及体内积聚大量寄生虫又另当别论。中医也有用杀菌驱虫的药与药方。如:黄连、银花、连翘、半枝莲、乌梅丸,化虫丸等。
    说六淫不能直入人体,并不是否定六淫对人体的作用和危害。我们只有真正弄清他们的作用机制,才能有把握消除其危害。
    人乃自然之子,必须与自然相通,人通过肺与皮肤与大气接触。所谓六淫,多数情况只有一淫,即风(大气),此处暂不考虑与水的直接接触,待我说完了风即可触类旁通。
   风有冷,有热,有干,有湿。而人是一种恒温动物,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也因人而异有一定的差别。即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一个相对恒定的工作温度,在最接近各人需要的最佳工作温度时,人最舒服。人体是一个自我调节和完善的生命系统,他能吸收营养,水分,排出废物,维持体温,而这些都是通过体内气血循环达成的,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降之。其中,人的体温最重要。一是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影响人体正常运行,而且高低几度都影响巨大,如:从37度增加到42度即有生命危险,其实不过上升5度而已。二是人体组织之间体温相差过大也影响人体健康,它标志人体内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出了问题,气血本是相通的,所以也就是气血循环出了问题。
    风(大气)影响人体,首先的风的温度。热风可加速人体体液的散发,体液减少本身可使人体升温,人体体液减少到一定程度会影响人体内能量的传导,再加上风中带来的温度传送,即可使人体温升高,直至中暑。人可以通过喝水来缓解,但水液和气血功能有障碍或代谢能力差的人则生病了。弱在何处而病在何处,病处因津液不足而化热,让人认为是风热进入了病处。冷风则不然。冷风使人体表温度下降,若保温不及,体表温度骤然下降,则首先使循行体表的水气冷凝,水分子凝结成团停留在体表,危害有三:一阻体表血气循行;二阻体表气体交换;三阻体内垃圾从体表排泄(人体垃圾有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需从体表排出)。如此,人体气血受阻,废气,废水,废物排不出,影响新鲜水分与养分运输到体内各处。如一时得不到改善则成病。身体何处受阻,体内能量就集中到何处,以消除障碍,集聚化热,故出现体表发热,发烧现象。若身体好,能量充足,那么体表冷凝的水团可以温化发汗而出。如身体弱,则无力发汗,体表寒水则随气血入于肌肉腠理及各处。入于肺则为痰;入于鼻则为涕;入于关节为风湿;入于大肠则为下痢;入于头顶则头疼……。此寒水入于体内不化,日久即为痰饮,或化为湿热。此中又有多种变化,太阳寒水(伤寒论的称谓)在传入体内的过程中,必与肌表中未排出的垃圾结合,若病邪继续深入,进入伤寒论中所述的阳明经层次的时候,这是人体热能量集中的地方。病邪中的湿气大部分蒸发,只余垃圾尚在,与阳明经相摩擦温度升高,化为燥邪。此时若太阳寒水全部进入阳明,则体表病解,若部分进入阳明,则表未解,成为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寒水不只可入阳明之腑,还可分循经入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等经与脏腑。
总之,太阳寒水未从表解,一旦进入体内,与体内垃圾结合,随人体气血循环,则可传入体内各处,产生各种疾病,何处气血弱即易于何处受病。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可知邪在何处?犯为何病?则随症治之。原则上应以强壮自身,调动人体免疫能力,排除疾病为主。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强大的排病和修复潜力。所谓“正气充足,邪不可干”是也。当然也要随宜而治。如邪盛正衰之时,以去邪为主,扶正为辅;邪衰正复之时,则以扶正为主,正气复而邪自去。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风热,风寒并不是直接进入人体,而是通过寒、热影响人体表面的温度和水分,人体在应对体表温度和水分变化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和病理过程,病邪形成于体内而不是来自体外。致病微生物则另当别论。
    以此类推:风燥,风湿,寒湿,热湿,对人体的致病过程大同小异。


[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27 15:53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7 14: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头看到尾,太佩服老师了。赞叹。。

老师,有个问题请教,我女儿2岁半,咳嗽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在11点多还有早上醒来咳嗽,其他时间没啥咳。最近几天流清鼻涕,看她精神还行,没带她去看西医。是否可用您的那个二皮姜汤? 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5: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4 cudod 的帖子

可以试试。
 楼主| 发表于 2010/5/27 19: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号外:老婆办公室小妹妹的文章

那些神奇的中药
焱·小海豚  发表于20100526 21:52阅读(6)评论(0)分类:个人日记举报

第一天在街上晃悠,吹东南西北风。
第二天睡觉的时候没盖被子。凉风嗖嗖
又懒得动
于是第三天起床就流鼻涕
然后头晕,打喷嚏,畏寒怯冷
我本想捱几天就好了
结果正好是国卫复检每天要游街。
只好考虑吃药,就想到白加黑
打电话给办公室姐姐求助,
她给我带来一包三无产品
据说是自家医生(她老公喔)开的中药。
是那种小小的圆圆的棕色的小丸子
一包得有100粒吧!
倒进嘴里,再喝点水,药丸子上的上,下的下,不中不间的也有
整个一游泳池,满口钻,好难吞!
我吞了好久。。。。。
吃了就跟没吃一样
完全不觉得身体有负担的感觉,
以前吃感冒药都会嗜睡呀,精神不好啊什么的。
这个药却完全没感觉
第二天就好的差不多了
于是第二包药都没吃完。
吞了半包
还剩一些,留着,以后再用
中药的神奇哇。搞的我都想去翻翻本草纲目了。
话说某人专业是中药栽培呢,羡慕。
人家不就是高数考差了点嘛
话说,
高数是什么树。
发表于 2010/5/28 0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27 08:38 发表
杏园杂谈(四):揭示伤寒致病之迷
    中医谓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皆可致病,医书首推【伤寒论】,谓六淫伤人,皆为伤寒,故但知伤寒,则人身之病大体皆知也。伤寒以六经辩证,言外邪入体,一日一 ...


       春晓老师揭示伤寒之谜揭示得很细致、很深刻,观点新颖,有很多观点不同于前人旧论,有独到之处。有些抽象的理论如果多一些形象的比喻就更好了。

      有了春晓老师在,我心里感到很踏实,不仅是那位办公室小妹妹很幸福,我也感到很幸福丫。
发表于 2010/5/28 02:4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心人。
感謝分享。
祝安好。
发表于 2010/5/28 09: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听君一席话,胜读五年书,杏园老师的讲解,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虽不为利器,却入木三分。同时老师豁达的胸怀让人无不叹服。一直默默关注老师的帖子,期待老师这样的文章,并由衷的大喊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 本帖最后由 没有明天々 于 2010/5/28 09:46 编辑 ]
发表于 2010/5/28 10: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老师,您好。看你在线。我盛感高兴。我妻,最近下身阴道里痛,痒,而且有豆腐小颗粒的白色的东西,我查看一下书,说是“霉菌性阴道炎”,我和我妻很是无奈,因在深圳打工,看病太贵,望老师您恩于一方,不盛感激,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0/5/28 12: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10 baoma950 的帖子

杏林老师,您好。看你在线。我盛感高兴。我妻,最近下身阴道里痛,痒,而且有豆腐小颗粒的白色的东西,我查看一下书,说是“霉菌性阴道炎”,我和我妻很是无奈,因在深圳打工,看病太贵,望老师您恩于一方,不盛感激,谢谢


了解太少,不能对症出方。可用五苓散加蒲公英、地丁草、金钱草试试。

[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0/5/28 12:3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09: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