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671|回复: 24

五行学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9 14: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属元素论的宇宙观,是一种朴素的普通系统论。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元素所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万物的运动秩序都要受五行生克制化法则的统一支配。五行学说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和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按照木、火、土、金、水的性质和特点归纳为五个系统。五个系统乃至每个系统之中的事物和现象都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从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网络状态,即所谓“五行大系”。五行大系还寻求和规定人与自然的对应关系,统摄自然与人事。人在天中,天在人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天人交相生胜。五行学说认为大干世界是一个“变动不居”的变化世界,宇宙是一个动态的宇宙。

五行学说是说明世界永恒运动的一种观念。一方面认为世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对世界的本原作出了正确的回答;另一方面又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所以,五行学说不仅具有唯物观,而且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国古代用以认识宇宙,解释宇宙事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相互联系法则的一种学说。

中医学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领域,以系统结构观点来观察人体,阐述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加强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论证,使中医学所采用的整体系统方法进一步系统化,对中医学特有的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之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与哲学上的五行学说日趋分离,着重用五行互藏理论说明自然界多维、多层次无限可分的物质结构和属性,以及脏腑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人体五脏之中各兼五脏,即五脏互藏规律,揭示机体内部与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的调节机制,阐明健康与疾病、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规律。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一)五行的含义

1.五行的哲学含义: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上古原始的科学思想。“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行”,四通八达,流行和行用之谓,是行动、运动的古义,即运动变化,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切不可将五行看作是静态的,而应看作是五种动态的相互作用。五行不仅是物质和运动,而且又不再是物质和运动,不即不离,亦即亦离,是五种物、五种性、五种能力,故称五德。五行学说和阴阳学说一样,从一开始就着眼于事物的矛盾作用,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说文解字》:“五”作"”,“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之间交舞也”。五行的“行”宇、五运的“运”字都是运行不息的意思。五行的概念,不是表示五种特殊的物质形态,而是代表五种功能属性,“是五种强大的力量不停地循环运动而不是消极无动性的基本(主要的)物质”(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是自然界客观事物内部阴阳运动变化过程中五种状态的抽象,属于抽象的概念,也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

2.五行的医学含义:中医学的五行,是中国古代哲学五行范畴与中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医学认识世界和生命运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对五行概念赋予了阴阳的含义,认为木、火、土、金、水乃至自然界的各种事物都是阴阳的矛盾运动所产生。阴阳的运动变化可以通过在天之风、热、温、燥、湿、寒六气和在地之木、火、土、金、水五行反映出来。中医学的五行不仅仅是指五类事物及其属性,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了五类事物内部的阴阳矛盾运动。

中医学的五行概念,一是标示着物质世界,不论自然还是生命都是物质形态的多样性统一;二是标示着一种中国整体思想中的一种多元结构联系的思维形态.多元结构联系的整体思维是中国古代相关性思维的典型形态之——-这种思维形态在中医学中获得了更典型、更充分的表达。中医学的五行概念,旨在说明人体结构的各个部分,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属医学科学中的哲学概念,与纯粹哲学概念不同,

(二)五行与气、阴阳的关系

1.五行与气:气与五行均为中国古代哲学对世界本原认识的哲学范畴。气范畴说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而五行范畴则说明物质世界的物质形态的多样性。气与五行体现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和“多”的辩证统一,万物本原于一气,一气分五行,五行归于一气。

2,五行与阴阳:阴阳是宇宙的总规律,是气本身内在的矛盾要素:气有阴阳,一气分五行,故五行也含阴阳。五行的运动也必然受阴阳的制约。阴变阳合而生五行。五行中木火属阳,金水土属阴,而五行中每一行又各具阴阳。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对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

1.五行的特性:五行的特性,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对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朴素认识基础之上,进行抽象而逐渐形成的理论概念。五行的特性是:

(1)“木日曲直”:曲,屈也;直,伸也。曲直,。即能曲能伸之义.木具有生长、能曲能.伸、升发的特性。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标示宇宙万物具有生生不已的功能。凡具有这类特性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木”。

(2)“火日炎上”:炎,热也;上,向上。火具有发热、温暖、向上的特性。火代表生发力量的升华,光辉而热力的性能。凡具有温热、升腾、茂盛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火”。

(3)“土爱稼穑”:春种曰稼,秋收曰穑,指农作物的播种和收获。土具有载物、生化的特性,故称土载四行,为万物之母。土具生生之义,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生存之本,"四象五行皆藉土”。五行以土为贵。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性能的事物或现象,皆归属于“土”。

(4)“金曰从革”:从,顺从、服从;革,革除、改革、变革。金具有能柔能刚、—变革、肃杀的特性。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凡物生长之后,必会达到凝固状态,用金以示其坚固性。引申为肃杀、潜能、收敛、清洁之意。凡具有这类性能的事物或现象,,均可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润,湿润;下,向下。水代表冻结含藏之意,水具有滋润、就下、闭藏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性能的事物或现象都可归属于"水”。
由此可以看出,医学上所说的五行,不是指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具体物质本身,而是五种物质不同属性的抽象概括。

2.事物属性的五行分类:五行学说根据五行特性,与自然界的各种事物或现象相类比,运用归类和推演等方法,将其最终分成五大类。其具体推理方法是:

(1)类比: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或关系上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也是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法,中医学称之为“援物比类”或“取象比类”。中医学五行学说运用类比方法,将事物的形象(指事物的性质、作用、形态)与五行属性相类比,物象具有与某行相类似的特性,便将其归属于某行。如方位配五行、五脏配五行等。方位配五行,旭日东升,与木之升发特性相类,故东方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之炎上特性相类,故南方归属于火。又如五脏配五行,脾主运化而类于土之化物,故脾归属于土,肺主肃降而类于金之肃杀,故肺归属于金,等等。

(2)推衍:推衍是根据已知的某些事物的属性,推衍至其他相关事物,以得知这些事物的属性的推理方法。属中国古代的类推形式,包括平行式推衍和包含式推衍两种类型。
平行式推衍:与类比思维相比,实际上是发生了量的变化,并没有改变思维作水方向运动的性质。通常是某种法则或范本的延伸,这种法则、范本与新的推衍对象之间并不存在包含关系。以木行推衍为例,已知肝属于木,而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故胆、筋、目眦属于木。他如五志之怒、五声之呼、变动之握,以及五季之春、五方之东、五气之风、五化之生、五色之青、五味之酸、五时之平旦、五音之角等等,亦归于本。根据木行的特性,在人体以肝为中心,推衍至胆、目、筋、怒、呼、握;在自然界以春为中心,推衍至东、风、生、青、酸、平旦、角等。肝与胆、目、筋、怒、呼、握,以及春与东、风、生、青、酸、平旦、角等之间并不存在包含关系,仅是在五脏之肝、五季之春的基础上发生了量的增加,其他四行均类此。

包含式推衍:包含式推衍又可分为抽象模型推衍和类命题推衍两种形式。五行学说按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间生克制化规律,说明人体肝、心、脾、肺、肾五脏为中心的五脏系统,以及人体与自然环境各不同要素之间的统一性,便是五行结构模型推衍的具体应用。类命题推衍属中国古代的三段论推理。中国古代的三段论属“不完整不规范”的推理形式,尚不具备类型或范式的意义。在五行推衍中不若模型推衍应用广泛,故在此从略。

总之,五行学说以天人相应为指导思想,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结构的五方、时间结构的五季、人体结构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按其属性进行归纳,即凡具有生发、柔和特性者统属于木;具有阳热、上炎特性者统属于火;具有长养、化育特性者统属于土;具有清静、收杀特性者统属于金;具有寒冷、滋润、就下、闭藏特性者统属于水。从而将人体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形成了联系人体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用以说明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发表于 2012/3/29 18:4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裡有個普遍的大盲點﹐是把五行看作"朴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質元素所組成"。五行是表述一切精神和物質存在體生滅起伏過程中的"生"﹑"長"﹑"化"﹑"收"﹑"藏"的五種狀態﹐而不是物質元素。五行生克是指在氣化階段﹐五行之性互相各有生克制化的功能。如說, 金是收斂之性﹐木是生發之性﹐以收斂之性來收斂生發之氣﹐叫金克木。木性生發之性﹐能產生熱能﹐故說木生火。若是元素﹐既然已成形﹐就不能生克﹐四聖心源即如此說。有人說刀砍木頭, 即是金克木﹐其實那是人在意念支配下做的事﹐刀原本自己不會去砍木(況且刀是否等於金﹐金是否就是刀﹐也是可以爭辯不完的事)。如果沒有人的意念活動﹐放塊木頭和鐵塊﹐鐵塊(金)能克木頭(木)嗎? 閑置一木塊﹐它自己能生火嗎?

再則﹐五行理論同樣適用於非物質範疇﹐人(甚至動物)的心理活動﹐依然有生﹑長﹑化﹑收﹑藏的五種狀態﹐中醫在歷史上﹐就有多用五行說來治療心理病的案例。如果是物質元素﹐肯定無法用於心理
範疇

蓋近代文人乃至共產黨人普遍著述
多如此說﹐我過去也上這個當﹐道理上解釋不通。所以﹐吾人翻遍整個黃帝內經﹑易經﹑一切古籍經典﹐也無此"五种物質元素"之說﹐這個基本概念一錯﹐問題就大了﹐難怪有人要取締中醫。
发表于 2012/3/29 19: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教科书所言。
发表于 2012/3/29 20: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行是表述一切精神和物質存在體生滅起伏過程中的"生"﹑"長"﹑"化"﹑"收"﹑"藏"的五種狀態﹐而不是物質元素
发表于 2012/3/29 20:4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庄野医 发表于 2012/3/29 19:26
教科书所言。

幾乎都這麼說﹐我也上過當。
发表于 2012/3/29 21: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flying 于 2012/3/29 21:57 编辑
泽灵 发表于 2012/3/29 18:41
這裡有個普遍的大盲點﹐是把五行看作"朴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 認為"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 ...


说的太精彩了!!(为什么没有鼓掌的表情

最早提出这么理解五行的人,可能是本身理解不到位,又受了古希腊“四元素”学说的影响,就猜想中国古人也是类似想的。
实际上中国古人要智慧的多。

也上过当。
发表于 2012/3/29 22: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活人活 于 2012/3/29 22:23 编辑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泽灵:有人說刀砍木頭, 即是金克木﹐其實那是人在意念支配下做的事﹐刀原本自己不會去砍木(況且刀是否等於金﹐金是否就是刀﹐也是可以爭辯不完的事)。如果沒有人的意念活動﹐放塊木頭和鐵塊﹐鐵塊(金)能克木頭(木)嗎? 閑置一木塊﹐它自己能生火嗎?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粒微尘,没有人的意念参与,大自然中仍然会发生木能生火,金能克木等质的生克现象。五行学说是象学,是易学,气质只是其学说中的一部份,不应执一气论或一质论,否则必定无法自圆其说。以象类气质,而气质则是一,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气皆能出现其形气生克象,这些不过是形相现象,其实相不一定是气质而言,正如电力通过灯泡能发光,通过电炉能发热,通过发射机能发出微波,,,,,而微波、发热、发光,不过是电的一些功能的表现形相,其实质还是一些能量定律。
发表于 2012/3/29 23: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泽灵 于 2012/3/29 23:37 编辑
活人活 发表于 2012/3/29 22:20                                          7#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粒微尘,没有人的意念参与,大自然中仍然会发生木能生火,金能克木等质的生克现象。五行学说是象学,是易学,气质只是其学说中的一部份,不应执一气论或一质论,否则必定无法自圆其说。以象类气质,而气质则是一,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形气皆能出现其形气生克象

氣是五行之神髓﹐其他形﹐質﹑藏﹑象﹑方位﹑時間﹑季節﹑味道﹑等等﹐雖皆可賦五行屬性﹐皆因其得五行氣(也可稱"性")﹐而得其名乃至生克制化的功能。如南方﹐因其有熱之氣("長")﹐而定為火位若無熱氣﹐南方不得成為火位﹐如澳洲和南極之南﹐皆不可定為火位﹐反倒可以定水位﹐以其得水之氣故。同理﹐陽曆六七月之所以被定為夏季﹐以其有熱之氣﹐此地此時火氣當故。否則﹐如在澳洲﹐六七月只能被稱為冬季﹐以彼處此時非火氣主時﹐乃寒水主時故。其他物象等等類推﹐皆以得何氣﹐而定其五行屬性。故說氣是五行之神髓﹐捨此﹐則五行說成戲論笑談。
发表于 2012/3/30 0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识五行之气,不识五行之本,难窥五行深义,无法得用之占百事。
发表于 2012/3/30 05: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活人活 发表于 2012/3/30 00:35
只识五行之气,不识五行之本,难窥五行深义,无法得用之占百事。

五行之氣外﹐還有什麼五行之本? 舉個實際例子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 12:0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