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疙瘩豆豆

排毒拔罐的又一个理论根据——衡法理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22: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8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1 22:11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8
从上古到清朝之前,都是用竹筒实施角法。唐代《外台秘要方》中的角法是典型的衡法拔罐法。
到宋元时期,这种疗疾方法的主要改进在于药物的使用上。如:元代医家沙图穆苏所撰《瑞竹堂经验方•十三•吸筒》:
以慈竹为之削去青。
五倍子(多用),白矾(少用些子)。
右二味和筒煮了收起。用时,再于沸汤煮令热,以筋箕筒,乘热安于患处。

至于是不是还要决破血疱,详情虽不可得而知,但从名之为“吸筒”而不再称其为“角法”来看,恐已非昔比矣。

〔明〕陈实功《外科正宗•卷之一•痈疽门•煮拔筒方》:
                 拔筒奇方羌独活 紫苏蕲艾石菖蒲
            甘草白芷生葱等 一筒拔回寿命符
治发背已成将溃时,脓毒不得外发,必致内攻,乃生烦躁,重如负石,非此法拔提毒瓦斯难出也。
            羌活 独活 紫苏 蕲艾 鲜菖蒲 甘草 白芷(各五钱) 连须葱(二两)
预用径口一寸二、三分新鲜嫩竹一段,长七寸,一头留节,用力 去外青,留内白一半,约浓一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闸极木条塞紧,将前药放入筒内,筒口用葱塞之,将筒横放锅内,以物压勿得浮起。用清水十大碗淹筒煮数滚,约内药浓熟为度候用。再用披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浅寸,约筒圈内,将药筒连汤用大瓷钵盛贮患者榻前,将筒药倒出,急用筒口乘热对疮合上,以手捺紧其筒,自然吸住,约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脱,将器倒出筒中物色看其何样,如有脓血相粘,……

因为是专治痈疽的,所以谈及脓血,但不知治其他病是否也要出脓血?或者,既然是外科,就不治别的病了?
总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改进主要在于多种药物的组方配伍上。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卷二•火部•火罐气》:
火罐,江右及闽中皆有之。系窑户烧售,小如人大指,腹大,两头微狭。使促口以受火 气, 凡患一切风寒,皆用此罐。以小纸烧见焰,投入罐中,即将罐合于患处。或头痛则合在太阳 脑户或巅顶,腹痛合在脐上,罐得火气,合于肉即牢不可脱,须待其自落。患者但觉有一股暖气从毛孔透入,少顷火力尽则自落,肉上起红晕,罐中有气水出。风寒尽出,不必服药。
治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症。  

这一时期的改进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出现陶罐这种新型罐具,至于后来再有玻璃罐,那就不是根本性的变化了;二是在操作方法上,以投纸火代替水煮,后来的燃烧酒精,也不能算根本的变化。
拔罐的时间不再是“如孰(熟)二斗米顷”, 而是待其自落,不再重罐。也不再流脓血,也不用再弹破血疱,而只是肉上起红晕。其治疗范围虽不止于痈疽之类,但也仅限于风寒头痛,及眩晕风痹腹痛等。总之,已不再像我们今天的衡法拔罐了。再往后就流入发间,正规医生多不乐为。
 楼主| 发表于 2013/5/2 1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9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2 18:50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9
古代的角法,逐渐演变成今天所称的普通拔罐,并且隐居于民间。对此应当怎样看待呢?首先给人的感觉是,它的地位下降了。它被人瞧不起,不再被大医生重视和应用,它在传统医学中的影响力小了。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它扎根于民间,广为流传,基础雄厚,深入人心。“针灸拔罐,病去一半。”这句话很能说明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拔罐嘛,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只能作为辅助治疗;另一方面,它毕竟有确切疗效,小病不殃的,就不必去请先生吃药,拔拔罐就行了。
以上说的是普通拔罐,至于有似于本文所的说衡法拔罐的古代角法,在这一时期是沉下去了,沉寂了。等待时机浮出水面。
发表于 2013/5/2 19: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博大精深,顶
 楼主| 发表于 2013/5/3 07: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10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3 07:52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10
普通拔罐,其功亦不可没。在拔罐的历史演变中,看似减少了锐气,其实是它适应了大众的根器。现在人们很娇气,出了水疱就不得了,皮肤破损一点就是大问题。所以,它只拔得皮肤红润,最多紫斑,这就能为人所接受。接受了才能获益。
有的中医医生,对普通拔罐进行深入研究,专业水平很高。遇病,详加取穴辨证,多取些穴位,多拔些次数,其效果往往也能超过常规疗法。不可以“病去一半”概括。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19:40:41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11
重新浮出水面a:针灸加拔罐
我们先看看李志锐等著《排毒拔罐疗法》中的“二位老人的拔罐经历”一段文字。做成图片上传于下:


页面提取自-排毒拔罐疗法(李志锐) 3.92_页面_1.jpg
页面提取自-排毒拔罐疗法(李志锐) 3.92_页面_2.jpg
页面提取自-排毒拔罐疗法(李志锐) 3.92_页面_3.jpg
页面提取自-排毒拔罐疗法(李志锐) 3.92_页面_4.jpg
页面提取自-排毒拔罐疗法(李志锐) 3.92_页面_5.jpg

其中一位老人患心机梗死,到医院抢救。因费用问题,在未完全脱离危险的情况下出院。二位老人相伴到一家小诊所就医。这家小诊所采用针灸加拔罐的方法治病。受到这家小诊所的启发,后来二位老人摸索出了排毒拔罐。
这家小诊所的医生所用的针灸加拔罐的疗法,出疱出脓水,后来的排毒拔罐与之相似。据说此法是祖传。祖传,不知道传了多少代了,也不知道传了多长的时间。是传承了古代类似于《外台秘要方》中之解法,还是其祖上独自发明之后传于后代子孙,皆无从稽考。总之,衡法拔罐又逐渐浮出水面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5/5 20:57:16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12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5 21:08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12
重新浮出水面b:针刺拔罐发泡疗法
刘一儒的《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第一版2003年,第二版2009年出版。其法是先针刺再拔罐,针刺,用毫针、三棱针、皮肤针(梅花针)。其留罐时长和流脓流水状亦如前述两种拔罐法。
针灸加拔罐疗法和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在时间上存在的比较:《排毒拔罐疗法》称二位老人,病愈后,“隔三差五,每年都拔一段时间的罐,一直到现在,也有10多年了。”此书出版于2005年。多几年不知道,前面还有愈病的二年多时间。都加起来就算是15年吧。15年前就是1990年。1990的是该诊所接治二位老人的时间,不是开业时间。假如开业10年后接治二位老人,那开业时间就是1980年。《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第二版内容简介中说:“《针刺拔罐发泡疗法》的出版,凝聚着作者29年所付出的心血和劳动成果的结晶”。第二版出版于2009年,29年前也是1980年。这个年代的具体数,可不拘泥,总之是在“文革”之后百废待兴的七、八十年代之交。因为不可能发生在文革尚未结束之时,“文革”中,除中草药外,时兴“新针疗法”、“鸡血疗法”、“盐卤疗法”,没有拔罐的立足之地。
这两种疗法的关系,有三种可能:一,各自独立奋战;二,相互有交流;三,根本就是同一种疗法,于今以两种不同的面目被我们认识。
这三种关系,我们不知道哪一种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排毒拔罐,也就是本帖所说的衡法拔罐,是直接承袭针灸加拔罐疗法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6:06:39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13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6 16:09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13
传承和张姐
我们在网上学习排毒拔罐,是从传承的帖子开始的。而传承的背后还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张姐。张姐本人没有在同网上开帖,她的排毒拔罐理论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显现出来而利益我们后学的人。一,融汇于传承的实践中,通过传承的帖子表达出来,传承的实践是依据张姐的理论的;二,语言文字方面,传承的帖子中,有所转述。
传承的帖子原创:《拔罐-----传统原生态绿色疗法(连载)》第27楼,是转述的张姐的意思。
在该帖的第3层楼,这样写道:“对于火罐根治疗法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要主动地面对,从中去了解它,认识它。经历了十多年的体会与实践,我总结出,其实出水疱是好现象,说明排毒快。”要了解排毒拔罐拔罐方法的来龙去脉,这段引言中,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开头的到“火罐根治疗法”当与李志锐等著两本书中的前一本《根治型拔罐疗法》有关。此书出版于1998年。后面又提到十多年的体会与实践,此帖写于2007年,从1998年到2007年是10个年头。但帖中说的是十多年。这可以有两种解释,一者,十年、十多年,本无太大差别;二者,“二位老人”病愈之后,推广此种拔罐方法,亲戚朋友,周围人群,很多人受益于此法。执笔作者李志锐也是受益者之一。他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多方治疗不愈,“二位老人对我说还是拔罐吧。”这才走上了拔罐之路。积累了他们众多人的经验,才才有1998年的《根治型拔罐疗法》之作。张姐在《根治型拔罐疗法》之书面世之前接触到这种疗法,是完全可能的,他们又都在东北地区。
总之,这一段的传承脉络可以归结为:小诊所(祖传)→二位老人(李志锐总结)→张姐→传承(网上公布)。似与刘一儒的《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无关,当然也不能说得过于武断,说不定那个小诊所不是祖传而是刘一儒的门派成员开的呢?这种可能性不大。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8:5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14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6 19:09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14
张姐的发展
张姐对排毒拔罐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不再是某病需要某个或某组穴位治疗,不再是病种和穴位组方一一对应。而是从总体上调理人体的平衡,从而治愈各种疾病。所谓调理人体平衡,具体一点说主要是平衡气血,把层次放高一点说就是平衡阴阳,所以今称其为衡法拔罐。不同的疾病都用一个组方,即传承帖子上发的开罐图。这样使人容易掌握,人人会做,而其效果又不逊于分别取穴开罐。这个开罐图,退可守、进可攻。就是说你怕疼怕麻烦,可以减少开罐,以后再慢慢增加;如果欲求速效,可以多开些罐,在背后沿督脉、膀胱经都排上罐。而且在拔罐中百无禁忌。这些都是在漫长的时间里试出来、总结出来的,很可贵。张姐其人也值得崇拜。
 楼主| 发表于 2013/5/6 18: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衡法拔罐的沉浮15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6 19:00 编辑

衡法拔罐的沉浮15
传承是导师
传承是导师,这种拔罐的理论和实践,是通过传承的帖子传播开来的,功不可没。
 楼主| 发表于 2013/5/7 15: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尝试另一种拔法

本帖最后由 疙瘩豆豆 于 2013/5/7 15:59 编辑

尝试另一种拔法
出疱出脓出水的拔法,虽说效果好,但它使相当数量的人不乐意接受。不得已而求其次,我采用普通拔罐的方法,但在后背用大号真空罐排满,整个督脉和膀胱经全覆盖。只拔到有紫红印记,不待出疱。这样虽然每个罐口不如出疱的拔法排出的病气多和快,但是,它罐口多、总面积大,排病气的数量和速度应当还是可观的。
但拔得少,时间短,尚不足以总结出结论。不知有没有人愿意试拔?拔得多了就好总结经验了。不会有危险,只是看效果大小而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5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