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第十五节 《内经》自相矛盾举隅-《<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⑶肝色青,宜食甘……肾色黑,宜食辛:此节与《素问·脏气法时论》后段文字内容相同。诸家又多以《素问·脏气法时论》之前段内容摘引以注此节。如《灵枢注证发微》:“《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灵枢集注》相同引注。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附:“肝色青,宜食甘”汇释:

1、 经文:
⑴《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色青,宜食甘,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⑵《灵枢·五味》:“肝色青,宜食甘,粳米饭、牛肉、枣、葵皆甘。”

2、汇释:
⑴《太素·卷第二·调食》杨注:“肝者木也,甘者土也。宜食甘者,木克于土,以所克资肝也。”按:肝木克脾土(甘味),食甘补脾何以能资肝?或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谓?

⑵王冰注:“肝性喜急,故食甘物而取其宽缓也。”林亿等《新校正》云:“按全元起云:‘肝苦急,是其气有余。’”按:以此《新校正》所引,当指肝实证。

⑶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东方甲乙木,其色青,肝属木,故色亦青,肝苦急,惟甘为能缓之,故宜食甘,凡粳米、牛肉、枣、葵皆甘,皆可食也。”
《灵枢注证发微》:“《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⑷吴昆《素问吴注》:“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是也。”

⑸张介宾《类经十四卷·疾病类二十四》:“此承上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等义,而详言其所宜之味也。”
《类经十一卷·气味类二》:“此下言脏气所宜之味也。《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此意也。此下五节,仍与《脏气法时论》后文相同。”

⑹张志聪《素问集注》:“夫精明无色者,气之华也。肝色青则其气苦急,故宜食甘以缓之,盖五味所以养五脏之气者也。”
《灵枢集注》:“《脏气法时论》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

⑺高士宗《素问直解》:“此举五谷、五畜、五果、五菜,以明上文五苦之意。肝主春,其色青。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故宜食甘。稽其谷、畜、果、菜,而合之于甘之味,则粳米、牛肉、枣、葵皆甘。”

⑻胡天雄《素问补识》:“《新校正》云:‘详肝色青至篇末,全元起本在第六卷,王氏移于此。’天雄按:此节五谷、五畜、五果、五菜与《灵·五味》篇全同,而‘五宜’则异。《五味》以‘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故作‘脾病者,宜食粳米饭、牛肉、枣、葵’,以黄色宜甘也,余四藏可以类推。本文‘肝色青宜食甘’、‘心色赤宜食酸’王氏移于此以应上文‘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之义,其用心良苦,然至‘脾色黄,宜食咸’句,则与‘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义又扞格,遂启后人之争,多纪元坚至欲改‘急食咸以燥之’。读古书而疏于考校,往往误事。”

⑼高校教参第二版程士德《内经·第三章藏象学说》:“肝色青,宜食甘:前文言五脏与五味相应,各归所喜,酸味先入肝,故肝病者宜食酸味。此言脏气病变各不相同,因其变化而又有所宜食者。若肝脏精血亏虚,筋脉拘急,则非专用酸味所能解除,故云‘宜食甘’,以甘味药缓其急。临床所见,亦可酸甘合用,化生阴津以缓肝急。《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即是此意。《太素·卷二·调食》云:‘肝者木也。甘者土也。宜食甘者,木克于土,以所克资肝也。’”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⑷它是另一家言或不成熟的推理:赵先生说“今《内经》中多有自相矛盾处。……《内经》并未统一五味与五脏的补泻关系。……故《内经》本身的自相矛盾不要强解”,故有“不成熟的推理”之明智言论。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1:56:33 | 显示全部楼层
⑸肝病禁辛……肺病禁苦:高校教参《内经·第三章藏象学说》:“此言五脏之虚证,不宜用所不胜之味,肝属木,而辛为金之味,故肝虚者禁辛;心属火,而咸为水之味,故心虚者禁咸,余脏之禁皆同此理。《灵枢集注·卷七》云:‘五味五气,有生有克,有补有泻,故五脏有病,禁服胜克之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3: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总之,《内经》并未统一五味与五脏的补泻关系。《金匮要略》开头一段就此讲得较复杂,仍未真正解决问题。“七篇大论”中的说法比较统一,自成一家之言。《难经》又有补母、泻子说等等,都想把这个问题说得又通顺、又实用。故《内经》本身的自相矛盾不要强解

【自注】关于五味所入或五味所养,今《周礼》谓:
《天官·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以五气养之,以五药疗之,以五味节之。凡药,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
《天官·食医》:“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调以滑甘。”
可见,其中五脏和五味的关系不同于《内经》。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3: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注】

⑴《内经》并未统一五味与五脏的补泻关系:五味与五脏的关系,见于《素问》者有《生气通天论》、《阴阳应象大论》、《五脏生成篇》、《脏气法时论》、《宣明五气篇》、《五运行大论》、《至真要大论》,《灵枢》者有《五味》、《五味论》、《九针论》等多篇,但五味与五脏的攻泻宜忌、生克制化规律及逻辑体例并未统一。究其因,本节赵先生已说得相当透彻清楚了。相关经文归纳如下: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3: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①生理情况下-根据五行学说的理论,因“同气相求”、“同类感召”,若“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则与五脏相宜而补益本脏,逻辑体例基本统一者:
《阴阳应象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五运行大论》:“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
《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
《九针论》:“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
《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味》:“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
《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
《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3: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②生理情况下-根据五行学说的理论,若“食饮有节”、“谨和五味”则与五脏相宜而补益本脏,逻辑体例未统一者:

《九针论》:“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金栋按:辛走气,改为“辛走皮毛”,才与其他四体逻辑体例统一。五体指筋、脉(血)、肉、皮毛、骨(髓),“气”非五体之一。《宣明五气篇》:“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谓五主。”《九针论》:“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3: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③病理情况下-根据五行学说的理论,因“同气相求”、“同类感召”,若食入与五脏本味相宜者,则补益本脏,逻辑体例基本统一者:

《灵枢·五味》:“脾病者,宜食秔米饭、牛肉、枣、葵(按:皆甘味)。心病者,宜食麦、羊肉、杏、薤(按:皆苦味)。肾病者,宜食大豆、黄卷、猪肉、栗、藿(皆咸味)。肝病者,宜食麻、犬肉、李、韭(皆酸味)。肺病者,宜食黄黍、鸡肉、桃、葱(皆辛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5 23: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④病理情况下-根据五行学说的理论,过节伤所胜之脏,逻辑体例基本统一者

《五脏生成篇》:“多食咸,则脉凝涩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

《五味》:“五禁: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1 14: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