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间金栋

第十五节 《内经》自相矛盾举隅-《<内经>时代》补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2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天癸新识

1、汇释

《太素·卷第二·寿限》:“天癸,精气也。”

王冰注:“癸,谓壬癸,北方水干名也……所以谓之月事者。”又说道:“男女有阴阳之质不同,天癸则精血之形亦异。阴静海满而去血,阳动应合而泄精,二者通和,故能有子。”

《素问注证发微》:“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按:王冰谓‘天癸为月事’者,非。盖男女之精,皆可以天癸称,今王注以女子之天癸为血,则男子之天癸亦为血耶?”

《素问吴注》:“癸,肾水也。是为男精女血,天真所降也,故曰天癸。”

《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三》注云:“天癸者,天一之气也……愚按:天癸之义,诸家俱即以‘精血’为解,然详玩本篇谓‘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写’,是皆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分明先至后至,各有其义,焉得谓天癸即精血、精血即天癸?本末混淆,殊失之矣。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干者支之阳,阳所以言气;癸者壬之偶,偶所以言阴。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此先贤命名之精而诸贤所未察者。其在人身,是为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之元气。第气之出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写,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阴气阴精,譬之云雨,云者阴精之气也,雨者阴气之精也,未有云雾不布而雨雪至者,亦未有云雾不浓而雨雪足者。然则精生于气,而天癸者,其即天一之气乎,可无疑矣。列子曰:有生者,有生生者,有形者,有形形者。其斯之谓。”

《质疑录·论天癸非精血》:“天癸非精血明矣。”

《素问集注》:“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癸水也。”

《素问直解》:“天癸者,男精女血,天一所生之癸水也。”

《素问悬解》:“天一生水,故癸水谓之天癸。”

《素问识》:“张云:‘天癸者,天一之气也。诸家俱即以精血为解,然详玩本篇谓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男子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是皆天癸在先,而后精血继之,分明先至后至,各有其义。焉得谓天癸即精血、精血即天癸?本末混淆,殊失之矣。夫癸者,天之水干名也。故天癸者,言天一之阴气耳。气化为水,因名天癸,其在人身,是谓元阴,亦曰元气。人之未生,则此气蕴于父母,是为先天之元气;人之既生,则此气化于吾身,是为后天之元气。第气之初生,真阴甚微,及其既盛,精血乃王。故女必二七、男必二八而后天癸至。天癸既至,在女子则月事以时下,在男子则精气溢泻。盖必阴气足,而后精血化耳。阴气阴精,譬之云雨。云者阴精之气也,雨者阴气之精也。未有云雾不布而雨雪至者,亦未有云雾不浓而雨雪足者。然则精生于气,而天癸者,其即天一之气乎,可无疑矣。’《质疑录》云:‘天癸者,天一所生之真水,在人身是谓元阴’云云。简按:《甲乙》作‘天水’。吴氏《诸证辨疑·妇人调经论》云:‘天癸者,天一生水也。’当确张说耳。《管子》云:‘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家语》云:‘男子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二八十六岁而化。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龀。二七十四而化。又见《大戴礼》。’《韩诗外传》云:‘男子八岁而龆,十六而精化小通,女子七岁而龀,十四而精化小通。’(《通雅》云:小通,言人道也。)亦可以互证焉。又按王注:‘任冲流通,经血渐盈,应时而下,天真之气降,与之从事,故云天癸也。’此似指为月事。马氏因讥之。然《应象大论》‘调此二者。’王注:‘调,谓顺天癸性,而治身之血气精气也。’知其意亦似与张意略符焉。(马氏直为阴精,张氏已辨其误,志聪、高氏并云:‘天癸,天一所生之癸水也。’乃全本于张注。薛氏《原旨》云;‘天癸者,非精非血,乃天一之真,故男子亦称天癸。亦复同。)

《素问考注》:“《甲乙经》‘天癸’作‘天水’,下同。下文王注云:‘男女有阴阳之质不同,天癸则精血之形亦异。’《阴阳应象大论》‘调此二者’王注云:‘调,谓顺天癸性,而治身之血气精气也。’据此则天癸者,至二七、二八之期,而男女构精之机自发动于内,是应天数,而肾水方满,故曰天癸也。王氏以精血分男女,欲使人易知,而其实不以精血直为天癸也。盖谓至此期,则男女共肾气方通,精液溢泄之时也。”

伊泽赏轩《素问释义》:“《研》云:‘天癸,即男女欲窦始开之谓。’”

《中国医学大辞典》:“天癸:女血男精之统称。”

《中医大辞典》:“天癸:①指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所必需的物质。它来源于肾精,受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而逐渐充盈。”

《王洪图内经讲稿》:“‘天癸’是人与生俱来,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的这么一种物质,它的作用发挥人就具备生殖能力,它枯竭了,没有了,人也就没有生育能力了,而这种物质是和肾气密切相关的。只有肾气旺了,它才开始发挥作用,所以叫做‘天癸’。天者先天,癸者水也。我们在讲十干的时候,说过壬癸属于水,甲乙属木,壬为阳水,癸为阴水。天癸是天一之癸水,看来是和肾关系最为密切了。所以‘天癸’就是这样一种物质,在肾气旺盛的时候它发挥作用,它作用的发挥就表现在人的生殖能力上,所以曾经把它解释成是促生殖能力的物质。”

《内经词典》:“天癸:人体发育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

高校教参《内经·第九章·养生学说》:“天癸是肾精中具有促进生殖功能作用的一种物质,它源于先天,充盛或曰成熟于后天。”

《黄帝内经大词典》:“天癸:生理名词。肾之精气所化生的一种促进生长发育、生殖机能的物质。”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天癸:指男女之肾精。杨上善说:‘天癸,精气也。’”

《黄帝内经素问译注》:“天癸:天,天一。癸,北方水干名。此指天一之阴气。《甲乙经》作‘天水’。天一生水。天癸即天水,象徵孕育生命的本能。又马莳以‘阴精’解。”

《素问补识》:“天癸……若在今日,不过‘性激素’三字而已。男女至一定年龄,女性由卵巢分泌雌激素,男性由睾丸分泌雄激素,皆直接进入血中,故女子月事以时下,男子精气溢泻。此说乃于距今两千多年前写入《内经》中,能不惊人!”

2、新识《辽宁中医杂志》1992年08期

“天癸”一词,首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古代医家虽然对“天癸”的认识不尽一致,但未曾脱离“精血”之范畴。如杨上善《太素》云:“天癸,精气也。”马莳认为:“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张介宾不同意“精血”之解,认为“天癸非精血”,系一种“无形之水”,他说:“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3]其说仍未脱离“精”。沈又彭认为:“天癸是女精,由任脉而来。”上述诸家之说,从不同角度探讨“天癸”,皆重于“精血”而解。

“在六十年代,曾将历代医家的不同见解,概括为:①男精女血说;②月经说;③肾水说;④元阴说;⑤元精说;⑥肾间动气说六种……对于‘天癸’的生成来源,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类:第一,‘天癸’来源于肾气……第二,‘天癸’来源于‘肾水’、‘元阴’……第三,‘天癸’来源于肾所藏的精气。”(见于五版高校教材《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参考丛书)以上这些皆为中医传统的概念。

由于现代医学对中医的影响,现代中医学者,对“天癸”的认识较接近于西医说,如侯玲玲认为“天癸即是精、卵子,来源于冲任。”妇科专家罗元恺认为天癸和“现代医学所言生殖内分泌素相似”,印会河等明确提出“天癸是一种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的物质”。程泾则认为“类似于下丘脑分泌的促性腺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这些学者的论述,径用现代医学的名词,使“天癸”这个古老的术语,又增新概念,且欲中西沟通,相互印证,使中医学更具有说服力和科学性。

笔者认为,“天癸”实系由肾中精气派生分泌出来的一种物质,具有促进生殖机能成熟和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但又别于“精”,而是精血之外的一种无形体液,即“无形之水”。正如王孟英引俞东扶所言:“经言‘男子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若天癸即月水,丈夫有之乎?盖男女皆有精,《易经》言‘男女构精’可据。然指天癸为精血亦不妥,天癸为精,不当又云‘精气溢泻’……如俞氏说,一若血与精之外,别有一种所谓天癸者。”天癸的功能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肾中精气的逐渐充盛,“天癸至”,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既然承认天癸是一种物质,而且是精血之外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位于何处?又是通过何种渠道来完成的呢?

天癸二字之本义,按《说文》:“天,颠也;至高无上。”段注:“颠者,人之顶也。”《经籍纂诂》云:“天,颠也。<广雅释音>……青、徐以古头言之”,“天”字的本义当指颠顶即人的头部。《说文》:“癸,冬时水。”癸在五行亦属水。由是观之,天癸当为头脑中水(阴)液之类的物质,位于头颅内,始合经旨之本也。

肾藏精主骨生髓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脑是由诸髓汇聚而成,“诸髓者皆属于脑”。髓当属阴精类物质,脑髓应包括天癸在内,二者的生成来源是相同的,即皆由肾中精气所化生。《内经》言:“肾生骨髓”、“肾主身之骨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张介宾说:“肾通于脑”,王清任又云:“脊髓上行于脑”,因此,可以认为天癸是随髓而上注充居于颅脑内的。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及生殖等功能是受腺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控制的。目前已从腺垂体中分离出6中激素,包括生长激素GH(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促甲状腺素TSH(调节控制甲状腺激素,它的作用在于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及同代谢有关的生长发育)、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乳素PRL和促性腺激素即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这六类激素的功能和天癸相类似,天癸并非只限于促性腺激素。腺垂体位于下丘脑而充居于脑内,与天癸的位置相同。由于《内经》那个时代是疏于解剖知识的,因此很难确切地指出其位置。

那么天癸又是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全身的呢?督脉属肾行于脊里而络于脑,冲任二脉又通于督,“任脉冲脉督脉者,一源而三岐也。三者合则为一,分则为三。”人身经脉之中唯冲脉最大,有“十二经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之称,《上古天真论》云“太冲脉盛”。冲脉之循行,张介宾说:“其前行者,并足少阴之经,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其后行者,上循背里为经络之海;其上行者,出于颃颡;下行者,出于足。”、“且其上至头、下至足、后自背、前自腹,内自溪谷、外自肌肉,阴阳表里无所不涉。”李时珍云:“冲任二脉,皆属于带脉,终于督脉。”且督脉之行“上额交巅上,入络脑”(《素问·骨空论》)、“上额循巅下项中”(《灵枢·营气篇》)。由是观之,天癸位于颅内借冲任督脉之渠道网络周身,即“肾(精、气)→天癸→冲任督→靶器官:胞宫、精室、全身各脏腑组织器官。”月经的产生机理,中西医说是相似的,西医性腺轴“下丘脑→垂体→卵巢(睾丸)→子宫”与中医肾轴“肾(精、气)→天癸→冲任→胞宫”名异实同矣。现代中医学者对天癸的认识,只注重男女生殖方面的内容即“性腺学说”,却忽略了生长发育等多种功能在内。

综上所述,“天癸”乃是一种物质,在肾中精气逐渐充盛的条件下,随髓上注于脑,到了一定的年龄,“天癸至”;天癸非精非血,而是于精血以外非肉眼所能看到而客观存在的一种微量体液,即“无形之水”,其位置应在脑内,与现代医学中腺垂体所分泌的6种生物活性物质即激素的功能相类似,借冲任(督)脉网络运行至全身而发挥其功能,其作用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身体的强弱和生殖等多方面的功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⑾两精相搏谓之神:《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即前两精相搏共成一形,一形之中,灵者谓之神也,即乃身之微也。”

《灵枢注证发微》:“人生有阴斯有营,有阳斯有卫,营卫相搏,神斯见焉。”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两精者,阴阳之精也。搏,交结也。《易》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周子曰:‘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是皆两精相搏之谓。凡万物生成之道,莫不阴阳交而后神明见。故人之生也,必合阴阳之气,构父母之精,两精相搏,形神乃成,所谓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也。又《决气篇》曰:‘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愚按:神者,灵明之化也,无非理气而已。理依气行,气从形见,凡理气所至,即阴阳之所居,阴阳所居,即神明之所在,故曰阴阳者,神明之府也。《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不测谓之神。’《气交变大论》曰:‘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易》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是皆神之为义。然万物之神,随象而应,人身之神,惟心所主。故本《经》曰:‘心藏神。’又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此即吾身之元神也。外如魂魄志意五神五变之类,孰匪元神所化而通乎一心?是以心正则万神俱正,心邪则万神俱邪,迨其变态,莫可名状。如《八正神明论》曰:‘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淮南子》曰:‘或问神。曰:心。请闻之。曰: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黄庭经》曰:‘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金丹大要》曰:‘心为一身君主,万神为之听命。以故虚灵知觉,作生作灭,随机应境,千变万化,瞬息千里,梦寝百般;又能逆料未来,推测祸福,大而天下国家,小而僻陋罅隙,无所不至。然则神至心必至,心住神亦住。’《邪客篇》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故曰事其神者神去之,休其神者神居之。则凡治身者,太上养神,其次养形也。”

《灵枢集注》:“《平人绝谷篇》:‘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盖本于先天所生之精,后天水谷之精而生此神。故曰:‘两精相搏谓之神。’”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⑿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魂者,神之别灵也,故随神往来,藏于肝,名曰魂。”

《灵枢注证发微》:“其所谓魂者属于阳,然魂则随神而往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⒀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魄,亦神之别灵也,并精出此而入彼,谓为魄也。”

《灵枢注证发微》:“其所谓魄者属于阴,然魄则并精而出入。正以精对神而言,则精为阴而神为阳,故魂属神而魄属精也。”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精对神而言,则神为阳而精为阴;魄对魂而言,则魂为阳而魄为阴。故魂则随神而往来,魄则并精而出入。愚按:精神魂魄,虽有阴阳之别,而阴阳之中,复有阴阳之别焉。如神之与魂皆阳也,何谓魂随神而往来?盖神之为德,如光明爽朗、聪慧灵通之类皆是也。魄之为言,如梦寐恍惚、变幻游行之境皆是也。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静;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此则神魂之义,可想象而悟矣。精之与魄皆阴也,何谓魄并精而出入?盖精之为物,重浊有质,形体因之而成也。魄之为用,能动能作,痛痒由之而觉也。精生于气,故气聚则精盈;魄并于精,故形强则魄壮。此则精魄之状,亦可黙会而知矣。然则神为阳中之阳,而魂则阳中之阴也;精为阴中之阴,而魄则阴中之阳者乎。虽然,此特其阴阳之别耳;若至魂魄真境,犹有显然可鞠者,则在梦寐之际。如梦有作为而身不应者,乃魂魄之动静,动在魂而静在魄也;梦能变化而寤不能者,乃阴阳之离合,离从虚而合从实也。此虽皆魂魄之证,而实即死生之几。苟能致心如太虚,而必清必静,则梦觉死生之关,知者有洞达者矣。”

《灵枢集注》:“火之精为神,水之精为精,肝为阳脏而藏魂,肺为阴脏而藏魄,故魂随神而往来,魄并精而出入。”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⒁心有所忆谓之意:《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意,亦神之用也,任物之心,有所追忆,谓之意也。”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忆,思忆也。谓一念之生,心有所向往而未定者,曰意。”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⒂意之所存谓之志:《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志,亦神之用也,所忆之意,有所专存,谓之志也。”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意之所存,谓意已决而卓有所立者,曰志。”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⒃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思,亦神之用也,专存之志,变转异求,谓之思也。”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因之而存变,谓意志虽定,而复有反复计度者,曰思。”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⒄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虑,亦神之用也,变求之思,逆慕将来,谓之虑也。”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深思远慕,必生忧疑,故曰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32:05 | 显示全部楼层
⒅因虑而处物谓之智:《太素·卷第六·五藏精神》:“智,亦神之用也,因虑所知,处物是非,谓之智也。”

《类经三卷·藏象类九》:“疑虑既生,而处得其善者,曰智。按此数者,各有所主之脏,今皆生之于心,此正诸脏为之相使,而心则为之主宰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6 09: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⒆但主要思想还是来自儒家:不确。来源于道家。

“故生之来谓之精”,《灵枢识》:“简按:此以下止于谓之智,见《子华子》。”

金栋按:《灵枢·本神》篇这节经文,来源于道家《子华子》。引文如下:

《子华子·北宫意问》:“是故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如之。血气和合,荣卫流畅,五藏成就,神气舍心,魂气毕具,然后成人。是故五藏六府各有神主,精禀于金火,气谐于水木,精气之合,是生十物,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是也。生之所自谓之精,两精相薄谓之神,随神往反谓之魂,并精出入谓之魄,所以格物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志之所造谓之思,思而有所顾慕谓之虑,虑而有所决释谓之智。”

本节“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于五,人亦如之”,与《灵枢·阴阳二十五人》、《通天》篇同。“血气和合,荣卫流畅,五藏成就,神气舍心,魂气毕具,然后成人”,与《灵枢·天年》篇同。

《中国哲学大辞典·人物·先秦》:“子华子:战国时魏人。有云即程子,名本,字子华。发扬杨朱的‘为我’思想,认为‘两臂重于天下也,身又重于两臂’(《吕氏春秋·审为》)。主张‘贵生’、‘全生’,‘所谓全生者,六欲皆得其宜’,认为‘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吕氏春秋·贵生》),反对不义的苟生。韩、魏相与争侵地,他曾见韩昭釐侯,教其‘知轻重’得失(见《吕氏春秋·审为》、《庄子·让王》)。思想接近道家。今本《子华子》三卷,题为周程本撰,但史志均不录,系后人伪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1 1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