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frankieyin

第二次开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18: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坐月子


我们想要多一个孩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妻还是决定引产。虽然清宫清得很干净,在医院里也打了退奶和预防感染的针剂,清宫当天就出院了。我还是想给妻用一些中药来调理。

6.12 凌晨1:30am 顺利引产。早7:00am下稀溏黑便,量多。
6.13下午清宫,清得很干净。下午3点出院。
6.14 汗出很多,腹痛。恶漏量正常,血不太多,无块。师《傅青主女科》,予加参生化汤(全当归24g川芎9g桃仁泥14粒约5g 炮姜1.5g 炙甘草1.5g人参10g, 用黄酒半杯、童便半杯煎服),服头、二煎。
6.15 晨起稀溏便,色黑。仍汗多,腹痛,且腰痛。前方三煎服后,午后换方。
       以腰痛,且无块,前方去桃仁,加川断、杜仲、桑寄生;以汗多,加黄芪。
       当归24g 川芎9g 炮姜 1.5g 炙甘草1.5g 黄芪 10g  人参 10g 川续断9g 杜仲 9g 桑寄生9g, 黄酒半盏煎服。 二剂。
6.16 晨起仍稀便,色黄,稍软不溏。汗减,腹痛腰痛依旧。恶露血量还较多,但是色较淡,有大量露状粘液(白带?)。舌苔白腻。
     下午妻喝了岳母煲的骨头汤(内加了沙参、党参、黄芪、淮山、枸杞、白果),而且太咸,晚上反而更疼。看来汤料也不是可以随便抓的,岳母是四川人,没有广东人那么懂煲汤。
   感觉湿相明显,拟换方。

6.17 昨天的药放水太多,服昨日余药两次,未煎新药。晚上下班询得汗出减,当日无大便,腹痛大减,腰已不痛。15号之前,因为连续吃退奶的西药,本来奶已退。近日连吃中药,奶水今日复来。
            晚上去抓了两付药(当归10g 川芎3g 白芍10g熟地10 炙甘草3g川断10g菟丝子10g狗脊10g 黄芪15g 人参10g 白术 6g)
6.18 腰腹已不痛,血将净。舌上白苔已去。
天雨空气潮热,觉汗沾衣不爽。乳房胀痛,有硬结块。用吸奶器吸出乳汁约120ml, 稍舒。
仍服昨晚所购方,另购炒麦芽6g, 茯苓9g加入同煎。
觉头晕,额头及头两侧略觉胀痛,似有外感。晚又吸乳,白苔已去。
6.19 血已净。腰腹不痛。吸乳两次,乳房胀痛稍减。大便正常,小便也正常,有暗湿粉带。今天又煎一付药。
6.20 今日未服药。为退奶,单煮炒麦芽水喝。
晚又有粘连血下,兼腹痛、腰痛。右手臂膀部凉,右膝酸。苔薄白。大小便、胃口正常。本拟去湿治带,妻嫌奶水为患,不愿治,专事退奶。
后来改用老面(发酵的湿面团)外敷法退奶,可以消胀。但是太麻烦,用了两天,停用。
再改用花椒红糖水,喝了三天,有一定的退奶效果,但喝了有些心慌,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反正不太舒服。
再改服炒麦芽水三天,渐渐地奶水退了,乳房也不胀痛,亦无结块。
7.12-13四肢酸重。仿朱小南产后四肢疼案,处方:
当归9g 络石藤9g川芎4.5g 川牛膝 9g 木瓜9 g鸡血藤9g 白术6g 炒枳壳4.5g 桂枝4.5g制香附9 g伸筋草 9g,  两剂。
服后没什么效。原已退的奶水,又回涌了。
7.14 四肢仍酸重,舌红略有薄黄苔,大便稍难。脉略弦数。以为湿而化热,用刘奉五清热除痹汤加减。处以:
金银藤30g 清风藤15g 络石藤9g 海风藤15g 威灵仙9g 防己9g 桑枝9g追地风9g生石膏15g 肥知母9g 生苡仁15g宣木瓜9g, 一剂。
但是去同仁堂,当晚抓药的换成了个小伙,很多药都不熟悉,说没有金银藤、清风藤、追地风。那么就把有的药抓了一付。没有追地风,就加路路通9g
7.15早起,妻以昨晚得酣睡(前数晚均睡不好),以为有效,效不更方,嘱再抓一付。
忍冬藤30g 清枫藤15g络石藤9g 海风藤15g 威灵仙9g 防己9g 桑枝9g路路通9g生石膏15g 知母9g 生苡仁15g木瓜9g
金银藤,又名忍冬藤。清风藤,又名青藤、清枫藤、寻风藤。追地风,又名地风皮、钻地风、地枫皮。说忍冬藤、清枫藤,这回抓药的小妹说有,而追地风就还是没有,也没关系。
7.15-16 腿酸重明显减轻。再服上方两剂。诸症已,遂停药。
7.21 晚,妻觉月经又来,距产后大约40天。三四日后经净。无所苦。这一次月子也就坐完了,感觉没落下什么不适。



三、思考
1. 女人的奶水和经血同源。
妻这次引产,在医院已经服过退奶的西药,出院后奶水本来已经退了。但是吃了几幅生化汤,原来已去之奶水复来。我本来是要活血化瘀,排出恶露,没想到附带把奶水给通回来了。当时也只是惊诧于生化汤之宜于产后的功效,没往深处想。


后来用了各种方法退奶,也终于退了。但是因腿酸重,用朱小南法,治以养血活络,有当归、川芎,已退之奶水又复涌,这回我就特别注意了。


同事说其妻用母乳喂养,儿子已经五个月了,因哺乳则无月经。我太太以往则从未哺乳,产后四十多天就来月经。这回每用活血则通奶水,我感觉奶水和经血是同源的。以前看汉唐中医倪海厦的文章,倪先生直指“女人的月经其实就是奶水”,虽然耳目为之一新,但是却不明所以然。这回信了。
http://www.hantang.com/chinese/ch_cm/cm-002.htm


人体真是神妙,正常的生孩子、哺乳的妇女能减少患乳腺增生、乳腺癌的几率。用西药退奶后,乳房感觉有块;用民间偏方退奶,用的均是些麦芽、花椒、山楂、红糖、发酵的面团之类,奶退而乳无块。



2. 生化汤有很好药物清宫效果。能祛瘀生新,调畅气血。(当归养血,川芎活血,桃仁祛瘀。)
生化汤有很多种,当然最有名的首先是傅青主的生化汤(当归24g,川芎9g,桃仁14粒去皮尖,炮姜1.5g,炙甘草1.5g,用黄酒、童便各半煎服)。而北方常规使用的生化汤不是傅青主的生化汤,称为产后官方,又名产后生化汤,其药物组成、药量都与傅青主的生化汤不同(当归9g 川芎3g, 桃仁1.5g,炮姜1.5g,炙甘草1.5g,红花3g, 益母草3g, 泽兰3g,南山楂6g,老酒15g同煎)。刘奉五老大夫写了一篇《运用“产后生化汤”的临床体会—兼谈“祛瘀生新”》,谈的非常精当而深入。


刘老认为,产后生化汤,可能是傅青主的生化汤加味减量而成,经多年使用比较平稳而无副作用,效果尚称满意。


我觉得傅青主的生化汤当归用到八钱24g,而川芎用到9g,桃仁14粒去皮尖我称了一下约5g, 而炮姜、炙草才用到1.5g ,养血的当归用量是炮姜、炙草的16倍,活血的川芎用量是炮姜、炙草的6倍。轻重之间,正有学问。我觉得傅山作为张景岳的粉丝,对其“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必然领会深刻。而且傅山信奉朱丹溪之论“产后,必大补气血为先,虽有它症,以末治之”的治产原则,这样大量地用芎归,也是和他的这个治产大旨分不开的。


而产后生化汤则在傅青主方的基础上大大减量,当归在其中用量最大也才三钱9g,其他药物大都为一钱或五分。那么这样的量,当然可以得一个“平稳”。所以可以作为产后官方,作为常规使用,疗效“尚称满意”而不会有什么副作用。平稳,也没什么不好。既然是官方,那么就需要有普适性,也只有这种平稳方才可以。


而《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李可自拟加味生化汤(当归30g, 川芎10g, 桃仁泥10g, 炮姜10g, 炙甘草10g, 益母草30g,红花10g,泽兰叶12g, 炮甲珠12g, 胡桃肉4枚,红糖30g, 童便、黄酒各一杯),实际上李可的方子,保留了傅青主方的量,也参照产后生化汤加了益母草、红花、泽兰叶三味,再加上生乳灵(炮甲珠、胡桃肉、红糖)。而且李可方中各味的量都很大,大得有李可的风格!


4. 产后腿酸重,以寒湿治不效,后觉热相明显,已化热,故宗刘奉五热痹法论治,立马有效。刘老清热除痹汤,也是在补虚祛寒失败的教训中,摆脱了“产后宜补”的常规而逐步摸索出来的。刘老产后关节痛医案中热痹一案,用清热除痹汤合四物汤、白虎汤加减,而我这次只用清热除痹汤合白虎汤加减,连四物都不用。主要是因为妻以奶水为患,用芎归则通奶水,故亦去之。



5.这次我治腿疼取效主要用刘奉五法。虽然先抄朱小南的方子没用对症,但是朱小南的经验也了不得。其子朱南孙,其父朱南山,祖孙三代,均精妇科。三代医传,不可小视。


起先我只买了《钱伯煊妇科医案》,钱老精于妇科,奈何所记录的只是钱老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妇科应诊时的有限的一些病案,而且因该院病种所限,钱老的学术经验尚未得以全面发挥。


钱老论及产后关节痛,以为“产后气血两虚,经脉失养,风邪乘虚袭络,以致遍体筋骨酸痛。治法以补气血,祛风邪,调营卫。如症兼汗多畏风,方用玉屏风散为主,以固卫而祛风;如症兼寒热交作,方用桂枝汤为主,以祛风邪而调营卫。如体质较弱,偏于气虚,再加四君子汤以补气。偏于血虚,再加四物汤以补血。如气血并虚,再加八珍汤以补益气血,使气血渐复,风邪渐散,营卫得谐,而病自愈。”似乎平淡无奇,但是越是这些平淡处,往往就是很了不起的经验在这里。我曾反复听过《胡希恕讲痹症》,胡老常用桂枝汤加苓术附治风湿关节痛,那么这里钱老用玉屏风散或桂枝汤加减治产后四肢痹痛,道理上是一致的,都是老于医道。这里正是黄蓉说做几样家常小菜如白菜、豆腐,而洪七公这种一等美食家听了馋涎欲滴之意。桂枝汤实在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方子,而胡老、钱老讲自己几十年的治痹症经验,一个要录音,一个要写在书里,说出来却都是桂枝汤加减!


我也曾考虑用桂枝汤加苓术附,想起胡老曾提到他那些病例很多是久治不愈才转到他那里,往往陷于阴证。而妻这个腿疼是新发,而且化热明显,所以也没用胡老的法子。


后来买来钱伯煊《女科证治》,这里面没有病案,只是叙述症状,分析病因,提出治法,给出方剂及方解,并加以按语。这是真正的精华!不满90页。书中论及产后关节痛,病因曰:由于产妇分娩后,气血两亏,精隧空虚,风湿乘虚侵袭,遂致发生关节酸痛。这个论断和《朱小南妇科经验选》、《刘奉五妇科经验》相关论断,大家都差不多。钱老刘老给出的惯用方剂都是独活寄生汤加减!只不过刘老还列出化热这种情形,而创出清热除痹汤。但是临床上当以寒湿的情形为常见。



6. 《傅青主女科》开篇第一句即曰:“夫带下俱是湿症”。妻产后腰腹痛已,此时已出现带下,拟治,而妻以奶涌为患,不肯服我的方子,专事退奶。湿遂渐重。今夏不热,雨水多,是个凉夏,但是6~7月间暑湿很重。内湿外湿相抟,遂腿重、酸、痛,烦躁,不能安眠。


我想,如果当初我能治其带下已,是否就不发腿疼重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8/11 19: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还有一则我自己用逍遥丸的例子

2008.7. 19

两周前有同学来深,去科技园幸福楼酒家一聚,酒毕即觉双眼很红。当时以为困倦。



近几日总觉眼易红。咽干,舌红无苔。



昨晚又睡得颇晚(约11:30~12:00),半夜觉右肋间肝区牵痛,似气行不过。良久才缓和。晨起觉口苦,咽干。



平日里我总是舌质淡,舌苔白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中有裂纹。常有白腻苔。这几日白苔去,而无苔或现黄苔。舌红,口干,咽干。联系目赤、肋痛,似为肝火上逆,肝气郁遏不伸。正是“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少阳与厥阴相表里,所谓“肝胆相照”。没有“往来寒热,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胸胁苦满”,只是口苦、咽干、目赤,偶尔右肋下滞痛,只是木气不舒。



拟舒肝,用成方丹栀逍遥丸。家里正好备有同仁堂成药加味逍遥丸,其实就是丹栀逍遥丸。早晚各一小包,连服两天。这个眼红口苦咽干的症状就消失了。

逍遥丸是很多医生开给妇女治乳腺增生的成药,呵呵,这次我拿来治我的红眼病了。
发表于 2008/8/11 19: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兄,你的功力越来越深了啊,恭喜恭喜l
原帖由 frankieyin 于 2008/8/11 18:00 发表
2008.7. 19

两周前有同学来深,去科技园幸福楼酒家一聚,酒毕即觉双眼很红。当时以为困倦。



近几日总觉眼易红。咽干,舌红无苔。



昨晚又睡得颇晚(约11:30~12:00),半夜觉右肋间肝区牵痛, ...
发表于 2008/8/14 17: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楼主,还是去年的时候看过你的这个帖子,很是细细地看了一番,看完后就开始做你提到的蜜煎,一次就做成功了,我用的是买的散装的椴树蜜,用阿迪锅做的,阿迪锅的电饭锅内胆是不沾的那种,你说熬时爱沾锅易糊,也不知道我买的蜂蜜纯不纯,开始熬时很希到最后就想糖稀一样,因为我会做挂浆地瓜,所以感觉差不多了就拔掉电源,稍停一下就开始用手捏,哎呦,好烫的,捏了几个后蜜浆凉些就硬了,不好捏,我就把锅胆放在开水里隔水加热,一会就又软了,这样我熬的蜜一点也没浪费,都捏了,大大小小的,做了很多,味道和颜色就像挂浆的东西凉了后的一样硬脆,  给孩子也用了几次,是孩子大便干燥时用的,塞里一会就便出来了,没等都化了,很好用,用过三四次吧,孩子现在也大点了,四周岁,很少干燥了,做了那么多蜜煎放在冰箱里都粘在一起了。
还做了用江米做的酒,叫什么来着?,做了两次都失败了,在也没做了,
呵呵,孩子在家刚睡醒,我得去看孩子了,写的匆忙,有时间在交流吧。
发表于 2008/8/15 12:5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9 好运多多 的帖子

我也做过一次蜜剪,可是等一凉,就硬梆梆的,我就用手掰,可是竟然把手划了个口子,还流了血,看到那么硬的东西,我都不敢给孩子用了,你的凉了之后有多硬呢,
发表于 2008/8/29 00: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frankieyin 很长时间没来了,,想请教你,现在你的回头看,如果告诉自学者如何开始学中医,你能给些建议吗?你的体会从那些书学习起比较好?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7:06: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141楼

呵呵,这个问题很好,但是我回答不了。我感觉我自己还没摸着门径,也没资格来给什么建议。如何开始学习中医,前贤已经讲了很多,岳美中、刘渡舟等都有经验谈,《道少斋医案讲稿》作者毛以林教授、《我是铁杆中医》作者彭坚教授也都介绍了很多。您不妨看看这些名家是如何说的,强过听我这个外行。我只是一个感觉中医很神奇的Fans.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7: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家感冒

我能谈的只是我的一些体验和思考。

今年夏天整体来说,不太热。但是七月底有一次台风来之前的一周,全国都很热。而这一两周,我们全家依次感冒。表现出来的症状各不相同。



7月22日:

岳父晨起说可能感冒了。

缘起20晚太热,开空调睡,可能就着凉了。21日白天稍觉不适,天气仍然太热,晚上又开空调睡觉,岳父的床正对空调风口,晚上就觉得不适,整晚没睡着觉。22日晨,觉额头胀痛,四肢关节酸痛,小便黄,舌苔薄白,胃口正常,口中和,不渴不呕。夜间躺下觉喉中有痰,坐起来又没有,遂不眠。脉不甚浮,略弦。不发烧,手掌心和脚掌心及后颈处似有少许汗,那么热的天浑身余处无汗,畏寒。

辨证以为风寒束表,治拟麻黄汤。(麻黄9g桂枝6g炙甘草3g光杏仁9g)我开了方子就去上班,妻抓药后煎好,让岳父喝了一道,温覆取汗。得汗后诸痛已,但是身体仍感觉不爽利。我未能看到出汗情形,妻在msn上告诉我说岳父出了一些汗,裤头都汗湿了。我把握不好,他们就没有服二三煎。

下午岳父出门走走,觉得很累,体虚乏力。

晚上回家再诊,脉略浮弱,稍数。稍有发热,体温计测又无热,手摸且自觉有点烧。舌苔薄白,乏力,纳呆。以为汗出亡阳而觉虚。改煎桂枝加附子汤(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姜9g 大枣4枚 制附子6g), 以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附子温阳。喝了一碗。(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7月23日:

岳父昨晚服桂枝加附子汤后睡下,半夜说腿疼。我起来看,岳父以天热,仍睡在麻将席上,只用毛巾被盖了胸腹,没盖腿,觉得畏寒,且腿疼。我嘱咐一定要去掉麻将席,且全身温覆,遂安。

早起又服二三煎,汗出寒渐去,不痛,畏寒减。但咳加重,有白痰。

晚上我下班回来,见尚有些畏寒,咳嗽。改抓一付桂枝二陈汤,晚上服头煎。(桂枝9g 白芍9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9g 陈皮6g 姜半夏6g 茯苓9g)

天气很热,热浪袭人,傍晚岳母带我女儿去小区游泳池游泳。



7月24日:

岳父服桂枝二陈汤的二三煎,畏寒、咳嗽减。但是胃口仍不好,不想吃饭。且觉腹微痛且胀,反酸。下午岳父自己去药店要买健胃消食片,而药店伙计建议藿香正气丸,于是买了藿香正气丸,吃了8粒小丸。

女儿下午开始低烧,晚饭时热已亢。时值盛暑,背上有时有汗,身上余处无汗。给服桂枝汤,一服不解,再进仍不解。整晚高热无汗,至次晨仍无汗。



7月25日:

岳父昨晚服藿香正气丸,腹痛缓,反酸好了。胃口仍不好,且连续数晚不能眠,胃脘以下痞满,按之不痛。胀气,有时打嗝,嗝后稍舒,苔薄白。

女儿昨整晚壮热不退,始终在39.4~39.7摄氏度之间。处于有汗无汗之间,只是背偶尔有汗,也不多。全身热,周身除背偶尔有汗外,他处一点汗没有。手脚均烫。脉不甚浮,不缓不弱,可以说是数脉。神情清楚,精神尚好。

以为未发出汗,故壮热。拟麻黄汤,但又不畏寒。拟葛根汤(有医家用葛根汤治阳明经证,有医家以葛根汤为温病方),处以:

葛根12g 麻黄9g 桂枝6g 白芍 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生姜三大片

病势和以往都不同,我不放心,自己上午抓了药,吃了午饭才去上班。

上午11点服一碗后,至下午2点,仍高热无汗。妻恐,遂予泰诺林1.5ml,半小时后汗出,热少退。

当时还抓了付麻杏石甘汤加浮萍。以无汗,无咳喘,而未用。(麻黄9g 光杏仁9g 生石膏20g 生甘草5g 浮萍9g)

到晚饭时间,女儿热复亢。以为是温病。而我只识白虎汤、麻杏石甘汤。以“无汗不可用白虎“,不敢用白虎;以无咳嗽,也不想用麻杏石甘。颇踌躇。

我还没有读过温病,急翻看《温病条辨》上焦篇,也一时不得要领。上午抓药时,前面有个老太太正抓药,我看了她的方子觉得好,遂抄回:

生石膏20 知母10甘草4 金银花12 鱼腥草10 黄芩10 板蓝根10 桔梗6 连翘6 竹叶10 薄荷5 杏仁8 , 两剂。说是小孙子9岁,发热,扁桃体发炎,找了个懂的人开的,嘱服药用蜜糖一匙,且须忌葱蛋虾蟹等。

对比《温病条辨》,这个方子显然是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乃温病到气分辛凉清解之方,与女儿情况颇合。

遂去照抓一付,以无咳喘,去杏仁。且薄荷单包,后下。晚11时许煎好服一碗,至次晨4时许仍亢热未退。妻大恐,又用泰诺林一次,退烧。

而岳父觉胃脘痞胀,嗳气不除,不欲食,没吃晚饭。喝水也不想。我说我有办法。以其中焦失运,气机不能升降,而致痞。且胃不和,则不能安卧,拟生姜泄心汤。

半夏10g 党参 9g 黄芩9g 干姜3g 生姜12g 炙甘草9g 黄连3g 大枣4枚。

煎好服一碗,晚上即能安睡,次晨痞消,胃口开,知饥索食,进白粥一碗半。

岳母说岳父年轻时得过多年的胃病,现在虽好了,但是每次感冒就不能吃东西。看来是脾胃素虚。这次空调房里受寒,虽汗出寒去,但是脾胃素虚而仍然是弱者先伤,所以有纳呆、反酸、腹痛诸般情形。药店推荐的藿香正气,还是不错的,《我是铁杆中医》作者彭坚教授的伯父推许为千古第一方。自服藿香正气丸而痞不解,我用生姜泻心汤一剂而解,这大约是岳父相信我用方见效之始。而五泻心汤,我觉得李克绍老师讲的较好,他的《胃肠病漫话》也是很见功夫的名作。



7月26日:

早上用过泰诺林的女儿热已退。但8点钟又要起,约37.8度,可以喝点稀饭,胃口一直未败,精神也好。

妻拟去医院吊水,我坚决反对,说葛根汤和昨晚的温病方均只一服,你就等不及而用泰诺林退烧,但泰诺林只退热而不解决问题,你又要回到老路上去。为什么不试试看呢?且这些草根树皮,对证能治病,不对证,副作用有限,总好过受滥用抗生素的毒害。

于是不去医院,续服一碗。至11:30AM,仍未复发亢热,且能出汗。午饭少进两口芝麻糊,午后续自汗出,下午2~3点,渐脉静身凉。

思此次发热,系由暑月下水游泳,表闭内郁而成亢热。周身俱热,而背为阳,仅背脊出些微汗,余处无汗。其脉洪数,而不甚浮。可用“沉滑”形容。当可用白虎汤、或竹叶石膏汤来治。(而无咳喘,未用麻杏石甘;口也不燥渴,且无汗,也未用白虎加人参)

此次通体持续高热,但是精神一直很好,且舌苔白润而稍腻。

另:岳母说,小儿莫名其妙发烧,且换了几个方子都不效,必有邪祟。于是两日来烧香、烧纸,作了几次。



7月27日

昨晚女儿安睡。

天气炎热,中午又开空调。下午约四时许,雷电交加,风雨大作,有冰雹落在阳台上,气转凉。

晚饭后,女儿又有些热,但不亢,只是低烧。

我以为是复发。叶天士《温热论》有“炉烟虽熄,灰中伏火”之说。且中午在空调房中,虽穿了长袖衣裤,难保不是又受了凉;下午大风雨雷电时,全家在阳台上纳凉,难保不是受了风吹。

妻让我想办法,我又觉得可能是差后复发,也不好判断。

女儿烧得呼呼地睡,中午不肯睡,到晚饭后也确实困了。摸摸手足俱热,额头发烫,嘴唇红红的,身上无汗,背上略有汗,和前天的症状很像。于是又去抓同样的一付药:

生石膏20g 知母10g甘草4g 金银花12g 鱼腥草10g 黄芩10g 板蓝根10g 桔梗6g 连翘6g 竹叶10g 薄荷5g

煎服,喝一碗。晚上女儿说了一晚上胡话,妻说是梦话,反正不舒服,哼哼唧唧,折腾一晚。妻说烧得不高,量下来一直不超过38.5度,只有37.8~38.3度左右。



7月28日

晨起仍低烧37.8~38.2度。早上又喝一道药,至中午仍不退。精神一直都好。中午妻问我怎么办?

我想,此方续服无效,而且一直都是低烧。昨晚又反复颠倒懊侬,和上次《发热咳嗽》案后反复很相似。也是高热用石膏剂退热后复发。

上次是退热当天的晚上复发。本次是隔一晚,均是睡不好,说身上不舒服,低烧。拟换方。

遂处栀子豉汤(栀子5g 香豉9g),煎好下午3点左右喝了一晚,至6点钟烧就退了。晚上也睡得安稳,也不再复发。



妻与岳母连日来紧张女儿的发烧,天气又热,吹风扇,也感冒了,头痛,流清鼻涕,鼻塞,畏风。她们说是热伤风。女儿昨晚的白虎银翘散加味只喝了一次,药也没倒掉(栀子豉汤药量太少,是另用小奶锅煎的),我觉得她们不恶寒,反恶热,似乎可以也用这个方子,就让她们将二煎各喝一碗。没什么缓解。



7月29日

妻与岳母鼻塞难受。我想流清鼻涕、鼻塞,这是气上冲。桂枝治气上冲。又去抓了付桂枝汤,两人服了仍不效,我就没招了。

我觉得像温病感冒。我没认真读温病,不敢处方,觉得热伤风可能过几天自己就好了。

妻找周尔晋的书,翻看治鼻塞的穴位,按按也不见效。



7月30日

岳母说还是得吃药。我说要吃就吃银翘解毒片,应该就是银翘散。她们买了银翘解毒片和治感冒的西药。中西药都吃,中西医结合。吃了两天也慢慢的好了。



8月1日

接着我又伤风了。未服药。且下班后去打篮球。次日去爬山,大累。至8月4日轻咳,8月5日咳剧,8月6日自感畏寒有汗,一服桂枝汤,温覆取汗后寒去咳减。续用桂枝加前胡杏仁汤,麻杏石甘汤,渐瘥。



8月11日

晚下班回家,岳母说额头疼,后颈发僵。我看其有些面赤,摸脉略浮。自言有汗,胃口尚可,不呕,不渴,大小便正常。

“葛根浮长表阳明,缘缘面赤额头疼”,似乎和葛根汤相关;以有汗,“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处桂枝加葛根汤一剂,温覆取汗,一剂而解。

桂枝9白芍9炙草6 生姜9 大枣4枚 葛根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7: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家感冒的思考

关于岳父的感冒:

岳父的感冒初起为典型的麻黄汤证。而麻黄汤,我似乎从不敢给病人喝一道后再喝第二道,更不敢开两剂。过后思维,岳父似乎汗出不彻,我没有在家,没看到发汗的情形。而不论这次岳父用麻黄汤,还是去年初我自己用麻黄汤,发汗后都感觉人特别虚。

汗后不解,改用桂枝汤。以感觉特虚,加附子。这是我自己的加法。仲景用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似乎严重得多,漏不止,有人解为汗漏不止,也可以是下血不止,而且小便难,岳父没有这些,用桂枝加附子似乎有些勉强。

药后的将息法很重要。岳父只盖胸腹,没盖腿,还睡在麻将竹片席上,就感到腿疼。

岳父素体脾胃虚弱,每次感冒必然没胃口,这次感冒连续几天都没怎么吃东西,晚上也都睡不好。发汗后表邪已解,但是素弱的脾胃还是经不起,仍然受病。表现为纳呆、腹微痛胀、反酸。我初未处方,他自己想去药店买健胃消食片,可见人还是大都受广告影响。而药店推荐藿香正气丸,还是很对的。我据嗳气不除,心下痞,夜不安眠,以及舌相,处以生姜泻心汤,其中黄芩黄连,药很苦,但是很对症,一剂而解。仲景方子,用对了,真是效如桴鼓。不记得是谁说的(沈绍久?)胃不和则不能安卧,相当有道理。


关于女儿的感冒:

女儿的感冒是由于游泳,闭了汗。闭了汗,发出汗也就好了。发汗的方子很多,该用哪一个呢?开始热的不高,背上似有汗又似没有,身上其他地方都没有汗,这个有汗没汗就不好定,畏不畏寒、怕不怕热,小孩子说的也不好相信。妻惯常见我给女儿用桂枝汤,就自作主张给孩子用桂枝汤,我还拿不定,她就说吃一付桂枝汤试试,我也没反对。桂枝汤没发出汗,整晚烧39度多,妻就有些害怕了。这和以往用桂枝汤半夜以后汗出热退不一样。无汗用麻黄汤?似乎又不恶寒体痛。曾经读《经方试验录》,姜佐景直接把葛根汤作为温病主方,而《医宗金鉴》也认为葛根汤治阳明经证。葛根汤证也无汗,那么试一下葛根汤吧,看能不能发出汗来?葛根汤也没发出汗来,我就没招了。这个时候还一直高烧39度以上,刻不容缓啊!

“无汗不可用白虎,有汗不可用麻黄”,在《郝万山讲伤寒论》中曾经提到过古人总结的这么个用药禁忌。我记得挺牢。对于“有汗不可用麻黄”还没觉得不对,但是“无汗不可用白虎”,却越来越觉得有问题。仲景条文似乎没有这么说。记得上次我女儿口腔溃疡用白虎汤,就没有特别注意到有没有汗。这一次高热无汗,虽然用白虎合银翘散加减,但是我感觉单用白虎应该也可以。

差后劳复,再用白虎合银翘散加减就没有效,而用栀子豉汤,量虽小,就是有效。


关于妻和岳母的热伤风:

这个热伤风和仲景的太阳中风不同,不恶寒反恶热,畏风。虽然头痛、脉浮、鼻塞流涕都差不多,这个热伤风还有咽干或痛。

鼻塞,流清涕,可以说是气上冲。但是这个气上冲,用桂枝汤不效,因为综合其他症状,不是桂枝证。这里面没有侥幸。

我觉得是温病。但是温病,仲景似乎没有给出方治。而明清温病学,现在看来争议又很多。倪海厦就大骂温病学家。伤寒学家很多都说,仲景论伤寒,温病治在其中。有人认为麻杏石甘汤是温病主方,陆九芝认为葛根芩连汤是温病主方,而姜佐景在《经方实验录》中又主张葛根汤是温病主方,让人莫衷一是。陆九芝认为温病就是阳明病,章太炎持论近似,冯世纶也认为温病就是阳明外证。我也迟迟没有系统学习温病。那么临到眼前就没招了。开方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推荐吴鞠通治温病初起的银翘散,现在的成药银翘解毒片,看成分也就是银翘散。

而岳母同时服用西药的感冒药和中药的银翘解毒片,自己来个中西医结合,吃了三两天也好了。也弄不明白到底是哪个起作用。



关于我的感冒伤风:

虽然我也是伤风,但是到后面能感到恶寒。所以用桂枝汤有效。但是开始我一直拖着没用药,是觉得家里人一个接一个连着感冒,开始还有板有眼,据证换方,但是也很累人。到妻和岳母也都感冒,而我没敢处方,已经心虚胆怯了。乃至于认为一个小伤风,不吃药,过个几天自己就能好。所以轮到他们都好了,自己也感冒了,就没了心气儿。

[ 本帖最后由 frankieyin 于 2008/10/4 16:3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7: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次发热后的咳嗽治疗

9月10日晚,上半夜吹风扇,女儿哼哼的,似有一点低烧。

9月11日,女儿白天上幼儿园,精神尚可。至晚饭时间开始高烧。我去参加这学期第一次家长会,晚上10点多才结束,出来买了付桂枝汤回来。女儿已经睡着,手指、肩膀稍微有点抽动,无汗高热,手足温。我觉得似乎应当以痉病论治。但是太晚了,药店应该已关门。遂煎桂枝汤,一服,整晚热不退。

9月12日,女儿未上学。太太新找了工作,结果我俩都去上班,只是嘱咐岳父母观察。下午两点多,烧得高了39.4摄氏度,岳母大恐,打电话给我,说给女儿喝了一道泰诺林(约0.75ml),下午三点多我就提前赶回家,见到女儿烧已退到38度左右。精神一直挺好,嬉笑玩耍,全无病象,晚饭胃口也正常。

我觉得和上次游泳之后的发热情形一样。我读了《菊人医话》,服膺张菊人老大夫关于银翘散的加减法,晚上9点多去抓了两付药:

生石膏20知母10银花12连翘6 黄芩10竹叶10瓜篓皮10杏仁泥5薄荷5

23点多服药,2点仍很烫,无汗。妻恐,再给泰诺林1.5ml,至晨7~8点退烧。(也算是中西医结合)

9月13日上午10点服二煎,下午4点服三煎。晚上又有低热37.8度,睡不实,说梦话,反复颠倒懊侬。

9月14日白天不发烧。未服药。晚上又有低烧,37.8度,手足、额头、全身俱有低热。有白痰要咳出。晚上10点左右用枳实栀子豉汤一剂。(枳实5栀子5香豉10)

9月15日,早上退烧。上下午各服一碗枳实栀子豉汤。不再发烧,只是仍然有痰,也不咳,只是要排痰方咳,咳出即止。睡下即有痰,要咳一会儿才能入睡。胃口减退。晚上换方,二陈汤加味:半夏10陈皮5茯苓5 甘草5 山楂5 麦芽5 神曲5

9月16日。女儿不再发烧。晚上躺下即咳,白天不咳。这个二陈汤似乎太燥了,痰反难咳出。

9月17日。仍同昨日,白天不咳,晚上睡下时咳。听其咳声,改麻杏石甘,仍不效。非邪热壅肺。

9月18日,未服药。仍然睡下就咳。胃口不好。前年的10月份女儿曾经汗溻背就咳,多方不效,咳了很多天。看这个来势,怕是又要咳许多天。

最近的几次咳嗽,都是外感引起,治好外感,兼顾一下咳嗽,附带地咳嗽也好了。这次是外感好了,遗留下咳嗽,颇棘手。

于是来仔细辩证。女儿这两天眼眶黑,舌苔白腻,胃口不好,晚上躺下即咳。我觉得是脾虚而咳。眼眶黑,主痰;舌苔白腻,主湿主痰;胃口不好,也属脾虚;脾为生痰之源,晚上阴气盛,躺下即咳。拟五味异功散加桔梗。(党参6 白术6茯苓6 生甘草3 陈皮3 桔梗5,加生姜3片,大枣5枚切开)两剂。

《医学心悟》治外感咳嗽,常用止嗽散加减。“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大法,风寒初起......用止嗽散加......以散邪。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若汗多食少,此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脾土以生肺金。” 又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若脾气虚,则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药,补土生肺,反掌收工,为至捷也”。虚劳门甲字号方“予治外感咳嗽,用止嗽散加荆防、苏梗以散之,散后肺虚,即用五味异功散,补脾土以生肺金”。反复言之。

曾记得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开篇即提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也强调不能见咳止咳,见脾虚,当以培土生金为治。

9月19日中午煎药,喝一道;晚饭后又喝一道。当晚睡下即不咳!!!

9月20日早餐桌上岳母说女儿昨晚睡下也不咳,整晚也不咳,只是早上7点左右有两三声咳嗽,像是喉咙间有痰。早餐也有了胃口,吃了一碗饺子。岳父说这一付药看来是对的。眼眶下仍有黑,舌上苔已不厚腻,为薄白,嘱再用第二剂。

当晚安睡。

9月21日岳母说早上四点左右,仍然有几声咳。又去抓了一付。

9月22日三剂下来,彻底好了。

思此次咳嗽之起,乃是在用白虎银翘散加减退烧之后,可能寒凉伤及脾阳,脾虚而生痰湿。至晚,阴气盛,躺下即咳;白天阳气盛,得助而不咳。

忆及两年前的十月份,女儿外感后遗下咳嗽,迁延时日,久久不愈,费尽周折。当时大抵以风寒或肺热论治,未及虚劳。此次以外散后脾虚生痰论治,一方而效。主要是以前认为小孩就不会有内伤。小孩就不会有内伤么?内伤、虚损又是什么个概念?脾虚是不是虚损的一种?伤风不治便成痨,盖以肺脾肾虚损而言。

[ 本帖最后由 frankieyin 于 2008/10/4 16:2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7 17: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