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598|回复: 4

论亚健康的中医调理办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22 12: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健康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长期发展若“知之不理”则会形成病疾,也可以说它是疾病发作的“前奏曲”。亚健康患者大多已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为主症如:不耐疲劳、腰酸背痛、失眠多梦、健忘、头晕、耳鸣、脱发、黄褐斑等症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我国的亚健康人群多见于25岁到50岁这一年龄之间,根据统计表明,生活在城市的人群患亚健康的比例大约占70%,而且逐渐趋向于青少年。从性别来看,女性多于男性,大多从事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为主。面对这些异常的状况,一般西医的建议都是以改善生活或工作环境为主,像合理膳食、均衡营养,达到缓解症状目的。一  脏腑与亚健康的关系
  中医的特色在于可以不依赖西方医学的检测,只根据症状就可以进行调理。因为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辨证观念和辨症施治观”,是根据被治疗者的年龄、性别、症状、季节变化以及工作性质的不同而进行调治。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按病治疗观,强调的是整体辩症论治观。因为亚健康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所以中医治疗有独到之处。笔者在通过亚健康的临床调理中,总结归纳亚健康多见于脾、肝和肾三藏的功能失调,现归纳如下:

(一) 脾
   脾 “形如犬舌,状如鸡冠”,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主运化、统血,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脏腑百骸皆赖脾以濡养,故有后天之本之称。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与四时之长夏相应。
   在亚健康的症状中,因脾功能失调而表现的亚健康症状占56%,就其病因病机而言多与饮食不节,起居失调和忧思过度所致,因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输,是在脾胃、肝胆、大小肠等多个脏腑共同参与下的一个复杂的生理活动,其中脾起主导作用:脾的运化功能主要依赖脾气升清和脾阳温煦的作用:脾宜升则健。“人纳水谷,脾气化而上升”《医学三字经·附录·脏腑》,《四圣心源》又曰“脾升而善磨”,水谷入胃,全赖脾阳为之运化。故《医原》云“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有营养的物质);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脾的运化功能,统而言之曰运化水谷,分而言之,则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由此可见只有脾气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气、血、津液等提供足够的养料,才能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失健运,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会出现腹胀、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气血不足等病理变化。而基础医学认为脾主运化水湿,水湿的运化必须要在肺、肾、三焦、膀胱的共同气化作用下,才能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作用的。脾主运化水湿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的关键环节。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脾在运输水谷精微的同时,还把人体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过心肺而运送到全身各组织中去,以起到滋养濡润作用,又把各组织器官利用后的水液,及时地转输给肾,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于外,从而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平衡。脾居中焦,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故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因此,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健旺,既能使体内各组织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润,又不致使水湿过多而潴留。反之,如果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失常,必然导致水液在体内的停滞,而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容易形成肥胖、脂肪肝及心脑动脉硬化等。这也就是脾虚生湿、湿炼为痰,故脾为生痰之源也。由于无形之“痰”多随气血而行,所以古人有“诸般怪证皆属于痰”之说。临床以这些基本理论为指导,在治疗上以脾为“君”,肝肾为“丞”辩治思路,运用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伍二陈汤(法夏、茯苓,陈皮,炙甘草),佐以疏肝理气之品(醋柴胡,厚扑、香附)为主,加减方法:湿热重者加苍术、薏米、茵陈、藿香、佩兰等;肥胖者加全瓜蒌、浙贝等。

诸多亚健康杂证皆因痰作踪,多与饮食不节,起居失调和忧思过度所致,以脾为“君“,肝肾为“丞”辩治思路进行辩治,目的足进脾气健运,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气、血、津液的化生方能提供足够的养料,全身脏腑组织方可得到充分的濡润,故无病也。

(二) 肝
   随着社会步伐的加快,人们生活的压抑感跟其而重(工作、家庭、社会关系等所致)均可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失调,中医认为调节精神情志虽由心所主,但必须要靠肝的疏泄,气机方能正常。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血气和平。若肝失疏泄,则易于引起人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疏泄不及,则表现为抑郁寡欢、多愁善虑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烦躁易怒、头胀头痛、面红目赤等。《柳州医话》曰:“七惰之病,必由肝起”。宋·高以孙《纬略卷十》曰“神者气之子,气者神之母,形者神之室。气清则神畅,气浊则神昏,气乱则神去”。说明精神情志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也是一种无言语的表达方式。随着外界不同因素的刺激,而有不同的精神情志变化。有节制的精神情志变化,则是健康的象征,当刺激过度,持续过久,超过了正常的适应能力,也就失去这种“特有的机能”,就容易产生一系列的亚健康的表现。临床中多见于肝郁气滞和瘀血内阻型两种:
⒈ 气滞肝郁型
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意志消沉,寡言少语或性情急躁易怒,心烦意乱,胸胁苦满,走窜作痛,善好太息,脘闷纳呆,多梦易惊,妇女乳房胀痛、月经不调,舌质暗红或淡红,脉弦。一般中轻度的亚健康患者易表现出:抑郁症、轻微焦虑症神经衰弱症、孤独症、恐怖症、强迫症、依赖症等。
可选用逍遥散加减(醋柴胡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枳实10克、香附子10克、炙甘草10克)
⒉ 瘀血内阻型
主要表现为身体四肢、躯干、头颅等部位出现疼痛,痛处固定,疼痛拒按,肌肤无华,甚至出现肌肤甲错,毛发不荣,口渴但不思饮,妇女出现月经错后、或痛经、或不孕,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亚健康人群多伴有轻度偏执症、头痛、颈肩关节痛等。
可选用《医林改错》的血府逐瘀汤(当归10克、生地10克、桃仁12克、红花10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柴胡6克、桔梗6克、川芎6克、牛膝10克、甘草6克)

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是确保机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条件。如《读医随笔·卷四》所言“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藉肝胆之气化以鼓舞之,始能调畅而不病”。又如《素问·灵兰秘典论》之说。“肝主谋虑,谋虑就是谋思虑,深谋熟虑”。肝主谋虑就是肝辅佐心神参与调节思维、情绪等神经精神活动的作用。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肝气升发,既不亢奋,也不抑郁,舒畅条达,则人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血气和平,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清朗,思维灵敏,气和志达。

(三)肾
   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是生育繁殖,构成人体的原始物质。后天之精,来源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并灌既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供给本身生理活动所需要的以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这些精微物质给养的时候,肾脏又把所藏之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一方面不断贮藏,另一方面又不断供给,循环往复,生生不已。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来源虽然不同,但却同藏于肾,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先天之精为后天之精准备了物质基础,后天之精不断地供养先天之精。先天之精只有得到后天之精的补充滋养,才能充分发挥其生理效应;后天之精也只有得到先天之精的活力资助,才能源源不断地化生。即所谓“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二者相辅相成,在肾中密切结合而组成肾中所藏的精气。若长期生活不规律或性生活过于频繁等因素,皆可影响先天失养或后天不足。必会导致肾精不足或亏虚。正如《冯氏锦囊秘录》所讲“足于精者,百病不生,穷于精者,万邪蜂起”。常感到腰背酸痛、精神不振、记忆力减退、不耐疲劳,头晕健忘、衰老、疲劳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表现. 这些亚健康在症状上与中医所说的肾虚类似,补肾是较好的调补方法。如果有五心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等肾阴虚症状,就可以选用<知柏地黄丸>调理。若肾阴不足则应用<六味地黄丸>调理。该药滋补肾阴退虚热,药性平和,以其独特的功能广泛应用于保健;现代临床证明,六味地黄丸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方面有积极作用。故:临床见于肾阴不足所表现的亚健康症状(腰腿酸软、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不耐疲劳,头晕耳鸣等),用上述方药进行加减均可获良效。

六味地黄丸原自金匮肾气丸衍化而来,方出于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为中医滋补肾阴的代表方剂。中医传统应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手足心热等症。研究发现六味地黄丸还可防治多种慢性疾病、对养生保健方面有其独到之处(机理是能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功能)。尤其对于疲劳综合征如:工作紧张、生活劳累后出现的精神疲惫、头昏脑胀、食欲不振、睡眠欠佳、情绪不稳定、精力难集中、记忆力与应变力差等均可很快得到改善。

前一篇:中药敷脊与点穴疗不孕
后一篇:论亚健康的中医调理办法(下)

[ 本帖最后由 石头石头 于 2008/3/22 12:2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3/22 13: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亚健康的自我调理办法

(1):生活规律、合理膳食。

   合理饮食包括有节制的饮食,不暴饮暴食,多摄取不同的维他命和矿物质、无机盐,合理进补,适当选择药膳也对预防和改善亚健康很有帮助。

(2):按时、充足的睡眠。

   不按时睡眠,很有可能会造成睡眠紊乱,而失眠会使人体免疫力降低,容易感染疾病,那些睡眠不足的人通常就是流行病的受害者。要有好的睡眠,首先要按时,不要太饱或太饿时上床,还要追求质量而非数量,睡得好不好不与睡眠时间成正比,而与睡眠深浅成正比的。

(3):适当锻炼。

   适当的运动是亚健康的克星。适合的锻炼一是有氧运动,如打球、跑步等;二是腹式呼吸,深呼吸后将气保留在腹部一会儿,再慢慢呼出;三是做健身操,使全身充满活力;四是自我按摩,适当刺激体表,保持良好抗病状态。总之以运动后无疲劳感为度。

(4):保持良好心态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善待压力、心胸开阔,培养多种兴趣爱好。是焦虑症克星,焦虑症是现代人的通病,有焦虑症的人通常会感到莫名其妙地惊恐、心慌、出汗、面色苍白、两手发抖等,有时发作过后病人感到一切都恢复正常;有时则使人经常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状态,担心此病会再来,形成恶性循环。经调查,那些乐观向上、兴趣广泛的人就不容易有这种焦虑症状的发生,因此,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学习乐观处世对改善心理亚健康很有帮助。

(5):改善环境条件。

   室内和大气环境污染总让健康的身体透不过气,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脑、移动电话和家电噪音更是我们常常忽视的污染源,动手改善环境除了在生活中尽量防御如上网要防辐射外,还可种植一些有益的绿色植物在室内,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三  亚健康的保健按摩穴位

1、 百会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头部,在两耳廓尖端连线与头部前后正中线的交叉点。百会穴既是长寿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经过锻炼,可开发人潜能体增加体内的真气,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益智开慧,澄心明性,轻身延年,青春不老。并能治疗头痛、眩晕、脱肛、昏厥、低血压、失眠、耳鸣、鼻塞、神经衰弱、失语、阴挺等症。百会穴的保健方法有四。其一是按摩法:睡前端坐,用掌指来回摩擦百会至发热为度,每次五到十分钟。其二是扣击法:用右空心掌轻轻扣击百会穴,每次五到十分钟。其二是意守法:两眼微闭,全身放松,心意注于百会穴并守住,意守时以此穴出现跳动和温热感为有效,时间约10分钟。其四是采气法:站坐均可,全身放松,意想自己的百会穴打开,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和阳光清气源源不断地通过百会进入体内,时间约10分钟。

2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神阙为任脉上的阳穴,命门为督脉上的阳穴,二穴前后相连,阴阳和合,是人体生命能源的所在地,所以,古代修炼者把二穴称为水火之官。人体科学研究表明,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唯一潜藏部位,人们通过锻炼,可启动人体胎息,恢复先天真息能。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我们知道,母体中的胎儿是靠胎盘来呼吸的,属先天真息状态。婴儿脱体后,脐带即被切断,先天呼吸中止,后天肺呼吸开始。而脐带、胎盘则紧连在脐中,没有神阙,生命将不复存在。人体一旦启动胎息功能,就犹如给人体建立了一座保健站和能源供应站,人体的百脉气血就随时得以自动调节,人体也就健康无病,青春不老。经常对神阙穴进行锻炼,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泻肠鸣、水肿膨胀、泄痢脱肛、中风等有独特的疗效。神阙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揉中法:每晚睡前空腹,将双手搓热,双手左下右上叠放于肚脐,顺时针揉转(女子相反)360次。其二是聚气法:端坐,放松,微闭眼,用右手对着神阙空转,意念将宇宙中的真气能量向脐中聚集,以感觉温热为度。其二是意守法:放松,盘坐,闭目,去除杂念,意念注于神阑,每次半小时以上,久之则凝神入气穴,穴中真气发生,胎息则慢慢启动。

3、命门穴:  是人体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之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命门穴,为人体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补命门人的药物叉多具有补肾阳的作用。经常擦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延缓人体衰老。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系,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运行。并能治疗阳萎、遗精、脊强、腰痛、肾寒阳衰,行走无力、四肢困乏、腿部浮肿、耳部疾病等症。命门穴的锻炼方法有二。其一是用掌擦命门穴及两肾,以感觉发热发烫为度,然后将两掌搓热捂住两肾,意念守住命门穴约10分钟即可。其二是采阳消阴法:方法是背部对者着太阳,意念太阳的光、能、热,源源不断地进入命门穴,心意必须内注命门,时间约15分钟。

4 、会阴穴: 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人体肛门和外生殖器的中间凹陷处。会阴穴,为人体长寿要穴。会阴,顾名思义就是阴经脉气交会之所。此穴与人体头顶的百会穴为一直线,是人体精气种的通道。百会为阳接天气,会阴为阴收地气,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应,统摄着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经常按摩会阴穴,能疏通体内脉结,促进阴阳气的交接与循环,对调节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独特的作用。按摩会阴穴,还可治疗痔疮、便血、便秘、妇科病、尿频、溺水窒息等症。会阴穴的保健方法有三。其一是点穴法:睡前年卧半坐,食指搭于中指背上,用中指指端点按会阴98下,以感觉酸痛为度。其二是意守法:姿势不限,全身放松,将意念集中于会阴穴,守住会阴约15分钟,久之,会阴处即有真气冲动之感,并感觉身体轻浮松空,舒适无比。其二是提肾缩穴法:取站式,全身放松,吸气时小腹内收,肛门上提(如忍大便状),会阴随之上提内吸,呼气时腹部隆起,将会阴肛门放松,一呼一吸共做36次。

5、足三里:是人体足阳明胃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腿部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缘外侧一横指处。足三里是个保健穴,经常用不同的方法刺激它,可健脾壮胃,扩张血管,降低血液凝聚,促进饮食的尽快消化吸收,扶正祛邪,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此穴主治:胃病、腰痛、腹泻、痢疾、便秘、眩晕,下肢瘫痪,半身不遂,膝胫酸痛,消化系统疾病。常用保健手法是穴位点按、艾灸。点穴法:可用双手大拇指指肚点按足三里100次,以感觉酸痛为度。艾灸法:取中草药"艾"为燃料,将艾绒点燃,直接或间接温热感穿透肌肤入穴。此法有时出现烫伤甚至化脓不干,难以结痂。中医讲:"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即指此而言。此法属"自讨苦吃"类,但效果优于点穴法。

6 、涌泉穴:  是人体少阴肾经上的要穴。它位于足底中线前、中三分之一交点处,当足趾屈时,足底前凹陷处。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偏瘫、耳鸣、阳萎、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涌泉穴与人体生命息息相关。涌泉,顾名思义就是水如泉涌。水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水有浇灌、滋润之能。据现代人体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穴位的分布结构独特,功用玄妙。人体肩上有一"肩井"穴,与足底涌泉穴形成了一条直线,二穴是"井"有"水"上下呼应,从"井"上可腑视到"泉水"。有水则能生气,涌泉如山环水抱中的水抱之源,给人体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气扬,维护着人体的生命活动。涌泉穴的保健手法主要是按摩。方法:睡前端坐,用手掌托来回搓摩涌泉及足底部100次,要满面搓,以感觉发烫发热为度,搓毕,再用大拇指指肚点按涌泉60次,以感觉酸痛为度,两脚互换。末了,再用手指点按"肩井"穴左右各60次即可。



四  小结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必要依靠阴与阳的动态平衡,亚健康与疾病都属于人体内部失衡,多与脏与脏或脏与腑功能失调所致,症状是其表现之外候。

一 、 应加强以预防为主的保健思想,很多人觉得保健养生是中老年人该注意的,其实要想保持好的健康状态,只有从年轻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步入中老年以后才能受益。所以,远离亚健康,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二、若有何不适必须要进行自我调理或运用中医中药调理,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治未病,因此,中医在治疗亚健康状态只要辩清其病位,运用正确的治疗方法,完全可以远离亚健康的。
(转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3/23 12:5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导致亚健康九大因素及后果
1、营养失调: 现代人饮食往往热量过高,营养素不全,加之食品中人工添加剂过多,人工饲养动物成熟期短、营养成分偏缺,造成很多人体重要的营养素缺乏和肥胖症增多,机体的代谢功能紊乱。

2、心理失衡:古人云:万事劳其行,百忧撼其心。高度激烈的竞争,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使人思虑过度,素不宁心,不仅会引起睡眠不良,甚至会影响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进而影响机体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3、噪音过大: 随着科技的发展、工业进步、车辆增多、人口增加,使很多居住在城市的人群生存空间狭小,倍受噪音干扰,对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很多不良影响,使人烦躁、心情郁闷。  
4、生活空间过小:高楼、空调 高层建筑林立,房间封闭,一年四季使用空调,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当中,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浓度较低,使血液中氧浓度降低,组织细胞对氧的利用降低,影响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住在高层楼的人们要经常到地面上走走,使用空调时,要及时换气。  
5、生活规律的改变: 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生命运动规律----即"生物钟",她维持着生命运动过程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的规律。逆时而作,就会破坏这种规律,影响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  
6、劳逸不协调: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也在于静养。人体在生命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共性,但是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练体强身应该是个体性很强的学问。每个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的客观情况都处在动态变化之中。如练体无章、练体不当,必然会损坏人体的健康。  
7、药品乱用:用药不当不仅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且还会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如稍有感冒,就大量服用抗菌素,不仅会破坏人体肠道的正常菌群,还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稍感疲劳,就大量服用温阳补品,本想补充营养,但实际是在抱薪救火。  
8、房事过度、琐繁穷思:生活无序最易引起各种疾病。人的精气如油,神如火,火太旺,则油易干;神太用,则精气易衰。只有一张一弛,动静结合,劳逸结合,才能避免内老外伤引发各种疾患。  
9、六淫七情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四季气候变化中的六种表现,简称六气。 "六气淫盛",简称"六淫。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喜伤心,暴怒伤肝,忧思伤脾,过悲伤肺,惊恐伤肾。
发表于 2008/3/23 18:2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精彩的论述,好的保健方法。收益匪浅
最需要象您这样的保健知识。
谢谢。受教了。
发表于 2008/10/1 19:4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5 1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