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592|回复: 11

关于桂枝汤当中用 炙甘草和甘草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19 00: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有两个问题

1、伤寒论当中介绍的桂枝汤,桂枝用量3两,按照现在的理解,岂不是150克?而桂枝汤中桂枝现在用量普遍是10克左右,这与150克相差也太大了吧,为何?

2、桂枝汤当中,伤寒论写的是甘草,而现在很多经方家医师都是用炙甘草,有何不同?为何不同?
发表于 2008/10/20 12: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伤寒论当中介绍的桂枝汤,桂枝用量3两,按照现在的理解,岂不是150克?而桂枝汤中桂枝现在用量普遍是10克左右,这与150克相差也太大了吧,为何?】
错!古时一两与现时不一样。古时三两合45克。
发表于 2008/10/21 22: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一两与现时不一样,有一两3g说,有一两15g说,大部分建议用中间量。
发表于 2008/10/28 11: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序列》中云:“古今异制,古之1两,今用1钱可也。” 现多从其说, 以古1两,折为1钱,约相当于3克。  ---------《方剂学》  22页   李冀主编。
发表于 2008/10/28 12: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怎么没人回答楼主的第二个问题?
发表于 2010/10/31 17: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gle44 于 2010/10/31 17:51 编辑

伤寒杂病论上的桂枝汤有标明炙甘草阿。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我上次吃四逆汤,买药时把炙甘草买成甘草了。结果吃药的几天感觉没力气,做梦多。不知是不是甘草用错了导致。
《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发表于 2011/7/15 09:4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一两与现时不一样。古时三两合45克。
《伤寒论》中病人如果没有康复,桂枝汤一天可以服用3次,所以每次用量桂枝15克。
现在医生给病人的药是每天一次。因此,有人按每一两3克算,有人按每两5克算,那么一剂药桂枝3两的用量为9-15克。
《伤寒论》中的甘草(炙),也就是炙甘草。
发表于 2011/7/15 11: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想知道高人对第二个问题的解析,初学,恳请不吝赐教。
发表于 2011/7/15 1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药品化义》:"甘草,生用凉而泻火,主散表邪,消痈肿,利咽痛,解百药毒,除胃积热,去尿管痛,此甘凉除热之力也。炙用温而补中,主脾虚滑泻,胃虚口渴,寒热咳嗽,气短困倦,劳役虚损,此甘温助脾之功也。但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
         桂枝汤补脾胃,通过健胃来帮助祛邪,故用炙甘草。小建中汤就是以桂枝汤作底。桂枝汤的药物配伍非常合理,所以根本不存在炙甘草“味厚而太甜,补药中不宜多用,恐恋膈不思食也"的问题。
发表于 2011/7/18 09: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当中,伤寒论写的是甘草,”谁说的,桂枝汤当中明明写着甘草(炙,味甘平),你难道没看到括号里的字?也就是用炙甘草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22: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