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寻医救苦

怪病怪事服用四逆汤竟恶感冒加更加寒冷,何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20: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面诊全言血热...

苔,薄白微腻,舌红脉细,拟凉血解毒....

[ 本帖最后由 寻医救苦 于 2010/5/26 20:25 编辑 ]
IMG0083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0: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服后 晚上睡不着觉..

又寻一医.

[ 本帖最后由 寻医救苦 于 2010/5/30 10:14 编辑 ]
IMG0084A.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0: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内有石膏三十克

服后腹泻,晚上发寒发热

东家清热解毒,西家滋阴降火.

这就是面诊之结果....
发表于 2010/5/30 1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注中...

并试述一下本人看法:

久病之下,阴阳皆弱,且久病在血(肤痒如刺,血分有风热之毒可知). 似不可单用滋阴凉血法,更不能妄用香燥温热竭阴,      仿肾气丸法加元参,蜈蚣,并少量荆芥似可一服.
发表于 2010/5/30 10: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面诊中全言血热而治不见效者, 正是因为病久体虚,正虚而不能外托.

服药后,正不胜邪,正不支,不得安,故入睡难.  若服麻桂等药,不足之阳被激发上昂,不能潜降入阴,入睡更难.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1: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皮肤红斑脱屑瘙痒十分痛苦  身体其他也没什么特别明显的不适啊

吃了那多方子都把我弄昏了 到底阴虚阳虚呢  怎么辨别呢?

阴亏吧 我舌红苔白有裂纹,但口又不渴不想喝水也不面红耳赤更不盗汗嘴里津液还经常盈溢舌底,大便次数还多.

阳亏吧 就是冬天手足冰冷 这个天也正常了 不冷了~晨勃也正常...

真是没法看了啊~我个人感觉吧 药一不对,立刻难受,拉稀,睡不着..种种立刻出现..

只要不吃药,一切皆好~...

该病我觉得绝对不是传统观点什么血热什么的,照此法吃凉药就是咯,怎么大多数的都无用呢?

解毒凉血,吃后更红更痒..

所以说这牛皮癣跟一般实火所致皮肤病截然不同,病机实在难以辨证,但这红斑瘙痒白屑叠出到底

是什么呢? 都说是血热伤阴.但我补阴也无用.

要说血亏吧  我自己觉得头发长的超快,半个月不剪又黑又多,那血虚风燥又如何解释呢?


金溃要略 有血痹  一证~

是否应从痹论治?

[ 本帖最后由 寻医救苦 于 2010/5/30 19:5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30 19: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牛皮癣不是一般的顽固,它不似其他皮肤病,哪里长出来一块用药茶茶重点的吃点药就能消了,
而且不反弹,,这牛皮癣,哪里长出来根本没办法消除,除了重用激素,其他没有任何外用药物能使其慢慢消退,如果侥幸退了一点皮似乎看到希望了第2天又是雪白一层起来了...吃药吧,路子不对更没用,每天是瘙痒剧烈脱屑,你把硬屑撕去了第2天又堆积起来,每天都要抓破了才舒服,每件衣服后面都是血迹累累自己看了都发毛,每天如此循环,痛苦不是一般人能想象的,

[ 本帖最后由 寻医救苦 于 2010/5/31 14:55 编辑 ]
发表于 2010/5/31 09: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寻医救苦 的帖子

你的顾虑很有道理,我在实际应用中用得更多的方子是桂枝10、白芍10、麻黄8、附子10、细辛6、黄芪15、白术15、荆芥10、防风15、蝉退15、乌蛇肉10、大枣6个、炙甘草6.见效很快,但吃药后开始会更痒,熬过后就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5: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在皮者 汗而发之
——汗法治银屑病案
□ 张英栋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应用汗法,多遵从《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指导原则。笔者曾以汗法治一银屑病10年病史,急性爆发患者,效果良好。

  乔某某,男,19岁,2009年4月25日初诊。

  因慢性银屑病急性泛发2月余求诊。刻下症见:四肢厥逆,皮损多为绿豆至黄豆大小,数目多而遍布全身,头面、躯干、四肢、手足均有,色红,鳞屑较多。很少出汗。左脉缓滑,右脉细弱,舌苔白腻略厚。治以麻桂各半汤加味:麻黄6克,桂枝6克,杏仁6克,甘草6克,白芍9克,僵蚕6克,蝉衣6克,小蓟30克,槐花10克,苍术6克,苍耳子10克,白鲜皮15克,大黄6克,生石膏15克,4剂。生姜7片,大枣3枚,大米10粒为引。嘱禁忌生冷饮食,多穿、多晒,低强度长时间运动,药须温服,服药后温覆以得微汗。

  4月29日二诊:胸部已得微汗少许,继服上方。

  5月13日三诊:自觉汗出部位增多,汗出处皮损明显好转。因面部出汗少,舌苔白腻甚,舌下暗,左脉细,右脉浮弱。先用麻杏苡甘汤加味去除湿邪为主,处方:麻黄10克,桂枝9克,杏仁6克,甘草5克,薏苡仁15克,僵蚕6克,蝉衣6克,小蓟30克,槐花10克,苍术6克,滑石30克,公英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白蔻仁6克,半夏曲9克,羌活6克,石菖蒲6克,姜黄6克,大黄5克,炒白术6克,藿香6克(后下),焦三仙各15克。并告之腻苔变薄后,用越鞠丸方加减散郁补气阴,处方:川芎15克,苍术9克,神曲30克,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麻黄6克,连翘10克,炒山楂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炒莱菔子10克,陈皮6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益母草30克,苏叶6克(后下)。7剂,水煎服,日1剂。

  5月23日四诊:自诉上次第一方吃3剂后换方。身上皮损明显变薄,瘙痒明显,面部发红。双手脉缓弱,舌苔变薄,舌下红润。改方为:麻黄6克,羌活3克,白蒺藜15克,荆芥6克,川芎15克,苍术9克,神曲30克,栀子10克,淡豆豉10克,连翘10克,炒山楂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莱菔子10克,陈皮6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益母草30克,白茅根30克。水煎服,日1剂,连服1个月。

  6月20日五诊:左脉细弦,右脉缓滑,苔腻。身上皮肤已不干,苔腻,故于前方中去黄芪、黄精、白茅根。为加强温燥体内湿邪的力量,加入草果5克,干姜12克。7剂,水煎服,日1剂。

  7月1日六诊:双手脉细弱,苔腻减,不上火,出汗不彻。考虑脉弱为暑湿阻滞导致,遂于方中加入香附6克,厚朴6克,陈皮6克加强理气化湿之功。汗出不彻,故另加生姜7片作药引,嘱如不上火,则每日逐加7片。

  7月8日七诊:生姜加至49片,服药则汗,微有牙痛,生姜维持在49片。

  7月15日八诊:出汗较多,在49片生姜基础上,加入温白酒一两,药后服用为引。

  7月29日九诊:出汗均匀,皮损大部分消失,嘱一周后停药。

  停药后继续每日饮温白酒3两,坚持多晒、多动、多穿、多吃辛味温热食物,自疗巩固。停药后持续好转,2月后皮损全部消失,随访至今体健。

  按:在本例患者的治疗中,用药一直以辛温为主,少佐寒凉、滋腻,以“汗出而解”为目的,取得良好疗效。在这一过程中,方药使用的正确是得效的一个原因,而治疗中使用的大量生姜、温白酒等辛味温热食物,则是得效的更重要的一个因素,不仅在治疗时可助药力,而且在药物治疗结束后,可以单独起到食疗巩固的作用。

  孙思邈《千金方》中第二十六卷为“食治”专篇,强调“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制之”,其实不仅食物有治疗作用,日晒、运动、穿衣等都有针对“病源”的治疗作用。笔者在患者临床治愈后强调食疗,利用食物的偏性调整患者体质,与强调日光浴、适度运动、穿衣求暖一起合称为“四多”,为愈后不再复发提供了有力保障,恰合《黄帝内经》“治未病”之旨。
 楼主| 发表于 2010/6/1 15: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西省晋中市第三人民医院  张英栋  032000

银屑病发病原因复杂,对于治疗的大法和患者的饮食、生活的禁忌存在很多争议。笔者从大量银屑病治疗的实例出发,对于银屑病的发病和诊治规律做了很多的思考,结合“四疗一体”的思路,得出一个阶段性结论:多数银屑病患者,治疗和自身配合大法宜温。
什么叫“四疗一体”呢?“四疗”指天疗、地疗、医疗、自疗。天疗这里指大多数银屑病患者病情存在着冬重夏轻的规律,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夏季的天气等因素帮助这些银屑病患者治好了银屑病,是为“天疗”。地疗指银屑病患病率北方明显高于南方,并且有正在发病的患者,所处地理位置从北方移至南方的时候,病变减轻甚至痊愈的个例,地理环境可以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此为“地疗”。医疗是指医生的治疗。自疗是银屑病患者自身的调整,包括着装习惯、运动习惯、心情、思维方式、饮食习惯等等。“四疗一体”指的是四疗的方向应该是一致的,既然天疗、地疗已经指明了治疗的大方向是温,医疗和自疗有什么理由不顺应这个治疗的大方向呢?
天疗中夏天的温热有治疗的作用;地疗中南方的温润也有治疗作用。在此启示下,笔者对多数银屑病患者的治疗都以麻、桂、姜等温通发散药物为主,并且提出自疗应该“不忌发物”、多晒太阳、多运动、多穿衣服等,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以下略举两例说明。
闫某,女,39岁,霍州火车站客运员。2008年2月14日初诊,银屑病病史10余年,初始有冬重夏轻规律,反复治疗后规律已不显。经人介绍专程乘火车前来治疗,刻下皮损以小腿和前臂为多,肥厚,色暗,侵润明显。素有出汗障碍,夏天出汗亦少,素大便不畅,月经量少,左脉细,右脉略浮,舌质淡红,舌下瘀。治以麻黄6克,桂枝12克,赤芍24克,甘草10克,鸡血藤30,僵蚕6克、蝉衣6克,大黄6克,姜黄6克,益母草30克,薄荷6克,柴胡6克,7付。并嘱咐其忌食寒凉,多晒、多动、多吃热的、多穿,以遍身微汗一时许为目标。服药已,大便畅,出汗略好,继以此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曾据证加入理中丸方,五苓散及暖肝煎方。至4月28日,每天上半身可微汗约1小时,身体情况整体好转,月经量增多,下午腹胀等宿疾已去,处方以麻黄6克,桂枝60克,白芍60克,甘草30克,生姜约200克(105片)且以每日约10克(7片)递增,大枣12枚,7付,继续强调避寒就温等注意事项。至6月5日上肢皮损全部消退,可以穿半袖工作衣,小腿亦开始出汗,平素饮水即欲小便,及喜口干、咽痛等状况亦改善,处方增加麻黄、桂枝量,加入炒白术、茯苓、桔梗、肉桂、、降香、乌药,增加暖下畅中宣上之力,天气已热,嘱生姜量自己调整,以微汗为度。至9月,诸症均好,只余小腿少许皮损,亦有汗意,有消退之势,停服中药,开中成药善后。2009年7月随访,上次药后皮损消失,至今已近一年情况良好。嘱咐其注意避寒就温,措施到位,可望不再复发。至此10余年顽疾,暂告痊愈。
张某,女,9岁,平遥县尹村小学生。2009年8月1日初诊,08年11月发病,治疗至09年4月皮损消失,最近又有新起皮疹。其父怀疑其初发及此次复发原因均为嗜食零食。刻下出汗少,臀部痒,头上微有皮损,自觉不上火,舌尖微红,舌质淡,舌下淡暗,瘀明显,左脉细滑,右脉缓滑无力。处方:麻黄9克,桂枝9克,赤芍9克,白芍9克,甘草9克,杏仁9克,蝉衣6克,白蒺藜30克,川牛膝12克,炒薏苡仁12克,桃仁6克,红花6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生姜7片,每日按7片递增,大枣7枚,7付。嘱避寒就温,包括忌寒凉饮食(着重强调忌零食),多运动等。药后出汗略多,加减继服。至8月29日,正邪交争剧烈,头上皮损干、痒明显,处方:麻黄24克 ,每日递加3克,当归60克,桂枝12克,白芍12克,木通9克,细辛3克,益母草30克,姜黄9克,地龙6克,蝉衣6克,白蒺藜30克,甘草9克,苍术6克,丹参30克,槐花15克,夜交藤15克,生姜147片(约210克),不加,大枣7枚,7付。9月12日复诊,诉上药服后体温高至39.5度,然精神佳,用退烧药2日后体温方降,躯干皮损开始减退,因小孩服药呕吐,停用口服药,开外洗中药洗浴头部,其余部位未用药,嘱咐停口服药后也必须严格禁忌寒凉饮食(包括零食),多运动。9月24日复诊,皮损已经全部褪去。随访至今正常,继续强调避寒就温。
笔者把多数银屑病的核心病机归结为“风寒外束,营阴郁滞,郁而为热”,没有否认“热”的存在,但是把热的原因归结为“风寒外束”,需用辛温发散之法为主。结合“四疗一体”提示的大法宜温,用药上重用麻黄、桂枝、生姜等辛温“猛将”,指导患者自疗的“生活处方”中也强调避寒就温,忌食寒凉。当出汗障碍有所改善后,鼓励患者饮食“发物”,在临床实践中收到满意疗效,同时也反证了“四疗一体,大法宜温”的正确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03: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