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乡下土郎中

[治病良方]乡下土郎中 医案举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万某,54岁,体丰喜饮,酒后驾车出事,右锁骨骨拆,住院期间,出现三叉神经痛,治疗后好转。出院后因饮酒太多,症加重而诊。
  诉左颊掣痛,如电击火灼,口干引饮,便干溲黄,持续八九秒,日发五六次。见面红,舌红,苔黄燥,脉数而实。诊为中焦蕴热,上攻面颊。拟清热泻火,凉膈散加味。
  大黄8克 扑硝8克 栀子6克 连翘18克 大青叶12克 薄荷5克 黄芩10克 银柴胡9克 川芎10克 元胡10克 枳壳8克 甘草10克。
  一剂痛减,三剂而止。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徐氏,35岁,有鼻窦炎史,手术后好转。六月天,冒暑热劳作,患头痛而诊。诉头痛于前额,纯痛,痛甚昏蒙,时感鼻塞,少许浓涕。见颜面红晕,舌红少苔,脉洪数。予芎芷石膏汤加味。
  石膏30克 川芎15克 菊花10克 藁本10克 栀子6克 连翘8克 花粉12克 薄荷5克 白芷10克 甘草8克。
  三剂痛大减,原方减石膏为15克,再进五剂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罗某,65岁,乡村医生,近几年跟儿女住在深圳布吉,去年冬患头痛,到医院诊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治疗效果不佳。自开疏解中药饮下无功。春节后头痛绵绵,昼夜难息,到布吉医院住院半月不愈,靠止痛药过日。经病友介绍,远道而诊。
  诉头痛集中于两额,微恶风寒,纳差,气促,短气,懒言,二便可。舌红,少苔,脉弦细无力。诊为年高气虚,清气不升。拟补益气血,行气止痛,予顺气和风汤。
  北芪6克 人参5克 炙甘3克 白术5克 陈皮3克 当归5克 白芍5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细辛3克 蔓荆子5克 川芎6克 。
  一剂痛减,三剂痛止。后用补中益气汤善后。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某,女,18岁,自14岁月经初潮,间断痛经头痛,每服点止痛药能缓解,故一直没多留意。上高中后,学业紧张,头痛频繁而加重,用止痛药无效,遂诊。
  
  自诉头痛在巅顶,甚时烦恶呕吐,连续二月痛经,经期掺早七八天,色红,量少,四肢怕冷。舌淡红少苔,脉浮细缓。诊为厥阴头痛,拟吴茱萸汤。
  
  人参15克 吴茱萸10克 红枣5枚 生姜3片。
  
  一剂痛缓,三剂诸症悉除。后用小温经汤六剂善后。
  
  吴茱萸 9克 当归12克 芍药10克 川芎10克 人参10克 桂枝8克 阿胶10克 牡丹皮10克 生姜3片 炙甘草10克 半夏10克 麦冬10克。
  
  随访三年头痛和痛经不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氏,68岁,有高血压,眩晕史。因头痛治之不效而诊。自诉头痛时发时止,恶心烦闷,头旋眼蒙,喘而无力,甚时头痛如劈,身重懒言,如坐云中,小便长,大便溏。舌淡苔白,脉缓。诊为痰厥头痛,拟半夏白术天麻汤。
  黄柏8克 干姜10克 天麻10克 苍术10克 白茯芩15克 黄耆15克 泽泻10克 人参15克 白术25克 神曲15克 半夏10克 麦糵15克 橘皮10克。
  三剂好转,六剂而安。再给六君煎八剂善后。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氏,68岁,有颈椎病胃病史。因头眩半月不愈而诊,诉头晕如旋,如坐云端,起则头重脚轻,不敢移步,时感颈背抅急作痛。舌尖红,舌根厚白苔,脉浮弦缓。诊为痰饮阻络,上蒙清窍。拟化痰通络定眩,给清灵定眩汤。
  茯苓60克 半夏12克 白术30克 石菖蒲10克 蒺藜10克 葛根30克 桂枝8克 陈皮6克。
  三剂好转,六剂而安,随访二年未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于劳嗽症,尝列四候以为准。夫四候者,肺有伏逆之火,膈有胶固之痰,皆畏非时之感,胸多壅塞之气。然此四候,以肺火伏逆为主,余三候则相因而至。盖肺为五脏之天,司治节之令,秉整肃之化,外输精于皮毛,内通调乎四渎。故饮食水谷之精微,由脾气蒸发以后,悉从肺为主,上荣七窍,下封骨髓,中和血脉,油然沛然,施于周身,而何痰涎之可成哉?惟肺为火薄,则治节无权,而精微不布于上下,留连膈膜之间,滞而为痰,痰老则胶固而不可解,气无以宣之也。又肺主皮毛,外行卫气,气薄而无以卫外,则六气所感,怯弱难御,动辄受损,则本病而复标邪乘之。或本火标风,则风助火势,而清火易滞其气,驱风必燥其营;本火标寒,则寒火结聚,而散寒则火煽,降火必寒收;本火标暑,则暑火同气;本火标湿,则湿火交煎。虚劳一遇此等标邪触发,或兼伤寒,或兼疟痢,必至轻者重而重者危。故于时已至而气未至,时未至而气先至,或至而太过、至而不及等,皆属虚风贼邪,所宜急防之也。胸者,心肺交加之部,火炎攻肺,而气不得以下输,则气多壅塞,尤不当以宽胸理气之剂开之。总之,肺气一伤,百病蜂起,风则喘,痰则嗽,火则咳,血则咯,以清虚之脏,纤芥不容,难护易伤故也。故于心肾不交之初,火虽乘金,水能救母,金未大伤者,预当防维清肃之令,以杜其渐,而况劳嗽已成,可不以保肺为治哉!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氏,32岁,有崩漏史,因眩晕而诊。诉不定期眩晕,发作时天旋地转,动则加剧,神疲乏力,心悸,纳差。见面白少华,少许垢色,舌淡苔薄白,质嫩而胖,边有齿痕,脉浮大而虚。诊为气血不足,脑失所养。治之补血补气,健脾和胃。予补中益气汤。
  北芪30克 当归15克 陈皮6克 白术20克 人参15克 柴胡8克 升麻8克 炙甘10克 生姜3片。
  五剂后好转,续服七帖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治痰涎郁塞胸膈,满闷短气。或渍于肺中为喘促咳逆。停于心下为惊悸不寐。滞于胃口为胀满哕呃。溢于经络为肢体麻木或偏枯。留于关节,着于筋骨,为俯仰不利,牵引作疼。随逆气肝火上升,为眩晕不能坐立。
   生芡实(一两)清半夏(四钱)黑芝麻(三钱,炒捣)柏子仁(二钱,炒捣)生杭芍(二钱)陈皮(二钱)茯苓片(二钱)世医治痰,习用宋《局方》二陈汤,谓为治痰之总剂。不知二陈汤能治痰之标,不能治痰之本。何者?痰之标在胃,痰之本原在于肾。肾主闭藏,以膀胱为腑者也。其闭藏之力,有时不固,必注其气于膀胱。膀胱膨胀,不能空虚若谷,即不能吸引胃中水饮,速于下行而为小便,此痰之所由来也。又肾之上为血海,奇经之冲脉也。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为其下连少阴也,故肾中气化不摄,则冲气易于上干。为其上隶阳明也,冲气上干,胃气亦多上逆,不能息息下行以运化水饮,此又痰之所由来也。此方以半夏为君,以降冲胃之逆。即重用芡实,以收敛冲气,更以收敛肾气,而浓其闭藏之力。肾之气化治,膀胱与冲之气化,自无不治,痰之本原清矣。用芝麻、柏实者,润半夏之燥,兼能助芡实补肾也。用芍药、茯苓者,一滋阴以利小便,一淡渗以利小便也。用陈皮者,非借其化痰之力,实借其行气之力,佐半夏以降逆气,并以行芡实、芝麻、柏实之滞腻也。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11: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某,54岁,尚嗜饮,因头晕十日不解而诊。诉头晕而胀痛,有头重感,面潮红,口苦,咽干,大便结,三日一行,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压偏高。诊为肝胆湿热郁结,肝阳上亢,拟龙胆泻肝汤治疗。
  龙胆草12克 黄苓10克 柴胡8克 生地15克 当归10克 泽泻8克 车前子10克 木通6克 甘草10克 菊花10克 葛花15克。西药卡托普利降压。
  三剂后开始好转,再进四剂诸症悉除。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3 17: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