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乡下土郎中

[治病良方]乡下土郎中 医案举偶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拾遗
  陈某,40岁,石场老板(郎中姻兄)。 因亊务烦多,暑热先伤以暑,后冷雨淋身,饮食不节,醉饱入房,终至病倒,先吐利,后恶风寒,高热,咽痛。从珠海治到广州,历半月不解。后因老母病危而回,诊见高热(39.8度),微恶风寒,自汗,神疲,乏力,扁桃体肿大,舌红少苔,脉浮弦数。予退热补液输抗生素,中药用柴胡10克,桂枝8克 黄芩10克 黄连6克 半夏8克 炙甘8克 大枣4枚 生姜3片 人参10克。一天后只是精神略好,余无改善。才会其醉饱入房后合女劳之感,即亲自上山,拨六条赤蕨根(龙须菜之根),分两次浓煎热服,取汗后,当天烧即退尽,咽痛,口干,给小柴胡加芦根,桔梗,射干,马勃,花粉。两剂后口干咽痛除,又诉喉痒,气促,咳嗽,再予麻杏石甘汤加桑皮,地骨皮,两剂后,诸症悉除。(2010.8.10.)
  
  拾遗
  李某,11岁。先恶寒,后高热,乡医先诊为上感,输液三天热不退,后到县医院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治疗一周同样不退。乡人有认为猪毛疔,有认为邪祟,舞了三日亦无功。前天经人介绍找到郎中,诉微恶风寒,喉中有痰,轻咳,发热38.5度。舌红少苔,脉洪而数。诊为表有风寒,内有化热。予桂枝15克 石膏50克 粳米20克 两剂一日服完,温服取汗。当晚热退为37.2度,第二天上午又升到37.8度仍感恶风,诉前额痛。药调整为:桂枝15克 石膏50克 知母10克 青蒿10克。一剂后热退而愈。(2010.8.13.)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某,42岁,长途客车司机,因腹泻不止而诊。诉二十多年来都受大便次数多而困扰,长期大便不成型,日解四五次,甚或七八次上十次不等,如饮食不慎则解水样便。半月来,因出车繁,路边店饮食不洁,已泻蛋花水样便十日,自服泻痢停,补脾益肠丸,土霉素等无效。听诊肠鸣音亢进,腹软无压痛。脉沉細数,舌红,少许黄腻苔。诊为寒热互结于厥阴,肝邪克土发为下利,予乌梅丸化裁。
  乌梅8枚 黄连6克 黄柏10 当归8克 川椒3克 细辛5克 附片6克 干姜5克 人参12克 大枣5枚 粳米30克。
  服一剂后反而利重,来电询问,自思辨症用药无误,鼓其再服,三日后果然泻止,再进十剂,致今五年病未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魏某,5个月,男。因7天患新生儿肺炎,用抗生素激素后腹泻一直不止而求诊。
  其母代诉:日解五六次蛋花水样便,而饮食睡眠正常,病儿生长发育正常,刻诊指纹紫红,未达气关,舌嫩少苔。诊为脾虚湿重,拟参苓白术散。
  人参3 茯苓5 白术8 桔梗2 淮山8 甘草1 扁豆1粒 薏米2 砂仁1粒。粉碎后分二次煎服,一日一剂。
  三剂后,病儿大便已好转,但不成形,再服三天即愈,后补充叶酸消化酶和益生菌善后。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某,32岁,男,货车司机。胃炎史8年,加重而诊。诉胃脘灼痛,烦躁难眠,口苦咽干,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弦而数。诊为肝郁化胃,热邪犯胃。拟化肝煎合左金丸。
  青皮10 陈皮8 白芍30 丹皮15 枝子8 泽泻8 贝母5 黄连6 吴茱萸2 麦冬20 生地30 沙参15 佛手10 香橼10。
  一剂泛酸嘈杂止,三剂后痛止。后换一贯煎加味善后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女(郎中胞姐),5年前因骨折后服跌打药,偶发心窝收缩痛,发时心窝凹陷,初时如茶杯,持续十几秒,自然好转,一直没在意。今年8月起,发作频繁加重而来诊。脉得浮弦,舌红少苔。诊为肝气不舒,寒热互结,胃气不降。拟四逆散合旋复代赭汤加闹洋花,六剂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某,女,36岁。因梅核气六年而诊,自诉长期喉如粘絮,吐不出,咽不下,偶尔轻咳,少许粘痰,痰出稍缓,曾服半夏厚朴汤无效。见舌红苔白,脉细缓,诊为痰饮阻络,欲理其气,先治其痰,方用豁痰丸变丸为汤。
  当归10,知母6,花粉10,白前10,麦冬10,枳壳3,杏仁10,蒌仁10,竹沥100ml,桔梗8,射干10,茯苓10,石斛10,甘草3。
  十剂后症状减轻,再服二十剂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某,男,13个月。冬月伤寒高热,到县医院以急性扁桃体炎收治,治六天仍低热啼哭而诊。症见低热37.6度,听诊呼吸音增粗,扁桃体轻度肿大,偶咳时呕吐,诊为伤寒入里化热,煎灼咽喉,人肺为痰。拟小柴胡加味。
  柴胡5,黄芩3,大枣1枚,半夏3,炙甘3,苏叶3,薄荷2,生姜1片,马勃2,射干3,人参5。
  三剂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邹某,女,15岁。六天前,咽喉疼痛伴高热寒战,就诊以三村医,输液五天不解而诊。诉咽痛高热,到本村医处注青霉素一天无效,又辗转到邻村两处输液而不退,自服板蓝根鱼腥草等中药也不显。诊见高热40.5度,怕风寒,面黄,营养中等,目赤,扁桃体肿大,表面附有脓状物,小便黄赤,大便四日未解,舌红生芒刺,脉数实。诊为风热上攻,邪热壅盛,表里俱实,拟防风通圣散。
  防风10,荊芥8,连翘8,薄荷3,川芎8,当归6,白芍8,栀子5,石膏30,黄芩8,桔梗20,大黄8,朴硝8,滑石15,生姜3片,甘草10。
  二天后复诊,诉服后解秽粪二行,得微汗,热退到38度,咽痛大减,守原方再服二剂而愈。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某,女,40岁。因口腔溃疡三年而诊,自诉下唇内长二个黄豆大口疮,开始时服华素片帖意可帖有效,三年来反反复复,今疮痛加重而诊。症见下唇内二个圆型口疮,溃疡面淡红,界限清楚,舌红瘦少苔,脉细。诊为心移热于膀胱发为口糜,守<<金鉴>>法,投导赤加五苓散。
  生地30,木通6,甘草10,桂枝8,茯苓20,白术20,泽泻8,猪苓10。
  五帖后复诊,诉疮痛减轻,见其疮面依然,效并不显。再细问伴有咽干,五心烦热,脉右大于左,两尺细而沉。乃悟此症属肾水不足,虚火上攻。予滋阴降火。
  生地15,熟地20,淮山30,茯苓15,牡丹皮10,山茱萸10,泽泻8,知母10,黄柏8,官桂3。
  六天后,再诊,疮面已敛,痛已失。再用六味地黄汤10剂善后,随访二年口糜未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6/28 16: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某,男,12岁。暑月戏水后,当晚寒战,旋即高热,在家吃一粒安乃近,天明即来诊。症见发热40.5度,干咳,口干引饮,咽痛,小便清长,大便干燥,咽喉红肿,舌红苔薄黄,脉浮数。诊为肺卫风热闭结,投轻清解表之银翘散。
  银花6,连翘6,竹叶5,薄荷3,淡豆豉8,牛蒡子6,芦根6,桔梗10,杏仁10,射干5,马勃5,甘草3,葱白2只。
  二剂而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7: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