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玩家天下

民间中医的一片净土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中医中药治疗肿瘤,首先要系统搜集整理古代医学文献中有关诊治肿瘤的经验,通过广泛的临床实践,结合基础研究,反复验证哪些方药有抗癌作用,哪些方药没有抗癌作用,从而找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药物和方法,才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参照前人经验,从中草药中寻找一些治疗“恶疽”、“毒疮”的药物,用于某些肿瘤确实有效,同时发现鲜生药比干草药疗效显著而快。并要考察和吸取散在民间治疗“无名肿毒”、“烂疮”的经验以及现代各地的先进经验,对确属有效的经验需要进行临床重复验证前,先要考察原来经验的真实性。必须按同等条件重复有效的经验,选择重复的对象要注意和原患者的病程及体质条件大致相等。掌握所用药物标本,注意计算用药时间与用药量。肿块消失有因用药量大,连续用药的时间也比较长的,这也是重复使用时应当注意的。重复验证这类经验,一是可以排除是不是肿瘤的自然缓解或自发消退;二是可以从偶然中发现必然的东西。人与其他动物自发肿瘤与移植株尚存在着许多差异,所以广泛吸取中医的传统经验和各地民间经验,反复通过临床实践也就是寻找有效抗癌物的必要途径。经过重复验证,一旦摸清了经验方药的运用规律,就有希望找到有效的抗癌药物。经动物试验和临床实践检验以及从生药中提取某些有效成分,初步证实了一些确实具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抑癌作用的中药,这类中药治疗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是攻邪散结,大致具有除痰散结、活血攻坚、解毒攻毒、脱腐去着等功效,正符合辨病用药的抗癌治疗总的原则。
  如:植物药类有野百合(农吉利)、粗榧(三尖杉)、白英(白毛藤)、菝葜根(金刚藤蔸)、石上柏(深绿卷柏)、鸡眼草(三叶人字草)、山薄荷(兰香草)、预知子(八月札)、石见穿(紫参)、活血龙(虎杖)、七叶一枝花(白蚤休)、喜树果、喜树根、喜树皮、长春花、秋水仙、雷公藤、毛茛、急性子、羊开口、龙葵、臭牡丹、黄药子、白药子、野葡萄藤、隔山香、隔山消、天葵子、蛇莓、白花蛇舌草、紫维根、蒿母根、辽藁本、半枝莲、垂盆草、木馒头、绣花针、八棱麻、七叶莲、鸡矢藤、土贝母、芙蓉花、芙蓉叶、一枝黄花、风尾草、水杨梅根、白辣蓼、佛手片、四叶细辛、菱角、铁树叶、棉花根、灵芝、蚤休(草河车)、番木鳖(马钱子)、血竭、乌头、山慈菇、山豆根、漏芦、淡竹叶、夏枯草、鱼腥草、败酱草、紫花地丁、丝瓜络、苦参、犀角、牛黄、薏苡仁、半边莲、白茯苓、猪苓、黑牵牛子、续随子霜、半夏、天南星、白芥子、旋覆花、海藻、昆布、天花粉、葶苈子、橘核、陈皮、莪术、王不留行、丹参、鸡血藤、凌霄花根、郁金、刘寄奴、桃仁、红花、乳香、没药、大蓟根、小蓟、田三七、地榆、槐角花、蒲黄、墨旱莲、乌梅、石榴皮、夜交藤、党参、太子参、黄芪、女贞子、何首乌等等。
  动物药类有守宫、蜣螂、有毒蛇、蟹壳、蛇蜕、豉虫、蛤蚧、牛涎、斑蝥、蟾酥、干蟾皮、带子露蜂房、蝉蜕、海蛤粉、廑虫、水蛭、虻虫、炮穿山甲、煅瓦楞子、鸡内金、全蝎、蜈蚣、僵蚕、地龙、牡蛎、刺猬皮、乌贼骨、鳖甲、龟甲等等。
  矿物药类有红砒、砒霜、水银、轻粉、红粉、白降丹、雄黄、硇砂、青礞石、海浮石等等。
  不过这些药物一经提纯,有毒药的毒性也随着扩大,它们与其他化学药一样,同样具有抑制骨髓细胞的作用。无毒和自‘毒药物的抗癌作用是药物本身的药用有效部位的作用.还是改善机体,提高免疫力以抑制癌细胞生长,有待进一步探讨,深入研究。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慢性结肠炎及肠系膜肿块陈某,女,30岁,湘潭市江南机器厂职工。于1971年患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左下腹部有肿块3.5厘米×6.5厘米,经职工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①慢性结肠炎;②肠系膜肿块,癌变?劝令活组织检查。患者不愿意,来长沙就诊时,面黄白,巩膜青黯,疲乏气短,大便日泻3。4次为粘液便,左下腹(近脐部)肿块4厘米×7厘米,质较硬,压痛明显,饮食后腹胀,眠食差,舌质淡,边紫,苔白滑,脉弦涩。属脾虚气陷,瘀阻络痹,宜益气健脾,温润通络:党参15克,黄芪18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5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隔山消15克,乌药10克,荜澄茄克,鸡内金3克,服2剂腹泻加剧,排出垢腻甚多,原方用白炭3块烧红淬水代汤煎,服至10剂,腹泻已止,下坠感消失,左下腹肿块如前。原方加龙葵30克,菝葜30克,八月札12克,红藤15克,地鳖虫10克,服至15剂,大便忽下如鱼脑猪肝秽物4次,腹胀松,肿块变软。复诊:巩膜青黯消失,舌质淡红,脉弦细,面色精神好转,二便如常,肿块扪不到。原方去龙葵、菝葜、地鳖虫,加当归、白芍各克,服10剂。三诊,眠食均好,体重增加,1972年月恢复工作,至今疗效巩固。
  医话:先用健脾胃助消化之剂,基本控制腹泄后,再结合使用化瘀通络、消肿软坚之品,导下瘀血,肿块消失。是否如叶氏所说:“瘀血必结在络,络血内反肠胃而后乃下”
  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癌患者也常因放、化疗后引起热毒灼伤阴液而出现一系列阴虚之证,陆氏常用玄参、麦冬、沙参、川石斛、枸杞子以及鳖甲、龟板等血肉有情之品,通过养阴增液,使体内阴阳趋于平衡,并可增加化、放疗的效果和减轻由此带来的毒副作用,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性。
   并且对癌细胞的生长和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七)移情易性,调节情绪陆氏常告诫道:乳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情绪变化、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发病后精神负担较重,而部分患者恐癌心理较强,整日沉湎于来日痛苦的紧张情绪中。陆氏认为这些情绪的异常变化,常造成忧思伤脾,惊恐伤肾,如此脾肾虚弱失调则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外邪而常遭侵犯,故陆氏在诊治中,十分注重调节患者情绪,曾曰:“情志可致病也可愈病。”对待病人关注的痛苦之处,往往通过仔细的解释工作来解除患者的疑虑,心药并施,使患者充分信赖医生,主动配合积极治疗,往往收效明显。
   陆氏临床上诊治乳腺增生及乳疬,常以调摄冲任,理气活血化瘀为治疗大法,认为病症发于外而实根于内,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肝脾肾虚为发病之本,而肝气郁结,脾失健运,气滞血瘀第五卷334痰凝为发病之标。常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山萸肉、肉苁蓉、山慈菇、海藻、桃仁、丹参、三棱、莪术、制香附、郁金、延胡索为基本组方,并随症加减。对与情志变化相关者,常佐以柴胡、佛手、八月札、合欢皮等调畅气机;伴月经不调、痛经者,佐以当归、益母草、红花等调经止痛;伴乳头溢液色黄或乳白色者,佐以生米仁、生山楂、生麦芽等回乳以减少渗液;伴肿块质地坚实,久治不愈者,佐以三棱、石见穿、山甲片等软坚散结;伴大便干结者,佐以生首乌、火麻仁、郁李仁等润肠通便。陆氏治疗乳癌根治手术后患者以及术后转移复发者,常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清热解毒为大法,认为乳癌的发生与正气虚弱,邪毒留滞有关。虽然癌肿已被切除,但术后正气更伤,尤需扶助正气,以达邪外出。术后患者多有放疗、化疗的治疗经过,灼伤津液为常见之症。由于机体内在的阴阳不平衡,冲任失调之内分泌紊乱状况不因手术切除而趋正常,所以调摄冲任更在乳癌术后治疗中占重要地位。术后往往会有残留癌细胞生存,运用解毒抗癌药物清除余留癌细胞,防止复发和转移是较为重要的治疗方法。陆氏常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南沙参、杞子、仙灵脾、山萸肉、肉苁蓉、石见穿、莪术、蜂房为基本组方。对恶性程度较高,有淋巴结转移者,或患者年龄较轻者,常加重解毒抗癌药的应用。以蛇六谷、蛇莓、龙葵、半枝莲、苦参片、生米仁等抗癌解毒,对转移入肺、胸腔积液而出现胸闷气急、咳嗽的,加入白芥子、莱菔子、葶苈子、苏子等肃肺降气平喘;对转移入骨而彻骨疼痛者,加乳香、没药、徐长卿等活血止痛,并加重补肾之品,以壮骨通络;如放化疗反应严重致呕吐者加姜半夏、川朴、生米仁、姜竹茹等;口干咽红干燥者,加鳖甲、龟板、生地、玄参、麦冬等加重养阴作用;对术后阵阵?热,汗出较多表现为更年期症状提前来到者,加鹿角片、巴戟肉、知母、当归、黄柏等调理冲任。陆氏认为,药物用量轻重,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处方用药量轻,虽补则无力扶正,欲攻而难达病所,故有些药物必以超量方能奏效,如生黄芪常用至60克,蛇六谷虽有毒也常用到60克,蜂房有毒也要用30克。在中医治疗乳癌术后的同时,陆氏还十分注重借鉴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认为有些疾病单用中药治疗,虽然有减轻症状,控制瘤体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使转移灶消失的较少,同样单纯西医放、化疗则远期疗效往往不佳。故扶正祛邪中药配合放、化疗不仅能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还对放、化疗有减毒和增效的作用,确为治疗乳癌术后或转移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又如浆细胞性乳腺炎在肿块期尽可能使其消散,以疏肝清热、活血软坚为主,常以柴胡、当归、赤芍、丹皮、丹参、蛇舌草、半枝莲、蒲公英、银花等为基本组方,伴有乳头溢液者加生米仁、泽泻;溢液呈血性者,加茜草、生地榆、仙鹤草等凉血止血,若肿块进一步发展,进而化脓成瘘,则按外治法进行治疗。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瘕泄(慢性结肠炎及肠系膜肿块病者 陈某,女,30岁,湘潭市江南机器厂职工。
  病名大瘕泄。
  病因饮食不节,肠胃乃伤。
  诊疗经过 于1971年患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左下腹部有肿块3.5厘米×6.5厘米。经职工医院检查,初步诊断为①慢性结肠炎;②肠系膜肿块,癌变?劝令活检,患者不愿意,来长沙就诊。
  证候面黄白,巩膜青黯,疲乏气短,大便日泻3。
  次为粘液便,左下腹(近脐部)肿块4厘米×7厘米,质较硬,压痛明显,饭后腹胀,眠食差,舌质淡、舌边紫,苔白滑,脉弦涩。
  辨证属脾虚气陷,瘀阻络痹。
  治法宜益气健脾,温润通络。
  方药 党参15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克,半夏5克,陈皮5克,炙甘草3克,隔山消15克,乌药10克,荜澄茄5克,鸡内金5克。服2剂腹泻加剧,排出垢腻甚多,原方用白炭3块烧红淬水代汤煎药,服至剂,腹泻已止,下坠感消失,左下腹肿块如前。原方加龙葵克,菝葜30克,八月札12克,红藤15克,地鳖虫克,服至15剂大便忽下如鱼脑猪肝秽物4次,腹胀松,肿块变软。复诊:巩膜青黯消失,舌质淡红,脉弦细,面色精神好转,二便如常,肿块扪不到。原方去龙葵、菝葜、地鳖虫,加当归、白芍各10克,服10剂。三诊:眠食均好。
  效果治愈后体重增加,1972年11月恢复工作,至今疗效巩固。
  医话:本例先用健脾胃助消化之剂,基本控制腹泻后,再结合使用化瘀通络、消肿软坚之品,导下瘀血,肿块消失。是否如叶天士所说:“瘀血必结在络,络血内反肠胃而后乃下”?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癖案陈某某,女,35岁。1997年3月12日初诊。
   两乳房胀痛近2年。两乳房结块胀痛,经前胀痛尤甚,肿块变硬,经后症状减轻,开始肿块较少,以后逐渐增多,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偏少,色暗,且伴经行腹痛,在外院作钼靶X线摄片,提示有“乳腺增生”,曾服逍遥丸、小金片等药,屡治无效。曾生育一胎,自行哺乳,无乳房癌家族史。检查:两乳各象限扪及结节状肿块百余个,绿豆至米粒大小,质地中等,部分偏硬,推之活动,触痛明显,肿块与皮肤均无粘连,两腋下无肿大淋巴结触及,乳头无内缩,有少量淡黄色液体挤出,脉濡细,苔薄腻,舌质淡红,证属冲任失调,气滞血瘀,治拟调摄冲任,理气活血。
   处方:仙茅9克、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煎)、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索12克、益母草30克、当归12克、生山楂30克、生谷麦芽30克(各)。
   二诊:投药2周,乳房胀痛明显减轻,经行亦畅,结块变软,乳头已无溢液,苔薄舌质红,脉濡,治宗原意,上方增入炙山甲片12克。
   三诊;上方服用3月,乳房疼痛消失,两乳肿块大多消失,惟两乳外上象限可扪及颗粒状结节数十个,质软,月经已正常,但口干,胃脘嘈杂,苔薄白,舌质偏红,脉濡,再拟前方增减。
   仙灵脾30克、鹿角片12克(先煎)、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三棱30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山慈菇15克、海藻30克、制香附9克、郁金12克、延胡12克、八月札15克、麦冬12克、生地30克。
   再服上方3月,诸症俱消,乳房肿块消失。
   [评析]乳癖,经前乳房作胀,肿块增大变硬,经后症状减轻,乃冲任失调,肝郁气滞血瘀所致。方中以仙茅、仙灵脾、鹿角片、肉苁蓉、山萸肉等调摄冲任,其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三棱、莪术、桃仁、丹参破瘀散结;山慈菇、海藻软坚消肿;制香附、郁金、延胡索疏肝理气、止痛;鹿角片、炙甲片填补奇经精血,益养冲任,兼消难消之肿块;益母草、当归调经补血化瘀;山楂、生谷麦芽减少乳头溢液。三诊时因服用仙茅而致胃脘嘈杂、口干等症,故改用八月札、麦冬、生地疏气和胃,养血滋阴,以取阴生阳长之义。诸药配合,使肿痛消散于无形。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乳癌术后骨转移案周某某,女,52岁,1996年9月25日初诊。
   患者于1995年10月6日在上海市某医院作左乳癌根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浸润性导管癌,腋下淋巴结0/9(-),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均阴性。术后化疗6次,曾服三苯氧胺片,因肝功能损害而停用。今年2月因胸骨疼痛,作骨扫描,提示有胸骨浓絮而诊断为骨转移,第五卷344因不能耐受放化疗副作用,要求中药治疗。刻下:神疲乏力,体重减轻,食欲一般,夜寐不安,检查见胸骨中段肿大压痛明显,脉濡细,苔薄腻中裂,舌质红边有瘀紫,证属术后气阴两亏,冲任失调,余毒旁窜入骨。治拟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清热解毒。
   处方:乳房癌术后方加减: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南沙参15克、杞子15克、仙灵脾15克、仙茅9克、巴戟肉12克、鹿角片12克(先煎)、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三棱15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蜂房12克、蛇六谷60克(先煎)、石上柏30克、藤梨根30克、磁石6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
   二诊:服上方2月,骨无疼痛,精神渐振,食欲尚可,夜寐已安。骨扫描示:浓絮缩小,苔薄腻舌质红,脉濡细。以本治法为主,增入清热解毒化瘀之剂。生黄芪30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南沙参15克、杞子15克、仙灵脾15克、巴戟肉12克、鹿角片12克(先煎)、山萸肉9克、肉苁蓉12克、三棱15克、莪术30克、桃仁15克、丹参30克、蜂房12克、蛇六谷60克(先煎)、石见穿30克、制南星30克、山慈菇30克、磁石60克(先煎)、珍珠母30克(先煎)。
   三诊:服上方2月余,骨痛消失,骨扫描复查“浓絮影消失”,胸片无异常,体重增加,诸症均减,苔薄舌红脉濡,再以上方服用半年,病情稳定,现仍服药巩固调理。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瘸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附桂消瘸汤(丸妇人小腹部,扪之有块,或自感胀满疼痛或无疼痛者谓之“癔瘕”,亦名“积聚”。其块坚结不散,推之不移,有形可征,痛有定处者,为“癞”,多属血病。若聚散无常,推之可移,痛无定处者,为“瘕”,多属气病。临床上,妇女的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均可归属在“癞瘕”的范围中。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是妇女常见的良性肿瘤。一般以30~45岁问为多见。
  对于本病的发病机理,何任教授认为,尽管引起该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引起本病发生的主要病机是由于寒凝、气滞、血瘀所致。所谓寒凝,寒为阴邪,其性凝滞,侵袭人体易遏阻阳气之升发、气血之运行。妇人在经前或经期,或产后等,由于感受风寒,或过食生冷,亦可因素体阳虚而寒从内生,而致寒气客于胞宫经脉,阻滞气血运行,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以及恶血的排净,遂致瘀积胞宫,日久形成癌瘕。如《灵枢·水胀篇》日:“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虾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诸病源候论》亦谓:“因产后脏虚受寒,或因经水往来,取冷过度……多挟血气所成也。”气滞,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由于情志不畅,或郁抑,或悲恐不乐,或烦怒伤肝,尤其在经期、产期而引起气机的逆乱,而致气滞血瘀,滋生癔瘕、肠覃之疾。如张介宾云:“或恚怒伤肝,气逆而廊留;或忧思伤脾,气虚而血滞……而渐成癌矣。”血瘀是本病发生之主要环节。凡各种致病因素,如六淫之邪、七情不畅、饮食内伤、脏腑不足、冲任亏损(人工流产等,均可影响血液的运行,而致血瘀胞脉之中,渐成斯疾。
  在治疗法则上,何任教授主张以行气活血并重,佐以温经通脉、散结消癞为治疗大法。在此原则上,随证加减,其基本方为:制香附9克,川楝子9克,八月札9克,丹参15克,桃仁12克,鳖甲15克,夏枯草12克,桂枝9克,藤梨根克。
  何任教授称此方为附桂消癜丸。辨证加减:气虚加黄芪克,党参15克;血虚加阿胶珠9克,干地黄18克;月经量多加蒲黄炭9克,茜草根15克,血余炭9克;腹痛加延胡9克,五灵脂9克;白带多加白术15~30克,山药~30克;腰酸加杜仲9克,川断9克;便艰加麻仁15克;不孕加路路通12克,枳实9克,娑罗子9克等。“附桂消癞丸(汤)”的功效与方义:附桂消瘕丸(汤)具有理气活血、温经通脉、祛瘀消癌之功效。方中以制香附、川楝子、八月札,理气解郁止痛而使行气活血,此乃气行则血行之旨;丹参、桃仁、鳖甲,活血逐瘀破积之功较强,与前三味配用,共为本方之佐药。诸昧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温经通脉、祛瘀消癞之功效。  ‘临床上,凡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何任教授均用“附桂消瘢丸(汤)”治疗。一般无明显兼症,则将基本方制成丸剂,如绿豆大小,每日2~3次,每次9克(约100丸),用温开水吞服。连服2月为一疗程。若其他兼症较明显,则可以基本方为主,随症加味,先服汤剂,至兼症减轻或基本消失,再改用丸剂缓进。亦可汤剂与丸剂同服。若出血较多者,应先予止血,待血少或血止后,再服本方。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贲门癌赵某,男。59岁,干部。1976年3月5日。
  病史:患者于1976年1月在北京某医院检查:食道上、中段大致正常,食道下段距门齿。35cm处可见食道右侧壁有一个直径0.2 cm突出隆起物,其下外方食道前壁可见不规则的粘膜肿物,向管腔突出,表面水肿苍白,披以白色伪膜,碰触易出血,进入贲门后,见贲门部小弯侧粘膜肿物呈菜花状隆起,界限不清,有胃壁侵润,肿物表现糜烂充血,有黄色分泌物,触之易出血,病变长约5.6 cm,约在距门齿45c:
  处。胃底粘膜尚正常。诊断:贲门癌(侵及食管下段);胃腺癌Ⅱ级。患者拒绝手术治疗,就治于中医。
  诊查:患者吞咽困难,咽物滞涩而痛,伴有呕吐。只能吃流食,疲倦消瘦,脘痛堵闷,食少腹胀,睡眠欠佳,面色无华,肩背及胸骨窜痛,不欲食,舌体胖嫩,苔水滑,脉沉弦。
  辨证:湿热蕴结,结毒盘踞,幽膈滞碍,呈噎膈反胃之象。正虚邪盛,颇虑难挽。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活血通络,启膈通幽。
  处方:
  蚤休30g生苡仁30g赤芍15g桃仁12g冬瓜仁银花15g郁金12g菖蒲9g龙葵15g天葵子15g土贝母9g桔梗15g枳实9g红花12g铁树叶30g王不留行石燕15g急性子9g石见穿15g苏木6g山慈菇水煎服,14剂。效不更方,可继服多剂。
  同服散结灵,每次4粒,日3次。
  二诊:1976年6月15日。
  守方治疗3个月,诸症稍减,吞咽稍利。
  仍继前法,适当加入扶正之品,如黄芪、党参、菟丝子、生熟地、当归、太子参、甘松、荜茇、梭罗子。另用紫金锭1.5 E(分2次冲服)。
  水煎服,14剂。效验可继服。
  三诊:1976年10月14日。
  又经治4个月,症状基本消除。原方继进,并加紫硇砂1.5 g(分冲),日2次;西黄丸1.5 g(分服),日2次。
  四诊:1976年12月16日。
  又服药2个月,~般情况良好,食物吞咽较畅,食量已增,舌质淡嫩,苔薄白,脉弦缓。
  拟下方以巩固疗效。
  处方:
  北沙参12g丹参15g茯苓30g土贝母9g郁金蜡皮3g凌霄花9g川贝母9g蚤休15g苏木6g八月札9g忍冬藤30g山慈菇9g麝香0.9 g牛黄6g乳香30g没药30g神曲制糊丸,每次1.5 g,日2次。
  五诊:1977年4月12日。
  药后复经医院检查,病灶消失。又续拟解毒抗癌、益气扶正法善后。
  处方:
  (1)山慈菇9g浙贝母9g蚤休15g龙葵15g白花蛇舌革15g连翘12g急性子9g生苡仁30异天麦冬各生熟地各12g北沙参12g黄药子水煎服。日1剂。
  (2)紫硇砂9g紫金锭两药研细粉混匀分为10包,每服1包,日2次。
  药后精神转佳,饮食二便如常。眠安,面色华泽,舌苔正,脉缓滑。全部疗程1年余,共服药200余剂。
  3年后随访,患者病未复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某,男。患小便淋沥,排尿疼痛、坠胀已4年,遇冷后病情加重,小腹部坠胀,小便点滴不出。某医院诊断为“前列腺炎”,曾使用消炎药及性激素,致使双乳部增大。小便化验: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现排尿困难,甚至点滴难出,会阴部坠胀,痛苦不堪。
  纳差,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睡眠不安,舌质淡紫,苔白黄稍腻,脉弦缓。此系阴虚气陷,膀胱气化失司,下焦湿热蕴结所致。宜养阴益气清热利湿。药用:太子参15克,黄芪克,桔梗5克,制何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墨旱莲克,薏苡仁12克,白茅根15克,徐长卿5克,赤小豆克,甘草5克,蒲黄10克,荆芥炭5克,陈皮5克。
  二诊:服上方7剂后,小便量增多,小腹坠胀减轻,口渴亦减,大便通畅,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小。上方加八月札12克,14剂。
  三诊:小便时已不疼痛,口亦不于,食纳增加。小便化验:红细胞(一),脓细胞(一),白细胞(+)。舌淡紫,苔白带滑,脉弦小。予以六君子汤加黄芪12克,桔梗5克,菟丝子12克,八月札12克,徐长卿5克,鸡内金3克,小茴香3克,继服20剂,以善其后。
  医话:慢性前列腺炎为老年人常见之病,属祖国医学淋闭范畴。刘老认为:“淋病初起多湿多热,常以通利为主,八正、五淋之属。此例年事已高,病久伤阴耗气,膀胱气化失司,非常法可治,宜补气升阳,养阴清热。”方中太子参、黄芪、桔梗益气升陷,气升水自降,为提壶揭盖之法。薏苡仁、白茅根、赤小豆清利湿热,女贞子、墨旱莲、蒲黄、荆芥炭养阴止血,徐长卿、小茴香化膀胱之气,八月札(羊开口)疏肝益肾,健脾和胃。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1: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韩某某,女,60岁。患者因持续性脘腹疼痛,恶心欲呕,时吐血,胃镜检查报告为:“慢性浅表性、萎缩性胃炎,胃底糜烂”;X线检查报告为:“降结肠呈腊肠病变,结肠袋消失,降结肠粘膜显示不清”。现面色白光白,神疲言微,行走困难,恶心呕吐,纳差,腹胀鸣痛,得食则腹胀加剧,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涩。此系脾胃素虚,瘀血阻络所致。治宜健脾助运,和胃降逆,化瘀通络,以六君合失笑散加减治之。药用:条参12克、沙参10克、丹参10克、怀山药10克、茯苓10克、法夏5克、广皮5克、炙草5克、白芍10克、灵脂炭10克、炒蒲黄10克、煅瓦楞12克、白芨10克、谷芽10克、鸡内金3克。
   上方共服40余剂后,胃脘痛止食欲增加,每天能进食300克左右,并能稍事家务。仍以上方去失笑散,加二至丸善后。
   脾胃在人体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老年人更显重要,刘氏临证中十分注意脾胃的调理,认为“元气的盛衰,取之于脾胃的强弱”。本例脾胃素虚,乃至元气不足,然而亦不能见其虚而妄投温补,只宜甘平甘润之品,勿操之过急。方中条参、沙参、谷芽、鸡内金养脾胃之阴以助运;丹参、蒲黄、灵脂、瓦楞子化瘀通络;芍药、甘草解痉止痛;山药、白芨生肌愈合,云苓、法夏、广皮和胃止呕。用药入扣,所以见效甚速。
   (三)谨察病机,求病因之所在老年人阴精耗损者居多,所以老年人要慎用温燥。刘氏认为:“老年人常阴不足以配阳,孤阳外越,多呈现上盛下衰之证,此其常也。亦有下实上虚,阴寒偏盛之变证,不可不审”。主张对老年病须谨察病机,求病因之所在而治之。
   如治刘某某,男,患小便淋沥,排尿疼痛、坠胀已4年,遇冷后病情加重,小腹部坠胀,小便点滴不出。某医院诊断“前列腺炎”,曾使用消炎药及性激素,致使双乳部增胀。小便化验:红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现排尿困难,甚至点滴难出,会阴部坠胀,痛苦不堪。纳差,口苦口干,大便秘结,睡眠不安,舌质淡紫,苔白黄稍腻,脉弦缓。此系阴虚气陷,膀胱气化失司,下焦湿热蕴结所致。宜养阴益气清热利湿。药用:太子参15克、北黄芪20克、桔梗5克、制首乌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苡仁12克、白茅根15克、徐长卿5克、赤小豆10克、甘草5克、蒲黄10克、荆芥炭5克、广皮5克。
   二诊:服上方7剂后,小便量增多,小腹坠胀减轻,口渴亦减,大便通畅,舌质淡紫、苔薄白,脉弦小。上方加八月札12克,14剂。
   三诊:小便时已不痛,口亦不干,食纳增加。小便化验:红细胞(-),脓细胞(-),白细胞(+)。舌淡紫、苔白滞滑,脉弦小。予以六君子汤加黄芪12克、桔梗5克、菟丝子12克、八月札12克、徐长卿5克、鸡内金3克、小茴香5克。继服20剂,以善其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8 21: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