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心静如水

(原创)对“火神”热的看法以及由此而引出的感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0 1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行先生,真诚的祝你女朋友身体康健,祝你们生活美满!
          岳美中先生虽然号称经方大家,但是对于专药专病的研究确实有独到之处,这方面我也比较尊崇徐灵胎的说法:“一病必有一病之主方”。中医很讲究理论,但是,理论是真正的来源于实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白槿花治疗痢疾,这就是一个经验,是一个实践,然后再反推回理论,就形成了白槿花的性味,然后再利用这个理论去指导实践,所以,我个人觉得中医还是一个经验医学,有的时候,理论说的再好,方子攻补并投,寒热并用,但是效果却不一定好,我现在就有一个很棘手的病例,现在很头痛,一会打出来,请各位帮忙看一看,先在这里谢谢了
发表于 2006/4/20 12: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行 at 2006/4/19 23:59:

谢谢,你可是我uc上那位下雨的朋友?
如果是的话,再谢谢你对我的帮助。


哦,不是。我是在这里看了那篇帖子了解的情况。
发表于 2006/4/20 19:30:09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阳星 at 2006/4/20 14:48:


一行朋友,你可能忘了,我当时提醒你说你女友是用桂枝太过造成,我还建议你用一下芍药甘草汤,其实比较准确的是芍药甘草汤合真武汤重用甘草加理中渗湿药把火力点对准中下才对。

用温病学派的语句来讲你女友 ...

兄台的话,我不能够赞同。我记得当时兄台的提醒,非常感谢,不过我只记得兄台建议我用芍药甘草汤了,对于桂枝的论及却忘记了。上面我举桂枝是一个例子,那么这里我就再说说白芍。我女友吃中药有接近两年了,各种各样的方子不能说吃遍了,也吃了不少。芍药甘草汤,无论是单方还是合方,在我记忆当中并没有少吃,而且芍药用量最大时达到60克,但是,并无效用,甚至单单止痛也不能够。仅说芍药这一味,上上一次月经,由于后期出血还是多,因此用了含有芍药30克的一剂药,也即是一剂补血止血止痛的药,可是不但没有止痛止血,反而肚子更痛更凉,流血更多,造成经期拖长,紧急改方后才挽回局面。之后丁香花先生给我看了一段话:“笔者对此深有体会。曾治一例膜性痛经,伴有出血量多,以往一直用止痛止血药,效果并不理想,反而经期延长。在仔细诊治后,大胆运用逐瘀脱膜汤加减,方药见前。服后疼痛减轻,经量亦有所减少,一周即净。隔月经行,找他医治疗,认为经量过多,非棱、莪所宜,遂去之,加入止血之品治之,服药后经行10余天始净。”打上面这段话的意思,不是她的身体不能用白芍,而是她的病用药极需讲究,寒热、配伍、时间都要把握到好处才能奏效。她的病棘手,不接手治疗不会感受到有多么棘手,治疗过的她的医生都有这个体会,我这个体会更不是第一次了,确实是这样。

兄台说五积散先生是医盲,丁香花先生是小道,我不能苟同,更不愿在此再次陷入对于人的攻击和评价,道无止境,一个境界有一个境界的识见,不宜妄断他人水平,兄台也是刚刚入门,还请慎言。女友的病,是先后在五积散和丁香花先生手中好转的,这是事实。兄台维护六经辨证抑或火神派的心情我可以理解,我并无攻击之意,只是想说明杂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还有其他的方法可用,佛家也有八万四千法门,是禅宗净土各有高下呢,还是我们的分别心太重?不明白为何使用六经辨证或者火神才是大道,其他的方法即便治好病也是小道呢?也许六经辨证是放之四海皆准万试万应的最高法则,但是一年前的应用并未在我女友身上显效,教训告诉我不应该崇拜,还是客观的看待理论和问题好一些。复旦的那位病友,同样是膜样痛经,7年的中医治疗都未能治好,而使用朱南孙的化膜汤第1个月显效,5个月就好了,这亦是小道?

兄台学中医有15个月了,我陪伴我女友治病也有20个月了吧,不知道兄台的理论可否用于过临床?我认为学中医绝不能脱离临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之前对于自己的理念还是审慎些好,之前也有很多朋友提供过治疗方法,把病认得很易,话也说得很满,但是一用却全然不行。中医本是一门经验医学,不重临床仅重理法会有纸上谈兵之弊,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对于中医所学很浅,仅限于研究与我女友的病有关的东西,但是她却是个实实在在的临床病人。我女友的病经历过多人治疗,也参考过更多人的治疗建议,有些治疗思路看起来很好,很通很顺,但是用到我女友身上却是非常不美。因此,我也一次次抱起希望,一次次又陷入失望。直到后来才觉得,治病是实实在在的,必须要尊重病情,以疗效为准,而不能一意孤行盲目崇信。医道讲一个“活”字,如屡次温阳不效,就该思考为何不效,是方向错了还是用药错了等等,而不能固执己见,闷着头温不热就不行。我想不管大道小道,只要能治好病就是正道,未必经方就是大道,时方就是小道,我只认同能够在病人身上显效的道。

人往往有个弱点,老觉得自己认定的都是最好的最正确的,这个弱点很不利于为学。岳老先生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我想应该作为我们的座右铭。如果真如兄台所说,那么金匮要略这本关于杂病的论述中好多条目属于专病专方,傅青主女科、竹林寺女科这样的妇科专著,还有朱南孙、夏桂成、蔡小荪这些妇科大家的医案心得是否都应归于小道?这些人关于膜样痛经的专著对于我女友的病极有借鉴意义,这是我的切身体会。妇科有妇科的特点,包括辨证和用药,不入临床不深入研习不会精通,金匮中也有一章专门为妇人病所列,可见其特殊之处,如兄台感兴趣可深入一学,验证于临床后再请兄台指正不迟。最后,我也建议兄台看一看岳美中医学文集,是一本好书。

[ Last edited by 一行 on 2006/4/20 at 19:37 ]
发表于 2006/4/20 2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阳星 at 2006/4/20 21:03:
在伤寒论中治心动悸的方子相当多,有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小建中汤,炙甘草汤等。看出来了吗??

你用芍药次数很多量也不小这得看当时患者身体情况,又得看方中升发肝阳的辛味药的比例。
这些方子全都用过了,而且不只一剂两剂,有效的话就不会拖到现在了。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阳星 at 2006/4/20 21:42:



由此可见施方者根本不懂得药物配方。芍药味酸微寒,酸属木,木者克土,用芍药时如不加固中的药就会出现腹寒或大便溏,君不见小建中汤中重用怡糖来固中吗??

酸泄木,木失疏泄故你女友经期拖长。过去你女 ...

药稍热即心痛,药稍凉即腹痛,她的病极为复杂,用药很困难。我没有给出处方,兄台未见处方,且不知何时何境下所用,又怎知处方者用芍药何意?芍药性寒谁人不知?用药皆取其偏性纠身体之偏,不知其寒又为何用它?女友治疗效果尚且不错,兄台却上来就批评别人,未免有些托大了。历代名医尚且各有各的理论,你的理念未必就是最正确的,兄台却以此为准绳评判别人,这不是做学问的好态度,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
这次经后用药:滋肝补肾理冲任,这两天感觉稍热,改一贯煎,效果良好。兄台可知一贯煎何用?

[ Last edited by 一行 on 2006/4/20 at 23:33 ]
发表于 2006/4/20 23: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太阳星 at 2006/4/20 21:22:
我都不知岳美中是谁?听你这么一介绍他,他的医书我看都不会看。
...
我不知道王正龙在四逆汤中重用甘草是经验所得或还是他明白这其中的真正道理,若是经验所得那他也没什么了不起的,若是悟得这其中之理则他是真厉害!!
...

看来兄台的医术已至少不在王正龙之下了,甚是佩服。兄台对自己的理念甚为自信,不过我觉得医术无止境,古人言谦受益满招损,太自信往往会导致自大,导致固步自封难以进步,这对于我们的学习没有什么好处。如其不然,难免如孙思邈所说“学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不治;用方三年,方知天下无方可用。”我看兄台是个好学之人,但现在说话的口气已跟半年前颇为不同,或许兄台将来能够成为一代苍生大医,但既然至今尚未能把自己的理念大量用于临床验证,是不是还是多学习多思考些为好。人对于中医各有各的理解,拿自己的理论恣意贬低他人是不好的,我还是希望你收回那些话,尽可以对我女友现在的病情展开讨论。毕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中医博大精深,君不见古往今来许多有成就的名医都是活到老学到老,例如岳美中,他可不是个骗子。呵呵,这是我一点诚恳地话,兄台莫怪。
至于我女友,病情在好转中,精神气力渐旺,饮食起居已接近于常人,如果这是阴盛,那就让她阴盛吧。我还是相信我看到的疗效,并在治疗过程中学些踏踏实实的东西。你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些不同,难以互相说服,还是各自保留吧。

[ Last edited by 一行 on 2006/4/20 at 23:49 ]
发表于 2006/4/20 23:31:1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一行 at 2006/4/20 23:08:
这些方子全都用过了,而且不只一剂两剂,有效的话就不会拖到现在了。


药稍热即心痛,药稍凉即腹痛,她的病极为复杂,用药很困难,兄台未见处方,且不知何时何境下所用,又怎知处方者用芍药何意?女友治疗效果 ...


药稍热即心痛,药稍凉即腹痛,她的病极为复杂,用药很困难!

这点我是深有体会,有时候病人的病虽然都对症,方子也对症,别人吃了就好,可自己吃了偏不行,热了也不行,凉了也不行,非常难掌握。

这时候治疗最重要的是耐心和变方。

建议一行在研究医术的同时,看看佛教的一些东西,对业力病了解一下。会有好处的。
发表于 2006/4/20 23: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david92003 at 2006/4/20 23:31:


药稍热即心痛,药稍凉即腹痛,她的病极为复杂,用药很困难!

这点我是深有体会,有时候病人的病虽然都对症,方子也对症,别人吃了就好,可自己吃了偏不行,热了也不行,凉了也不行,非常难掌握。

这时候 ...
谢谢,会的,我亦崇信佛教。
寒热夹杂是其身体特点,最近已慢慢摸到用药规律,这也是她的病急不得的因由之一,很难出重拳击退病邪,只能慢慢磨它。同样一个方子,用法不同,疗效也很不同,有一段话,想与大家共享:

蒲辅周先生访谈录   
— 对某些慢性疾病,我推崇煮散,即把药碾成粗末、混匀,每用五、六钱,水一盏,煮七、八分钟,去渣,适寒温饮之。一日一、二次,不伤胃气,药效也易于发挥,犹如轻舟速行也。
{E4E491FE-DCB3-4137-B131-B5157F9ED06F}0.jpg
发表于 2006/4/20 23: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验之谈,非常感谢。

慢性病的治疗确实是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药力,也有病人身体的自我调节共同作用。急不得。
发表于 2006/4/21 08:4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作为人要保持37度的体温本来已不容易啦
加上现代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体温降低0.01--0.1度就非常可怕啦,当然西医教材上对这样小的体温变化是认为无意义的  但是人体微小的体温降低足可以影响各项机能 代谢 过程啦。机体的 维修 新建 清理垃圾的机能衰减 病安不来。
用姜附类通经脉,调气血,恢复脏腑机能有何为过。
熟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按阴阳 六经辩证。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发表于 2006/4/21 11: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楼主说法,本人认为不应当分派,写黄帝内经的人也没让人分派啊!病应该辨证施治.毛主席说我们要实事求是,分清阴阳,不要走叶天士左的路线上去,也不要走到火神右路线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17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