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达夫

【讨论】不明原因突发性下肢不遂病例一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1: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7-28二十六诊:服药期间疗效稳定,头不昏,汗出减轻,口稍渴,四肢仍然酸困,晨起肢僵,活动后消除,眼花耳背未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舌根较厚,脉右浮弦滑稍数略细,左脉弦细。
R:
桂枝15 炙干草10 干姜15 人参10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20 当归10 生山芋20 白芍20 柴胡10 黄芩10 牡蛎20 生姜15 半夏10 生黄芪20 川芎6 3剂
 楼主| 发表于 2006/7/28 17: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附个帖子为了讨论。
小册子
版主
这例病人还是要考虑格林-巴利综合症(多发性神经根炎)的多。周围性神经炎也要注意鉴别还有脊髓占位性疾病等等也要考虑。但,尤其是他在疾病的早期对类固醇激素的治疗反应也比较支持神经炎类疾病诊断这一点,但不管是何病,时间这么长了,我看康复训练是要尽快地进行一个计划了,要不。。。。。。留点啥就不好玩了,要是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话,这例病人的病情不算重的,完胜方算未误。
此例病人的恢复过程平淡无奇,基本是按疾病的转归按部就班的发展,楼主的方药在其中所起的效果不好说。
五积散兄的温潜加滋阴之法个人认为比较妥当。
达夫
首先感谢先生的关注和建议。特别是关于功能锻炼问题,值得重视。不过病人一直坚持自己锻炼,因为没有很好的条件,不过正因为如此,我才有幸得到了这个病人的治疗机会,[b]我想先生是搞西医的[/b],一般情况下这样的病人选择中医治疗,是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
关于这个病人的西医诊断,我也一直想知道,我曾发过感慨,中医之所以能治疗好多疑难大症,就是因为由于种种原因拿不出能让所有人信服的西医诊断,所以最后只能在病人中间取得信誉,这也是作为中医工作者的困惑和痛苦……
此例病人的恢复过程平淡无奇,基本是按疾病的转归按部就班的发展——我对此有我的理解,“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这也是临床经验总结,已经脍炙人口,我想作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在治疗慢性疑难病的过程中,虽然也有"效如桴鼓,立竿见影”的情况,但更多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转变过程,本病例也不例外;特别是基本是按疾病的转归按部就班的发展问题,这一点我一直在考虑分析,而且我认为这是我感悟到的一个奇特现象,如果真是这样的过程,我更加惊叹伤寒论之伟大了。在以后的临床中我会进一步验证这个问题的。
纯属探讨,不当之处请原谅。
楼主的方药在其中所起的效果不好说。[/quote]
这个病例在2个多月的治疗中,不仅肢体功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而且其他症状甚至身体状况都得以改善,这都是同步改善的,我想请教先生,方药在这里所起的作用不好说,那是什么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呢?请先生明示。
小册子
老师可以看看要是是格林-巴利综合症的话它的自愈率和恢复过程。不能说他来的时候不会动,现在我治疗一个月,能走了,俩月能跑了,就一定是治疗的作用。其实,唉,其实你自己在前几页转贴的关于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帖子里已经说的比较详细了,您再看看??----------另:我是个糊涂中医(我中医理论基础真的很差),不是西医。
[b]达夫[/b]
其实我也知道先生的意思,只不过这个病人的病情真是太特殊了,难道在包头呼市两地医学院附属医院连个格林-巴利综合症都确诊不了?先生就凭我所提供的资料就能确诊,看来格林-巴利综合症也“太难”确诊了。这样说来本人才是糊涂中医啊。
多谢。
再次感谢先生提供资料以供参考,我为先生的善意而向你真成致谢,言语不当之处望能体谅。
也许先生是大医院的中医,但对于基层中医来讲,好多疑难问题得到确诊仍然是个严重的盲区,我想这是在基层工作的中医深有体会的;不过这个病人是经过多家医院和附属医院详细诊察过的,最后的建议是去北京……;我也很想知道这个病人的西医诊断,非常想知道……只可惜现在仍然很糊涂;在 dazuifang先生提出“多发性硬化”以及其他同行提出的神经科疾病多种可能之后,我也详细看过这些资料,因为我不太懂这些疾病的情况,而且也详细问过病人及其家属在医院的诊疗过程和资料,因为资料很多,无法一一发上来,但一个结果是明确的,那就是没有确诊;在这个病人身上,我花费了很多精力,现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就连病人本人也对康复充满了信心,而且认为这是中医治疗以来取效最显著的一次(以前也让其他医生看过,这时后来和我说的)……所以先生所作的评判确实让我感到一种迷惑……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但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治病救人,中医有中医的疗效判定标准,但看来必须需要西医的认可才行,对于这个病例因为没有具体的确诊,只能让时间来证明了,很漫长也许,但如果我能继续治疗下去,我会如实地向大家汇报的。

[ Last edited by 达夫 on 2006/7/28 at 22:34 ]
发表于 2006/7/28 23: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达夫 at 2006-7-28 11:39 AM:
2006-7-28二十六诊:.....口稍渴,四肢仍然酸困,晨起肢僵,活动后消除......舌质淡苔薄白舌根较厚......


阳气升出不畅之象,似在太阴厥阴,未在少阳。

生山芋20 柴胡10 黄芩10 牡蛎20 ===似不宜。

白术薏米似仍宜用生者。另,黄芪、川芎似不用亦可。

这一阵没有关注兄的治疗,中间的治疗我没有细看,今观此诊有以上想法,仅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20: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7-31二十七诊:服药期间情况基本可以,只是这几天阴雨天多,患者肢痛较甚,随着天气好转而好转,大便1-2次质稠,无口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右浮弦滑略细,尺脉比关寸稍小沉取弱,左脉弦细三部总按沉弱,单按关脉沉弦。即用前方加减。

R:
桂枝15 炙干草10 干姜15 人参10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20 当归10 生山芋20 白芍20 柴胡10 黄芩10 生姜15 半夏10 生黄芪20 川芎6 巴戟肉15 枸杞子15 鸡内金6 3剂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20: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止 at 2006/7/28 23:00:


阳气升出不畅之象,似在太阴厥阴,未在少阳。

生山芋20 柴胡10 黄芩10 牡蛎20 ===似不宜。

白术薏米似仍宜用生者。另,黄芪、川芎似不用亦可。

这一阵没有关注兄的治疗,中间的治疗我没有细看,今观 ...


非常感谢先生的关注和指点。在下十分感动。
从上网这段时间体会到,这里藏龙卧虎,高手很多,在学术上的造诣更是我不能相比的,为此,我很受鼓舞,很受激励,很受启发;所以更希望自己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也盼望能得到像先生这样的高人不吝赐教,本人十分感激和荣幸。再次感谢。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22:37: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8-4二十八诊:这段时间进步很大,基本能像常人一样生活自理了,比如自己做饭,干活等,仍头昏眼花耳背没有改善,四肢酸困,腹部稍胀,舌脉如前。
R:
桂枝10 炙干草10 干姜10 人参10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20 当归10 生山芋20 白芍20 柴胡10 黄芩15 生姜15 半夏10 川芎6 龙胆草6 菊花10 桑叶10 3剂
发表于 2006/8/5 23: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肢酸困,腹部稍胀,——湿重。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右浮弦滑略细,尺脉比关寸稍小沉取弱,左脉弦细三部总按沉弱,单按关脉沉弦。——肾精不足,气血虚。

急则治标,目前似当以化湿为重。
 楼主| 发表于 2006/8/9 14: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说的有理。谢谢。

2006-8-8二十九诊:服药期间很稳定,头已不昏(血压110-65mmhg),大便日一次质稠,口不干,晨起四肢发僵,活动后改善,仍眼花耳背,舌质淡红苔薄白腻稍黄,左右脉弦滑而长,右脉略小。继用前方加减。
R:
桂枝10 炙甘草10 干姜10 人参10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30 当归10 生山芋20 白芍20 柴胡10 黄芩15 生姜15 半夏10 川芎6 葛根20 3剂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17: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治疗过程及方药无奇,为节省资源我合并报告。
2006-8-12三十诊
2006-8-15三十一诊
服药期间诸症继续改善,基本上行走自如,天阴肢体也不甚痛,去痛片平时也很少吃,大便日一次,四肢酸困明显减轻,仍有晨僵,舌质转红苔薄白,脉左右弦细略虚。继用温补阳气,化湿通络。
R:
桂枝10 炙甘草10 干姜10 人参15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30 当归10 生山芋20 白芍20 柴胡10 黄芩10 生姜15 半夏10 川芎6 葛根20 细辛6 熟地12 6剂
 楼主| 发表于 2006/8/20 20: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06-8-20三十二诊:情况很好,舌如前,脉左右弦滑而长,左脉关尺稍大,自诉入秋以来,下肢有些怕冷。
R:
桂枝10 炙甘草10 干姜10 人参10 茯苓20 炒薏米30 炒白术30 当归10 生山芋20 白芍20 生姜15 川芎6 葛根20 细辛6 熟地12 炮附子10 焦杜仲15
3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3 17: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