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280|回复: 8

UC讲堂:061223【桂枝加桂汤】研习资料+作业+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2/19 20: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林古本
[7、90]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
伤寒恒论卷一

       二十七、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
   郑论  烧针者,温经御寒法也。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寒邪聚于皮肤,有欲从外出之势也,何得云必发奔豚?奔豚乃少阴之证,此刻邪在太阳,未犯少阴,即以桂枝加桂汤更加桂,其邪在太阳也明甚,果属奔豚上冲,又非桂枝加桂倍桂所长也,学者宜细绎之。

[阐释]按烧针取汗,亦是汗法之一,但针处亦当避寒,若不甚而被寒袭,则针处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郑氏注谓:“此寒邪居于皮肤,有欲从外出之势,何得云必发奔豚?”此刻邪在太阳,未入少阴,即不得为奔豚之证。灸其核上各一壮,以散外寒,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是即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之成例,盖必疏泄高表之气,然后可以一汗而奏功。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之气也。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本方由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为散寒降冲,和荣止痛之剂。桂枝汤调和荣卫,加重桂枝用量增加通阳降冲之力(但亦有用肉桂者)。盖本证为心阳虚,感寒,不能制水,水寒之气上逆,故自觉气上冲心胸。此处奔豚气病与《金匮》奔豚病之意不同。故凡自觉寒气自小腹上冲之症,皆可用之。

====================================
伤寒浅注——陈修园

       汗为心液,烧针令其汗,则心液虚矣。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心虚于内,寒薄于外,而心火之色现也,少阴上火而下水,火衰而水乘之,故必发奔豚,其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助其心火,并散其寒,再与桂枝加桂汤,其方即于原方更加桂二两,温少阴之水脏,而止其虚奔。
       此一节,言外寒束其内火,用火郁发之之义也。汪苓友云:此太阳病未发热之时,误用烧针开发腠理,以引寒气入脏,故用此法。若内有郁热,必见烦躁等证,又不在此例矣。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牡桂二两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按:桂即桂枝也。本方共五两,已经照数加入二两矣。今坊刻各本有加牡桂二两,相传已久,姑录存参。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6/12/23 at 21:53 ]
发表于 2006/12/19 20: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由黄芪山药整理(请注明出处)

7.90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清血,名为火邪。

  脉浮热甚,反以火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欲自解者,必当先烦,乃有汗而解。何以知之?脉浮故也。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劈)

[ Last edited by 奋斗 on 2006/12/19 at 20:55 ]
发表于 2006/12/19 20: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郑钦安医书阐释:伤寒恒论

二十七、烧针令其汗  ,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 ⑥,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宋本  117 条)

郑  论
    烧针者,温经御寒法也。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寒邪聚于皮肤,有欲从外出之势也,何得云必发奔豚?奔豚乃少阴之证,此刻邪在太阳,未犯少阴,即以桂枝加桂汤更加桂,其邪在太阳也明甚,果属奔豚上冲,又非桂枝加桂倍桂所长也,学者宜细绎之。  

【阐  释】
       按烧针取汗,亦是汗法之一,但针处宜当避寒,若不慎而被寒袭,则针处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郑氏注谓:“此寒邪聚于皮肤,有欲从外出之势,何得云必发奔豚?”此刻邪在太阳,未入少阴,即不得为奔豚之证。灸其核上各一壮,以散外寒,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是即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之成例,盖必疏泄高表之气,然后可以一汗而奏功。

桂枝加桂汤方 (校补)  
桂枝五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 桂者,以能泄奔豚之气也。

【方解及其应用范围】  
       本方由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为散寒降冲,和荣止痛之剂。桂枝汤调和 荣卫,加重桂枝用量增加通阳降冲之力(但亦有用肉桂者)。盖本证为心阳虚,感寒,不能制水,水寒之气上逆,故自觉气上冲心胸。此处奔豚气病与《金匮》奔豚病之义不同。故凡自觉寒气自小腹上冲之症,皆可用之。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6/12/22 at 20:20 ]
发表于 2006/12/19 21:3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吴谦等编··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太阳伤寒者,加温 必惊也。烧 令其汗, 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 少腹上冲心者,先灸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 【注】 太阳伤寒,加温 必惊者,谓病伤寒之人,卒然加以温 ,其心畏而必惊也,非温 之後,必生惊病也。烧 即温 也,烧 取汗,亦是汗法,但 处宜当避寒,若不谨 慎,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必结肿核赤起矣。且温 之火,发为赤核,又 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盖加 之时,心既被惊,所以肾阴乘心之虚,上凌 心阳而发奔豚也。奔豚者,肾阴邪也,其状气从少腹上冲於心也。先灸核上各一壮者 ,外去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者,内伐肾邪也。 桂枝加桂汤方 於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成五两,馀依桂枝汤法。 【集解】 徐彬曰:此乃太阳风邪,因烧 令汗,复感於寒,邪从太阳之府膀胱袭入相合之肾藏 ,而作奔豚,故仍从太阳之例,用桂枝全方。倍加桂者,以内泻阴气,兼驱外邪也
==================================
---------------
希望整理资料的学友们:1.多花点时间对所收集的资料加以校对。2.注意对资料进行分段落,多敲几次回车键。
感谢!

下面是我对本楼资料的重编辑

-------------------------
       太阳伤寒者,加温必惊也。烧令其汗,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先灸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

【注】
       太阳伤寒,加温必惊者,谓病伤寒之人,卒然加以温 ,其心畏而必惊也,非温之後,必生惊病也。烧 即温也,烧取汗,亦是汗法,但处宜当避寒,若不谨慎,外被寒袭,火郁脉中,血不流行,必结肿核赤起矣。且温之火,发为赤核,又被寒侵,故不但不解,反召阴邪。盖加之时,心既被惊,所以肾阴乘心之虚,上凌心阳而发奔豚也。奔豚者,肾阴邪也,其状气从少腹上冲于心也。先灸核上各一壮者 ,外去寒邪,继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者,内伐肾邪也。

桂枝加桂方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成五两,余依桂枝汤法。

【集解】
徐彬曰:此乃太阳风邪,因烧令汗,复感于寒,邪从太阳之府膀胱袭入相合之肾藏 ,而作奔豚,故仍从太阳之例,用桂枝全方。倍加桂者,以内泻阴气,兼驱外邪也。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6/12/22 at 21:07 ]
发表于 2006/12/22 10: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热心整理资料!
不过,建议大家既然已经发心,就试着尽可能做到严谨完善,使我们做出来的资料让人充份放心…。

例如:
1楼文,两处「比发奔豚」,皆有错字(请自行更正)。《伤寒恒论》的部分,楼主自行去掉了【阐  释】…?

2楼文,黄芪山药学友所整理的,建议如奋斗版主所说,注明出处(版本、条文编号)。

3楼文,《伤寒恒论》的部分,和 1楼文可说是有部分重复劳动了(只是其中 3楼的文字比1楼文完整,但排版却不如一楼文),而且两者都没有把《伤寒恒论》原文所附的条文注解没放上来。在另一帖: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36605 的30楼文,黄芪山药学友是有将注解一起放上来的,不过您在那里的30文的注解也有问题,那个条文的注解只要例出注解4、5、6 就行了,注解1、2、3是别条的注解……

=============
补充:
感谢 wangyanhai 同学重新编校了一楼文,比发奔豚等已改过了。
另,感谢长安兄对其他文字的重加编辑。长安兄真是有心人!

[ Last edited by 古月 on 2006/12/23 at 10:38 ]
发表于 2006/12/22 1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奔豚汤方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两 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 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 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加桂汤方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
发汗后,脐下悸者,作贲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茯苓半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
手头无金匮资料,上文摘自:http://www.weibinger.com/zywx/jinkuiyaolue_08.asp
发表于 2006/12/23 10: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6/12/23 20: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局部摘录:

全文详见:
《难经》「肾间动气」与中国汉代以前的养生家及医家  作者:赖鹏举
http://www.37tcm.net/forum/viewthread.php?tid=7216

========================
一.桂枝汤能引「肾间动气」并循着「三焦」而行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有一条文说明桂枝汤能升提少腹的阳气:“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7.90)。”「针处被寒」谓寒气随针而入人体,此寒气在体内循行的路线为「气从少腹上冲心」,「少腹」者脐下三寸之「关元」穴也,亦即《难经》所谓「肾间动气」之「肾间」;「上冲心」之「心」者,乃「膻中」穴也,由「关元」上冲「膻中」,则寒气所循之路线正好为「任脉」,而这也是「三焦」的主要方向。治疗本病的药方为「桂枝加桂汤」乃桂枝汤中将桂枝之量由三两增为五两,其馀药味不变,这表示「桂枝汤」的主要作用方向亦由「少腹」之「肾间动气」而上至「上焦」之「心下」,而增加「桂枝」之量的用意在桂枝性「辛温」,能引肾间阳气上行,以对治因「针处被寒」而入於体内的寒气。

「桂枝汤」行走「肾间」乃至「三焦」的进一步证据出现在《伤寒论·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的「带下」:“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为诸经水断绝,血结胞门;或绕脐疼痛,状如寒疝;或痛在关元,肌若鱼鳞;或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或下气街,此皆带下(16.26)。” 妇人因「虚积冷结」而致月经阻塞不来,因冷所结的瘀血聚於「子宫」,并向外扩散於「绕脐」、「关元」、「阴中」、「少腹」、「腰脊」、「气街」等。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及大枣五种药味所组成。仲景之前的古方书如《五十二病方》与东汉初年的《武威医简》,其方中虽不乏同时出现桂枝汤五种药味中的数种,但皆不曾出现完整的桂枝汤方组成,当然亦不会出现此方的加减变化,完整的桂枝汤方及其加减变化始见於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阴中」 (「会阴」),「少腹」,「关元」,「气街」(注6),「绕脐」皆在「任脉」附近,而「腰脊」则为「督脉」的部位,故知得此病之妇人其「冷结」所循的方向为由子宫「胞门」往任,督两脉延伸,与「三焦」的走向是一致的。)此病的治疗仲景用「温经汤」以温经而散冷瘀,其药方的组成亦以「桂枝汤」为基底: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藭二两 芍药二两 牡丹皮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16.27)
    本文中有桂枝、甘草、芍药、生姜诸药味,故知乃以「桂枝汤」为基底,加上温药(吴茱萸)、化瘀(当归、芎藭、牡丹皮)及滋阴药(人参、阿胶)裁化而成。但在桂枝汤方中独缺涉营分之「大枣」一味,非是此方不涉营分,乃在本病为冷结而血瘀,大枣不宜於瘀塞,如小柴胡汤例,若「下痞、去大枣」(7.68),故去大枣而加其他通瘀之药,如当归、芎藭及牡丹皮等。但整个药方的走向由会阴、少腹、关元、气海而至绕脐,乃是桂枝汤的走向,故知桂枝汤的走向主要在通行三焦。
发表于 2006/12/23 21:4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加桂汤作业



1.结合桂枝加桂汤原文,说一说对桂枝一药的理解。
2.“奔豚”的病机是什么?本条中的“必发奔豚”一句应如何理解?
3.伤寒论中未有定论的问题如何对待?

--------
作业请发到黑脸班长的邮箱:heilian0626@163.com

[ Last edited by 长安 on 2006/12/23 at 21:51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0 09: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