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辨证录》荟萃(连载)注:本编内容多方欠缺,一些由本人添加,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7: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肺金之痹

人有咳嗽不宁,心膈窒塞,吐痰不已,上气满胀,不能下通,人以为肺痹也。肺痹之成于气虚,尽人而不知也。夫肺为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统辖一身之气,无经不达,无脏不转,是气乃肺之充,而肺乃气之主也。肺病则气病,而气病则肺亦病。然则肺痹即气痹也,肺痹既为气痹,治肺痹者乌可舍气而不治乎。但肺虽主气,而补气之药,不能直入于肺也,必须补脾胃之气以生肺气。

然而生肺气者,止有脾胃之土,而克肺者有心焉,仇肺者有肝焉,耗肺者有肾焉。一脏腑之生,不敌众脏腑之克,此气之所以易衰,而邪之所以易入也。且脾胃之土,又能暗伤肺金。盖饮食入胃,必由脾胃之气以转入于肺,今脾胃既受风寒湿之邪,则邪亦随脾胃之气,而输之于肺,而肺乃受伤矣。况多怒而肝之气逆于肺,多欲而肾之气逆于肺,肺气受伤,而风寒湿之邪遂填塞肺窍而成痹矣。

方用肺痹汤治之。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白朮五钱 白芍五钱 苏叶二钱 半夏一钱 陈皮一钱 枳壳三分 黄连三分 肉桂三分 神五分 水煎服连用二剂而咳嗽安,再用二剂而窒塞开矣,用十剂而诸症尽愈。  

或谓人参助气是矣,但多用恐助邪气,何以用之咸宜乎?不知肺气之虚以成痹,非肺气之实以成痹也。人参畏实不畏虚,况又有苏叶以治风,半夏以消湿,肉桂以祛寒,则邪何能作祟哉。而且白朮、茯苓以健脾开胃,白芍以平肝,黄连、肉桂以交心肾,则肺气自宁,自然下降,正不必陈皮之助矣。  此症可用助气散痹汤:甘草 半夏 干姜各一钱 桔梗 茯神各三钱 人参二钱 陈皮 紫菀各五分 花椒 黄芩各三分 水煎服。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4/28 17:59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火不齐之痹

人有下元虚寒,复感寒湿,腰肾重痛,两足无力,人以为此肾痹也,而肾痹之成,非尽由于风寒湿也。夫肾虽寒脏,而其中原自有火,有火则水不寒,而风寒湿无从而入。无奈人过于作强,将先天之水,日日奔泄,水去而火亦随流而去,使生气之原,竟成为藏冰之窟,火不能敌寒,而寒邪侵之矣。寒气直入于肾宫,以邪招邪,而风湿又相因而至,则痹症生矣。

法不必去邪,惟在补正。补正者,补肾中之火也。然而火非水不长,补火必须补水,但补水恐增其湿,湿旺而风寒有党,未必能遽去,为忧。孰知肾水者,火中之水也,此乃真水而非邪水也。真水衰而邪水始盛;真水盛而邪水自衰,故补真水而实足以制邪水也。况水中有火,何湿不去乎。夫最难治者,水邪也,水邪既去,风寒不治而自散矣。方用肾痹汤:白朮一两 山茱萸五钱 茯苓五钱 薏仁五钱 杜仲三钱 肉桂一钱 附子五分 防己五分 石斛二钱 地骨皮五钱 水煎服。二剂而腰轻,四剂而痛止,十剂而两足有力,再十剂而全愈。  
方中补水之药少,而去湿之药多,然而又无非补水也。于水中补火,则火无太炎之患,于水中祛湿,则湿无太息之忧。寒湿既去,而风安得独留哉。方中又有防己之祛邪,故风寒湿尽去也。此症用利气丹亦效。白朮 人参 山药各一两 附子三钱 山茱萸四钱 薏仁五钱 破故纸二钱 防己三分 水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痛门》虫蚀心痛,一杀虫而痛安。

人有久患心疼,时重时轻,大约饥则痛重,饱则痛轻,人以为寒气中心也,谁知是虫伤胃脘乎。盖心君宁静,客寒客热之气,皆不能到,倘寒气犯心,立刻死矣,安能久痛乎。凡痛久不愈者,皆邪犯心包与胃口耳。但邪犯胃与心包,暂痛而不常痛也,断无饥重而饱轻者。若虫蚀则觅食头上行,而无食以充其饥,则其身上撺,口啮胃脘之皮,则若心痛,而实非心痛也。不杀虫而但止其痛,痛何能止乎。

方用化虫定痛丹:生地二两 水煎汁二碗,人白薇二钱,煎汁一碗,淘饭食之,非吐物如虾蟆,必泻虫如守宫也。
虫蚀心痛,一杀虫而痛安。方中妙在不全去杀虫,又是补正之药,所以奇耳。  
大凡胃中湿热,人多生虫,饮食倍于寻常,皆易有虫,以此方投之,皆能取效,不止治心痛之虫也。盖生地杀虫于有形,而白薇杀虫于无形,合而用之,化虫最神。虫死而心痛自除,非生地、白薇之能定痛也。此症用草根粥亦效。拣树根一两,煎汤二碗,入甘草一钱,再煮粥一碗,顿食之,即止痛。

人有一时心痛,倏痛倏已,一日而十数遍者,饮食无碍,昼夜不安,人以为此虫也,而不知不然。夫虫痛必非一日而成,岂有无端而一时心痛者乎。或曰此火也。夫火则终日痛,而必非时痛时止者。然则为何痛乎?非火、非虫,乃气虚而微感寒湿之邪,邪冲心包而作痛,邪不冲心包而即不痛,即古人所云去来痛也。

痛无补法,而独去来痛,必须用补,不补虚而痛不能止。然徒用补药,而不加入祛寒祛痰之味,亦不能定痛也。方用去来汤: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苍朮三钱 白朮五钱 甘草二钱 川乌二钱 半夏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即止,再剂而痛不再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诸痛不可用补,惟去来痛是虚寒,必温补始愈。

方中用二朮为君主,最有佳意。盖痛虽由于气虚,毕竟湿气之侵心包也。二朮去湿而又健脾胃之气,故用之以佐人参、茯苓补气以利湿,则湿去而气更旺也。气既旺矣,而川乌得直入心包,以祛逐其寒邪,半夏得行于中脘,而消其败浊之痰,甘草和缓,调停于邪正之间,以奏功于眉睫矣。此症用苍乌参苓散亦甚效。人参 草乌各一钱 茯苓 苍朮各三钱 巴戟天一两 水煎服。一剂即止痛。
人有心痛之极,苦不欲生,彻夜呼号,涕泗滂沱者,人以为火邪作祟也。然致此火邪之犯心者,何故乎?盖因肝气之郁而不舒,木遂生火以犯心矣。夫肝木生心火者也,而何以反致克心,盖心属火,而火不可极,火极反致焚心,往往有自焚而死者。

故心火太旺,火正为心之所恶,而又得肝木之助火,则心不能受,必呼号求救于四邻,自然涕泪交垂矣。且肝木之火又系郁火,正火顺而郁火逆,犹非心之所喜,故人心而心不受。然火势太旺,又不能遏抑,偏欲直入于心宫,而心包又掩护重重,未易焚烧,但肝木之郁火,乃木中之火,龙雷之火也,每从下而上冲,霹雳之威,震开天门,火光所至,焚林烧木,天地且为之动荡,何能止遏哉。

此肝火之冲心,所以直受其害也。治法必须泻肝木之火,更须解木气之郁,而少佐以安心之剂,则心痛自止也。方用救痛安心汤:白芍一两 炒栀子三钱 甘草一钱 柴胡二钱 贯仲二钱 乳香一钱 没药一钱 苍朮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定,再剂而全愈矣。  
白芍、柴胡最解肝气之郁,栀子、贯仲最泻肝火之暴,乳香、没药最止脏腑之痛,而甘草、苍朮和中消湿,辅佐得宜,故一剂而奏功也。此症用栀香饮亦妙。炒栀子 荆芥各三钱 茯苓五钱 甘草 乳香末 丹砂末 木香末各一钱 水煎调服。一剂即止痛。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辨寒辨热,鉴彻冰壶,何难活人哉。

人有真正心痛,法在不救,然用药得宜,亦未尝不可生也。其症心痛不在胃脘之间,亦不在两之处,恰在心窝之中,如虫内咬,如蛇内钻,不特用饭不能,即饮水亦不可入,手足冰冷,面目青红者是也。夫真心痛,原有两症,一寒邪犯心,一火邪犯心也。

寒犯心者,乃直中阴经之病,猝不及防,一时感之,立刻身死。死后必有手足尽紫黑者,其则遍身俱青,多非药食能救,以至急而不遑救也。倘家存药饵,用人参一、二两,附子三钱,急煎救之,可以望生,否则必死。若火犯心者,其势虽急而犹缓,可以远觅药饵,故不可不传方法,以救人也。余言前症,正火邪犯心也,但同是心疼,何以辨其一为寒而一为热?盖寒邪舌必滑,而热邪舌必燥耳。倘辨其为火热之心痛,即用救真汤投之。炒栀子三钱 炙甘草一钱 白芍一两 广木香末二钱 石菖蒲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止矣,不必更用二剂,但痛止后必须忍饥一日,断不再发。辨寒辨热,鉴彻冰壶,何难活人哉。  
或曰:既是真心痛,宜用黄连以直治心火,何以不治心而治肝耶?不知肝为心之母,泻肝木之气,则肝不助火而心气自平,泻肝木正善于泻心火也。倘直泻其心,则心必受伤,虽暂取效于一时,而脾胃不能仰给于心火,则生气遏抑,必至中脘虚寒,又变成他症矣。此黄连之所以不用,而反用栀子也。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寒则痛,得热亦缓,

人有患心疼之病,百药治之不效,得寒则痛,得热亦痛,盖此症非心痛,乃胃痛也,寒热俱能作痛。盖寒与热不并立,寒热同乘于心胃之间,寒欲凌热,而热不肯相让;热欲欺寒,而寒不肯相安,两相攻战,势均力敌。治心则胃气受伤,治胃则心气受损,所以治寒治热,而两无一效也。

治法宜两治之以解纷,而心痛自愈。方用双治汤:附子一钱 黄连一钱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痛立愈。用黄连以清心火,用附子以祛胃寒,用白芍、甘草为君,使两家有和解之好。盖芍药、甘草最能入肝平木,肝气既平,自然不去克胃,而又去生心,调和于心胃之间,实有至理,非漫然而用之者也。  
此症亦可用苍乌暖心丹:白朮一两 白芍二钱 茯苓五钱 苍朮三钱 川乌一钱 肉桂 甘草各五分 水煎服下喉即止痛。

人有心痛不能忍,气息奄奄,服姜汤而少安,手按之而能忍,目轻夜重,痛阵至时,几不欲生,人以为此寒痛也。用热药少止,片时而仍痛,其故何与?寒有不同也。凡人心君宁静,由于肾气之通心也。肾气不交于心,而寒邪中之,心遂不安而痛矣。倘徒祛其寒而不补其肾,则肾虚而火不能下热于肾中,即肾虚,而水不能上交于心内。此治心必须治肾,而补肾中之火以救心,犹必须补肾中之水以救肾也。


方用补水救火汤:熟地一两 山茱萸三钱 巴戟天五钱 山药三钱 白朮五钱 肉桂一钱 北五味五分 水煎服。一剂而痛可止,二剂而痛全愈,十剂而痛不再发。  
此方视之,绝非治心痛之药,而用之治心肾不交之心痛,实有奇功。盖肾中水火不交,而肾邪直犯于心矣。吾补其肾中之水火,水得真火以相生,火得真水以相养,肾中之阴阳既济,则心肾之阴阳又安得有冰炭之乖乎。故不必引其上下之相交,而肾气自通于心,心气自降于肾,一如夫妇之好合矣,邪亦乌能间之,况原无寒邪哉。此症用交济汤亦佳。白朮 苍朮各五钱 肉桂 破故纸 菟丝子各三钱 广木香 甘草各一钱 熟地一两 水煎服。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痛症门》

人有两作痛,终年累月而不愈者,或时而少愈,时而作痛,病来之时,身发寒热,不思饮食,人以为此肝经之病也。然肝经之所以成病,尚未知其故,大约得之气恼者为多。因一时拂抑,欲怒而不敢,一种不平之气,未得畅泄,肝气郁而胆气亦郁,不能取决于心中,而心中作热,外反变寒,寒热交蒸,则肝经之血停住于两而作痛矣。倘境遇顺适,则肝气少舒,其痛不甚。及夫听恶声,值逆境,又触动其从前之怒气,则前病顿兴,而痛更重矣。治法必须解其怒气,要在平肝。方用遣怒丹:白芍二两 柴胡一钱 甘草一钱 乳香末一钱 广木香末一钱 白芥子三钱 桃仁十粒 生地三钱 枳壳三分 水煎服。一剂痛轻,四剂痛止,十剂病除。

痛多由肝,肝病则胆亦病,必然之理也。  

夫平肝之药,舍白芍实无第二味可代,世人不知其功效,不敢多用。孰知白芍必多用而后能取胜,用至二两,则其力倍于寻常,自能遍舒其肝气。况助以柴胡之疏泄,甘草之调剂,桃仁、白芥以攻其败瘀,乳香、广木以止其痛疼,安得不直捣中坚以解散其敌垒哉。此症亦可用宣郁定痛汤:白芍一两 川芎 当归 丹皮各三钱 柴胡二钱 甘草 白芥子 大黄 牛膝 炒栀子各一钱 水煎服。二剂即安。

人有横逆骤加,一时大怒,叫号骂詈,致两大痛而声哑者,人以为怒气伤肝矣。然而其人必素有火性者,此等肝脉必洪大而无伦次,眼珠必红,口必大渴呼水,舌必干燥而开裂,当急用平肝泻火之药,方能舒其暴怒之气,倘少迟药饵,或药饵不中其病,必触动其气,有吐血倾盆之患矣。急用平怒汤:白芍三两 丹皮一两 当归一两 炒栀子五钱 荆芥炒黑,五钱 天花粉三钱 甘草一钱 香附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气少舒,二剂而气大平,三剂痛如失,不必四剂也。  

盖肝性最急,怒则其气不平,用芍药平其气也,甘草缓其急也。肝气既平而且缓,而后可散其气而泻其火矣。当归辛以散之也,荆芥引而散之也,栀子、丹皮凉以泻之也。然而徒散其火,而火为痰气所结,则散火而未能遽散,故又加香附以通其气,加花粉以消其痰。君臣佐使,无非解纷之妙药,怒气虽甚,有不自知其解而解者矣。或疑药剂太重,凉药过多,讵知其人,素系有火,又加大怒,则五脏无非热气,苟不用大剂凉药,何以平其怒而解其火哉。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痛不平肝,总非治法。

此主用平怒散亦妙。白芍一两 丹皮一两 当归五钱 炒栀子 牛膝各三钱 甘草 柴胡 广木香各一钱 枳壳八分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人有跌扑之后,两胀痛,手不可按,人以为瘀血之作祟也,用小柴胡汤加草龙胆、青皮等药而愈。次年而左复痛,仍以前药治之,不能取效。盖瘀血存于其中,积而不散,久而成痛也。夫小柴胡乃半表半里之药,最能入肝以舒木,而正肝之部位,宜乎取效而不效者,以小柴胡止能消有形之活血,而不能散有形之死血也。

血活易于流动,行气而瘀滞可通,血死难于推移,行气而沉积不化,必用败血之药以下死血,而痛可除也。方用抵当九,以水蛭、虻虫有形之毒物,庶易下有形之死血耳。服一剂,必便黑血而愈,愈后乃用四物汤加减而调理之。熟地一两 白芍一两 丹皮三钱 川芎一钱 当归五钱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服。
丹参去故血,生新血,似可兼用。  
四物汤补血之剂也,既下死血,何以又补其血乎?不知血死既久,在肝经则肝血已无生气,若不补其血,则肝合空虚,未必不因虚而成痛,惟补其血,则死血方去,而新血即生,肝气快乐,何至有再痛之虞乎。然则补血可也,又加三七根以止血者何居?恐水蛭、虻虫过于下血,万一死血行而活血随之而下,不徒补无益乎。所以于补中止之,得补之益,而无下之失,始奏万全之功也。
去死血以生新血,纔是止痛之法。此症亦可用散瘀汤:水蛭炒黑色为末,一钱 当归五钱 丹皮 红花各五钱 甘草一钱 生地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愈。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痛分有形无形,治分肝脾,尚是形骸之论。

人有右大痛,肿起如覆杯,手不可按,按之痛益甚,人以为肝经之火也,谁知是脾火内伏,瘀血存注而不散乎。夫虽为肝位,而肝必克脾,脾受肝克,则脾亦能随肝而作痛。然而无形之痛,治肝而痛可止,有形之痛,治脾而痛始消。今痛而作肿,正有形之痛也,乃瘀血积于脾中,郁而不舒,乘肝部之隙,因外肿于右耳。治法必须通脾中伏热,而下其瘀血,则痛可立除也。方用败瘀止痛汤:大黄三钱 桃仁十四粒 当归三钱 白芍一两 柴胡一钱 黄连一钱 厚朴二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瘀血下,二剂而痛除,肿亦尽消。
痛分有形无形,治分肝脾,尚是形骸之论。病在脾而治在肝,始是探本之法也。右肿起之痛,固属瘀血然伤食亦能作痛。此方大黄、柴胡、黄连同用,能扫瘀去陈,开郁逐火,迅速而无留滞之苦。然非多用白芍,则肝气难平,而脾中之热受制于肝,正不易散,是病在脾,而治仍在肝也。此症用木土两平汤亦效。石膏 茯苓 苍朮 炒栀子各三钱 白芍五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一剂轻,二剂愈。

人有左之下,止一点痛而不移,此为干血痛,乃死症也。惟宜滋阴补血,或亦可愈。后之填精益血汤,甚得其治。
人有贪色房劳,又兼恼怒,因而风府胀闷,两作痛,人以为色欲损肾,怒气伤肝,理当兼治,而不知兼治之中尤当治肾也。盖肝为肾之子,肾足而肝气易平,肾亏而肝血多燥,肝恶急,补血以制其急,不若补水以安其急也。况肝血易生,而肾水难生,所以肝血不足,轻补肝而木得其养矣。


肾水不足,非大用补肾之味,则水不能生。然则房劳之后痛,其亏于精者更多,乌可重治肝而轻治肾哉。方用填精益血汤:熟地一两 山茱萸五钱 白芍五钱 当归三钱 柴胡一钱 丹皮二钱 沙参三钱 茯苓二钱 地骨三钱 白朮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肝气平,二剂而痛止,连服十剂全愈。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18: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水安急,亦奇论也。

此方重于补肾以填精,轻于舒肝以益血,治肝肾之中而复去通腰脐之气。腰脐气利,而两之气有不同利者乎。故精血生而痛亦止耳。此症亦可用水木两滋汤:熟地一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钱 白芍 当归各五钱 甘草一钱 水煎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2 06: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