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蓝天百云

《辨证录》荟萃(连载)注:本编内容多方欠缺,一些由本人添加,谬误之处敬请指正。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忘

健忘者適然而忘其事, 盡心力思量不來, 凡所言行, 往往不知首尾, 病主心脾二經, 蓋心之官則思, 脾之官亦主思, 此由思慮過多, 心血耗散, 而神不守舍, 脾氣衰憊, 而意不強, 二者皆令人猝然忘事也, 治法必先養其心血, 理其脾氣, 以凝神定志之劑補之, 亦當處以幽間之地, 使絕其思慮, 則日漸以安也, 歸脾湯主之, 若心經火旺者, 是火邪擾其心神, 治宜清火甯心, 天王補心丹治之, 亦有痰沉留於心包, 沃塞心竅, 以致精神慌惚, 凡事多不記憶者, 宜溫膽湯, 合金箔鎮心丸治之, 硃砂安神丸, 加龍骨遠志菖蒲茯神炒黃丹, 亦治之, 失血家心脾血虛, 每易動痰生火, 健忘之證尤多, 又凡心有瘀血, 亦令健忘, 內經所謂血在下如狂, 血在上喜忘是也, 夫人之所以不忘者, 神清故也, 神為何物, 即心中數點血液, 湛然朗潤, 故能照物, 以為明, 血在上, 則濁蔽而不明矣, 凡失血家猝得健忘者, 每有瘀血, 血府逐瘀湯, 加鬱金菖薄, 或硃砂安神丸, 加桃仁丹皮鬱金遠志。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慌惚 (癲狂見鬼)

大病傷寒之後, 欲食不食, 欲臥不臥, 欲行不行, 精神慌惚, 若有鬼神附其體中者, 名日百合病, 謂百一宗, 合致其病, 肺主百脈, 肺魄不甯, 故病如此, 諸多慌惚, 未盡名狀, 必見溺赤脈數之證, 乃肺金受剋之驗也, 仲景用生地百合滑石治之, 此專言雜病餘邪為患者也, 失血家, 陰脈受傷, 凡是慌惚不甯, 皆百合病之類, 總宜清金定魄為主, 清燥救肺湯, 加百合茯神琥珀滑石生地金箔治之, 地魄湯亦治之, 或瓊玉膏, 加龍骨羚羊角百合, 或人參清肺湯, 加百合滑石。

大凡夜夢不甯者, 魂不安也, 魂為陽, 夜則魂藏而不用, 魂不能藏, 故夜夢不甯, 寤時恍惚者寤, 魄不安也, 魂為陰, 寤時而陰氣不足, 故恍惚不定, 治魂以肝為主, 治魂以肺為主, 二者對勘自明, 然慌惚驚悸惑亂怔忡癲狂, 皆是神不清明之證, 人身有魂魄而所以主是魂魄者, 則神也, 故凡諸證, 總以安神為主, 安神丸, 金箔鎮心丸, 治之。

語言錯亂為癲, 多由喪心失魄, 痰迷心竅所致, 統以金箔鎮心丸治之, 怒罵飛走為狂, 由於火邪逼迫, 心神迷亂, 四肢躁擾, 滾痰丸治之。

見鬼者, 癲狂之類也, 陽明病, 胃有燥屎, 則目中見鬼, 宜三一承氣湯下之, 失血家瘀血在內, 亦譫語見鬼, 以其同為實邪, 故俱能擾目之明也, 桃仁承氣湯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暈痛

傷寒雜病, 頭暈痛者, 風寒也, 血家暈痛, 則多是痰火, 誤用發散藥, 鮮不增劇。

痰氣上攻, 頭目沉重昏花, 几几欲吐, 首如裹物, 右手脈實, 陰雨增痛, 是痰候也, 二陳湯, 加防風川芎黃芩薄荷細辛石膏治之, 病重者, 消化丹治之。

火逆暈痛者, 煩渴引飲, 見火增劇, 掉頭更痛, 口苦嗌乾, 溺赤便閉, 左手脈數, 是火症也, 大柴胡湯治之, 當歸蘆薈丸亦治之, 輕則小柴胡湯, 加菊花。

以上所論, 皆暈痛之實證, 又有暈痛之虛證, 須分暈與痛之兩門, 而後施治有別也, 肝虛則頭暈, 內經云, 諸風掉眩, 皆屬於肝, 肝血不足, 則生風, 風主動, 故掉眩, 失血之人, 血虛生風者多, 逍遙散, 加川芎青葙子夏枯草治之, 或但滋肝臟, 以為息風之本, 左歸飲, 加牛膝巴戟天杭菊花細辛枸杞, 腎虛則頭痛, 內經所謂頭痛巔疾, 下虛上實, 過在少陰是也, 六味地黃丸, 加細辛蔥白麝香治之, 若是腎厥頭痛, 乃腎中濁陰上逆於頭, 上實下虛, 手足厥冷, 宜腎氣丸, 加細辛蔥白, 此證之痛, 連齒入腦, 與尋常微痛者不同, 血家頭痛, 似此者少, 宜用六味丸者多。

又日, 頭暈病雖是兩病, 失血之人, 往往兼見二證, 由於血虛, 則風動而眩, 火動而暈, 吾謂不分暈痛, 亦不分治肝治腎, 總以四物湯, 加元參枸杞肉蓯蓉玉竹天麻細辛知母黃柏山茱萸牛膝。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眼目(目黃出火見鬼昏花)

眼為肝竅, 又陽明脈絡所繞, 故其為病, 皆肝胃兩經之咎。

眼珠黃者, 在胃經屬濕熱, 甚則通身皆黃, 小便必然不利, 宜五苓散, 加茵陳梔子秦皮黃柏知母治之, 在肝經是瘀熱, 仲景云, 家目黃者, 未止, 是血中有熱故也, 凡是血熱者, 其目多黃, 四物湯, 加柴胡黃芩丹皮蘇木茵陳紅花治之, 目珠紅亦是瘀血, 治與上同。

目中出火者, 一是胃火亢甚, 必兼口渴身熱等證, 犀角地黃湯, 加石膏天花粉金銀花枳殼治之, 一是肝火外越, 必兼口苦耳嗚等證, 當歸蘆薈丸治之, 目中見鬼者, 一是胃有燥屎, 目神昏花, 三一承氣湯治之, 一是肝經血室, 蓄有瘀熱, 夜則譫語, 大柴胡湯, 加桃仁牡丹治之。

日運者, 肝之風火也, 觀羊角風, 可悟, 宜小柴胡湯, 加當歸白芍防風菊花治之, 眼花者, 腎之陰虛, 瞳神屬腎, 客熱犯之, 時見黑花, 或成五色, 宜地黃湯, 加枸杞硃砂磁石肉蓯蓉石決明元參知母細辛治之。

又有陽虛, 血大吐後, 目光散大, 不能見者, 必小便多也, 宜腎氣丸。

以上所舉, 皆血間有之病, 非血家兼有者, 不贅。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耳病

陳脩園日, 腎開竅於耳, 而腎脈卻不上頭, 腎與心交, 假道於心腑小腸之脈, 以入耳中, 名日聽宮, 為司聽之神所居, 其形如珠, 皮膜包裹真水, 若真水破, 而耳主聾, 有為大聲所震而聾者, 皮膜破也, 或聾或不聾者, 心腎不交也, 宜磁硃丸, 以交心腎, 有先耳嗚而後聾者, 腎虛不能閉藏陰氣, 窒塞於陽竅也, 宜六味丸, 去丹皮, 加磁石五味龜板, 今陰氣自盛於本宮, 不觸於陽竅而愈, 若外感暴聾, 總不外少陽一經, 足少陽膽脈繞耳輪, 手少陽三焦脈入於耳, 邪氣壅塞, 聽宮為其所掩, 宜逍遙散, 去白朮, 加黃芩半夏生薑竹黃羚羊角玉竹治之, 風火交煽, 宜防風通聖散, 肝火職甚, 宜當歸蘆薈丸, 尺脈弱者, 宜桂附地黃丸, 尺脈數者, 宜大補陰丸, 俱加磁石菖蒲肉蓯蓉, 神而明之, 存乎其人, 非筆楮所能盡。

按上陳脩園說最明, 但又有久病之人, 以及產婦, 中宮大虛, 不能堵塞肝腎之氣, 以致虛火上衝, 而發耳嗚者, 雖係膽與腎中之火, 卻要填補脾胃, 以堵塞之, 歸脾湯, 加柴胡山梔子魚螵蓮子五味治之, 四君湯, 加蓮米芡實薏苡仁黃精白芍准山藥, 亦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口舌

五臟六腑, 皆秉氣於胃, 五臟六腑之氣, 亦皆發見於胃, 口者, 胃之門戶, 故五臟六腑之氣, 皆見於此, 口苦是膽熱, 小柴胡湯, 加黃連治之, 口甘是脾熱, 甲已化土湯, 加天花粉茵陳萵炒梔子茯苓枳殼厚朴黃芩石膏治之, 口酸是濕熱, 觀炎天羹肉過夜則酸, 便知酸是濕熱所化, 葛根黃連黃芩湯, 加防已茵陳木通滑石花粉雲苓治之, 或蒼朮黃柏黃連吳茱萸亦治之, 口鹹是脾濕, 潤下作鹹, 脾不化水, 故鹹也, 二陳湯, 加旋覆花藿香白芍檀香吳茱萸治之, 胃苓湯亦治之, 或六味地黃湯, 加旋覆花牛膝白前根, 從腎中化水。 納之下行, 以隔治之, 口淡是胃虛, 六君湯, 隨寒熱加減治之, 口澀是風熱, 通聖散, 去芒硝大黃治之, 口麻是血虛, 聖愈湯, 加薄荷治之, 口臭是食積之火, 平胃散, 加山查神麥芽黃苓石膏治之, 口中糜爛, 是膀胱遺熱於小腸, 熱氣不得下泄, 故糜及於口, 導赤散, 加天花粉天門冬麥門冬金銀花燈芯車前子梔子治之, 喉腥是肺火痰滯, 瀉白散, 合甘桔湯, 再加射干馬兜鈴黃芩杏仁川母貝天冬麥冬百合瓜蔞霜治之, 總而論之, 口乃胃之門戶, 總以治胃為主, 宜分舌熱, 用甘露飲平胃散, 加減治之。

舌為心之苗, 而居口中, 臟腑之氣, 發見於口者, 多著於舌, 故即舌胎, 可以診知臟腑諸病, 傷寒邪在表者, 舌無胎, 在半表半裏者, 舌乃有胎, 入裏則胎結矣, 故凡有胎, 皆係內證, 胎白為濕熱, 小柴胡湯, 加花粉幵膏滑石木通治之, 胎黃為燥熱, 犀角地黃湯, 加知母石膏天花粉大黃枳殼治之, 黑胎芒刺為實熱, 大承氣湯治之, 若胎黑而舌滑潤者, 乃水極似火, 真寒假熱之證, 四逆湯, 加豬膽汁人尿蔥白治之, 血家虛火, 又宜地黃湯, 加肉桂牛膝五味子龍骨, 以引導之。

又凡舌腫舌裂, 痛瘡等證, 均是心脾火毒, 瀉心湯治之, 大清涼散亦治之。

若舌根木強, 或告短縮者, 皆是少陰經風邪內動, 陰火上騰之候, 地黃飲子, 加羚羊角治之。

上所論口舌諸證, 血家間亦有之, 要宜以血證為主, 參以上各法, 斯為本未兼權之術。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咽喉

咽喉為肺之關, 胃之門, 少陰心脈之所絡, 肝經衝脈之所夾, 凡此四經, 皆血之所司也, 故失血家, 往往有咽痛之證, 凡咽痛而聲不清利者, 為肺火。

肺主氣, 氣管中痛, 故聲不清利, 甘桔湯, 加馬兜鈴黃芩杏仁川貝母黃連麥冬百合薄荷治之, 凡咽痛而飲食不利者, 胃火也, 胃上口為食管, 食管痛, 故飲食不利, 白虎湯加金銀花大黃桔梗枳殼治之, 咽喉作痛, 而上氣頰赤者, 肝經衝脈逆上之火也, 宜玉女煎, 加旋覆花射干, 再用鹽炒安桂少許, 以引火下行, 喉中塞腫, 及潰瀾, 皆為少陰心經之火, 宜瀉心湯, 加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甘草薄荷細辛膽南星牛黃治之, 腫塞者, 外用人爪甲, 雞內金, 急性子, 全蝎合巴豆炒過, 去巴豆, 再加火硝硼砂冰片, 膽礬青黛黃連枯礬吹上, 吐痰血即愈, 潰瀾者, 外用雄黃黃連珍珠桑螵蛸寒水石牛黃硼砂麝香吹之, 又有梅核證, 在痰飲門參看。

再按血家咽痛, 多是肺胃虛火, 及衝脈火逆, 吾於欬嗽諸條, 言之甚詳, 癆蟲蝕咽, 見聲音門, 宜參匯。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3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聲音

失血家初病失音, 多是風火, 聲音者, 肺之所主, 肺金清朗, 則聲音顯明, 失血家, 肺金陰虛, 為火所剋, 肺竅不通, 鼻塞聲閉, 若係外感閉其氣者, 宜小柴胡湯, 加杏仁桔梗荊芥薄荷治之, 若是肺中實熱, 壅遏其竅, 而聲音閉者, 人參瀉肺湯治之, 又有津液乾枯, 肺痿葉焦, 聲音嘶小者, 乃失血之虛弱證, 人參清肺湯, 清燥救肺湯治之, 常用白密川貝母人參胡桃白合蒸服, 又有癆蟲, 居於肺間, 囓壞肺臟, 金蝕不嗚, 喉中癢欬喘熱難已, 此為癆瘵難治之證, 宜百部人參明雄獺瓜白芨百合蠶砂麝香桔梗甘草獺肝鰻魚骨治之, 又凡癆瘵, 而咽喉破爛者, 均在不治, 總宜上方外, 用珍珠人參半黃明雄吹之。

夫聲音者, 氣所從出也, 氣根於腎, 故聲音之出, 實由腎生, 氣不歸元, 則欬愈甚, 氣愈乏, 而聲愈乾, 宜以都氣丸主之, 加人參沉香訶子, 腎氣丸亦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腹痛

血家腹痛, 多是瘀血, 另詳瘀血門, 然亦有氣痛者, 以失血之人, 氣先不和, 是以血不平而吐, 但血家氣痛, 與雜病氣痛有別, 雜病氣痛, 則痛之甚, 血家氣痛, 不甚, 但覺胸腹之中, 不得和暢, 有鬱滯結聚之形, 宜逍遙散, 加薑黃香附子檳榔天台烏藥治之, 再參瘀血痞滿門更詳。
 楼主| 发表于 2007/4/28 21: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痺痛

身體不仁, 四肢疼痛, 今名痛風, 古日痺證, 虛人感受外風, 客於脈分, 則為血痺, 仲景用黃五物湯, 以桂枝入血分, 行風最效, 失血家血脈既虛, 往往感受外風, 發為痺痛, 或游走不定, 或滯著一處, 宜黃五物湯, 重加當歸丹皮紅花, 如血虛火旺之人, 風中兼火, 外見痺證, 內見便短脈數口渴等證, 則不宜桂枝之辛溫, 宜四物湯加防風柴胡黃芩丹皮血通秦艽續斷羚羊角桑寄生玉竹麥冬治之, 血虛生風, 往往而然, 當歸紅花荊芥, 酒水煎服, 瘀血竄走四肢, 亦發疼痛, 證似血痺, 惟瘀血之痛, 多如錐刺, 脈不浮不拘急, 此略不同, 另詳瘀血門。

又有周痺腳氣, 痰濕走注者, 皆係雜證, 此不具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2 03: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