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无动于中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 13: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是初学中医,何敢批评?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楼主溯本求源的精神,乃我等后学应该敬佩的,我上面的意思毫无恶意,请楼主不要误会.并且我还要继续拜读楼主的下文.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15: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把141楼的图修改如下
原图中乾坤各占一半,子午两点空置,感觉还是两半,缺乏整体性。

最近思考:太极阴阳图和八卦或64卦的本质是什么?
个人认为:他们的本质是一致的,是对“道”的不同表达方式
以象的方式表达了的流动和变化规律和趋势,即阴阳进退的规律和趋势。
易曰:
“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孔颖达疏:“万物之象皆有阴阳之爻,或从始而上进,或居终而倒退,以其往复相推,或渐变而顿化,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言其根本。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7/27 15:23 编辑 ]
太极阴阳乾坤.JPG
发表于 2009/7/28 20:1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学好思,令人敬佩!

太极图确实是阴阳进退之图。而阴阳进退的本质是什么,山西田合禄老师所著《周易真原》解释得很清楚。建议楼主阅读。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2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一定看《周易真原》

个人以为:
阴阳进退的本质是气的流动和转化
用通俗的话说即是矛盾的发展变化,或势的发展变化

如何把握阴阳进退呢?
“居则观其象,动则观其变”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7/29 09:3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9: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落有无又莫妙于《易》矣。太极者,先天地万物,後天地万物,终之始之,而实泯天地万物,不分先後、终始者也;生两而四、八,盖一时具足者也。自古及今,无时不存,无处不有,即天也,即性也,即命也,即心也。一有一画,即有三百八十四;皆变易,皆不易,皆动皆静,即贯寂感而超动静。此三百八十四实有者之中,皆有虚无者存焉。

这段话,可以为所谓的滋阴 扶阳之争画上了句号。
滋阴 扶阳之争已经执着于有无了,而不是太极之道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2: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西游记》第十七回观音院收黑熊精一节,悟空建议观音菩萨变成凌虚子,攻黑熊精一个出其不意。观音变成凌虚子后:

  行者看道:“妙啊,妙啊!还是妖精菩萨,还是菩萨妖精?”

     菩萨笑道:“悟空,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 行者心下顿悟。

  悟空的话很有意思:妖精可以变成菩萨,菩萨可以变成妖精,当菩萨变成妖精时,她到底是妖精还是菩萨?如果妖精代表恶,菩萨代表善,那么妖精菩萨是不是意味着好坏、善恶集于一身?既然高手都可以变化如意,改变自己的形象,那妖精与菩萨的区别在什么地方,如何透过妖精与菩萨的假象看到其真实的形象?
发表于 2009/7/29 13:4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理论,也真够复杂的,历代多少人穷其一生,也仅领悟其一二,剩下的是更多的困惑、不解和理解认识上的差异、流派的分歧。为学日增,对于中医的学习也不例外,即使是练练静坐静静心,对于中医认识的帮助也是有限度的。
业余时间自学中医,身边又没有好的老师指点,实在太耗神耗时了。说实话,不才对于中医学习,已经开始有点厌倦了。如果将中医理论和佛理的自学作对比,个人感觉,还是佛理博大精深而又晓畅易解。就不才个人的情况而言,既无老师又无实践,继续这样自学中医,最终仍将是半桶水,如果继续长期花大量的时间在中医上是否值得?不才个人认为不值得,与其最终落个一知半解,不如适可而止,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更重要更容易有收获有成就的事情上。但了解一些中医的保健养生之道和中医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也很明确。
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无常迅速,生死难免,不才还是抓紧修学佛法吧。
当然,这仅是个人的一点体会,一点感慨,绝无贬低中医之意,一时感发就顺手写在这里,请楼主和大家勿怪。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6: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道法,一体相通,一通皆通

学习中医,需要大量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感悟,
否则,就是读破所有医书也无济于事
但就“了解一些中医的保健养生之道和中医的基本知识”来说,则不难。

祝不才先生早日成才

就我自己来说,只是喜欢而已,既不打算靠这个谋生,也不以其为业。
既无老师帮带,更无病人可试,最多折腾一下自己的身体
有空就翻翻书,发发帖子,
感悟一下中医之美,自然之妙。
欣赏一下中医大师门的回春妙手
看看伪中医们的拙劣演技,
也算一件趣事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7/29 16:21 编辑 ]
发表于 2009/7/30 08:56:1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多流于空谈。见病就傻眼。呵呵
如果没有临床疗效的支持,那理论只是海市蜃楼、空中楼阁;如果没有相关理论的支持,那临床疗效可能是凑巧,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楼主| 发表于 2009/7/30 10:5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谈也比不谈好,更比反对好吧。至少,可以为中医造势。

借助日全食全程图 ,欣赏一下阴阳进退,以及太极阴阳之美:
从网上收集了不少本次日全食的图片,发现已有的日全食全程图图片都不甚理想,就自己动手做了一个。从初亏(12点位置)到食甚(5点位置),直到复原(11点位置),发现很多奇妙的东西。大家都说阴阳太玄。我怎么发现阴阳无处不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下图也是本人自己画的,综合了乾坤二卦和太极阴阳图。与上图很相像。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他们共同反映了大自然的阴阳变化规律。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关于太极阴阳图,其实大自然中无处不在。
太极阴阳图,一个简单优美的宇宙模型,艺术地再现了茫茫宇宙中的真实场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不是与太极阴阳图一样:
太阳能照射到的地方为阳,照射不到的地方为阴

阴阳在交替变化之中。
一切都在旋转、运动和变化之中。
快如白马过隙,稍纵即逝。
很难说到底哪里是阴,哪里是阳?

一切现象都是特定时间、空间下的一个“定格”。


运动着的物体是圆的
运动的轨道是圆的
运动的方式是周而复始的圆运动。

一切都是圆,一切都在运动。
圆运动的何止是古中医学,
正是天道。
----------------------------------------------------------------------------------------------
我觉得,没有再比这几个图更能表达太极、阴阳了。不禁更加佩服古人的智慧,也许他们从没有离开过地球,却比已经登月、探测火星的现代人看得更远、更深。


还有一个就是武夷山老师引用的那个太极阴阳美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还有一个是王振东老师引用的一个美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看完这些,不知道各位是觉得阴阳很玄,还是很炫呢?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7/30 10:54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08: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