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无动于中

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2: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看到一个牛图

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4761&highlight=%D7%DC%C1%EC%CE%E5%D4%E0

“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组成的,以子午言时间,以流注喻气血。具体地说,“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数和第七数,是时间的两个极点,它们分别表示两种相反相成、对立统一的范畴或概念,是我国古代用来纪时、标位以及记述事物生长化收藏等运动变化过程或状态的符号。“流”、“注”两字,乃表示运动变化的概念,“流注”从狭义来说,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动转注。《诗经》:“如川之流,丰水东注”即为此意。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体经络中气血的流行灌注。顾名思义,子午流注就是时空和运动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论在传统生命科学上的体现。

  子午流注遵循阴阳变化的规律。《针灸大成·论子午流注》说:“子时一刻,乃一阳之生;至午时一刻,乃一阴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所以说,子代表阳生,为阳气之首,流代表阳生的过程;午代表阴生,午为阴气之初,注代表阴藏的过程。它含有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运动规律。
子午流注共二十脉循环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3: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络畅想



画图有助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不同,表达方式不同,所以画的图不一样也就理所当然了,无论如何,每个人都会有收获。

有时候,看着图,会有很多遐想,这似乎是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试着共享几个瞎想:
1. 升降。气机升降浮沉,是中医研究的一个问题,似乎还有专门的升降学说,每个经络的气血运行,也有升降之分,但这个却不应该是一个实质性的现象,比如,一般认为:手之三阳,从手走头,为升,足之三阳,从头走足,为降,这个升降似乎是从位置的高低来决定的,那如果平躺着呢?如果举起手臂呢?如果实在太空失重状态下呢?所以,气机变化才是实质。

2. 时间。12正经中,每个经络的长度都长短不齐,穴位多少不一,但占用的时间却都是一个时辰,这说明,不同经络中,气血的流动速度是不一样的。

3.空间。人体经络的构成是一个三维空间的,充满了人身的四维上下,目前,三维立体的人体经络模型还不常见,受技术限制,一般只能画成平面图,大大限制了想象力的发挥。

4.顺序。根据前面的图示,我感觉,人体气血的供应、消耗采用的是收支两条线的模式。寅时肺经——卯时大肠经——辰时胃经——巳时脾经——午时心经——未时小肠经——申时膀胱经——酉时肾经是能量采集的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似乎应该从胃开始,但是,从肺开始的确自有妙处。采集的气血能量以入库(肾)未结束标志。下一步则是消耗过程:戌时心包经——亥时三焦经,即相火行令做功的过程,即127楼四维五运六气荣卫图中的红色圆圈。所以《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于周身灌体,和内调外,荣左养右,导上宣下,莫大于此者也。相关分析参见对三焦和心包的分析。最后“子时胆经——丑时肝经”阶段,可以看做是收工和下一个循环开始前的准备阶段。胆经降,则收回三焦相火,为下一个循环打下基础,“知止不殆”,如果没有这个收功指令,三焦相火一直熏蒸煎熬五脏六腑,后果可想而知,不知道这能不能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5.唯一例外。上述的收支两条线的模式有一个例外,这个例外足以让每个人都感动不已。那就是乳汁的分泌是个例外,没有走收支两条线的模式,而是能量经消化吸收进入人体(胃经)后,在归入肾之前,在“乳中”穴可以直接形成乳汁。想到这里,我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造化神功和母爱的伟大。

6.连接。12经是一个整体,但其连接却有几个关键点,如手指、脚趾端是阴阳经连接之处,头为手足三阳同名经络连接之处。胸为手足三阴同名经络连接之处。但足太阴脾经到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与手厥阴心包经循行交接,足厥阴肝与手太阴肺经的交接,这三对经络的连接是怎样实现的呢?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5/5 12:5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5/5 14:5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遐想2


7 乾坤卦解
坤,《释名释地》:“坤,顺也,上顺乾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一般人解坤卦,都从初六解,上六终,我感觉顺序反了。从上图看,应该顺着乾卦的上九,开始,从上六开始解,即从龙战于野,气血玄黄,到初六履霜,坚冰至,整个一下降、潜藏过程,与乾卦的上升,生发过程对应。

乾卦中还有一个有趣的细节:
九二:见龙在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
九四:或跃在渊。
这三个节点很有意思,九二尚在地下却见龙再田,九四已在地上却或跃在渊。
深刻地刻画了一个小心翼翼,想出不敢出,欲出又缩,缩而又出的情景。这也许就是对自然的描述,也是对道者的刻画吧。

8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世人对丹溪误会较多,我还是很欣赏他的论断“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火神派认为阳气重要,但他认为阴更重要。这叫: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其实,丹溪翁非常知道阳气的重要性,看其本人用药就知道了,只是想得比别人更多一步:知其阳,守其阴。阴中求阳,阴中养阳。这就是“知其白,守其黑”,我是从丹溪用药才明白这段《道德经》文的。
阴阳太极图.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5: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载营魄抱一,抟气致柔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这两句话似乎是一个意思。“知其白,守其黑”是互文,即知其黑白,并守之。也即”抱一“的意思,也即”负阴而抱阳“的意思。《道德经》中类似的表达方式还有: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素问》中的相关论述:
《生气通天论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别论》:“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以及《阴阳离合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阴阳之变,其在人者,亦数之可数
“......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而勿浮,名曰一阳。”
“......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雩重)(雩重),积传为一周,气里形表而为相成也。


什么叫抟气呢?也许就是“抱一”,就是“知其白,守其黑”,“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阴平阳秘”吧
画来画去,从一个圆到三个圆,六个圆.....。究其实质,还是一个圆。


[ 本帖最后由 无动于中 于 2009/5/6 14:26 编辑 ]
太极图s.JPG
 楼主| 发表于 2009/5/6 18: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答复:
这三对经络的交接,是有经络分支别相连
足太阴脾经,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足少阴肾经本经脉一分支从肾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足厥阴肝经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这证明三个圆,其实还是一个大圆。


“足少阴肾经本经脉一分支从肾中分出,络心”,证明心肾相交有其物质基础。
 楼主| 发表于 2009/5/18 16: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合

经按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分成六对组合叫六合:
一合: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二合: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三合:足阳明经与足太阴经;
四合:手太阳经与手少阴经;
五合:手少阳经与手厥阴经;
六合: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
发表于 2009/5/22 14: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xiefenxiang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17:4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b4944392 于 2009/5/22 13:32 发表
xiexxiefenxiang

wb4944392

新手上路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UID 12034
精华 0
积分 1
帖子 1
阅读权限 10
注册 2006/3/14
状态 离线

楼上的三年就说一句话,厉害哦
发表于 2009/5/22 18:0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这样的探讨精神值得学习。
发表于 2009/5/22 18: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好地方啊。
一直很模糊的东西,现在有点理顺了。
感谢版主的无私奉献及大家的精彩发言。
本人正学习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9 15: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