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泽灵

探索生命問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16 06: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sht1083 的帖子

场者,能量之场,谢!
发表于 2013/4/16 17: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c993 于 2013/4/16 17:06 编辑


         1、所谓“后末世”,将来之意。又有称为“末法时代”之说,字面意思传法兴衰到了末期,实际上不是此意,末者新生也。在佛学的传播过程中,佛法或说佛理的领悟方面受到诸方面的局限或者限制,比如文字表意与寓意的差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变化、传统哲学理念的表述与现代实证科学发展带来的认识观价值观的区别等等结构性的变化都对佛理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要求现代人用十几世纪前或者更为久远的人的认识观去理解诠释古文化的内涵,除专业人员外大多数人是很难做到的,不可能让众多的人都掌握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认知观念,众多的因素造成了现代人对佛学理解的艰难,甚至产生若干歧义和误解。就佛学文化本身而言,除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外,还受当时的文化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多采用了类比的表述方法和否定之否定的逻辑阐释方法,使得佛学文化和佛理的理解方式、方法等与现代文化产生了众多的区别。
发表于 2013/4/16 17:0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c993 于 2013/4/16 17:03 编辑

回复 泽灵 的帖子

   单纯的就佛理的深刻理解和佛学的普及而言,似乎接近了“末法”。但事实上这正是佛学研究者和传播者深刻反思佛学传播理念、方法、途径等的时机。佛理的诠释和佛法的传播不能再局限于佛经的研究,不能再把眼光仅仅放在佛经中佛理的研究,要把众多的与佛学有关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佛学文化进一步大众化和现代化,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完善佛学文化的内涵,使深奥的佛学理念等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接受佛学文化,使更多的人受益,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
发表于 2013/4/16 17: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c993 于 2013/4/16 17:08 编辑

       就中国的诸家文化发展而言,佛文化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心胸宽阔一些,摒弃门户之见,不拘泥于门派之别,仅就道学、中医学、儒学的内涵和奥义角度去研究,不难看出,道学、中医学、儒学和佛学同出一理,互为补充,互为诠释,互参互证,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换而言之,道学、中医学和儒学都是佛学,反过来讲,亦如是。这不是对佛学的颠覆,恰恰相反,这正是对佛学的继承与发展,恰恰是佛学理念的实践和应用。从这个角度讲,末者新生也。佛学与道学、中医学、儒学的融合才是佛学的魅力所在和生命力所在。当然,我们还要借鉴现代科技成果来诠释佛学文化,使其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发表于 2013/4/16 17: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c993 于 2013/4/16 17:04 编辑

       2、"「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怎样理解这句话呢?字面意思似乎是说佛祖供养着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其实不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细胞的概念,还不能从细胞学的角度阐释,只能从类比的角度说明修行的方法。从现代理念角度讲,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生命体,通过细胞的移植可以克隆出新的生命体,可见每一个细胞都是具有生命力的个体。这就要求修行者在功态时要有意识使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功态,都在练功,都处于与无限虚空、自然圆融统一的状态之中,此所谓供养千万诸佛之意。现代科学证明人的一生中大脑细胞开发利用仅为十几亿分之一,可见人体细胞的开发率很低,调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有助于提高生命的质量,达到性命双修的效果。
发表于 2013/4/16 17: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lc993 于 2013/4/16 20:12 编辑

回复 ysht1083 的帖子

        1、所谓“后末世”,将来之意。又有称为“末法时代”之说,字面意思传法兴衰到了末期,实际上不是此意,末者新生也。在佛学的传播过程中,佛法或说佛理的领悟方面受到诸方面的局限或者限制,比如文字表意与寓意的差别、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差异、意识形态的变化、传统哲学理念的表述与现代实证科学发展带来的认识观价值观的区别等等结构性的变化都对佛理的理解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再要求现代人用十几世纪前或者更为久远的人的认识观去理解诠释古文化的内涵,除专业人员外大多数人是很难做到的,不可能让众多的人都掌握不同时代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和认知观念,众多的因素造成了现代人对佛学理解的艰难,甚至产生若干歧义和误解。就佛学文化本身而言,除带有不同时代的文化特征外,受当时的文化发展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限制,多采用了类比的表述方法和否定之否定的逻辑阐释方法,使得佛学文化和佛理的理解方式、方法等与现代文化产生了众多的区别。
   单纯的就佛理的深刻理解和佛学的普及而言,似乎接近了“末法”。但事实上这正是佛学研究者和传播者深刻反思佛学的传播理念、方法、途径等的时机。佛理的诠释和佛法的传播不能再局限于佛经的研究,不能再把眼光仅仅放在佛经中佛理的研究,要把众多的与佛学有关的文化融合在一起,使佛学文化进一步大众化和现代化,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丰富完善佛学文化的内涵,使深奥的佛学理念等走下神坛,进入寻常百姓家,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理解接受佛学文化,使更多的人受益,达到普度众生的目的。
    就中国的诸家文化发展而言,佛文化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如果我们的心胸宽阔一些,摒弃门户之见,不拘泥于门派之别,仅就道学、中医学、儒学的内涵和奥义角度去研究,不难看出,道学、中医学、儒学和佛学同出一理,互为补充,互为诠释,互参互证,本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换而言之,道学、中医学和儒学都是佛学,反过来讲,亦如是。这不是对佛学的颠覆,恰恰相反,这正是对佛学的继承与发展,恰恰是佛学理念的实践和应用。从这个角度讲,末者新生也。佛学与道学、中医学、儒学的融合才是佛学的魅力所在和生命力所在。当然,我们还要借鉴现代科技成果来诠释佛学文化,使其更容易被大众认可和接受。
         2「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怎样理解这句话呢?字面意思似乎是说佛祖供养着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其实不然。在那个时代还没有细胞的概念,还不能从细胞学的角度阐释,只能从类比的角度说明修行的方法。从现代理念角度讲,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生命体,通过细胞的移植可以克隆出新的生命体,可见每一个细胞都是具有生命力的个体。这就要求修行者在功态时要有意识使每一个细胞都处于功态,都在练功,都处于与无限虚空、自然圆融统一的状态之中,此所谓供养千万诸佛之意。现代科学证明人的一生中大脑细胞开发利用仅为十几亿分之一,可见人体细胞的开发率很低,调动人体的每一个细胞的生命活力有助于提高生命的质量,达到性命双修的效果。
发表于 2013/4/16 20:5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zlc993 的帖子

1 现代有很多人,读几本佛经就认为自己悟透了佛法,就出世讲经,或写书、出书。其实他们根本就不会写或者是写不了,有很大一部分人雇佣记者来写。
2  佛学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与易学,道学,儒学,中医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庞大的中国文化体系中一脉相承,息息相关互存互生。
3 你的见解已切入主题。佛学的“善”,易学的“变”,道学的“理”儒学的“仁”中医学的“济”贯穿整个中国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总纲领。

发表于 2013/4/16 21: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ysht1083 的帖子

谢谢先生教诲!
发表于 2013/4/16 22: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厚朴艾灸 于 2013/4/16 22:30 编辑

左手拍右手,那叫什么呢------鼓掌。

为自己鼓掌,呐喊。(此话说给明白人听的。)


发表于 2013/4/16 22: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厚朴艾灸 的帖子

明白人有时候不说明白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3 12: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