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不懂就问

用《伤寒论》守护家人的健康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4 1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发病的部位与六经辨治密切相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8:4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治疗发烧 

   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color],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08: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桂枝汤治疗小儿尿频
   
    程卫东医案:刘某某,男,5岁,1986年5月19日初诊。其父代诉:半年前因患“尿路感染”而见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经服中药治疗后,尿急、尿痛消失,而尿频尚存,近一月逐渐加重,每小时达3—5次。息几平素畏寒、自汗、有尿床史。诊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查尿常规阴性。治以补肾因涩,投缩泉九加昧。服药3剂阁效。虑有自汗,故改投桂枝汤以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4克,白芍6克,生姜3克,甘草4克,大枣3枚。水煎服,1日l剂。服6剂,畏寒、白汗消失,尿频减半,效不更方,继服原方10剂而愈。(国医论坛1984)
   按语:《素问•脉要精微论》云;“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膀胱不藏,起因较多,虚实皆有。本案尿频兼有自汗、畏寒等太阳表证,乃卫气不与营和之征。盖卫气“温分肉,充皮肤,肥膀理,司开合”,开合失司,太阳经气不约.则外而自汗.内而尿频;又温养不得,自感畏寒。当此之时,缩固无用,唯调和营卫是为正法,投桂枝场则使营充卫固,协调互用,是为方证相对,果获佳效。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医案:下壁心梗得改善---黄芪桂枝五物汤+四味健步汤案


     杨某某,男,76岁。04年11月因血压波动大而入院治疗,冠脉造影发现下壁心梗,置支架两处,心脏一处,股动脉一处。然05年03月17日来诊诉近一月心绞痛频发三次,每持续一分钟左右。现时有胸闷心慌。活动后乏力,且腹胀甚。舌嫩红,苔黄、中有裂纹,脉虚弦。据舌脉结合整体,黄师断其为虚证,其胀为虚胀。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葛根合四味健步汤:生黄芪60克,肉桂10克,桂枝15克,赤芍20克,白芍20克,丹参20克,怀牛膝20克,石斛20克,葛根40克,干姜10克,红枣15克。服用一周后来诉药甚可口,且药后腹胀减轻,胸闷好转,心绞痛未发作。原方续服一月后食欲可,脸色红润,睡眠明显好转,且西药停后心绞痛未发,已能上五楼!

波按: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说:“当识因人因证之辨,盖人者,本也;证者,标也。证随人见,成效所由。故当以人为先,因证次之。” 体质的识别虽不能直接决定处什么方药,但能为进一步辨别方证提供方向。体质辩证是中医学的精华。黄芪桂枝五物汤原主治尊荣人的“血痹”病。所谓“尊荣人”,黄师用现代的语言将其清晰地勾勒了出来: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汗多,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经常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面色黄暗,舌质多淡红。并冠名曰“黄芪体质”。在临床,黄师见某些中老年人头痛、胸痛、身痛、肢麻等,常使用本方,且黄芪每大量使用而无副作用,就在于对该体质的准确把握!此案用大剂量的黄芪方并加葛根,能有效地改善全身的血液循环,故服后令人全身轻松,气力倍长。因此人股动脉处亦置有支架,故用四味健步汤以改善下肢的血液循环,方保万全。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0: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医案:肝硬化腹水得退---小建中汤合四味健步汤案


黄某某,男,43岁,于2005年04月07日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2005年1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查出肝硬化伴有黄疸,肝腹水,经常需抽腹水治疗。白球比倒置为0.8,胆红素高。有糖尿病,用胰岛素控制。门诊时谓自觉眼花,口干,大便干,乏力。半年来体重减轻15千克,下肢皮肤粗糙,色黑。舌暗紫,苔白厚。脉滑数,102次/分。黄师处以小建中汤合四味健步汤方如下:白芍50克,制甘草6克,赤芍20克,肉桂6克,怀牛膝20克,石斛20克,丹参20克。7天后复诊时高兴地说,3剂药腹水全消,不用抽吸,且明显视力,口干好转。脉搏:96次/分。以后一直用本方服用至今,感觉方可,鼻中不出血,腿不肿,肝功能逐渐改善,体重增加了2公斤多。

波按:小建中汤常用来治疗以腹中急痛、心中动悸而烦、消瘦尤其是腹部扁平而肌紧张为特征的疾病,黄老师认为本方是古代有效的强壮剂或调养剂,适合使用此方者,体质多“虚弱”,或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因过度消耗精力体力,而表现出精力不足,容易疲劳,易出汗,烦热,肢体酸痛等,体型多消瘦。肝硬化患者大多伴有腹皮挛急,按之不弛,或者有顽固性的腓肠肌痉挛,尤其是腹水者更为多见,同时大便干结难解者可使用大剂芍药。本案中病人因有糖尿病且下肢皮肤粗糙色黑,故以合用四味健步汤以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3 20: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煌医案:虚烦不得眠如何解---酸枣仁汤案


李某某,女,56岁。于2005年04月09日就诊于国医堂门诊部。其人体型中等,面容微有憔悴,有哮喘病史。怕风,易感冒,时有气喘。现为失眠所苦,夜不能寐,依赖安眠药,且每夜仍仅能睡眠2-3小时。头痛乏力,食欲不振,便溏易腹泻,舌暗淡,苔薄。黄老师予以酸枣仁汤合小柴胡汤加味如下:酸枣仁20克,茯苓20克,知母6克,川芎6克,炙甘草3克,柴胡10克,黄芩6克,制半夏12克,党参12克,肉桂6克,桂枝6克,五味子10克,防风10克,干姜6克,红枣20克。七付药后前来复诊时很是感激,曰:睡眠能每月有5个小时左右了,且自觉身体抵抗能力增强,气喘未发,食欲增加,大便正常。此方又服用半个月后高兴地说,而今体质改善,将去成都旅游了。
孙某某,女,58岁,于2005年04月21日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其人形体中等,神情焦虑,恍惚不安。诉失眠已有10余年,经常彻夜不眠,痛苦万分。头昏乏力,大便畅,食欲可,脉弦。黄师处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合酸枣仁汤如下:柴胡12克,黄芩6克,制半夏12克,茯苓15克,桂枝10克,党参12克,龙骨12克,牡蛎12克,制大黄5克,干姜6克,酸枣仁30克,川芎10克。7剂药后复诊谓每夜能睡3-4个小时,汗多。后来一直用原方加知母生甘草等,睡眠渐至5-6小时,气色好转。

波按:“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学过《金匮要略》的都知道这句话,那但到底什么是所谓的虚烦不得眠呢?什么状态能称为虚劳虚烦不得眠而使用酸枣仁汤呢?黄老师认为这虚烦是指病人体型瘦弱憔悴,同时出现莫名的不安、焦虑或抑郁、烦躁、恐惧、恍惚等精神症状。不得眠,是指无法得到有效的睡眠。包括失眠、多梦、睡眠浅、易醒、早醒、醒后不解乏,无精打采;或嗜睡、睡眠醒觉节律紊乱,整天昏昏欲睡。虚劳虚烦不得眠是针对一种特殊体质, 而非所有人,这种人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呈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之状。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可有轻度焦虑或抑郁。以中老年妇女多见。通过上述两例可见此方可提高睡眠质量,改善症状。古人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是惜字如金,他们的每一字、每一词往往包含着深刻的含义,值得我们去挖掘,就犹如那冰山,在古书中见到的只是那上面的一角,其下面的深刻内涵需要我们后人去阐述。黄老师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读书体会已对古方的藏在冰山下的那部分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这些虽非全但是真,为我们后学开辟了道路。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16: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血压高未必忌麻黄

黄淑芬经验:血压高未必忌麻黄  麻黄古称“发表第一药”,近世以来运用范围却日趋缩小,究其原因,当与禁忌日渐增多有关。“血压高忌用麻黄”,即为其中有代表性的一条。理由是:麻黄的主要成分麻黄碱经药理实验证实,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忌用麻黄碱已为世界所公认,中医岂能再将麻黄用于血压高的病人?此说看来证据确凿,毋庸置疑,但证之中医临床实践,却颇有商讨之必要。  
      例如急性肾炎初起,多属中医“风水”范畴,宜用越婢加术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一类方剂,但此时往往伴有血压升高,于是有人主张方中麻黄应改用荆芥、防风之类代替。然而后者不仅发表力量薄弱,更乏宣肺利水之功,用之效果较差。个人多年来治疗这类病人,均按原方使用麻黄,剂量一般为6~12克,未见有不良反应,相反,其血压常随水肿消退而逐渐下降。可见此种高血压仅是病之标,风遏水阻方为病之本,麻黄配合方中诸药,通过祛除风邪、疏通水道,即可消除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从而有助于血压降低。  
      至于素有高血压病之人,若患当用麻黄之证,个人认为亦当遵《内经》“有故无殒”之训,大胆使用麻黄。1982年夏,尝治一名42岁女性患者李某,因感冒风寒咳嗽,经中西药物治疗已3个月余,病情有增无减。现咳嗽频频,痰涎清冷,咳痰不爽,全身畏寒,尤以咽部与背部为甚,头痛目胀,纳食极少,倦怠乏力,步履艰难,舌质暗红,苔白,脉沉细。证属寒邪束表不解,少阴阳气内虚,饮邪上逆犯肺,法当外解表寒,内温少阴,兼化寒饮,拟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真武汤化裁。但患者自述不能服麻黄,以其有高血压病史,近来血压甚高。对此用药颇感为难,然考虑再三,此证实由寒邪久羁所致,舍麻黄之发表散寒、宣肺蠲饮何以为功?外感数月不愈,应责之于表散不力。处方:麻黄6克、附片20克、细辛5克、茯苓20克、白术12克、生姜10克、桂枝10克、五味子6克、半夏12克、甘草6克,1剂。为万全计,嘱患者先试服一煎,如无不适,再服完1剂,以观动静。隔日复诊,患者言服药后感觉良好,咳嗽、畏寒、头痛诸症均减。询问患者并未服用降压西药(因服中药后自觉舒适)。遂照前方加白芥子12克与服。6剂后,患者诸症均已控制,精神、食欲明显好转,血压正常。个人认为,“血压高忌用麻黄”,应限定于阴虚阳亢、肝火上炎之类无麻黄适应证的患者,不可一概而论。(《长江医话》)
发表于 2012/11/16 20:25:33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学习黄帝内经  伤寒论,楼主的文章很好,是学习的榜样,收藏了   谢谢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2/11/16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胆红素伤寒论 看了几次也没看进去,尤其是开篇的脉学,刘渡舟的书正在途中,郑钦安的书很喜欢看,我时常警告自己不要学杂了,请楼主给予开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6 21: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懂就问 于 2012/11/16 21:19 编辑


      开篇的脉学以后再学吧。
      初学可以从‘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开始学习。
     郝万山伤寒论讲座课堂实录挺适合初学,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也非常好,网上可以直接下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21 13: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