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chocolate

我的中医,艾灸及传统文化学习之路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3 11: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学习《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时,遇到下面这个问题,向各位请教:
书上说胆经是降相火的,另外肺金也是主对火的收降,并且胆是禀木气所生的,那么疑问就是,
   1.  胆经降相火和肺金降火气,两个“收降”之间是什么关系?
   2.  肺金收降的是那个“火”和“相火”这两个“火”怎么区别?
   3.  肝胆属木气,木气是生发之气,为什么胆经却是收降的?



1.胆经降相火入肾水成肾阳,肺金降心火,而金生水,通过散布津液的方式收敛心火,津液精华的地方入肾阴,
2.肺金是收心火的地方。可以理解为通过散布津液的方式收敛心火。这个过程比相火直接入肾阳要复杂
3.木气生一阳,给心火提供来源与动力,而多余的动力和来源则变成相火走胆经入肾水。肝经行木气之阴(表现看到的是阴,而实际上阴里面有个躁动的阳),胆经行木气之阳(表明上看到的阳,一派火气之相,实际上其最终理论目标是肾水,如果达不到理论目标,就相火外泄了)

要明白相火和火的概念在先,五行变六气,水为一火为二,君火应心,相火应胆。
经云:“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二火即为一火,不过为一气之火性的不同表象而已。
心为君主,胆为十一脏之主,在时辰上一为午,一为子,若按照古代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排一圈,正好子午相对,因此二者相对,心为君主之官,不直接参与火的活动,就像皇帝,胆为中正之官,听命于君主,决断于其余五脏,故相火直接参与火的活动,故六气即五行。

水宜升而火宜降,水火既济,阴阳平和。火之下降,缘于肺金,水之上升,缘于肝木,这里无需再分脏腑之阴阳,直言脏腑五行,道理很清楚。言木金,为一对阴阳,对于木本身,肝木、胆木亦为一对阴阳。前提是不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初学中医,切忌将脏腑辨证乱套,阴阳五行加在一起,很多东西越解释越不通。阴阳就是阴阳,五行就是五行。

发表于 2012/3/13 15: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互相学习,让中医回归于民间。
发表于 2012/3/13 16:2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学医悟兴真的很高的.学习的精神也比一般人足.真是佩服!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8:4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ocolate 于 2012/3/14 08:44 编辑

沅江-BERRY

养肝先驱寒
寒气是攻破卫气的防御进来的。卫气是宗气、谷气、元气集约而成。当寒气进入体内的时候,谷气、宗气是拿它没办法了,因为这两种气的功能暂时是相对稳定的,在服用饮食前,谷气没有变化,所以这时就只元气超常水平地与它作战。

正因为寒气伤肾,肾是肝的靠身,把肝的靠身打败了,肝自然也惶惶不可终日,不能更好地发挥功能。元气与寒气作战的后果是什么?元气调动储备,全身紧急待命,冬天还好,因为外面也是寒,所以攻克敌人的目标是一致的,春天就不一样了。春天外在的邪气是风温之邪,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因为正气都去抵御寒气了,就没多少功夫管风温之邪,于是温邪长驱直入,寒病倒是走了,温病来了。

肾的功能提倡藏字。肾气不藏了的人调用的精血比常人多,因此他可能表现得比一般人聪明,天妒英才,问题不在天,而在于英才自己没有把握好身体的精气,所以早逝。元气一般是很难补的。

内经云:因于寒,欲如运枢,神气乃浮。肾不藏精的人看起来比别人活跃些,难以沉下心来做某件事,精血不内敛的缘故,长此以往,便会出现身体健康受损,比如小孩子总是长不壮,青春期的孩子易发生耳鸣、幻觉,成年人则是出现腰酸腿软。

由此可见,祛寒的重要性。所以冬季一定要注意保暖。当感受寒气时,可及时服用生姜水。或者用蒸豆豉炒野山椒,放点香油,起锅时把切碎的蒜子拌进去,用瓶装好,没事就吃上一勺。这是通过补谷气的方式来减损元气的耗伤。


舌苔白,咽喉发炎,是寒郁少阳或少阴吧,病在表用小柴胡,病在里用下法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ocolate 于 2012/3/14 09:19 编辑

昨天重新分析,是典型的小柴胡症状,但是懒得给他喝中成药
就到超市给他买了一些薄荷糖,小家伙很高兴地吃,下午在外面又大玩了半天。
晚上睡觉一声没有咳嗽。尤其是11点到1点,这个时段原来总咳嗽的。
原理:春季肝气生发,如果堵塞会生病,肋骨附近会不舒服。薄荷糖是舒肝气的,相当于部分小柴胡的功能
一天一次吧。疾病好了一大半了 。
这次疾病来势凶猛,头疼,咳嗽,咽喉炎,左右肋骨疼,肚子疼全有
小桥:我家昨晚也灸了。   我看书上除了肺喻 风门 天突还要灸尺泽 合谷 足三里 你家呢    

我家灸的不多,一天一次,每次5~10钟,有一天还忘灸了.然后按摩的多些。

我没灸那么多穴位哦

有啊 几乎不咳了 鼻涕也好了 我在想是不是我没灸后面三个穴位的原因   

所以好不彻底?    灸除百病   

嗯,看来有的穴位没当回事,是不对的啊,不够认真,检讨一下

单桂敏第一本书吗?不是女性那个?

下架的那本是吧?我正好把那本书送亲戚治病了~~



那是她第一本,穴位说的很全。第二本是 灸除百病的智慧,针对女性的。第三本 艾灸扫除常见病,就把穴位精简了。

没有你说的后面三个穴位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4: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气与经络是现代医学质疑的焦点,有必要解析清楚。中医的规律是源自大自然规律,我们懂得自然的规律,明白中医的道理是不会难的。一天中的阴阳变化(热是阳,冷是阴),一天中的阳气是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开始启动的,慢慢的变强,一天的温度也开始慢慢变热,到了午时是较热的时候。过了中午后,阳气会慢慢变弱。阳气是潜藏在水里的,湿土(己土、脾)一运转,带动水里的阳气上升,当阳气刚升起一半的时候就是肝气,肝气再升就是心气。我们古代学者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描述自然界的规律,是很形象的。大家想想肝为什么叫乙木?乙的意思是象意草木刚生,萌芽而未发展,是阳气方发,它不象“甲”,甲是阳气藏于种子之中,乙则是阳气始发。中国的文化真是太深奥,太有内涵,每一个字都是有内涵的。天干的每一个字表示的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体和大自然是一致,气的运转规律和自然是合拍的,所以古人说:“天人一”也。人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份子,当然是遵守大自然这个大系统的规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道理那里需要太多解析。当人体的阳气运行到肝,那就是象乙木,阳气刚刚始发,是一个嫩芽。阳气再升,到心,那是“丁火”,丁表示壮实的小伙子,表示阳气比较旺盛,阳气开始下降,到戊土(胃),阳气最盛。很多中医说阳明实火最热,那是自然之理。其实,这些规律我们天天都要面对,只不过我们忽视而已。人体的躯壳只不过是形,全凭气血的流动来维持生命。气血是一体的,没有气就血凝,没有血,气不附。人体的躯壳存不存在,气还是那样流,那是自然,整个大自然的规律就是如此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14: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9日,星期五,下午从幼儿园出来,带他去健身广场玩了三个小时。
  10日,星期六,上午又去广场玩了两个小时,外面寒冷,但是他却玩的满身汗。(这点自己得注意,阴不摄阳?由此判断孩子是容易出汗类型的。结合 肋骨外翻等其他症状,给他买了龙牡壮骨颗粒调理)
   中午三人去割烹清水吃日式餐,现代博物馆看画展等活动。
  下午返回的时候,发现有些咳嗽,干咳的那种,根据以前的经验,暗想不好。
  以前教会了奶奶一套方法对付咳嗽了,所以傍晚回去奶奶已经给他拔罐艾灸大椎,天突,肺腧,咳嗽缓很多。
   傍晚的时候告诉奶奶如果在11点多咳嗽加重,喝一些小葵花。(后期只艾灸肺腧,纳闷有效果但是没有很快止住,后来和朋友聊起这次病症复杂,艾灸的穴位太少,应该加上尺泽,风门,足三里,合谷四个)
   11日,星期日, 一大早问奶奶,说昨晚11点半多有点咳嗽,(足少阳胆经运行,每次都是这个时段加重)给他喝了小葵花,散外寒及内热的,一夜很好然后当天上午挺好。
  下午 3点多的时候(足太阳膀胱经当令,巡经到头上,当时忘了子午流注这些理论,回头才想起来。),告诉很困想睡觉,结果躺下睡不着,起来继续玩。
   晚上6点多时候告诉头疼,他边玩游戏我边给他艾灸印堂,左右太阳穴了五分钟左右,告诉好了不头疼了。(来源单桂敏的《灸除百病》)
  下午去随便给他买了白萝卜滋阴的,晚上喝了半碗。
  半夜11点咳嗽了一声,赶紧给后背大椎按摩了两分钟,再不咳嗽了。早上咳嗽了几声,已经声音转低有痰,自己忙着睡觉没有管他了。
  12日 ,星期一,早送他上幼儿园,说困乏想睡觉,看来是他头疼还有一点未消。邪犯足太阳膀胱经。
  下午四点多从幼儿园接出来,继续在室外玩几个小时,并买了冰糖梨水喝,感觉肺干继续变成痰饮且加重了 。 经验分析:其实应该一边清肺热,一边去外寒。我给他喝的冰糖梨汁,只是为清热的但是寒还在,结果晚上咳嗽频繁,干咳变为有痰了。当天晚上咳嗽次数很多,只给按摩了后背肺腧,一直有条索状突起,没有给他艾灸。
  13日,星期二,中午新学期家长会,才明白过来原来幼儿园有一大半孩子都发烧感冒了,症状不一。有一家三口打吊瓶的,有让孩子喝着头孢上学的,有手上留针眼,总咳嗽的,有带着口罩的,正好是这几天同时爆发。
下午1点多接他出来玩,重新分析。他这两天嚷着说右边肚子不舒服,然后还嚷着说左边肋骨下不舒服。
怀疑是肝气不舒展。《黄帝内经》说春天属木,都以发陈为主,肝气生发,逆之则伤肝。所以病症会有些错综复杂。
应该是典型的小柴胡症状,本来可以喝两次就好了,但是懒得给他喝中成药,只给他逆时针按摩了肚子,帮助一气周流。
回忆大概两年前孩子嚷过一次肋骨下那里疼,后来再没说过。
下午在外面又大玩了半天,然后就到超市给他买了一些薄荷糖,小家伙很高兴地边吃边玩。
晚上睡觉一声没有咳嗽。尤其是11点到1点,这个时段原来总咳嗽的。到了夜里11点,感觉他呼吸声粗了,感觉就是气息往外顶着,。根据《圆运动的古中医》书,分析足少阳胆经当令,往下降相火的时候,因为郁积降不下去,反逆过来,冲塞肺家,导致了咳嗽。吃了一些薄荷糖之后,气顺了就不咳嗽了。当时还担心薄荷糖吃的太多,想给他降一下。
吃完发现鼻涕增多,打喷嚏,放屁  发现右侧躺着好点,又一次证明了《四圣心源》上太极图上阴阳双鱼的正确。同时结合以前带他去看经方大夫的就医经验,少阳阳明证,小柴胡加小葵花可治愈。祝贺自己终于把原理搞清楚了。

《医间道》关于肝气的资料:
肝气郁结,肝气不疏所致的疾病,只要能够疏理肝气,升发肝气的药物都可以,比如薄荷也可以!
临床上常见的是肝气郁结,郁结之后就好比轮子上肝这个点卡住了,通过疏理肝气就可以修复,疏理肝气的要有哪些呢?
疏理肝气: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楝子、橘叶、薄荷、白蒺藜。
病情失治,气郁时间久了,化火了,如何办?可以清泻肝火。
清肝火:桑叶、菊花、青葙子、决明子
小柴胡汤:处方由柴胡、黄芩、人参、甘草炙、半夏、生姜、大枣组成。
主治: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舌苔薄白,脉弦者。

舌苔及常见的外寒内热症状:
孩子舌苔每次都是明显的草莓状,就是白色带红点的那种。结合咳嗽分析,可能是寒包火,就是白色包着红点。外寒内热
分析是外寒内热类型的。因为以前的旧疾,就是肺热一直若有若无地存在,由开始的外寒,出汗后立刻变成肺热,诱发了这个因素,还有点肺部干燥。 所以比较麻烦,你说用寒凉的食物,清内热吧?会加重外寒。用温热的去外寒吧?又会加重内热。所以小葵花一边散外寒一边清内热。本来一天喝四支的,按以前惯例喝一天半就会好了。这次想用非药物方法给他调理好,只给喝了一支。
几年前带孩子去找什么中医博士看,开的温热药,咳嗽加重,流鼻血呢 。
而如果用寒凉的药呢,比如消炎药等,表面把疾病压住了,其实损伤正气,造成孩子抵抗力差,以后会频繁感冒。

《医间道》关于咳嗽的资料:
孩子的咳嗽原因很复杂,果然是中医书上说的 肺气很娇贵 即不能受热,也不要能受寒,还不能受燥,更不能受湿。受热则成肺热;受寒易成肺寒;受燥则肺干;湿邪停肺易成痰饮。 很多时候,这几种之间互相转换,或者同时有。感觉像是滑块,要保持平衡
清肺热:桑叶、黄芩、栀子、桑皮、地骨皮、生石膏、茅根
散肺寒:麻黄、苏叶、细辛、干姜
润肺燥:沙参、麦冬、天冬、山药、百合、石斛、花粉、玉竹。
祛痰湿:川贝、知母、瓜蒌、天竺黄、竹沥、胆南星、半夏、莱菔子、苏子、白芥子  
在临床上遇到肺之疾病,多表现为咳嗽,咳嗽之证看似简单,也最为复杂,因为影响咳嗽的因素有很多,有外感、有内伤,外感分风、寒、燥、火,内伤“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还有外感与内伤同时出现,如常说的“寒包火”!但万病不离其本,什么是本?气机逆乱是咳嗽之本,肺主气,咳嗽皆可理解为气之逆乱,治疗咳嗽调理气机是关键,同时结合影响气机逆乱的因素进行调节,就会事半功倍。
调理气机不外乎在宣与降、散与收、寒与热、润与燥之间寻求平衡!这四对平衡调节到位了,没有治不好的咳嗽!医学能通此理,则习医已经达到一定境界了。
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的成分中,这四种几乎都有 :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知母、黄芩、板蓝根、 麦冬、鱼腥草。

啰嗦了很多,总结如下:症状为头疼,咽喉炎,干咳,有痰咳嗽,半夜咳嗽加重,右边肚子疼,左边肋骨疼,下边肚子疼。
处方1. 小柴胡汤或者小葵花均可,两天即可治愈。
处方2.如果不想用药,按摩艾灸 大椎 天突 肺腧,前后夹击治疗咽喉炎,干咳。配合尺泽,风门,足三里,合谷穴位

处方3.喝萝卜水滋阴。小心冰糖梨汁性凉降,干咳变痰饮咳嗽,且会加重夜间咳嗽。
处方4.如果不想用药,吃些薄荷糖,散解郁积的肝气,效果非常好。



发表于 2012/3/15 17:5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21: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感冒的,大部分是肝木生发之气,升不上来了。最近研究孩子疾病,结合很多中医资料得出来的

小柴胡汤,或者加减一些药物。实在不想吃药,可以吃点薄荷糖,薄荷也是生发的


春天了搞点韭菜吃吃  升阳啊

最近越发感觉,人和大自然真是合为一体的 真是有趣
春天韭菜当季。不论何时我们都应该吃当季的农作物不要试图与大自然作对。呵呵
嗯,韭菜生长很快,割了一茬又一岔,符合春季生发的特性。中医的取类比像,很有意思
刚洗了韭菜,明早就吃,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2/3/15 21: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hocolate 于 2012/3/15 21:45 编辑

我家最近也有点打呼噜,感觉是11点以后更严重些,胆经运行
也怀疑是肝气疏泄不畅引起的 肝胆对应

脾属土 其味甘 其声歌 其液涎 四圣心源说的,所以你的做法是很对的

脾和唾液对应

我娃好像一直有脾的问题,从小口水多,爱乐颠颠地唱歌,后来还露睛。所有都指向脾、


午时茶疏风解表,化湿和中、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所以怀疑是肝木抒发的问题 肝对应 呼



午时茶疏风解表,化湿和中、

肝属木,其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所以怀疑是肝木抒发的问题 肝对应 呼

只喝了一包,但是还是有一点点清涕,这几天自己太忙加上孩子不严重就没继续了

四圣心源其实我没读多少,就来回看第一章 天人解但是收益很大。

观察下,11点到3点,胆经 肝经运行时候,呼噜有没有变化哦?我没看过四圣心源,只是东一点西一点地看到说涎为脾之液,脾在声为歌,加上露睛,我家脾的问题是板上钉钉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8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