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gxx051204

中医理论真的是太粗糙了,博大精深有木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7/12 14: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好,希望自己是个土行人,无所偏向,有中庸精神。
发表于 2011/7/12 14: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那句话,你不适合学中医。其实说来说去都是这句话,没别的话说了。
发表于 2011/7/12 15: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胜中求败 于 2011/7/12 15:21 编辑

回复“说“你不适合学医”,就象说别人“你不适合学佛”一样,一句话,可断人慧命,是大忌语。”

尘缘孽债未了,施主进不了佛门清净之地,还是暂且请回吧
不是不给你进,而是进了也落不得清净,不如不进……
好像上面的拒绝在佛寺的电影中经常有见,不知道是不是导演故意安排的?

说这是忌语的,是因为你还没入门无法理解。难道不适合还让他浪费时间和人生这就是佛的宗旨?或者讲已经预感到此人根性未净,入佛门反而断送此人慧根,倒不如在尘世间了悟尘缘还救了他。
发表于 2011/7/12 15: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还是那句让人听了不顺耳的话“你不适合学中医”,gxx051204 。呵呵
发表于 2011/7/12 15: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魅力 发表于 2011/7/12 14:09
恢复胜中求败
医学不是以我为中心的
我只会跟那些智者的帖子,不会跟蠢货的帖子。

智者愚者难道又是以你的眼光为标准的?
不知你是智还是愚?
发表于 2011/7/12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可以和楼主探讨下所谓的五行形人格的问题,我认为此五行体形是大分,如果判断之人不够功力也极容易看错,真正的高手是看神,而不是看形,所以肥瘦之人都有可能固执偏激。而看神的功夫又以感觉为最高境界,看神是下一级。中医也以看神知病为最高境界,中医也只不过是看人的一个分支系统而已,脱离了这个天地系统就没有真正中医存在。
不过你要学中医,我估计你最多学到四诊能看准就很有造化了,看神不是你这个级别的,这个是需要天赋天生的缘分,心不静不可能看得出神在真正面目,就如你看不清自己一样,当然就更看不清别人了。
发表于 2011/7/12 15: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医海求道:随喜先生救猫之功德,期待下文!
发表于 2011/7/12 1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胜中求败 发表于 2011/7/12 14:36
还是那句话,你不适合学中医。其实说来说去都是这句话,没别的话说了。

,,看山不是山,看水还是水。不是风动,山动,水动。。我的心在动。此门不得而入,我等可在佛祖门口扫扫地。
发表于 2011/7/12 15: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林箫客 于 2011/7/12 16:26 编辑

进不了佛门清净之地与不适合学佛是两回事!

        进不了佛门清净之地或是机缘不足,或只是一时冲动,发心并不正确,故拒绝出家。

        学佛则是每一个人都可以的,那怕是痴呆之人,教他多念一句佛号,也是消除业障,种下解脱的种子。放生之时,还给动物念经呢!

        有很多人说过:你尘缘未了,不能出家。但从没有一个高僧大德敢说:“你不适合学佛”!

------------------------------------------------------------------------------------------------------------------------------------------------

         老师还说过爱迪生是“笨”呢!结果如何?说此话的老师终身所取得的成就,能及那个“笨蛋”的1%吗?

         童年时代的爱迪生被老师说成“笨蛋”,被医生说成是“脑子坏了”。爱迪生因此离开了学校。最了解自己孩子的母亲让爱迪生回到家中,首先表示自己相信他不笨,鼓励爱迪生树立求学的信心和志气。

          结果,爱迪生,一位在世界发明史上神奇的人物,他以罕有的热情和毅力完成了2000多项发明,仅1869~1910年间经正式登记的发明就有1328种。因此,人们称他为“世界发明大王”。

          一个对自已有所准则的人,有些话是不能乱说的;当然,有些人无所顾忌,什么话都敢说,那就退避三舍。
     


发表于 2011/7/12 16: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有些人嘴里喷出的东西,废话连篇,鬼才知道他在说啥。

学中医的人都知道,在学习经典过程中,无论内经神农本草经还是伤寒金匮论都找不到易学的影子。
灵枢九宫八风也不是易学的概念。

后世张景岳有【易医义】专门讨论中医学和易学的关系,其中一句话书“易医同源,同此变化”。这句话意思应该是发源于同一时期同一环境同一文化下不同的学科。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可怜的20余字点缀过药性象数。
徐灵台的【徐氏医书8种】运用易理的比较多。
伤寒杂病论一部活人书,从头到尾找不到:“易理”两个字,伤寒杂病论从头到尾强调药方与病症相对应,强调药方随病症变化而变化。但现代有些神医非要挂在易经上去搞研究,张仲景当初在伤寒论里没有贯穿易经理论,是不是喝酒喝多忘记了?
现代是医学造神时代,你把经方和易理挂到一起,搞神秘化深不可测化,彰显自己的学术造诣来忽悠人,驴唇和马嘴是亲不到一起去的,一旦亲得一起,生的骡子就不会下崽子的,经方离开方证相对应之道,拿易经之理乱搞,违背仲景之旨,生出的骡子也不会治病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5 0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