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火木子

我也买了黄帝内经(初学内经点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5: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大致看完,还是在说常人“病因”和圣人所为,盖论治之道先明其因也,也是教圣人治未病之道吧。

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故圣人抟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自伤。

(另外,发现篇二没有黄帝与天师的对话了,搞不懂是谁所言。黄帝好像懂很多,不都是由天师------岐伯来作简单的一问一答。不知本经传承时是否有残缺?)

[ Last edited by 火木子 on 2006/4/27 at 15:40 ]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5:48: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看到有坛友论辟谷,讲服气,好像是说服天气。
就经文里来看,圣人是可以服天气、通神明的。因此,养生者达到圣人的境界就(才)能够“抟精神”,服天气了。这是不求自得!

经中“圣人”,其实还不是我们认为的那种得道的真人。按我理解,简言之,就是清心寡欲者。因为,经中也说圣人的寿命“亦可以百数”,他可以治自己的未病,也就是不得病。
其实,现代人业力重,轮回多,已远远没有古代人的道德水准高。想辟谷服气,难!

天气是何物呢?“其生五,其气三”是指什么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4/27 1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讨论辟谷服气。

回到家,整理了下思路,考虑到下面的问题:

如果前面所说圣人服气是正确的,那么圣人还吃五谷吗?
“抟精神”是什么呢?是一种修炼状态还是一种具体的服气技巧呢?前者就是自然服气;后者就是服气功法。
另外,黄帝说,失之(天气)则自伤,那常人岂不是都在慢慢自伤了?

再说服气中的“天气”:
黄帝开篇就说,“生之本,本在于阴阳”。然后,直接讲到“天气”。

天气到底为何物呢?是指天地之灵气、宇宙之精华吗?
若是,“圣人”就可以不吃五谷(五谷采阳光雨露之能量,集大地之精华)而直接服气。换作现代科学的话讲,“圣人”吃的就是最高级的营养品,因为是直接取宇宙精华和能量。

天气生五,五表示五行吗?
“其气三“,三为何物(意、指)?

难解!其实,在通读之后,觉得本篇是在论阴阳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09: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的一天,继续学习

慢慢思考篇三,越发觉得气算不了什么,什么正气、真气、邪气等等,不过姑且名之。其实质一样,只用法不同。
也只不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已。
看来,还是神(现在说精神)更重要,难怪篇二的题目是“四气调神大论”,以神御气也。圣人也是要“抟精神”,才能“服天气”的。

调神须达到一定的思想境界,才能使气从。
比如,要具有圣人从四时之气和服天气的能力,就必须先达到篇一中黄帝所说“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06/4/28 21:41:43 | 显示全部楼层
篇三,反复看来看去,有点摸不到感觉,本篇有些地方似乎比较乱,也许是我比较乱。呵呵

内经不是解脱之道......
发表于 2006/4/30 21: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多看,多悟,少解。功夫到了,会水到渠成的。这是我悟道德经的经验。

黄帝内经我也是这样看的。
 楼主| 发表于 2006/4/30 21:27:36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易志医 at 2006/4/30 21:14:
多看,多悟,少解。功夫到了,会水到渠成的。这是我悟道德经的经验。

黄帝内经我也是这样看的。

道德经,我很重视的!也在慢慢看,慢慢记(背),呵呵

悟,如何悟?修炼之人才能悟。我不是修炼者。

高人,可否讲讲修炼?
发表于 2006/4/30 22: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火木子 at 2006/4/30 21:27:

道德经,我很重视的!也在慢慢看,慢慢记(背),呵呵

悟,如何悟?修炼之人才能悟。我不是修炼者。

高人,可否讲讲修炼?


首先声明,我不是高人,也是初涉传统文化及中医,我注册的日子就是我开始学中医的日子。可能很多方面都不如你。悟就是矛塞顿开的意思。悟的感觉就像中学时学数学,一道题花很多时间都解不出来,有一天突然灵光一现,一下就把这道题的结找到了。

道德经是一位道家的师傅让我看的,他说这是根,根不稳勿涉其他,以免害人害己。他叫我别看注解,背下来多悟就行了,经过了一些励炼自然就明白了。原来我不懂,想他是高人就老实听他的话,背下来,一点注解都没看,现在我再看那些注解,发现都有片面处,应了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学中医的都知道只要辩证对了一气阴阳五行六经,不管你病再复杂,都可迎刃而解。《庄子》苞丁解牛里,苞丁解牛的技术之所以高,是因为他知道牛的结构。同样学中医,也要把中医当成牛来解,把他的骨架和经脉弄透了,至于用什么刀法解某部份的肉就是次要的了。
 楼主| 发表于 2006/5/1 06:5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知易志医!非常谢谢!

很同意你的看法!

我也坚持我的看法,不修炼的人,看道德经,悟的东西很有限。
因为修炼的人,随着层次提高,很多问题的看法会变化,同样的一句经文,会悟到的不同的意思。
所以,你说“看那些注解,发现都有片面处”,就是这个原因吧,注解者悟到的层次不同,看法也不同了。没有达到老子的层次,谁也说不尽其真实含义。
其实,老子已经说了。呵呵

中医,我目前不太感兴趣了,我觉得修道有意思。
虽然是从了解中医入手,但慢慢发现中医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不是解脱之道(最近看内经的感受)。因此,暂时,想放一放中医。先回到最源头的地方------道德经。
发表于 2006/5/1 09: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火木子 at 2006/4/28 09:19:
新的一天,继续学习

慢慢思考篇三,越发觉得气算不了什么,什么正气、真气、邪气等等,不过姑且名之。其实质一样,只用法不同。
也只不过,“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已。
看来,还是神(现在说精神)更重要, ...

支持楼主的学习!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内经 其他内容无非注脚。这是圣贤之道。
真人、至人之道在老庄里。
略述浅见供参考!
南无大智文殊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3 09: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