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火木子

我也买了黄帝内经(初学内经点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20: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小生多谢大家的指教!

其实,我根本还是在治未病、养生、修道方面。
治已病不过是稍作学习,对易、医的关系也并不是太重视。
我学习的核心更不是此两者的关系,目前最重养生。

[ Last edited by 火木子 on 2006/5/20 at 20:37 ]
 楼主| 发表于 2006/5/20 20: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易、医的看法,我目前大体是这样的:

两者都是在研究气。
易的范围很广,包罗万象;
医的范围较专业,主要限于人体。
易的研究很精妙,医的研究很具体。

但我,不想仅限于此(气)。佛、道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
发表于 2006/5/20 22: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我,不想仅限于此(气)。佛、道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

呵呵,我来了。

《易经》主要研究气,研究阴阳消长。所以其中有
1
2
3
4
6
8

这几个数字: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六爻
八卦
《易经》以此为主。又以乾坤九六,总揽阴阳。

====================
《内经》当然是重在讨论阴阳五行,所以其中从一到九,上下天地人,都有论及。
凡是《内经》论到:太极阴阳三才四象六气八宫的地方,都是易医想通的。

当然,《内经》和《易经》“玄冥幽微,变化难极”,其高深的学术,决不是我这里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其想通之处,也不仅在我说的这几个方面。

跟好学的木火子一起探讨一下易医相通之处,点到即止。
发表于 2006/5/20 23: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儒释道 at 2006/5/20 22:16:
但我,不想仅限于此(气)。佛、道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

呵呵,我来了。

《易经》主要研究气,研究阴阳消长。所以其中有
1
2
3
4
6
8

这几个数字:
太极
阴阳
三才
四象
六爻
八卦
...

既然内经是1-9,起码探讨的范围就比易大
发表于 2006/5/21 00: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 楼上说的没错。

可是你要知道,9 是从3 变化而来。8是从2,4 变化而来。
《易经》不仅讲了 123468,而且讲了其中变化的机理。

而《内经》就比较的具体,直接花了大量的篇幅讲述人体中的这些“数理”。
发表于 2006/5/21 07:57:20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非要给中医找个祖宗才安心吗?中医讲阴阳,易经也讲阴阳.易就是医的老子?

唯物辨证法还讲对立统一,和阴阳不也很类似吗?现在的教科书不就是把中医理论纳入辨证法解释?结果如何呢?反倒有些人觉得很光荣,哦,我们中医很早就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法了,古人了不起;反过来.也有人说,哦,中医里有易经的啊,中医了不起.实际上二者都不是正路.

易经学好了,的确有很大用处.邵康节的预测能力不次于诺查丹玛斯.但这个和医学有多大关系?<千金方>里说治不孕应该先看夫妇八字,这是和易有关的.到底怎么看,能不能谈谈这个问题呢?
 楼主| 发表于 2006/5/21 08: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儒释道 at 2006/5/20 22:16:
但我,不想仅限于此(气)。佛、道才是我心中最重要的。

呵呵,我来了。

《易经》主要研究气,研究阴阳消长。...
《内经》当然是重在讨论阴阳五行,所以其中从一到九,上下天地人,都有论及。...
跟好学的木火子一起探讨一下易医相通之处,点到即止。
...

多谢儒释道!

我再谈点个人看法,是否正确,请儒释道和同道指教!

1.易把“气”(主要是其关系、状态、变化)研究到了极致。

2.内经把“人体”(主要是为了治病)在气的这个层次上也研究到了极致。

3.内经开篇即谈到真人、至人这些得道者,但是并未深入。内经主要关注和阐述的最高道行者是圣人,讲“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等养生之法。

4.前两者都没有走出五行,跳出三界,所以我不是特别的重视。“为学日益”故,所以也稍作学习。

5.如前所述,内经和易都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佛、道都是远远超过这个层次的,佛体、道体都不是人的这个肉身了,也不受这个气的限制了(其实正好反过来限制它)。关于佛道,不再多说了。

当然,我目前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对她们的认识可能会存在问题。请大家指教!呵呵

[ Last edited by 火木子 on 2006/5/21 at 09:24 ]
发表于 2006/5/21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新晴 at 2006-5-21 07:57:
难道非要给中医找个祖宗才安心吗?中医讲阴阳,易经也讲阴阳.易就是医的老子?


难怪你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慷慨激昂不能自已,原来你以为别人都是这么理解易医关系的。
发表于 2006/5/21 09: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ally posted by wesleybb at 2006/5/21 09:41:


难怪你在这个问题上如此慷慨激昂不能自已,原来你以为别人都是这么理解易医关系的。

我怎么理解的,都写出来了。
别人怎么理解,我不可能全知道。
但是看医学史,中医从汉代以后就逐步衰落了。不是因为没有学易,是因为学错了。
发表于 2006/5/21 09: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这个帖子,他是怎么理解的:

“易学 与 中医,在宏观的理论上,中医是 易学的实际运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 1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