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河洛真人

揭开《伤寒论》真相的不二法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8 10:3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人先生:我从你那八卦图上可得出人体脏器排列与是与卦象顺序对应。我自已也从有关书本上看到乾卦对应大肠,但脑作为奇恒之府在卦象中怎没有?这有点说不通。有几点理由:1、广西壮医理论认为,环脐穴(脐部周围)是人体中对应的一个八卦图,是通过解剖得出来的。它的乾卦对应的部位是头。2、武当祝华英道长在人体经络正运和负运相关理论中,也说明人的大脑是联通人体经络的重要器官。针灸家认为:“左病右治和上病下治,也就是周尔晋先生的X人体平衡理论。还有脑为髓海。”3、《内经》中认为胆为奇恒之府,决定于十一脏(没有去书中查阅具体详细文字表述,但记住了胆决定人体内其它十一脏这句话的意思。请原谅治学不严谨)。你说学中医若能直接从“易”入手,那是最好不过的麻烦先生为我推荐自学教材,绕了很远的路,又回到起点。恳请先生指导,我虽不敏,愿学也。谢先生了。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1: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还是没有真正明白,中医研究的根本是天地之气,中医讲五脏六腑是讲脏象而不是西医的器官。你知道的太杂乱对你学习反而是障碍,先放下再说。中医的根本是内经,易经是工具。很理想的教材没有发现,你参考帖子关于易经的内容吧,八卦我已经修正过了,真心学中医这个最合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13:1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哉中医 发表于 2014/5/25 14:27
高人,高论!!
好好学习,希望能看到先生的更多论述。

真人,真话。
关键是要亲自在经典上下功夫,往往看似最难的反而是最简单的。
发表于 2014/5/28 16: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顶后学。感谢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14/5/29 08:1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午  《辅行诀》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辅行诀》以更加传奇的身世闪亮登场了,而且《辅行诀》里的几首方子和陶弘景的几句话,刚好就印证了皇甫谧的说法。
于是冯世纶先生采用钱超尘教授的考证,推翻了医圣原序,采信了皇甫谧和陶弘景的说法,经过一番炮制,《中国汤液经方》就出炉了。
钱超尘教授呢,再参照冯世纶先生的《中国汤液经方》加以考证,就“确证《伤寒杂病论》许多方剂来源于《汤液经法》”,“证明《伤寒杂病论》属于“经方”类著作”。
“张仲景主要依据《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而并不是依据《内经》。《伤寒杂病论》应隶属于《汉书》所载的经方家派系。”
   “由于《汤液经法》久已失传,遂多以为张仲景独出心裁,因有方剂之祖、医中之圣等过誉无稽之推崇。其实张仲景不过是《汤液经法》的杰出传人。”
    好吧,既然如此权威论断,那就姑且信之吧,你说《汤液经法》可以有那就有吧。 真人拜读钱教授大作之后,也深感受益匪浅。“久蓄胸中积疑”,亦“顿有涣然冰释之感”。
可是好景不长,偶然间也就看到了《辅行诀》,细读之下这回倒是令真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钱教授说“冯世纶先生对《辅行诀》进行了深入研究,10余年间发表多篇论文……提出许多发人深省的重大学术问题,非常值得重视。”“本人对《辅行诀》探研有年,所以对冯世纶先生所论述的几个重要观点,不仅表示赞同,而且亦有相同见解。”
专家教授们既然在《辅行诀》上费了那么大功夫,才认定“张仲景主要依据《汤液经法》、《神农本草经》”,真人可就更加不明白了。中药的出处你扯出一个《神农本草》可以,那这些中药组方的原则呢?方药治疗的依据呢?那些条文病证,究竟又出于何处呢?
真人对《辅行诀》探研未久,简单整理了一下,不过这次倒要烦请诸位多多帮忙,释疑解惑了。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
    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
    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补之。取其经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颊肿,取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行善掣节,时脚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血脉以散恶血;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灵枢—本神第八》
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其输也。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


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灵枢—本神第八》
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四 辨肺脏病证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喻,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盆中以越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五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灵枢—本神第八》
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
《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取之涌泉、昆仑。视有血者,尽取之。
《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发表于 2014/5/29 21: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佩服佩服
 楼主| 发表于 2014/5/30 11:3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未   《辅行诀》的秘密
先后天八卦的内容发出后,大家对此好像不太感冒。不过也有真正动手的,而且一动手都发现了同样的问题,提出了相同的疑问。看来这两位朋友对中医的基本概念掌握都很不错。因为图里面真的就只有厥阴、少阴、太阴。
按照孔子在《周易》里的记载,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是乾卦、兑卦、离卦、震卦、巽卦、坎卦、艮卦、坤卦,乾为父,坤为母,乾坤生六子,是这种说法。按照这种说法对应以后,会发现女孩子都在父亲乾卦那边,男孩子都在坤卦母亲这边,这跟我们中医很难直接联系在一起。
现在按照人体取象对应以后,阳明定位,然后左边自下而上厥阴、少阴、太阴,肝、心、肺,右边自上而下也是厥阴、少阴、太阴,心包、肾、脾。
孔子说的乾坤生六子,类比的那是人文社会家庭,我们现在用中医的思维再思考一下,充斥天地之间的是什么呢?天地生的六子是什么,是六气吧。再去想,这厥阴、少阴、太阴到底是说的天地之气,还是说的人身呢?
前面在讨论《辅行诀》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认识。现在再来看看《辅行诀》开首的几个方子都是什么,肝、心、心包、肺、脾、肾,是不是刚好就是先天八卦图里所对应的这六个卦呢。
这是巧合吗?不是,这才是《辅行诀》真正的秘密所在,价值所在。
《辅行诀》里有没有讲医理啊,每个脏腑方证前面的那些依据是什么,哪里来的?是源自《黄帝内经》啊。五脏六腑阴阳八卦这些是谁在讨论,是岐伯和黄帝啊。
《辅行诀》因为身世离奇,至今还有人在怀疑其身份真伪,那只是从表象上看的。《辅行诀》里的这些方子,基本保存了古人当时组方的原则,对我们正确解读《伤寒论》,甚至对整个中医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冯世纶先生在书里强调,“《伤寒论》的主要内容源自于《汤液经法》的大小、二旦、六神等方剂和适应证”,《伤寒论》为什么少用前面的这些五脏方子呢?因为医圣书中针对的是后天。
什么是六神啊?“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神在天为热,在地为火;神在天为湿,在地为土……”。什么是神啊?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六神本来说的就是六气啊。只可惜从根源上就首先否定了内经,那也就只能剩下个方证相应了。
当然医圣对后天的方子也不是完全照搬,多数都进行了调整。这对我们研究解读来说,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障碍。现在《辅行诀》出现了,这真的是千载难逢的天大机遇。这才真正是“天不丧斯文”,天不灭中医!
恰好,刚刚用《辅行诀》里的方子治愈了一例成人白日遗尿。用的依然也是瓜蒌薤白加山栀,合用了芩连四逆汤。依据是什么,就是先天八卦这些。
所以学《伤寒论》,不单单是为了医圣书里那几个方子。抛开《伤寒论》,中医里面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就很难弄明白。中医也远不是一部《伤寒论》所能概括,里面有太多的秘密,等着我们去发掘。
发表于 2014/5/30 15:26:3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感谢先生的无私奉献!!!!
发表于 2014/5/31 05: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先生指点迷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5/3 08: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