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深信因果

初学为鉴:一次惊心动魄的经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4 2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看了楼主的描述,觉得楼主应该不是正规的医师(既不是正规的中医,当然也不可能是正规的西医),通篇描述未见正规的医学术语,如果楼主没有正规的学过医学,规劝一句,切勿尝试处方用药,误人误己,不如学习食疗、养生、推拿,可能更适合一些。
发表于 2009/4/5 08: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09: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injingdr 于 2009/4/4 22:33 发表
第一、十分感谢楼主能够贡献这样实实在在的例子,让人有了明确的认识;
第二、真心祝愿老先生能够康复;
第三、觉得楼主对医院的不信任有点太过,如果病情再重一点,楼主的举措,就可能导致耽误救治时机;(当 ...


绿色通道我确实不知道。望linjingdr先生给大家详细说明,以便不时之需。
另外我确实应当送中医院,而不是西医院,他们对附子中毒一点概念都没有。

让医生去做各种检查是一个两难选择,如果让他们做,那么将来急救的基础数据会有,万一出现严重情况,马上可以用最正确的药物;但如果让他们做各种检查,而这些检查都是要解开衣服被子的,而我父亲这时候体温低,本来不需要急救的情况可能反倒要急救了。
如果当时他的情况再严重一些,我会同意医院做各种检查的,但他当时还算稳定。

急救方面,西医强中医很多很多,确实如此。

当时确实慌乱了,对于是否有自主呼吸没有仔细判断,气道也没有清理。
急救确实需要培训,我所做的仅仅是电视书籍上看来的一点,加上当时慌乱,所以错误很多。

我确实不是医生,自己看了一些书就用药了,现在看来确实不当如此。
我应当不会等考了执业医师资格才用药,但是肯定比之前要谨慎的多的多。

最后,多谢先生指点。
发表于 2009/4/5 11:4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李翰卿老先生怎样用附子给年老体弱的急救呢?

附子0.3克,白芍0.6克,茯苓0.3克,人参O.3克,白术0.3克,杏仁0.3克。

服药25分钟后,心悸气短咳喘即减轻,1小时后排尿1次,腹胀浮肿亦减,平卧睡眠数小时,至次日晨,亦可以自行翻身。遂照原方继服,3日后,竟能下床走路20余步,且云:“一年来未能步也。”全方药量总共不过3克,如此小量,竞能起沉疴于顷刻,救危难于既倒,医患均不明,
发表于 2009/4/5 12: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大部分中药的质量已大不如前了,李老用上现在的药不知还有效不?
 楼主| 发表于 2009/4/5 13: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年老体弱如烛火之将熄,药的用量一定要少。这也是教训。
虽然我父亲身体看起来比同龄人要壮实的多,不是虚胖,是结识。
就这样依然出现这种情况,更说明年老体弱之人一定要量少。

[ 本帖最后由 深信因果 于 2009/4/5 12:12 编辑 ]
发表于 2009/4/5 16:46: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经验

也因为害怕用药失误不知如何补救,用针也是怕用针失误不知如何补救,所以学习中医以来基本以经络刮痧按摩拔罐为主,直到春天才敢给我妈开栀子豉汤宣发郁热,而且是反复辩证推敲之后才敢用药。
发表于 2009/4/5 2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药量有讲究,煎药也有讲究,忽视不得
发表于 2009/4/5 23:0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运用经方的前提是“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符”,如果方证不符,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为什么总是强调附子有问题呢?!我看是运用方药的方法有问题,是使用者的思路有问题!
  当然,在现今社会,药材质量和制药方法也不能保证安全,所以,即使在用对方剂的同时,也是需要小心为上的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4/6 09:3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i1122 于 2009/4/5 22:01 发表
  运用经方的前提是“有是证用是方”、“方证相符”,如果方证不符,肯定是要出大问题的,为什么总是强调附子有问题呢?!我看是运用方药的方法有问题,是使用者的思路有问题!
  当然,在现今社会,药材质 ...


您说的极是,我这个辩证是有问题的。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身受之。

不过老人用这么大量的附子也是很不妥的。【我买的附子质量极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15 02: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