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清晨的阳光

因痛经10年而初学中医,最大的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3 07: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医,可以在不同角度,学习,不是所有书,都是假书。那位老先生话感觉不是很正确。
发表于 2009/5/23 09:4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juppobest616 的帖子

对不起,大德之才,你说了那么多的道理,现在那个医生有德,有财就有德,我是普通的人,希望你多指教,告诉你我给中西医骗了几十是年,现在可以说庸医是百分之九十九,连个痛经都治疗不好,这样简单的问题真是的!
发表于 2009/5/23 13:3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圣心源,妇人解,经行腹痛部分,其痛在经后者,血虚肝燥,风木克土也。以经后血虚,肝木失荣,枯燥生风,贼伤土气,是以作痛也。不知道这里可不可以附上药方,楼主可以查看短消息。
发表于 2009/5/23 13: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晨的阳光 于 2009/5/22 19:20 发表


--------------------------------------------------------------------------------
谢谢谢谢,那个就是从大柴胡汤来的啊,下次问问老先生 :)你一看方子就知道,学中医是不是要自己背很多方子?

...

这两本都是好书,我的顺序是先读四圣心源,再读圆运动的,这两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学中医之初,看这两本书,至少不会走弯路。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8: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juppobest616 的帖子

我同意你的说法。

现在吃药好转了,表示用药的确有效,不过还不能判断是否长期有效,对身体有真正的改善作用。因为我也不懂这个处方是不是那种“圣人”级的处方。

另,很佩服能随意看懂古文的人啊!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9: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uppobest616 于 2009/5/22 23:50 发表
光看你八字的主体格局,地支(下面)水旺,天干(上面)一点微火为用,似有点伤官见官,明显旺水克微火,痛经当由于阴盛阳虚,下寒湿甚导致的,不过这个咱不是太在行,权当抛砖引玉,瞎说说,欢迎大家探讨~~~!


--------------------------------------------------------------------------------------------
欢迎从这个角度看,不过要是解释一下上面的话就好了,外行实在不懂啊;

话说我也看过一次八字(汗),被告知我缺木,是金型人,要避金趋木,生活事业都如此。不过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不甚明了。健康就说我这一生只要肝没问题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痛经10年不知道是算什么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9: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ishesme 于 2009/5/23 12:39 发表
四圣心源,妇人解,经行腹痛部分,其痛在经后者,血虚肝燥,风木克土也。以经后血虚,肝木失荣,枯燥生风,贼伤土气,是以作痛也。不知道这里可不可以附上药方,楼主可以查看短消息。


------------------------------------------------------------------------
谢谢!以上的话可以理解为“在经期腹痛的,属血虚肝燥热,导致代表肝的风木克到脾胃,而且经后血气虚弱,肝的木气不够,又导致了枯燥生风,最后还是伤到了脾胃,所以作痛”吗?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9: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东方医学 于 2009/5/22 21:21 发表
再学中医也痛,怎么办,拜我为师吧!可怜虫!


---------------------------------------------------
请问我哪一点令你觉得我可怜呐?我认为只要有尊严,病人一点也不可怜。

虽然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上,本人还十分渺小,可以随便被你们这种号称“东方医学”的“中级用户”一脚踩死。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学习的动力,也没有拜你为师的欲望。

知道吗,自以为重要的人显得土气,一位时髦姑娘有意去白眼另一位朴素村姑,当然是前者的举止更土气。
 楼主| 发表于 2009/5/23 19:2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youngyueng 的帖子

胆经我现在每天都敲,这个好像是陈玉琴和吴清忠提出来的,中里巴人也有推荐,所以看书后没事我就敲了。

基本上看他们的书,往往都会讲做这些的好处,很少有提及副作用或是背后可能的复杂医理。

也没有其他人著书提醒这个背后的可能“扰乱血气运行”,所以不知是我还没进门还是书籍在这方面都不怎么着力。你的提醒很好。我感觉中医很深奥。
发表于 2009/5/23 19: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还是要看您学中医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个人或家人的养生,我想读中里巴人的书,曲黎敏讲的黄帝内经,可能再加上栾加芹的不生病的智慧等这些书也就够了.因为我从自身体会到大部分年近中年学中医的,可能都是身体有问题的.这样病体就给自己学医提供了实验条件,会学得快些.如果您是真想学会了好为家人朋友等解除病苦,那就要向深了学,中医的几部经典是要读的,伤寒论是必读的书,我感觉身边如果没有高人指导,自己可以先读一下郝万山教授为本科学生讲的视频或文字记录,这样基本架构有了,再根据自身兴趣或条件选择下一步该学什么了.我是先读的伤寒论,再学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平时想想书上讲的,老师说的,结合自己身体不时出现的小\大病患,体悟身体脏腑之间的关系,这样会学用结合,学得快点儿.另外,一定要学诊脉,把身边的亲友"摸"上十几个,就会有体会了.我从自身经历,感到刘力红教授讲的是对的----想学医的人只要心地善良,愿意为大众服务,高手或名师肯定会出现的.另外,大家提到的那些书,我感觉都可以为学医提供知识的积累,有时间读读会有好处的.但每家都有偏颇之处,一定要有定见,也就是分辨能力,而这个能力只有学经典才能具备.

[ 本帖最后由 kongzi72 于 2009/5/23 19:1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6/6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