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益民老人

《至真要大论》及辨证论治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10: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太阳司天寒淫所胜
    【原文】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运火炎烈,雨暴乃雹。
    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帝曰:善。
    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
    【串讲】
    辰戌之岁,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寒湿相遘之岁气。寒气淫胜,上合昭昭,加于三之气相火之上,盛夏反而有寒潮发生,而且流水冰凉,并非指流水结冰。提示该岁多有寒伤心阳的病候。但是也有例外,因为寒胜则火气起反应,尤其是戊辰戊戌属火运太过年,火运气化炎烈,烈火与寒水相遇,会引起暴雨或冰雹灾变。这就提示该岁也有寒火相杂的病候。而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属的病机有四:
    1、心火暴盛:“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暴烈,反侮太阳寒水,属火的血脉内变,可能内脏或外在肌肤发生痈疡。火胜迫血妄行,呕血,衄血,或二便下血。若平素有心脑血管病,卒然感受寒火邪气,或加之卒然情志悲忿动火,极易诱发心绞痛而四肢厥冷,称之为“厥心痛”。或中风脑溢血而眩晕仆倒。
    2、寒胜心火:“胸腹满,手热肘挛,腋肿,心澹澹大动。”心经起于心中,下膈络小肠,下出腋下,下肘内入掌中。寒气淫胜心脉,心火内郁生湿,故胸腹胀满,手热而肘臂拘挛,腋下肿痛。寒水凌心,则心悸如水波荡漾。
    3、火极似水:“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运火炎烈,火极似水,故有一系列的湿热极盛证候,而同时兼有水气面色,其色如“炲”即黑色,病变的根本在心。
    4、心气绝:“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寒胜心,病机本质在心,“神门”心气绝必死。“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穴位的动脉,在掌后横纹尺侧陷中动脉应手处,诊察动脉气绝就知道脏气绝了。
    治疗药法:“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写之。”太阳司天在泉,本质都是寒气,治法皆以热药,但病位不同,主治药味也有区别。太阳在泉,客主寒水叠加,寒气专胜而反侮脾土,所以要用甘热入脾的如肉桂,干姜,炙甘草,黄芪,党参,白术等温脾以制寒,再佐以苦入心,辛入肺,咸入肾等味调治。不用酸味收敛。而太阳司天则太阴在泉,寒湿相遘,要用辛热性走不守的附子,乌头,川椒,胡椒,良姜等祛寒湿,再佐以甘苦咸等味调治,也不必用酸味。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节  六气在泉属虚的治疗药法
    【原文】
    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岐伯曰:
    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
    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  以苦平之。。
    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
    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
    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串讲】
    1、邪气反胜,治之奈何:在第四节里,六气在泉淫胜属实证,其治疗药法主要是针对实邪论治。此六气在泉气化不及,导致他气反而来胜之,其治疗药法当补虚泻实,以补虚为主,酸温补肝木,甘热补脾阳,苦冷和脾气,平寒补肺金,咸冷补肾阴。
    2、风司于地,清反胜之:“风司于地”,即是厥阴风气在泉,以下诸气仿之。厥阴在泉,风化不及,则金胜木。主治以酸温补肝气,佐以苦甘益心脾。辛温平治金气之淫胜。
    3、热司于地,寒反胜之:少阴在泉,热化不及,则水胜火。主治以甘热补脾阳,佐以苦辛和心肺。咸热平治寒气之淫胜。
    4、湿司于地,热反胜之:太阴在泉,湿化不及,热生生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主治以苦冷清热燥湿,佐以咸甘益脾肾。苦寒泄热,故以苦平之。
    5、火司于地,寒反胜之:少阳相火在泉,君相二火同气,治疗药法完全相同。
    6、燥司于地,热反胜之:阳明在泉,燥化不及,热反胜之,燥从热化。主治以“平寒”即微寒清肺之燥热,佐以苦甘和脾胃,以酸味收敛肺气,总以调和脏气,补虚泻实为贵。
    7、寒司于地,热反胜之:太阳在泉,寒化不及,则火侮水。主治以咸冷滋阴降火,佐以甘辛调脾肺。苦寒平治火气之淫胜。


 楼主| 发表于 2015/6/9 10: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节  六气司天属虚的治疗药法
    【原文】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
    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
    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
    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
    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
    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串讲】
    1、其司天邪胜何如:在第五节里,六气司天的淫胜属实证,其治疗药法主要是针对实邪论治。此六气司天气化不及,导致他气反而来胜之,其治疗药法当补虚泻实,与六气在泉属虚的治疗药法也基本相同。但在泉加在主气太阳寒水之上,多阳虚阴盛,即使阳气反胜,也不太甚,用寒药较轻,有用“平寒”之说。而司天加在主气少阳相火之上,多阳盛阴虚,即使阴气反胜,也不太甚,用寒药较重,有用“辛寒”之说。六气司天的反胜,没有“以×平之”之说,省略了。
    2、风化于天,清反胜之:厥阴司天,风化不及,则金胜木。主治以酸温补肝气,佐以甘苦益心脾。
    3、热化于天,寒反胜之:少阴司天,热化不及,则水胜火。主治以甘温补脾阳,佐以苦酸辛调理心肝肺。
    4、湿化于天,热反胜之:太阴司天,湿化不及,湿从母气热化。主治以苦寒清热燥湿,佐以苦燥酸淡祛湿。
    5、火化于天,寒反胜之:少阳司天,火化不及,则水胜火。主治以甘热补脾阳,佐以苦辛益心肺。
    6、燥化于天,热反胜之:阳明司天,燥化不及,燥从热化。主治以辛寒治肺金,佐以苦甘益心脾。
    7、寒化于天,热反胜之:太阳司天,寒化不及,则火侮水。主治以咸冷补肾阴,佐以苦辛益心肺。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0: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节  六气相胜的辨证论治
    【原文】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
    【串讲】
    “六气相胜”,胜者气实,被胜者气虚,补虚为先。此与反胜的虚证病位判断有区别。司天在泉的虚证,其虚在司天在泉的本位。而六气相胜的虚证,其虚在被胜的他位。而虚实寓于阴阳表里寒热之中,所以六气相胜为病,必须从总体上把握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之辨证,才能正确论治。
    一,厥阴之胜
    【原文】
    岐伯曰:厥阴之胜,耳呜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呜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写之。
   【串讲】
    厥阴风胜,其气候物候是“大风数举,倮虫不滋”,属土的少毛的动物为“倮虫”,人为倮虫之长,脾胃也属土,所以大风数举,就能伤害人的脾胃。提示该岁多风木伤脾胃湿土的病证。厥阴之胜的时位,无论司天在泉及左右四间气,其本质都是风木。木胜土而侮金,所以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病机有三:
    1、风寒犯脾胃:“耳呜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愦愦”,昏乱的意思,这里作烦闷解。“鬲”指胸膈内的食道,食道下接于胃即“胃鬲”。因胃府受风寒侵袭,食道受阻碍,脾脏清气不升,胃腑浊气不降,故胸中烦闷欲呕吐,伴随耳鸣,头目眩晕。
    2、肝胃郁热:“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胠胁”即腋下至胁肋部位,属肝胆经。“胃脘居于心窝之下,两胁的中间。肝胃气滞而生郁热,故说“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其主要证候是小便黄赤,胃脘正中疼痛,并且气滞支撑两胁也胀痛。
    3、风木反侮大肠庚金:“肠呜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肠鸣漉漉,下利完谷不化,属寒证。曓泻如水注下,属热证。下利赤白,少腹痛,里急后重,不能进食,为噤口痢疾。当结合其他证候脉象,辨别寒热虚实。
    治疗药法:“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写之。”木胜土,脾土弱,主治以甘味补脾土。虚寒者以甘温药,虚热者以甘凉药,故主“治以甘清”。脾土虚,心火肺金也虚,苦温补火可以生脾土,辛味可以治理肺金,故“佐以苦辛”。辛甘温合用,能升阳而祛风寒,而苦寒与辛凉合用,能去风热。分别这两种配伍,也是“佐以苦辛”。而厥阴之胜,肝胃郁热,腹痛痢疾或肝风上扰者,则以酸凉泻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0: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少阴之胜
    【原文】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写之,
    【串讲】
    少阴热胜,其气候物候是“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炎暑至”当是指少阴司天与主气相火同化的气候。因炎暑逼蒸,树木流出津液,草木枯萎,一片酷暑干旱景象。提示火热偏胜,燥金从火化,人体大量出汗,容易发生伤津劫液的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二:
    1、胃阴耗损:“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心下”指胃脘,“齐下”即脐下,是大肠部位。胃与大肠皆属阳明金气。火胜金,燥金从火化,汗多耗伤胃肠津液,饥饿但不欲饮食,渴饮大量冷水,故脐下反而有水饮动扰。
    2、湿热弥漫三焦:“气游三焦……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火生湿,湿热熏蒸于上焦,呕吐气逆,烦躁。湿热蕴于中焦,腹部胀满疼痛。湿热逼于下焦,大便溏泄,或传变为“赤污”即血痢。
    治疗药法:“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写之。”火胜金,肺金虚而燥热,主治以辛寒保肺金。病机不独肺燥,而且关系心肾及胃,佐苦寒清心火,咸寒滋肾阴而降火,以甘寒养胃阴而清燥热。


 楼主| 发表于 2015/6/10 10: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太阴之胜
    【原文】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写之。
    【串讲】
    太阴湿胜,其气候物候是“雨数至,燥化乃见”。雨季在四之气,农历七八月分,大雨时常下降,气候又热又潮湿,提示容易患湿热病证。要到五之才见凉燥气候。言外之意,湿从凉寒气变,多湿寒相遘之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四:
    1、湿热内郁:“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火气内郁”即湿热内郁。因而内脏发生痈疡,反应在胸胁部位疼痛;或湿热流散于外,胠胁发生带状疱疹等病证。
    2、湿热上扰:“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湿热循三阳经上扰,即“热格于上”。在阳明经则“心痛”即胃痛,咽喉肿痛。阳明头痛在前额,少阳头痛在两侧,太阳头痛在巅顶后项。
    3、寒湿伤足太阳经:“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湿寒皆属阴气,阴气独胜,伤于下焦,即“湿气内郁,寒迫下焦”。湿寒又上逆伤太阳经,太阳经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顶下后项,故有巅顶牵引眉宇间疼痛病候。
    4、湿寒伤脾肾:“胃满……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湿土应太阴脾胃,湿寒伤脾胃则大腹胀满,以“胃满”概之。太阴病传入少阴,则为脾肾寒湿之病,不但大腹满,而且少腹也满,伴腰臀沉重强硬。“内不便”,有的学者解释为房事不便利。但分析以下的文义,“内”与“下”同义,实指腰以下行动不方便,不仅仅是指性行为不便。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脾肾阳虚阴盛,水液不化气,寒湿下迫则泄泻如注,同时相火不守则足下温,足胫浮肿。如果水饮从中焦上逆,则腰以上浮肿,伴头部沉重。
    治疗药法:“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写之。”土胜水,肾阳衰败则主治以咸热补肾阳。佐辛热如附子祛寒湿,佐甘温补脾运湿,二者即是“佐以辛甘”。而太阴之胜,湿热者用苦寒清热燥湿,湿寒者用苦热祛寒燥湿,二者都是“以苦写之”法则。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0: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少阳之胜
    【原文】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写之。
    【串讲】
    少阳相火胜,其气候物候是“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阴主热,少阳主火,火比热更暴烈,不仅是“木乃津,草乃萎”,而且水泽干涸,“介虫”即有壳的龟类动物屈服。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三:
    1、火游中焦犯胃:“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
    2、火游上焦入心包:“耳痛,溺赤,善惊谵妄。”
    3、火游下焦入大肠:“少腹痛,下沃赤白。”
    4、治疗药法:“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写之。”君相二火同气,治疗药法基本相同,只是相火伤津更烈,用甘寒滋液而不用苦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五、阳明之胜
    【原文】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
    【串讲】
    阳明燥胜,其气候物候是“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大凉近于寒,肃杀万物,花草改变蓉装,属木的长毛的动物于是遭殃。提示凉燥偏胜,容易发生金胜木的肺肝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二:
    1、大凉伤肺肝:“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中”即“内”,“清发于中”即清凉之气伤害肺肝内脏。肺金肃降太过,肝木不得从左温升,故左侧腋下至胁肋疼痛。肺系上喉咙下络大肠,大凉犯之则大便溏泄或咽喉梗塞。大凉犯肝经为“颓”疝,“颓”疝是肝经所过的生殖器病,在男人为睾丸石硬肿大,在女人为疝气。
    2、凉燥伤肺:“胸中不便,嗌塞而咳。”凉燥直接伤肺,不但咽喉梗塞,而且气逆胸中不利,干咳。
    治疗药法肺:“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大凉伤肝木,主治以酸温补之,佐辛甘温升肝脾阳气。肺燥气逆,以小苦温泻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6/11 10: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太阳之胜
    【原文】
    太阳之胜,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写。
    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写之。
    【串讲】
    太阳寒胜,其气候物候是“凝凓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且”即暂且。水胜火,虽然是夏季,也有冷凓的气候暂且发生,水气冰凉,因而属火的“羽虫”即鸟类化育迟缓。提示夏季发生寒潮,容易发生水胜火的病证。根据所述病候的分析,归纳病机有三:
    1、寒伤形:“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痔疮,疟疾,胃痛,生殖器生疮疡等病证的发生,多与寒邪侵袭有关,严重者成为器质性疾病,即经云“寒伤形”,人体的血脉筋肉等形质因寒邪的凝滞而恶变,故有这类病证。
    2、寒湿鼓胀:“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满,腹满食减。”寒湿相遘,损伤血脉,日久血脉瘀滞,络脉暴露于大腹,色显青色之变,或者大便泄血,口吐血,同时皮肤气滞而肿,大腹胀满,饮食减少,为鼓胀重病。
    3、伤寒太阳病:“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写。”寒伤太阳经,心火上从而起反应,发热恶寒,头项强痛,囟顶和脑户痛,目胀痛严重。太阳病不愈,传入少阴则下利清谷,即“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治疗药法:“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寒气淫胜反侮脾土,主治以甘热补土制水,佐辛热祛寒湿,佐酸味补肝泄湿。寒结大便不通,以咸热泻之。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09: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节  复气的辨证论治
    【原文】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串讲】
    本节内容,是论述复气的气候物候和病候以及用药法则。从中可以悟出复气致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因为有运气的相胜,就有运气的相复。胜气乘胜某气,某气所生的下一代气就是复气。如金胜木,木生火,火复胜金,火就是复气。所谓“木不及,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燎之复”。而且胜气甚则复气更甚,故复气比胜气更容易导致邪盛正衰而死亡。复气属大实证,泻实为先,其佐药也是佐助泻实之力。
    一,厥阴之复
    【原文】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治之奈何?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
    【串讲】
    厥阴之复,是因为土胜水,水生木,木复胜土,所以风木为复气。复气暴发,其气候物候是“偃木飞沙,倮虫不荣”。狂风摧拔大树,发生风尘暴,不适宜少毛的动物生活。根据所述病候分析,归纳的病机有三:
    1、风火伤肝:“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复气风木从火化,风火急暴,直中厥阴本经,故有是证。
    2、风寒厥心痛:“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心中绞痛或如针刺,是为“厥心痛”。甚则入脾为“脾心痛”。如《灵枢·厥病》说:“厥心痛,痛如锥针刺其心,心痛甚者,脾心痛也。”由于心痛剧烈,阳气不通,伴见四肢厥冷,冷汗出,呕吐不能饮食,甚致动风筋骨振掉,头眩昏迷。
    3、胃气绝:“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由于病重入脾,脾气的根本已坏,食道闭阻,粒米不进,冲阳胃气绝必死。“冲阳”是足阳明胃经穴位,在足背动脉应手处。
    治疗药法:“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风火甚于风热,主治不用酸凉而是用酸寒泻之。佐金平木用辛凉,以甘味缓肝急,故“佐以甘辛”。“以酸写之,以甘缓之”,是诠释主治药和佐助药的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4/28 09: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